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板

搜索文档
阿莱德:公司的产品目前暂未直接应用于CPO领域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0 09:45
公司业务现状 - 公司产品目前暂未直接应用于CPO领域 [1] - 均温板和热管可实现3DVC散热功能 [1] 信息披露承诺 - 相关业务如有进展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阿莱德(301419.SZ)产品目前暂未直接应用于CPO领域
格隆汇· 2025-09-10 06:44
公司产品应用情况 - 公司产品目前暂未直接应用于CPO领域 [1] - 均温板和热管可以实现3D VC散热 [1]
中小盘周报:关注导热散热材料-20250907
开源证券· 2025-09-07 09:4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导热散热材料行业持积极看好态度 重点关注苏州天脉等本土企业 [3][4] 核心观点 - 下游电子设备高性能化、智能化、薄型化趋势显著提升散热需求 驱动行业持续增长 [3][12] - 热管和均温板凭借优异导热性能正加速替代传统散热方案 渗透率持续提升 [3][31] - 本土化采购成为重要趋势 国内供应链企业技术成熟有望受益 [3][35] - 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173亿美元增至2028年261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8.5% [3][21] 细分市场分析 - 热管市场2021年规模29.72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37.7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6.17% [15] - 均温板市场2021年规模7.04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11.97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4.20% [15] - 导热界面材料全球市场规模2019年52亿元 预计2026年达7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5.57% [16] - 中国导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2021年13.5亿元 预计2026年达23.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1.34% [16] - 石墨膜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超70亿元 其中智能手机占比67% [16][17] 下游应用领域 - 消费电子领域:5G手机渗透率提升及AR/VR等新兴设备发展催生新增散热需求 [24][25] - 汽车电子领域: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40% 2035年预计达50%以上 推动散热需求增长 [27] - 安防行业:摄像头出货量从2020年4.1亿颗预计增至2025年8.3亿颗 散热需求同步提升 [28][30] 技术发展趋势 - 热管和均温板已成为中高端智能手机主流散热方案 替代传统石墨膜组合 [31][32] - iPhone 17 Pro系列有望引入铜质均热板技术 替代石墨烯散热片 [3] - 本土企业如苏州天脉在热管、均温板领域全球份额达0.53%和8.92% 打破境外垄断 [36]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低 日本和中国台湾厂商在传统领域占优 国内企业加速追赶 [36] - 本土代表企业包括苏州天脉、中石科技、碳元科技等 在细分领域建立较强地位 [36][38] - 国产终端品牌全球份额提升 带动上游供应链企业持续受益 [35] 重点受益标的 - 苏州天脉:较早布局超薄热管和均温板 通过多家知名品牌认证并实现规模出货 [4] - 中石科技:产品涵盖导热界面材料、人工合成石墨、热管/均热板等多品类 [38]
阿莱德:公司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了热管、均温板等散热产品
证券日报· 2025-09-04 09:45
公司技术积累与产品布局 - 公司在导热散热领域拥有技术积累 [2] - 开发了热管、均温板、水冷板、铲齿散热器等多样化散热产品 [2] - 部分散热产品已在批量供货中 [2] 产品应用场景 - 散热产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 [2]
阿莱德:公司的液冷散热器件产品主要包括热管、均温板、水冷板和铲齿散热器
证券日报· 2025-09-04 09:45
公司产品布局 - 液冷散热器件产品线包括热管、均温板、水冷板和铲齿散热器 [2] - 部分产品已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2] 技术应用进展 - 液冷散热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 [2]
阿莱德:部分液冷散热器件产品已在批量供货中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00:53
公司产品布局 - 液冷散热器件产品线包括热管、均温板、水冷板和铲齿散热器 [1] - 部分产品已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1]
苏州天脉(301626):25H1营收稳健增长,扩产计划稳步推进静待产能释放
国投证券· 2025-09-02 01:4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A"投资评级 [4][7][15] - 6个月目标价为170.39元/股 [4][7][1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但净利润略有下滑,主要受市场开拓和研发投入增加影响 [1][2] - 散热产品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6月投产,新增产能将显著提升公司收入能力 [3][13] - 下游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回暖,为公司带来持续增长机遇 [3][13][15] - 采用PS估值法,给予2025年19倍PS,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反映增长潜力 [4][15][16]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11.20%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减少2.14% [1] - 2025Q2营业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17.10% [1] - 2025Q2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增长0.04% [1] - 2025H1毛利率41.64%,同比提升1.26个百分点 [2] -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9%/8.58%/8.86%,同比均有上升 [2]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0.37亿元、13.29亿元、16.64亿元 [4][13][1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亿元、2.87亿元、3.71亿元 [4][12][13]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93元、2.48元、3.20元 [12][13]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从事热管理材料及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包括热管、均温板、导热界面材料、石墨膜等产品 [13] - 2019-2024年营收从2.89亿元增长至9.43亿元,CAGR为26.69% [13] - 2019-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0.37亿元增长至1.85亿元,CAGR为38.30% [13] - 散热产品生产基地投产后将新增1000吨导热界面材料、1200万套散热模组和6000万只均温板产能 [3][13] - 新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6.44亿元,年利润总额6733万元 [3] - 2025年4月公告拟投资不超过20亿元建设导热散热产品智能制造甪直基地,进一步扩大产能 [3] 行业与市场 - 下游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不断回暖,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高端化轻薄化带来新的散热需求 [3] - 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增加散热产品需求 [3] - 可比公司包括思泉新材和英维克,均布局热管理领域 [15][16] - 公司2025年PS为17倍,低于给予的19倍估值水平 [15][16] 估值与预测 - 采用PS估值法,给予2025年19倍PS [4][15] - 当前股价146.00元,总市值168.89亿元,流通市值38.00亿元 [7] - 预计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75.6倍、58.8倍、45.6倍 [12] - 预计2025-2027年市净率分别为10.0倍、8.7倍、7.6倍 [12]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率分别为21.5%、21.6%、22.3% [12] - 预计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2%、14.8%、16.6% [12]
小米申请均温板相关专利,使工作介质回流顺畅
金融界· 2025-08-23 09:47
公司专利技术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申请均温板相关专利 公开号CN120529539A 申请日期2024年2月[1] - 专利包含基体组件 分隔部 第一毛细结构 工作介质及不凝气体等核心组件 通过不凝气体流动形成冷端实现高效散热[1] - 该技术使工作介质回流顺畅 提升散热效率20%以上 显著改善电子设备温升体验[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 注册资本14.88亿人民币 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 - 公司对外投资4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139次 拥有专利信息5000条 行政许可123个[1] 技术应用领域 - 专利涉及电子设备散热解决方案 适用于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1] - 均温板制造方法专利涵盖蒸发腔与通道的分隔设计 通过冷端形成技术实现温度均衡控制[1]
人形机器人热管理解决方案怎么选?
DT新材料· 2025-08-22 16:04
赛事背景与热管理挑战 - 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2025年举办,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参与26个赛项共487场比拼,展示智能决策与运动协作前沿成果[2] - 赛事中机器人需完成奔跑、举重、格斗等高强度动作,暴露出发热问题:电机高速运转、算力芯片高负载及电池放电导致热量累积,可能引发性能下降或安全风险[6] - 热管理技术成为核心挑战,需通过材料、结构与系统优化解决散热问题,确保机器人长时间稳定运行[6] 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 - 人形机器人定义基于人类外形与运动能力,发展历程可追溯至1495年达芬奇设计的机械式"武士机器人",由齿轮、滑轮及风能驱动[8] - 近十年伴随人工智能与电动化技术成熟,行业进入产业化阶段,代表产品包括特斯拉Optimus、Figure01、小米CyberOne及宇树科技G1[12] - 技术演进经历四个阶段,从机械模仿发展为具备高级认知能力的自主系统[9] 核心技术模块 - 技术体系涵盖本体结构、环境感知、步态控制、具身智能等六大模块,需多学科协同支撑[14] - 本体设计需平衡高强度与轻量化,采用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及灵巧手[16] - 技术分层包括底层硬件(机械设计、新材料)、中层算法(运动控制、端到端控制)及上层应用(人机交互、工具链)[16] 热管理技术方案 - 主要发热源包括分布于全身的伺服电机与驱动器(上百个关节)、AI算力芯片(功耗接近边缘服务器)、电池系统(大容量锂电池)及传感器模块[17] - 散热难点在于空间受限、多点发热、重量约束、耦合效应及环境复杂性[19] - 被动散热方案采用石墨膜、均温板、导热硅脂及高导热陶瓷材料[20] - 主动散热方案包括风冷系统、液冷板、相变材料协同冷却及仿生式"出汗系统"[20] 热管理供应商布局 - 飞荣达提供电磁屏蔽材料、导热材料及轻量化复合材料,控股子公司润星泰生产散热器与液冷方案,已向北美及国内头部客户送样[22][24] - 领益智造涵盖均热板、热管、服务器散热模组等产品,已为客户提供头部总成、四肢总成及散热解决方案,并布局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执行层技术[27][29] - 三花专注冷热转换技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关节液冷模组,微流道技术使Optimus续航提升300%,是全球唯一将汽车热泵技术移植至机器人的企业[31][34] - 阿莱德的TPAD系列导热垫片与TGEL系列导热凝胶可应用于机器人核心关节部位,保障性能与安全性[42] 行业活动与产业化推动 - 2025年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深圳举办,展览面积20,000平方米,预计300家参展企业亮相,聚焦材料、数据中心、新能源等热管理领域[47][50] - 活动将聚集热管理材料供应商、散热器件厂商与科研团队,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落地[43]
思泉新材: 关于公司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0:18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 - 公司股票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0% 属于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2] - 公司董事会已向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函核实相关情况 [2] - 除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正在推进外 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3] 公司基本面情况 - 主要产品包括石墨散热膜(片)、导热垫片、导热凝胶、热管、均温板及散热模组等热管理产品 [1][2][4] - 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 [1][2][4] - 同时覆盖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 [1][2][4] 市场关注度与估值水平 - 公司被部分媒体列为液冷概念股 但液冷技术应用短期内对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 [1][2][4] - 最新滚动市盈率达225.76倍 显著高于行业47.71倍的市盈率水平 [1][3] - 创业板综指偏离度较大 存在市场情绪过热迹象 [1][4] 信息披露安排 - 2025年半年度报告计划于8月29日披露 [3] - 未向除审计事务所外的第三方提供未公开的半年度业绩信息 [3] -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为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