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

搜索文档
海利生物:下调瑞盛生物收购价至5.36亿
搜狐财经· 2025-09-15 13:14
收购条款调整 - 海利生物将瑞盛生物55%股权收购价从9.35亿元下调至5.36亿元 降幅达43%[1] - 交易对手需返还3.99亿元差价 预计同步调减原收购形成的商誉[1] - 调整后2025年度扣非净利润承诺调整为5000万元 2026年度为5800万元[1] 业绩与经营表现 - 瑞盛生物2024年度净利润承诺已达成 但2024年上半年营收7837.08万元 净利润3376.69万元同比走低[1] - 2025年一季度口腔线产品收入同比下降近30% 二季度产品价格环比下滑40%[1] - 新生产基地启用推动发货量增长 骨粉骨膜综合市占率较去年同期提升6%-7%[1] 行业政策影响 - 国家药监局政策说明导致同类产品新增获批约20个 引发行业价格竞争[1] - 税收优惠收紧 主营产品增值税征收方式从3%简易征收改为13%一般计税[1] - 国家政策与税收变化致使原股东权益价值无法反映实际估值[1] 公司战略与优势 - 瑞盛生物作为口腔再生医学行业龙头 通过加强服务维持高毛利率水平[1] - 上半年推动两个新产品提交注册申请 强化产品管线布局[1] - 估值调整降低投资成本与风险 减少业绩承诺兑现压力[1]
维护股东利益 海利生物调降瑞盛生物收购价格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1:15
收购价格调整 - 海利生物将瑞盛生物55%股权收购价格从9.35亿元下调至5.36亿元 降幅达42.7% [1] - 交易对手将返还价格差额3.99亿元 并可能调减原收购形成的商誉 [1] - 2025年度扣非净利润承诺调整为5000万元 2026年度调整为5800万元 [1] 业绩表现 - 瑞盛生物2024年度净利润承诺已达成 [1] - 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37.08万元 净利润3376.69万元 [1] - 2025年一季度口腔线产品同比下降接近30% 二季度产品价格环比下滑40% [2] 行业环境变化 - 国家药监局补充医疗器械免临床评价说明后 同类产品新增获批约20个 [2] - 行业出现价格战 税收优惠政策收紧 增值税税率从3%升至13% [2] - 骨粉骨膜综合市占率同比提升6%至7% 新基地启用推动发货量增加 [2] 公司应对措施 - 瑞盛生物推动骨修复材料和天然骨修复材料两个产品提交注册申请 [2] - 通过加强服务 拓展公立医院销售 内部挖潜降本保持较高毛利率 [2] - 估值调整基于政策影响和税收变化 使原股东权益价值无法反映真实估值 [1][2]
资本腾挪后业绩倍增 海利生物遭问询
中国经营报· 2025-07-04 19:51
业绩表现 - 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2.28%至1.71亿元,但扣非净利润仅1058万元同比下降10.49%,非经常性损益占比高达93.82% [2][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但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同比增加约1400万元至1090.17万元 [8]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资产置出及置入,包括出售药明海德30%股权实现投资收益超1亿元 [2][4] 资产重组 - 出售药明海德30%股权给药明生物,作价1.085亿美元,累计投资收益率仅4.42% [4][5] - 以1元价格转让连续5年亏损的杨凌金海76.07%股权给控股股东上海豪园,并收回2.45亿元债务 [6][7] - 收购瑞盛生物55%股权对价9.35亿元,形成商誉7.82亿元占总资产42.78%,业务转型后"人保"业务占比超80% [9] 业务转型 - 完全剥离"动保"业务,转型至口腔组织修复材料(瑞盛生物)和体外诊断(IVD)领域 [2][9] - 瑞盛生物2024年营收2.65亿元不及预期但净利润1.39亿元超额达标,主要产品价格同比下降近30% [10][11] - 口腔修复材料行业竞争者从2022年8家增至23家,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2025年二季度单价环比再降25% [11] 行业竞争 - 口蹄疫疫苗行业产能利用率低,2025年后政府采购取消将加剧市场竞争,杨凌金海因单一产品线难以扭亏 [7] - 口腔修复膜注册企业从2022年15家增至30家,新进入者采用低价策略导致行业整体价格下行 [11]
跨界并购驶入口腔“黄金赛道” 海利生物开启发展新征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6-07 11:56
公司战略转型 - 海利生物通过剥离长期亏损的动保资产并并购瑞盛生物,完成从"动保+人保"向专注人类大健康领域的战略转型 [1][2] - 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飙升172%,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090.17万元,同比增长393.11% [1][2] - 瑞盛生物成为公司核心增长引擎,其业绩表现将决定海利生物未来可持续性 [1][8] 业务结构调整 - 剥离动保业务(猪用疫苗)及参股药明海德股权,聚焦IVD(体外诊断)和口腔修复材料领域 [2] - 以55%持股比例控股瑞盛生物,快速切入口腔再生材料市场 [2] - 转型后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1.71亿元,2025年Q1实现扭亏为盈 [2] 口腔修复材料行业分析 - 2023年种植牙集采后终端费用降至4000-6000元/颗,带动市场规模从2022年270亿元增至2023年380亿元(+42%),预计2024年突破500亿元 [3] - 骨粉/骨膜国产份额从2022年不足15%提升至2023年40%以上,政策要求国产耗材采购比例不低于40% [3] - 骨修复材料市场规模预计以30.77%复合增长率增至2028年35亿元,口腔修复膜市场2025年达20亿元 [4] 瑞盛生物核心竞争力 - 核心产品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和口腔可吸收生物膜,技术性能与进口盖氏医疗相当 [6] - 骨粉销量2023年同比增138%,2024年增61%,国产品牌市占率第一 [6] - 2025年西安新厂投产后骨粉产能从80万瓶/年翻倍至200万瓶/年,骨膜产能从40万张/年增至90万张/年,成本下降15% [6][7] 财务与产能规划 - 瑞盛生物2024年销售收入2.65亿元,扣非净利润1.38亿元(超业绩承诺1.25亿元) [7] - 2024-2026年累计业绩承诺4.14亿元,其中2025年目标1.375亿元,2026年1.5亿元 [7] - 长期规划通过规模效应使骨粉单瓶成本再降15%,并研发种植体产品实现一体化销售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