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并联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金奥博(002917.SZ):目前公司未涉及人形机器人业务
格隆汇· 2025-09-29 06:55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专注于高端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工业生产领域机器人核心控制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1] - 公司拥有多年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经验 [1] - 公司未涉及人形机器人业务 [1] 核心技术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运动控制器、视觉导航系统、激光导航系统 [1] 主要产品 - 机器人产品包括六轴工业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协作机器人、SCARA机器人、立柱机器人、视觉导航AGV智能转运车 [1] 应用领域 - 机器人产品已在民爆行业广泛应用 [1] - 成功拓展应用到了食品、包装及精细化工等领域 [1]
金奥博(002917):民爆智能装备龙头,政策推动提升公司盈利弹性
东北证券· 2025-08-28 12:53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10]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民爆智能装备龙头,受益于行业智能化改造政策推动,专用设备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1] - 2025H1营收8.25亿元(同比+10.47%),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比+20.91%),扣非净利润0.85亿元(同比+24.82%)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亿元(+62.83%)、2.56亿元(+26.76%)、3.52亿元(+37.34%),对应PE分别为25.12倍、19.82倍、14.43倍 [2] 业务表现分析 - 专用设备业务营收1.48亿元(占比17.96%,同比+62.46%),毛利率57.48%(同比+0.14pct),受益于无人化智慧产线等研发投入 [1] - 化工材料业务营收2.65亿元(占比32.17%,同比+28.23%),毛利率18.00%(同比-2.12pct) [1] - 民爆产品业务营收3.88亿元(占比47.05%,同比-11.28%),毛利率40.75%(同比+4.7pct),电子雷管产能利用率24.90%(同比-1.05pct) [1] - 工程爆破业务营收0.16亿元(占比1.94%,同比+175.96%),毛利率26.62%(同比+1.45pct) [1] 财务指标表现 - 2025H1毛利率36.17%(同比+2.19pct),期间费用率22.36%(同比-0.32pct),归母净利率10.51%(同比+0.9pct) [2]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43亿元,销售商品、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37.81% [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55亿元(+19.79%)、23.72亿元(+21.34%)、28.83亿元(+21.50%) [2] 战略布局 - 完成收购石家庄成功机电有限公司100%股权,深化智能装备业务资源整合 [1] - 江苏天命明12000吨乳化炸药智能化无人化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通过正式投产安全条件验收 [1] - 政策要求2027年底工业炸药生产线所有危险等级为1.1级工房的工序现场实现无固定岗位操作人员 [1] 市场表现 - 最新收盘价14.60元,总市值50.75亿元,总股本3.48亿股 [4] - 12个月股价区间7.50-21.37元,12个月绝对收益85%,相对收益52% [4][7]
工业机器人企业翼菲智能递表港交所 3年亏近2.4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12:59
IPO申请概况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 选择港股"18C章"上市 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1] - 未披露拟募集资金总额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机器人技术开发 生产线开发和产能建设 发展海外业务网络 供应链上下游投资及补充营运资本[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2012年6月成立于山东济南 是一家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 专注于工业机器人设计 研发 制造和商业化 提供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 深耕轻工行业[4] - 2025年6月注册地由山东济南迁移至浙江台州 宣布"翼菲机器人"项目落户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经开区 项目拟总投资5.2亿元 重点建设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4]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也是中国少数具备规模化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4] - 拥有轻量级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全品类产品矩阵 包括并联机器人 小六轴机器人 坐标机器人 晶圆搬运机器人 控制器 视觉系统等 具备自主研发的控制及视觉系统(Gorilla及Kingkong系列)[4] - 致力于创造完全自主 全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 建立整合"脑""眼""手""足"的核心技术系统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 已获得271项授权专利 包括36项发明专利 222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3项设计专利 并已提交20项专利申请等待批准[5] 财务表现 - 2022年 2023年及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62亿元 2.01亿元及2.68亿元[6] - 报告期内亏损额分别为5755.3万元 1.1亿元及7149.5万元 3年累计亏损近2.4亿元 公司称由于处于业务及运营扩展阶段 持续投入研发 短期内可能继续产生净亏损[6] - 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26.7% 18.3%及26.5% 波动较大[7] - 分产品来看 机器人本体报告期内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 12.8%及20.8% 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占比分别为95% 87.2%及79.2%[8] - 截至2025年6月21日 在手订单价值超过4亿元[8] 客户与市场 - 客户群覆盖28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并分布在欧洲 北美 拉丁美洲及东南亚等20多个地区[4][6] - 2024年海外收入为2550万元 占比约9.5%[6][8]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呈逐年下滑趋势 分别为83.3% 60.7%及50.1% 单一大客户营收占比也从2022年的71.2%下滑至2024年的23.7%[8] 运营与风险 - 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和票据呈逐年增长趋势 分别为2810万元 5230万元及1.384亿元 公司面临客户 分销商或关联方延迟付款及违约相关的信贷风险[8]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直接从2023年底的4780万元减少至5.3万元 主要原因是流动负债增加 流动负债增加主要源于计息银行借款增加8910万元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加7480万元[8] - 截至2025年4月末 流动资产净值已回升至约1.03亿元[9] 创始人背景与融资历史 - 创始人张赛于2024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2020年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10] - 2016年公司曾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 张赛卖掉北京房产回购股份 并引入峰瑞资本等机构930万元A轮融资[3][11] - 公司持续获得长线资金青睐 从2014年600万元天使轮 到2020年后宽带资本 清控银杏 春华资本 七匹狼集团等机构投资 在2025年5月底最后一轮融资后 公司估值为36.04亿元[12] - 张赛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公司25.07%的表决权[12]
创始人要求200万月薪,投资人怒了
商业洞察· 2025-08-12 09:25
公司治理风波 - 伯朗特董事长尹某要求固定月薪200万元及"公司利润-1元"作为年终奖的提案被董事会否决 表决结果为4票反对1票同意 [5] - 股东君岚投资(持股1.54%)发布公开信指控尹某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 包括利用新三板高估值融资安排技术团队减持 资金转入其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 [5] - 2025年4月修改公司章程规定董事必须从在职员工中产生 形成"外部股东进不去 内部员工不敢反"的权力闭环 [6] 公司经营状况 - 2020-2024年营收从4.47亿元持续下滑至2.41亿元 同期净利润从7383万元转为累计亏损超3亿元 [11] - 2023年因连续两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及销售模式存疑 从新三板终止挂牌 [10]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无控股股东 尹某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1.65% [11] 行业发展背景 - 公司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 产品线覆盖通用型/冲压/码垛等类型 曾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10] - 机器人行业当前发展火热 但公司因治理问题陷入经营困境 [13] 契约精神讨论 - 投资人强调契约精神是创投关系基础 指出尹某行为违背管理者对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的责任 [14] - 行业警示需关注创业者契约精神 包括对未来的期许 心胸等特质 否则易导致两败俱伤 [14]
创始人要200万月薪,投资人:“这是在掏空公司”
36氪· 2025-08-12 02:17
公司治理争议 - 伯朗特机器人董事会未通过总经理尹荣造200万元固定月薪议案 该议案旨在激励其扭转公司业绩亏损局面 [1][4] - 投资方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 指控尹荣造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 并号召股东修改章程将其清除出公司 [3][7] - 尹荣造曾提案要求未来十年公司净利润扣除1元后全部作为其个人奖金 被投资人视为"掏空公司"行为 [3][12] 公司控制权争夺 - 尹荣造通过荣造一号基金掌握40%投票权 完成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私有化" 但该基金近期已完成清算 投票权重归原始出资人 [8][9] - 尹荣造修改公司章程 规定董事必须为公司在职员工 被指通过控制员工身份进一步掌控董事提名权 [12][13] - 君岚投资等股东合计持有3.097%股份 提出修改章程等三项临时提案 试图重建公司治理结构 [13] 公司财务表现 - 伯朗特2020年营收4.47亿元 净利润7383.3万元 但2022年营收降至3亿元 亏损5300万元 2023年营收2亿元 亏损扩大至1.25亿元 [5][11] - 2024年业绩有所回升 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5]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 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研发企业 产品涵盖通用型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 [10] - 2014年成为首家非国家高新园区挂牌新三板企业 曾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 [10] - 尹荣造为中专学历 公司共同创始人之一 曾提出"万亿市值"目标 2020年公司净利润达7383.3万元 [11] 行业案例 -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因关联交易被罢免 引发员工罢工 最终因挪用资金入狱 公司市值蒸发80% [16] - 万科遭遇宝能系举牌 暴露股权分散治理缺陷 虽击退宝能但错失转型时机 [16] - 瑞幸因财务造假被机构投资者联合诉讼 创始人陆正耀出局 公司退市并支付天价赔偿 [17]
创始人要求200万月薪,投资人怒了
36氪· 2025-08-11 10:05
公司治理风波 - 公司股东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指控董事长尹某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并呼吁修改章程将其清除出公司[1] - 尹某提出固定月薪200万元及年终奖为公司利润减1元的要求被董事会以4票反对1票同意否决[2] - 尹某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第105条规定董事必须从在职员工中产生形成外部股东无法进入的权力闭环[3] 股权与控制权变更 - 尹某借助新三板高估值融资安排技术团队减持套现并将资金转入其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2] - 君岚投资持有公司1.54%股份为第十大股东其帮助完成荣造一号基金清算使投票权回归原始出资人[2][3] - 公司目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尹某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1.65%[5][6] 财务表现与上市历程 - 公司2020-2024年营收从4.47亿元降至2.41亿元净利润从7383万元连续亏损累计超3亿元[6] - 因2020-2021年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及销售模式存疑于2023年4月从新三板终止挂牌[5] - 公司曾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营收一度超4亿元利润过亿后因摘牌导致信誉和市场销售受严重影响[1][2] 行业背景与契约精神 - 公司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产品包括通用型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成立于2008年为新三板首批挂牌企业[5] - 行业强调契约精神的重要性认为创始人与投资人关系需依靠契约约束而非道德自律[7][8] - 尹某曾提出万亿市值目标和百亿定增计划被称为新三板狂人但公司最终未能实现科创板上市[5]
创始人要求200万月薪,投资人怒了
投资界· 2025-08-11 08:27
公司事件 - 伯朗特董事长尹某提出固定月薪200万元及"公司利润-1元"作为年终奖的议案,被董事会否决[3][5] - 股东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指控尹某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并号召修改公司章程将其清除[3][5] - 尹某通过"荣造一号基金"获得公司控制权,并修改公司章程限制外部股东进入董事会[6] - 君岚投资持股1.54%,为公司第十大股东[5] - 尹某目前持股21.65%,为公司第一大股东[10]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曾为新三板挂牌企业[10] - 公司从营收数百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至营收超4亿、利润过亿的专精特新企业[3] - 2020-2024年营收分别为4.47亿元、3.74亿元、2.26亿元、2.01亿元和2.41亿元[1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383.3万元、-5309.2万元、-1.04亿元、-1.25亿元和-8686.3万元[11] - 累计亏损超3亿元,2023年因财务问题终止挂牌[11] 行业观察 - 机器人行业当前发展如火如荼[13] - 契约精神是维系创业者与投资人关系的根本保障[13] - 缺乏契约精神可能导致双方利益和声誉受损[13] - 下行周期中契约精神的重要性更加凸显[14]
奇葩!公司亏损,总经理要求月薪200万?股东怒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08:55
公司治理争议 - 伯朗特总经理尹荣造提出固定月薪200万元及未来十年公司利润扣除1元后作为个人奖金的议案,被董事会以4票反对否决 [10][12][13] - 反对董事认为公司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1-6月净利润-740.24万元),应优先弥补亏损 [12][13] - 第十大股东嘉兴君岚发布公开信,指控尹荣造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要求董事必须为公司员工,形成权力闭环 [16][22] 股东行动 - 嘉兴君岚等合计持股3.097%的股东提议修改公司章程、改选董事等三项临时提案 [21] - 股东代表李博铮称尹荣造为"掠夺者",要求清除其影响并重建治理秩序 [21][22] - 股东方认为伯朗特仍具产业价值和潜力,希望推动公司治理改革 [24]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曾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 [24] - 2021-2022年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导致2023年从新三板摘牌 [24] - 2025年6月公告实际控制人由尹荣造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9亿元,净利润亏损740.24万元 [13] - 公司称新三板摘牌对企业信誉及市场销售造成严重影响 [10]
卖房自救的清华学霸,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8-07 02:33
公司概况 - 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在港股主板挂牌,有望成为港股"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 [5]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轻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5] - 产品已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近300家客户,包括比亚迪、富士康、蓝思科技等知名企业 [6] - 完成多轮融资后估值已达约36亿元,获得宽带资本、清控银杏、常春藤资本等多家机构支持 [6]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兼CEO张赛拥有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及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6] - 2012年回国创业,发现国内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被ABB、发那科等外企垄断,国产化率不足5% [8] - 创业初期在济南城中村租办公室,2014年完成首款并联机器人样机,但首年仅卖出3台设备 [8] - 2016年公司现金流断裂时,张赛卖掉北京房产回购股份,并引入峰瑞资本等机构的930万元投资 [8] 技术研发 - 2018年推出的Bat系列并联机器人通过20,000小时无故障测试,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8毫米,超过国际同类产品 [8] - 2020年自主研发的Gorilla控制系统实现多机协同控制,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8] - 截至2024年,公司已获得271项专利,其中36项发明专利 [8] - 全栈技术生态(脑眼手足协同)在轻工业场景落地能力是资本持续押注的关键 [19] 市场策略 - 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避开汽车制造等巨头主导领域,转攻食品包装、电子组装等轻工业细分市场 [9] - 为光伏企业开发出全球首条无人化硅片分选线,为半导体工厂攻克0.1μm级传输难题 [9] - 2024年海外收入达2550万元,覆盖20余个国家和地区 [9] - 按2024年收入计算,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5% [12] - 机器人本体销售占比从2022年的约5%上升到2024年的20.8% [12] - 2022-2024年分别录得净亏损约0.63亿元、1.04亿元及0.71亿元人民币,三年累计亏损约2.38亿元 [13] - 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约25.9%提升至2024年的26.5% [15] - 海外销售收入三年增长近10倍,从2022年的约26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2550万元人民币 [15] 融资历程 - 2014年获得600万元天使轮投资,投后估值2000万元 [17] - 2015年完成1800万元Pre-A轮,投后估值7500万元 [18] - 2016年完成A1轮投资,投后估值为9300万元 [18] - 多轮融资后,公司估值来到36亿元 [18] 未来规划 - 选择港股18C章上市,募资用途:30%资金投向具身智能研发,20%用于海外拓展 [19] - 与华为共建"机器人+AI"实验室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19] - 计划在匈牙利建设欧洲首个机器人培训中心 [19] - 据高工机器人数据,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120亿美元 [19]
金奥博:公司是国内集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民爆智能装备龙头企业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0 11:16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国内集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民爆智能装备龙头企业 [1] 工业机器人技术优势 - 公司专注于高端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工业生产领域机器人核心控制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1] - 拥有多年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经验 [1] - 核心技术包括运动控制器、视觉导航系统、激光导航系统等 [1] 机器人产品线 - 主要机器人产品包括六轴工业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协作机器人、SCARA机器人、立柱机器人、视觉导航AGV智能转运车等 [1] 应用领域拓展 - 机器人产品已在民爆行业广泛应用 [1] - 成功拓展应用到了军工、食品、包装及精细化工等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