Workflow
手包
icon
搜索文档
新疆库车老巷变新景 客逐“花帽”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05:41
文旅街区改造与运营 - 库车市对热斯坦旅游休闲街区进行保护性改造 打造集非遗展示 体验 销售于一体的文旅特色街区 [2] - 以"一巷一主题"为目标 相继打造花帽巷 门巴扎 击鼓巷等主题巷道 [2] - 该街区是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今年前7月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 [4] 传统手工艺创新与商业化 - 花帽巷传统花帽创新采用现代设计元素 吸引大量年轻游客 [2] - 除传统花帽外 店铺推出花帽元素胸针 耳环 手包等文创产品 尤受年轻游客青睐 [2] - 匠人艾合买提·莫莱克每月能卖出200多顶花帽 [2] 文化旅游吸引力 - 花帽巷成为热门旅游打卡点 五彩斑斓的维吾尔族花帽装扮整条街巷 [1] - 巷道上方点缀数百顶精心制作的花帽 保留传统花纹并融入现代设计 [2] - 通过文旅赋能打造一步一景 一帽一故事的文化空间 [4]
京东汽车亮相iCAR玩车嘉年华 30天免费试用让汽车改装有保障、更划算
财富在线· 2025-07-22 02:38
京东汽车改装业务发展 - 公司于7月21日在广州iCAR玩车嘉年华展示改装供应链实力 推出有保障更划算的改装服务新选择 [1] - 展台设置都市户外改装实验室 整合乔卓 TTSPORT AW 巨久 第壹社 TEI DWD等联盟品牌资源 [1][3] - 现场展示深度改装iCAR V23车辆 配备哑光越野涂装 高性能轻量化轮毂 亮黄色赛道级卡钳等专业配置 [3] 场景化改装方案展示 - AW品牌呈现全车改装生态解决方案 包含装备箱 快拆底座 延展式天幕 碳纤维支架 车顶趴梯及多功能收纳箱等露营探险配件 [3] - 永康便携式车载制氧机与车载电源对接演示长途自驾健康保障 DWD减震器提供舒适体验 [3] - 沉浸式体验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改装件性能提升与风格转变 同步开展趣味抽奖活动赠送价值三千余元阻尼杆等奖品 [4] 行业趋势与战略合作 - 汽车改装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消费 反映消费者对汽车生活空间和个性化表达需求显著增长 [4] - 公司与iCAR在个性化需求探索 场景化改装设计方面深度契合 未来将开展用户共创 生态构建等深度合作 [4] - 6月联合东箭 黑曼巴等超50家品牌成立京东改装品牌联盟 推出行业首个覆盖全品类全品牌的30天免费试用服务 [4] 生态建设与服务体系 - 改装联盟持续深化与主机厂 品牌方协作 提供多元可靠改装解决方案 [4] - 通过京东APP提供海量正品改装配件与专业服务 强化有保障更划算的改装体验定位 [4]
培养一人,带动一方!非遗传承人助力乡村振兴,残疾匠人“雕”“绘”出幸福人生|非遗研培调研行
华夏时报· 2025-06-27 20:38
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与助残就业 - 全国1.1万余家非遗工坊覆盖2005个县级行政区,带动120余万人就业增收,其中670个脱贫县和13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通过非遗传承焕发新生 [1]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全国已有149所院校参与,累计培训传承人超10万人次,实现"培养一人,带动一方"的人才辐射效应 [1] - 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就业"创新模式,让特殊群体实现以技立身、以艺圆梦 [1] 马友谊葫芦产业园案例 - 马友谊创新提出"六变"模式:农舍变工坊、工坊变景点,工艺变手艺、作品变商品,体验变宣传、文旅变传承,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2] - 开发50余种适合残困人员制作的葫芦工艺制品,免费培训残障学员3600余人次,帮助3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助力每人年增收1.5万元至6万元 [4] - 产品从最初的10余种发展到150余种,2023年葫芦文创产品年总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其中葫芦茶叶罐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60万元 [5] 牛玉叶鲁绣工坊案例 - 牛玉叶成立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联盟和新泰市玉氏鸿叶服装职业培训学校,累计义务培训妇女15000余人次 [8] - 2024年举办5期残疾人创业技能培训班,帮助110名残疾人掌握刺绣、制衣等专业技能,其中20人实现灵活就业 [9] - 作品《泰山日出》被确定为国事礼品,工坊作品在巴黎和纽约展出,包含脸谱、围巾、手包、扇子等29件精巧手工艺品 [10] 其他典型案例 - 黄梅挑花非遗传承人洪利工坊吸纳20多名残疾人员工,月收入从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 [11] - 河南淮阳金穗子芦苇工艺有限公司推广"非遗+残障"项目,荣获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称号 [13] - 湖北美术学院通过翻译设备、辅助工具等技术手段为残疾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13] 非遗研培计划成效 - 全国已有149所院校参与研培计划,举办研培班1400余期,直接培训传承人5.1万人次,惠益传承人超过20万人次 [11] - 培育出一支既懂传统技艺、又善创新发展的传承人队伍,形成"传承一人、带动一方"的辐射效应 [11] - 许多残疾学员自身就是珍贵非遗技艺的持有者,通过高校培训增强传承信心,找到更科学的技艺表达和传承方式 [13]
新华全媒+|高原产品上“云”端——西藏电商发展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6-04 09:41
电商发展模式 - 西藏山南市琼结县藏族姑娘扎西拉姆通过直播带货酥油、糌粑、奶渣等产品,全网粉丝达400万,成为当地最具人气的"带货达人"[1] - 加查县建成"供销社+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模式,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农户开始科学种植以适应市场标准化要求[2] - 拉萨市达孜工业园区的西藏圣信工贸有限公司探索"收购—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并与武汉纺织大学联合研发牦牛绒兼容羊绒分梳生产线,实现全自动化生产[2] 电商销售数据 - 2024年山南市农产品通过电商实现销售额7690万元[2] - 2025年1至4月西藏网上零售额达108.4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直播零售额33.6亿元(同比增长41.8%),农产品网上零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17.5%)[3] 特色产业发展 - 加查县引入长江大学"核桃科技特派团",专家教授种植、嫁接、修剪等技术,核桃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1] - 卓番林手工艺品工坊采用"阿佳学堂+社区工厂+乡村工坊"模式,组织手工艺人下乡授课并与乡村女性合作生产藏式披肩、藏毯等产品[3] - 藏香、藏饰等文化产品通过"短视频+直播"方式销售,为农牧民提供灵活就业和增收机会[3] 政策支持方向 - 西藏自治区商务厅计划加快农牧区物流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培育电商人才,壮大电商经营主体,持续开展网络促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