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将于9月16日德阳启幕
中国发展网· 2025-09-12 07:15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定于9月16日至18日在德阳举办 聚焦全球能源转型 [3] - 大会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 打造"1场开幕式+1场展览会+19场专题会议"活动矩阵 [4] - 预计出席嘉宾包括12国40多位外宾 6位院士及多家央企 科研院所和跨国公司负责人 [3] 产业基础与成果 - 德阳汇聚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企业1500余户 建成150余个国省级创新平台 [8] - 全国70%气电机组 60%核电机组 50%大型电站铸锻件 40%水电机组关键技术源自德阳 [8] - 累计发电设备产量突破7亿千瓦 连续20年全球第一 中国每4度电有1度由德阳装备提供 [8] - 海外设立200多家服务机构 产品覆盖64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9] 技术突破与展示 - 大会将发布《中国清洁能源装备十大标准》等成果 填补多项行业空白 [4] - 自主核电"国和一号"示范工程 300MW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等技术突破集中亮相 [4] - 德阳已产出8万吨模锻压机 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 全球最大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重器 [8] 氢能产业布局 - 国内电解槽降本技术落地 新疆库车 吉林大安绿氢项目成本降至13元/公斤 逼近灰氢价格 [12] - 全球首台吨级镁基固态储运氢车出口马来西亚 "西氢东送"管道输氢工程启动建设 [12] - 四川富余水电降低制氢成本 德阳具备氢能装备基础和应用场景优势 [12] 战略举措与发展规划 - 东方电机实施"1356"供应链行动计划 构建绿色供应链 产品出口36个国家和地区 [11] - 德阳大学科技园规划8平方公里 已对接60余家高校院所 达成37项意向项目 [9] - 设立规模不少于15亿元的高端能源装备子基金 推进产业联盟组建 [12] - 目标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高端装备科技城 [12]
国本更强、家底更厚 中国工业交出“十四五”成绩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7:05
来源:国是直通车 作者:刘育英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新 闻发布会,中国工业"十四五"成绩单含金量十足。 家底更厚:5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8万亿元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5年来,中国的"国本"更强,"家底"更厚,工业 经济"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2020年—2024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 长到33.6万亿元,整个"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 过30%。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 更加明显,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表示,"十四五"以来,工信部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走深走实,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 就,为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 创新已成制造业发展第一动力。5年来,中国创新投入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 收入比重超 ...
“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第一”:一座座超级工程、重大项目标记发展新刻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7 00:53
能源与储能技术突破 - 中国能建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试验压力突破18兆帕 通过高低压循环和长时保压双168小时连续运行验证 储气库密封性和稳定性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全球单期最大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在新疆哈密完成汽轮机基础浇筑 26兆瓦级全球单机容量最大 叶轮直径最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东营吊装 [3] - 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气田陵水36—1成功钻探发现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实现全面投产 攻克深水高压钻完井5项世界首创技术 [6][7] 清洁能源与电力基础设施 -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由乌东德 白鹤滩等6座电站构成 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3] - 中国已建成44条特高压输电通道 另有4条在建 电网规模大覆盖广且坚强可靠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024年达3.46万亿千瓦时 为十三五末1.6倍 [4][8] -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 可抗17级台风和9级地震 白鹤滩水电站设计寿命超百年 最大水推力达1650万吨 [4][5] 交通与重大工程进展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贯通 盾构机直径17.5米 最高日进尺18米 月进尺426米刷新17米级施工世界纪录 [10] - 贵阳至南宁高铁 和田至若羌铁路 中老铁路 成都天府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投运 川藏铁路 平陆运河稳步建设 [12][15] - 全国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覆盖率达97% 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4年翻两番多 覆盖98.4%服务区 [8][12]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1.2万亿元 研发强度提至2.68% 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8] - 祝融号首次登陆火星 嫦娥五号月壤与6国共享研究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 东方超环实现1亿度高温1066秒等离子体运行刷新纪录 [8][15] -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营 嫦娥六号实现全球首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 国产大飞机C919按国际适航标准实现商业飞行 [3][8] 资源与民生保障 - 全国水库总库容达万亿立方米 大坝数量全球第一 四大油气战略通道持续完善 钢材生产20%以上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 [8][13][15] - 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覆盖中西部医疗资源薄弱省份 完成208万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 [13][15] -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打响 黄河几字弯绿进沙退 科尔沁 浑善达克流动沙地歼灭战阻遏风沙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成3000公里阻沙防护带 [15]
可可西里来了“机器藏羚羊”(一周科技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06
科技创新在生态监测与野生动物保护应用 - 机器藏羚羊突破人类观测距离限制 实现藏羚羊群近距离移动观测和迁徙跟踪 [1] - 通过机器藏羚羊完成羊粪胎盘采样 为行为研究提供精准可靠数据支持 [1]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 覆盖林地农作物水资源等关键指标 [1] - 国际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技术量化冰川侵蚀速率 估算全球超过18万座冰川变化数据 [1] 清洁能源技术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 -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新增浙江金七门1号机组 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达550亿千瓦时 [2] - 三峡集团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安装气象雷达海上升压站 实现海洋气象精细化监测 [2] - 白鹤滩水电站投运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 接入超1万台监测设备实时捕捉变形渗流等关键参数 [2] 环保材料研发与绿色技术应用 -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研究发现木质素具广谱抗病毒抗细菌作用 可替代合成抗菌剂 [3] - 木质素作为木材工业副产品 可应用于涂料包装材料消毒产品等绿色替代领域 [3] - 科技支撑工业废水治理煤炭清洁利用机动车排放监管等绿色低碳发展环节 [2]
孚能科技:股东深圳安晏减持1%股份;“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再添新成员丨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0 23:21
孚能科技股东减持 - 深圳安晏在2025年7月25日至8月7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222.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0%,减持总金额约为2.06亿元 [1] - 截至公告披露日,深圳安晏仍持有公司股份1.2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24% [1] - 本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1] "华龙一号"核电进展 - 浙江宁波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混凝土开始浇筑,核岛建设全面启动 [2] - 该机组设计运行寿命60年,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2] - 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到550亿千瓦时,相当于宁波市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一半,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00万吨 [2] - 全球共有41台核准在建、在运的"华龙一号"机组,是全球核准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2] 万里扬子公司股权变动 - 万里扬控股子公司浙江万里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管理团队持股,公司放弃优先认购权 [3] - 公司持股比例由51%稀释至47.0523%,万里扬能源公司不再为控股子公司 [3] - 万里扬能源公司主要从事储能电站投资和运营、电力市场现货交易、新质生产创新科技服务等业务 [3]
以实干担当铸琼岛重器
海南日报· 2025-07-31 01:33
公司战略与项目定位 - 华能集团在海南重点打造"五大基地、两大产业" 其中昌江核电二期工程是核心项目之一 [1] - 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华龙一号"技术 建设两台单机容量120万千瓦核电机组 [7] - 项目总投资已完成近300亿元 是海南有史以来最大的电力工程投资项目 [5][7] 能源供应与环保效益 - 项目投产后年输送清洁电量超180亿千瓦时 占海南省总电量30% [2][7] - 每年减少标煤消耗63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8万吨 [7] - 将使海南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占比最高省份 助力提前实现"双碳"目标 [2] 工程建设进展 - 全力冲刺2025年首台机组并网目标 为自贸港封关运作提供能源保障 [2] - 协调近万名产业工人推动项目建设 对标对表全年目标任务 [2] - 项目定位为"十四五"时期开工的大型压水堆核电项目 [7] 产业链与社会效益 - 发挥链长作用带动130余家上下游企业联合创新 [5] - 通过"家门口就业工程"实现2200余名群众本地就业 吸纳400余名应届毕业生 [6] - 在昌江县七叉村开展产业帮扶 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持续盈利 [5] 品牌与文化建设 - 打造"华彩昌核"品牌 秉承"红绿蓝"三色文化理念 [3] - 通过核电科普活动吸引超1万人次参观交流 覆盖周边中小学及社区 [5] - 公司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 [6]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来自福建省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7-30 00:18
能源结构转型 - 福建省构建"水核风光气储"多元供给体系 实现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6.7% 发电量占比53.6% [1][3] - 形成"622"能源结构:火电与核电构成60%稳定基座 水电与抽水蓄能提供20%调节弹性 风电光伏贡献20%绿色增量 [4] - 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381.8万千瓦 占总装机容量4.25% 风电利用小时数连续多年位列国家电网系统第一 [4] 发电设施建设 - 三峡集团福清海峡发电海域59台风机年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 [1] - 水口水电站30年累计输送清洁电能1700亿千瓦时 占福建水电装机比重9.4% [2] - 漳州核电"华龙一号"单机组年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 3号4号机组在建中 [3] - 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年供电3亿千瓦时 配套18兆瓦/36兆瓦时储能系统 [4] 电网系统优化 - 构建清洁能源大数据平台 实现风电光伏7天精准预测 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达95.8% [5] - 首创"风雷冰污涝"五防合一综合治理模式 台风"格美"灾后复电效率提升68.8% [11] - 水口电站机组增容改造增加21万千瓦装机容量 相当于新增中型水电站 [6] - 推行"百秒自愈"技术 城市核心区馈线自动化100%覆盖 实现故障秒级隔离 [11] 技术创新突破 - 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聚集产业链企业 年产值约60亿元 [9] - 自主研发6.7兆瓦至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相继下线 [9] - 建成国内首套自主知识产权风电机组地面试验平台 [9] - 太阳海缆建设8条生产线 可生产750千伏及以下海底电缆 [10] 绿电交易体系 - 2024年成交绿电19.49亿千瓦时 绿证135万张 同比分别增长154%和495% [14] - 将补贴到期陆上风电和平价海上风电纳入绿电交易范围 [15] - 2024年从山西新疆购入绿电6060万千瓦时 2025年4月从黑龙江购入低谷绿电299.3万千瓦时 [15] - 创新推出"绿电贷""绿证贷"绿色金融产品 [15] 综合利用模式 - 开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双轨发展 在风机下方进行网箱养殖 [13] - 漳浦旧镇狮头光伏电站采用渔光互补模式 实现水下养鱼水上发电 [13] - 云霄县50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6.5万千瓦时 产生2.5万元收益 [14] - 湄洲岛多端互联低压柔性微电网实现77%用电清洁化 [7]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来自福建省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7-29 22:12
能源结构转型 - 福建省构建"水核风光气储"多元供给体系,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6.7%,发电量占比53.6% [1][4] - 从单一水电依赖转向多能互补,形成"622"结构:火电与核电占60%,水电与抽蓄占20%,风电光伏占20% [4][6] - 海上风电装机达381.8万千瓦,占总装机4.25%,利用小时数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4] 清洁能源项目 - 三峡集团福清海峡59台风机年发电12亿千瓦时,漳州核电"华龙一号"单机组年发电超100亿千瓦时 [1][3] - 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年发电3亿千瓦时,配套18兆瓦/36兆瓦时储能系统 [4] - 水口水电站累计发电1700亿千瓦时,增容改造后新增21万千瓦装机 [2][6] 智慧电网技术 - 构建AI驱动的智慧调度系统,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达95.8%,实现100%消纳 [5] - 开发"三全"供电服务平台,故障定位响应达"分钟级",馈线自动化覆盖100% [6] - 布局10个微电网示范项目,如湄洲岛微电网实现77%用电清洁化,翔云镇台区光伏100%就地消纳 [6][7][8] 产业链创新 - 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聚集金风科技等企业,形成60亿元产值集群,下线全球最大26兆瓦风机 [9][10] - 东方电气建成国际领先的风机测试平台,太阳海缆公司具备750千伏海底电缆生产能力 [9][10] - 首创"风雷冰污涝"五防体系,台风灾后复电效率提升68.8% [11] 绿电经济模式 - 开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渔光互补"等综合开发,漳浦六鳌风电场试点深远海养殖 [13] - 2024年绿电交易量19.49亿千瓦时(+154%),绿证交易135万张(+495%) [14][15] - 创新"绿电贷""绿证贷"金融产品,跨省购入山西、新疆等地绿电6060万千瓦时 [15][16]
“创新丝路”跨越山海
科技日报· 2025-06-12 01:33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 中国的水净化和综合治理技术应用于斯里兰卡,改善当地饮水安全 [2] - 泰国托卡马克1号装置历时6年建成,成为中泰科技创新合作标杆 [2] - 中欧班列推动中国制造"新三样"(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加速出口 [2]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联合研究 - 中国在四川稻城县建成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与俄罗斯、四川大学等共建LHAASO-ENDA实验平台,首次应用热中子探测技术解决宇宙线能谱难题 [3] - 中国与共建国家启动70多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覆盖农业、新能源、卫生等领域,例如中葡星海实验室、中克生物多样性实验室、中古神经技术实验室 [4] - 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通过验收,提供清洁能源中国方案 [4] 交通与能源领域合作 - 中欧班列12年通达欧洲25国227城、亚洲11国超100城,6月10日山东班列满载电子屏、家电等货物发往欧洲 [5] - 雅万高铁作为中国高铁全产业链出海首单,采用中国设计/标准/施工,带动印尼就业并形成"高铁经济带" [5] 民生与绿色技术应用 - 中国在非洲试点"光伏电站+农产品冷藏"项目,实现生态与民生双赢 [6] - 华为"未来种子计划"为共建国家培训超10万名数字商务与AI人才 [7] - 敦煌研究院与电商平台合作,将壁画元素融入东南亚电商设计 [7] 国际合作机制与宣言 - 大会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成都宣言》,倡导构建创新驱动、开放包容的科技共同体 [8] - 马来西亚计划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发展数字转型、绿色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 [9]
跨越山海的“科技之花”——写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之际
四川日报· 2025-06-11 00:27
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 四川将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牵引性工作,已获批建设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7家,合作对象覆盖10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 [4] - 中国环流三号创下我国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面向全球开放后吸引全球17家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一种特殊先进磁场结构 [3] - 四川围绕油气开发、核医学等领域部署筹建新一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并聚焦能源化工、轨道交通等学科培育后备力量 [4] 国际科技合作成果 -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有望扩大与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合作 [4] - 中国-克罗地亚联合实验室启动气候智慧型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计划扩大在现代农业、新能源技术领域合作 [4] - 中国-古巴神经技术联合实验室初步建成无创脑机接口技术链,在入睡困难干预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4]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巴基斯坦通过最终验收,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清洁能源中国方案 [7] - 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与39家国内外机构建立合作,计划3年内打造20个以上国际技术转移节点,促成100项以上国际合作项目 [8] - 四川发布两批次140个"双向揭榜挂帅"机会,吸引全球200余家企业参与,未来将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提供更多合作机会 [8] 国际人才培养与交流 - 四川推动认定各类外籍高层次人才96人,建成"外国专家书屋"9家,实施海外智力集聚计划 [9] - 四川开展肝脏微创技术、智能制造等国际培训,已培训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余名学员,促成埃及等国开展首例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10] - 四川计划在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实施新的培训计划,并面向摩洛哥、克罗地亚实施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