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号盾构机

搜索文档
“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第一”:一座座超级工程、重大项目标记发展新刻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7 00:53
能源与储能技术突破 - 中国能建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试验压力突破18兆帕 通过高低压循环和长时保压双168小时连续运行验证 储气库密封性和稳定性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全球单期最大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在新疆哈密完成汽轮机基础浇筑 26兆瓦级全球单机容量最大 叶轮直径最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东营吊装 [3] - 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气田陵水36—1成功钻探发现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实现全面投产 攻克深水高压钻完井5项世界首创技术 [6][7] 清洁能源与电力基础设施 -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由乌东德 白鹤滩等6座电站构成 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3] - 中国已建成44条特高压输电通道 另有4条在建 电网规模大覆盖广且坚强可靠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024年达3.46万亿千瓦时 为十三五末1.6倍 [4][8] -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 可抗17级台风和9级地震 白鹤滩水电站设计寿命超百年 最大水推力达1650万吨 [4][5] 交通与重大工程进展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贯通 盾构机直径17.5米 最高日进尺18米 月进尺426米刷新17米级施工世界纪录 [10] - 贵阳至南宁高铁 和田至若羌铁路 中老铁路 成都天府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投运 川藏铁路 平陆运河稳步建设 [12][15] - 全国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覆盖率达97% 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4年翻两番多 覆盖98.4%服务区 [8][12]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1.2万亿元 研发强度提至2.68% 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8] - 祝融号首次登陆火星 嫦娥五号月壤与6国共享研究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 东方超环实现1亿度高温1066秒等离子体运行刷新纪录 [8][15] -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营 嫦娥六号实现全球首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 国产大飞机C919按国际适航标准实现商业飞行 [3][8] 资源与民生保障 - 全国水库总库容达万亿立方米 大坝数量全球第一 四大油气战略通道持续完善 钢材生产20%以上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 [8][13][15] - 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覆盖中西部医疗资源薄弱省份 完成208万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 [13][15] -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打响 黄河几字弯绿进沙退 科尔沁 浑善达克流动沙地歼灭战阻遏风沙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成3000公里阻沙防护带 [15]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济贯通
大众日报· 2025-08-18 01:00
17.5米"山河号"盾构机出洞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济贯通 8月17日,黄河济南段地下30米处,随着开挖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由济南 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掘进完成,世界最大直径水 下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全长约5.75公里,其中盾构段长约3.3公里。单洞双层隧道布置,是国内首条穿 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其中,上层通行南向北交通,下层通行北向南交通,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公 里。目前,在黄河起步区段42公里的河道上,整体规划了21处跨河通道,建成后跨河通道平均间距缩小 到3公里。 水下挑战:穿越地上悬河与"地质迷宫" 隧道施工过程中挑战不少,第一关就是如何穿越地上悬河。 "万里黄河自流入河南开始形成地上悬河。"中铁十四局项目现场负责人周祥告诉记者,黄河到达济 南泺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城区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大的地上 悬河。黄河的平均水位高于地表8米,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6.5巴。"相当于一个 人手掌大小的面积上承受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难度就像在豆腐上绣花。" " ...
17.5米“巨无霸”盾构机智能"绿色"穿黄河 中国水下隧道建设领域迎突破
央视网· 2025-08-17 09:24
项目概况 -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于8月17日贯通 全长约5.75公里 其中盾构段长约3.3公里 预计明年下半年具备通车条件 [1][3][5] - 隧道采用单洞双层双向6车道设计 设计时速60公里 是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 [3] - 通车后两岸通行时间将从目前约半小时缩短至约5分钟 [1][5] 技术特点 - 使用开挖直径达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掘进 最大水土压力相当于手掌大小面积承受两个成年男子重量 [3][7] - 配置开口更大的带压刀盘和中心冲刷管路 有效解决粉质黏土夹杂钙质结核地质导致的刀盘粘结和管道堵塞问题 [10][12] - 应用智能化装备系统构建"智慧大脑" 实现全流程感知预警与智能决策 [12] 工程挑战 - 需下穿黄河大堤及黄河等敏感区域 掘进过程中沉降控制要求极高 [3] - 首次使用直径17米级盾构机穿越"地上悬河" 对精准管控和设备可靠性提出极高要求 [10] 社会经济效益 - 首条穿越黄河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 可节省地下空间和投资 [5] - 4.2米净高可满足公交 消防 救援等特种车辆通行需求 [5] - 将促进济南主城区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互联互通 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5] 环保创新 - 北侧紧邻一级水源地 通过自主创新工艺实现泥浆高效处理及尾水循环利用 达到零外排标准 [12]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贯通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04:24
工程里程碑 -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于8月17日贯通,使用开挖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 [1] - 该隧道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认定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具有里程碑意义 [1] 项目参与方 - 工程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 [1]
“山河号”盾构机出洞!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济南贯通
齐鲁晚报· 2025-08-17 02:12
隧道工程突破 -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贯通 使用世界最大直径17.5米盾构机 标志中国水下隧道建设里程碑式突破 [1] - 隧道全长5.75公里 盾构段长3.3公里 设计时速60公里 为国内首条穿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 [5] - 隧道采用单洞双层六车道设计 节省地下空间并减少约15%投资 净高4.2米可满足公交及救援车辆通行需求 [15] 技术挑战与创新 - 施工面临极高难度 最大覆土厚度49.2米 最大水土压力6.3巴 沉降控制要求严格 [5] - 地质条件复杂 穿越粉质黏土和胶结砂层 存在硬度达41兆帕的钙质结核 易造成刀具磨损和卡泵 [5] - 盾构机开挖面积达240平方米 每掘进1环产生1200方泥浆 处理难度大 [5] - 项目团队首创"絮凝+提浓+压滤"工艺 每日泥浆处理效率提高50% 滤饼含水率降至30%以下 实现零外排 [15] - 应用第四代同步双液注浆技术 管片上浮量控制在5毫米内 10多秒成胶凝状 30分钟形成早期强度 [15] - 采用大开口率带压复合型刀盘 伸缩式主驱动和智能化装备系统 构建"智慧大脑"实现全流程智能决策 [8] 施工成果与行业影响 - 攻克28项技术难题 实现最高日进尺18米 月进尺426米 创造17米级盾构施工世界纪录 [16] - 全程3.3公里连续掘进不换刀 累计完成科技论文30余篇 申报专利22件 形成成套技术体系 [15][16] - 专家组认定隧道建造技术高度智能化 机械化 绿色化 推动我国盾构隧道技术跨越式发展并达世界领先水平 [16] - 隧道作为连接黄河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 对落实黄河国家战略 促进经济交流及提升省会辐射力具有重大意义 [16]
山东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今天贯通 通车后5分钟可穿越黄河
央视新闻· 2025-08-17 02:12
隧道工程规格 - 隧道全长约5.75公里,其中盾构段长约3.3公里,设计时速60公里,采用单洞双层双向6车道设计 [3] - 使用开挖直径达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自北向南掘进,下穿黄河大堤及黄河等敏感区域 [3] - 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首条穿越黄河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 [3] 通行效率提升 - 通车后驾车穿越黄河仅需5分钟,较目前约半小时的通行时间大幅缩短 [1][3] - 4.2米净高可满足公交、消防、管理及救援车辆通行要求,极大提高通行能力 [3] 经济与区域发展 - 隧道预计明年下半年具备通车条件,将促进黄河南北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3] - 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工程效益 - 单洞双层设计可节省地下空间和投资成本 [3]
“政金企研”协同赋能,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举办精准对接会
齐鲁晚报网· 2025-08-13 16:14
活动概况 -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举办"港通天下·智创未来"服务企业精准对接会 深化政金企研协同 加速产业链融通创新 培育新质生产力 [1] - 活动邀请20余标杆产业园区 60余家重点企业 5大科研创新平台及20余家金融机构参与 [2] - 活动内容包括人才新政解读 普惠金融方案发布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领域路演 [2] 产业发展要素 - 开发区创新推行项目管家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 量身定制专属扶持措施 [2] - 着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 [2] - 政金企研等产业发展全域创新要素在临港充分集聚 [2] 高能级产业平台 - 济南超算科技园总投资超80亿元 构建超64万㎡创新载体 集聚48家头部科技企业包括海康威视和云知声 [3] - 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核心枢纽打造班列作业 海关监管与联动发展功能区 [3] - 齐鲁光谷规划占地约7300亩 一期集聚26家核心企业包括邦德激光和大图激光 总投资额达43亿元 [3] - 济南航空航天城规划占地1000亩 构建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生态 [3] - 济南生物医药港投资22亿元 打造40万㎡载体 2023年开园后引入30余家重点企业包括国药器械和北京药渡 [3] 产业现状与规模 - 园区集聚69家规上工业企业 217家高新技术企业 11个省级重点项目 157家国家级省市级专精特新 瞪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4] - 2024年工业产值达224亿元 占历城区总量的58.6% [4] - 现代医药产业汇聚齐鲁制药和宏济堂等龙头 邦德激光展现全球领先微米级切割技术 济南重工创新成果锻造高端装备 [4] 产业发展规划 - 确定"3+2+1"产业协同发展格局:现代医药 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 集成电路三大主导产业 人工智能和空天信息两大未来产业及贸易物流特色产业 [4] - 通过政策赋能-需求对接-金融助力三位一体平台推动政府 金融机构 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协同 [4] - 精准匹配技术转化场景与金融资本 打通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融合堵点 [4]
济南这处穿黄隧道掘进突破三千米,世界最大水下盾构隧道建设提速
齐鲁晚报· 2025-07-18 07:39
工程建设进展 - 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掘进突破3000米,占盾构段总长度的90%,标志着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建设进入加速冲刺阶段 [1][3] - 项目采用单管双层双向6车道设计,设计时速60公里,全长约5755米,其中盾构段长约3290米 [3] - "山河号"盾构机创造了月进尺426米的17米级盾构掘进世界纪录 [7] 技术创新与设备优化 - 针对"钙质结核"地层占比大的特点,项目团队对盾构机进行针对性优化设计,包括刀具镶嵌金刚石贴片、前仓门加装鄂式破碎机等 [3] - 项目团队与山东大学联合研发"五官一脑"智能系统,搭载超前地质预报、地层界面识别等智能化装备系统 [5] - 采用单洞双层设计节省地下空间,减少约15%投资 [7] 施工管理与效率提升 - 创新性设计上层车道板浇筑移动式液压台车,预留下层运输通道,实现内部结构施工与盾构掘进的"双线并行" [7] - 项目团队克服夏季连续高温挑战,调整作业时间,发放防暑降温物资,加强一线作业人员体检 [9] 项目意义与区域发展 - 隧道建成后将助力济南主城区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互联互通,推进起步区建设全面提速 [9] - 项目是济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标杆性工程 [3] - 将促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9]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完成黄河段掘进
快讯· 2025-06-22 02:55
工程建设进展 - 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6月22日顺利完成黄河段掘进任务,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 [1] - "山河号"盾构机已顺利完成掘进1376环、2752米,施工进度达83% [1]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项目团队通过增大盾构机刀盘开口率并安装大流量中心冲刷系统,有效防止了刀盘结泥饼 [1] - 通过优化刀具配置,有效应对不规则分布的钙质结核 [1] - 创新采用"絮凝+提浓+压滤"组合工艺,每小时处理废浆近600立方米,废浆处理效率提高50%,滤饼含水率降至30%以下 [1] 项目特点 - 该隧道是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 [1] - 工程针对黄河流域特有地质条件进行了专项技术优化 [1]
在“大有可为”中“大有作为”——论稳扎稳打、踏踏实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
大众日报· 2025-05-23 01:05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山东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 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投用 首条百兆瓦钙钛矿电池中试线成功运行 [1] - 一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76.2% 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25.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高于全国平均1.7个百分点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 - 胜利油田采用智能设备实现一键自动连续起下油管 潍柴雷沃无人收割机与运粮车协作开拓无人化收割玉米新模式 [2]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数实融合 绿色低碳转型 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成为打开产业发展新空间的关键 [2] 产业升级与竞争力提升 - 深化"万项技改 万企转型"增强产品竞争力 攻克关键技术延展产业链 [3] - 产业生态优化推动创新涌现 技术突破获取新赛道入场券 效率提升保障利润与研发投入 [3] - 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 需把握机遇增强产业韧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