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学药品制剂
icon
搜索文档
富邦系入主三年造假余波未平,亚太药业退市阴影下再觅新主
钛媒体APP· 2025-09-30 06:55
9亿并购埋雷,财务造假余波未平 亚太药业成立于1989年,前身为浙江亚太制药厂,2010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旗下产品涉及化学药品制 剂、化学原料药、药品研发等几大板块。 为拓展CRO业务版图,2015年,亚太药业以9亿元对价收购Green Villa Holdings LTD.持有的上海新高峰 100%股权,并与交易对方签订了明确的业绩承诺协议。彼时,公司寄望通过这一并购切入高增长的医 药研发服务领域,实现业务结构升级。岂料,这笔耗资9亿元的豪赌,最终换来一地鸡毛。 2019年,亚太药业业绩突然爆雷,净利润巨亏20.69亿元,同比断崖式下滑1095.57%。伴随巨亏而来 的,是上海新高峰连续三年财务造假的真相浮出水面。根据2021年4月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 定书》,上海新高峰在未开展真实业务的情况下,从2016年至2018年,合计虚增营收4.53亿元、虚增利 润总额1.74亿元。 财务造假的曝光,直接将亚太药业原实控人陈尧根、钟婉珍夫妇推向绝境。受业绩巨亏、信用违约等影 响,二人深陷数亿元金融债务纠纷,所持有的亚太药业股份全部被司法冻结并进入拍卖程序。也正是在 这一空窗期,"富邦系"瞄准了亚太药业的控 ...
公司快评|连亏6年麻烦缠身,亚太药业时隔3年又要换老板,这次“药方”能对症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06:21
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4年,亚太药业扣非净利润连续6年亏损,分别为-19.4亿元、-1.43亿元、-2.39亿 元、-1.17亿元、-6894.45万元、-2813.19万元。2022至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有所减亏,但依旧未能 走出亏损泥沼。 每经编辑|杜宇 每经评论员 杜宇 9月29日,亚太药业(SZ002370,前收盘价:5.67元,市值:42.28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宁 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尤其是在公司连续六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的背景下,控制权变更能否为亚太药业带来转机,成为投资者和 市场关注的焦点。 亚太药业主要从事医药制造业务,旗下产品涉及化学药品制剂、化学原料药、药品研发等领域。2010 年,亚太药业在深交所上市,2022年,宋汉平主导的富邦控股集团入主亚太药业,上市公司也成为富邦 控股集团大健康产业链中的一员。然而,尽管富邦控股集团入主3年,亚太药业的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显 著改善。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除了连续亏损,亚太药业还面临诸多监管问题。2019年至2022年,亚太药业的年 ...
南新制药跌2.06%,成交额3119.68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17.1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2:1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9日盘中下跌2.06%至12.37元/股 成交3119.68万元 换手率0.91% 总市值33.9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17.11万元 特大单买入100.21万元(占比3.21%) 大单卖出754.22万元(占比24.18%)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89.14% 近5日下跌4.70% 近20日下跌14.81% 近60日上涨68.53% [1] - 年内6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8月27日净买入1.04亿元 买入总额1.28亿元(占总成交额30.60%) 卖出总额2402.11万元(占比5.75%)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184.63万元 同比大幅减少71.28%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000.23万元 同比大幅减少493.23%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9464户 较上期增加7.02% [2] - 人均流通股28994股 较上期减少6.56% [2] - 大成景恒混合A(090019)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持股297.38万股且数量未发生变化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抗病毒及传染病防治药品研发生产 聚焦流感、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治疗领域 [1] - 化学药品制剂收入占比100% [1] - 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成立于2006年12月27日 于2020年3月26日上市 [1] 行业分类与分红情况 - 属于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禽流感药物、抗流感、创新药等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074万元 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多瑞医药9月15日获融资买入1129.18万元,融资余额1.0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1:35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9月15日公司股价下跌0.85% 成交额达1.18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1129.18万元 融资偿还664.76万元 实现融资净买入464.42万元[1] - 融资余额1.01亿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2.91% 处于近一年80%分位高位水平[1] 融券交易状况 - 9月15日融券偿还与卖出量均为0股 融券余量0股[1] - 融券余额0元 但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01亿元[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西藏多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武汉市江汉区[1] - 成立于2016年12月22日 于2021年9月29日上市[1] - 主营业务为化学药品制剂及原料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1] 收入结构分析 - 制剂业务贡献主营业务收入37.60%[1] - 中间体业务占比35.78% 原料药业务占比21.64%[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4.98%[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7627户 较上期增长2.96%[2] - 人均流通股10489股 较上期减少2.87%[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7亿元 同比下降29.13%[2] - 归母净利润亏损4250.36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1197.26%[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986.94万元[2] - 近三年累计派现986.94万元[2]
哈三联股价下跌3.80% 上半年净亏损超九千万
金融界· 2025-08-27 19:51
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7日收盘价14.44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80% [1] - 当日开盘价14.90元 最高价15.03元 最低价14.43元 [1] - 成交量12.24万手 成交额1.80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3808.65万元 [2]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9042.43万元 [2]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3亿元 同比下降21.08%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9239.04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 [1] - 医药板块营收下滑24.25% 成为主要业绩拖累因素 [1]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化学药品制剂及特色原料药研发生产销售 [1] - 业务范围涵盖动物保健和大健康领域 [1] - 动保及大健康业务仍处投入期 尚未贡献盈利 [1] 公司治理 - 公司成立于1996年 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 [1] - 全资子公司兰西制药和灵宝哈三联经营亏损加剧整体业绩压力 [1]
联环药业: 联环药业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及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16:35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及半年度评估报告 聚焦主业发展、股东回报、创新驱动、投资者沟通、公司治理和人才建设六大领域 [1][2][3][4][5][6][7] 主业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核心业务覆盖医药制造与医药流通两大领域 产品包括特色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药及医疗器械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8,534.23万元 同比增长14.12% 扣非净利润1,950.94万元 [2] -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强化优势品种市场地位 积极布局创新药与高端仿制药研发管线 [1] - 医药流通业务依托完善配送网络与专业服务能力 提升市场份额与运营效率 [1] 股东回报与分红政策 - 公司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89元(含税) 合计派发红利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比例30.19% [2] - 建立科学合理、稳定可持续的分红机制 充分考虑经营状况、未来发展规划及股东利益诉求 [2] - 保持分红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 合理确定分红比例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3] 研发创新与项目进展 - 创新药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LH-1801完成临床I期第6例患者入组 LH-1802完成临床I期第10例受试者给药 LH-1901开展临床I期并完成首例受试者招募 [3] - 上半年获得8个生产批件 包括美阿沙坦钾等3个片剂和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等5个液体制剂 [3] - 首个2类新药LH-2103获得临床批件 加速推进12个"揭榜挂帅"项目 [3] -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项 均为发明专利 [3] 投资者沟通与公司治理 - 2025年共举行5次投资者交流活动 管理层详细介绍经营业绩、发展规划及战略举措 [5] - 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完善治理结构 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5] - 推进取消监事会并修订相应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6] 人才队伍建设 - 通过内培外引、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吸引高端人才加入 [7] - 加强内部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 组织培训课程及岗位技能竞赛 [7] - 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建立多元化薪酬体系以激发人才活力 [7]
北大医药: 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7:0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5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08亿元下降5.05% [3] - 净利润为1.00亿元,同比增长15.56%(2024年同期为0.87亿元)[3][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683元,较2024年同期的0.1457元增长15.51% [4]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为23.21亿元,较期初22.91亿元增长1.32% [1] - 货币资金为6.07亿元,较期初6.17亿元下降1.67% [1] - 应收账款为10.49亿元,较期初9.98亿元增长5.17% [1] - 负债总额为7.24亿元,较期初7.76亿元下降6.70% [1][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5.97亿元,较期初15.15亿元增长5.41% [1] 现金流量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23亿元,较2024年同期0.52亿元下降55.20% [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20亿元,2024年同期为-0.11亿元 [5]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26亿元,2024年同期为-0.11亿元 [5] 成本费用分析 - 营业成本为7.10亿元,较2024年同期7.17亿元下降0.95% [3] - 销售费用为0.66亿元,较2024年同期1.21亿元下降45.54% [3][4] - 研发费用为0.12亿元,较2024年同期0.09亿元增长28.25% [3][4] 重要财务指标 - 毛利率为25.85%,较2024年同期28.91%下降3.06个百分点 [3] - 盈余公积为0.70亿元,较期初0.63亿元增长11.27% [1] - 未分配利润为7.32亿元,较期初6.57亿元增长11.47% [1]
易明医药股价微跌0.64% 半年度营收3.11亿元
金融界· 2025-08-15 21:17
股价表现 - 8月15日收盘报23.3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5元,跌幅0.64% [1] - 当日成交量为20.83万手,成交金额达4.85亿元 [1] 公司业务 - 属于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为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及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涵盖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抗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同比下降11.5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55.71万元,同比下降5.27% [1] 公司动态 - 与业绩承诺方签订了《补偿协议》,涉及金额1443.30万元 [1] 资金流向 - 8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94.69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为0.49%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1.99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为4.89% [1]
刚刚!北大医药公告重大利空!
梧桐树下V· 2025-08-11 16:05
核心观点 - 北大医药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因与国际医院终止业务合作,面临主营业务全面中止、人员分流及企业转型风险,预计2025年下半年销售收入减少6亿元(占营收29.13%),净利润减少4000万元(占净利润28.99%),2026年起营收减少10.27亿元(占营收49.85%),净利润减少6869万元(占净利润49.78%)[2][3][4] - 北医医药长期高度依赖与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占其主营业务100%),合同终止后未能找到替代业务,导致经营陷入困境[3][4] - 公司正探索北医医药转型方向,但存在不确定性,若转型失败可能面临关停并转风险[5] 业务合作终止细节 - 北医医药原为国际医院医疗设备、药品(特殊药品除外)、耗材等采购配送的唯一服务商,合同有效期至2025年5月届满[3] - 2024年11月国际医院宣布合同到期后将改为招标采购模式,2025年4月经协商决定终止合作[3] - 合作终止后,北医医药自2025年6月起主营业务基本中止,进入交接收尾阶段[4] 财务影响分析 - 2025年3月末公司净利润4564万元,2024年全年净利润1.38亿元,2023年净利润4436万元,2022年净利润5561万元[7][8]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0.6亿元,2023年21.94亿元,2022年20.77亿元,近三年营收呈波动下降趋势[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5.0585万户,股票收盘价6.93元/股,总市值41.3亿元[8]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1997年上市,曾用名包括合成制药、ST合成等,注册地位于重庆,主营业务为化学药品制剂研发生产、医药流通及医疗服务[6] - 控股股东为西南合成医药集团,实控人徐晰人(持股1.32亿股)现任董事长,曾任渣打银行中国区业务部主任[6][7] - 2023年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211.1%,但2022-2023年净利润波动较大(2022年5561万元,2023年4436万元)[7][8]
000788,长期合同终止,子公司或关停并转
中国基金报· 2025-08-11 13:31
核心事件 - 北大医药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与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将于2025年5月终止,可能导致子公司关停并转[2][3] - 北医医药主营业务高度依赖国际医院合作,目前未找到替代业务,面临主营业务中止、人员分流及转型风险[5] 财务影响 - 预计2025年6月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6亿元(占最近一期营收29.13%),净利润减少40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28.99%)[5] - 自2026年起,营收或减少10.27亿元(占最近一期营收49.85%),净利润减少6869万元(占归母净利润49.78%)[7] 公司应对措施 - 正探索北医医药转型方向,但存在不确定性,若失败仍可能关停并转[8] - 拟通过成立生产制造子公司集中资源,提升仿制药生产效能,强化主业优势[10] - 启动名称变更以实现"去北大化",因实际控制人已变更为徐晰人,与北京大学无股权关系[11] 业务背景 - 公司主营化学药品制剂研发生产、医药流通及医疗服务[12] - 当前股价6.93元/股,总市值41亿元[13] 历史财务数据 - 2024年一季度营收5.02亿元(同比+1.7%),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3.62%)[6] - 2023年全年营收21.94亿元(同比-6.1%),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20.23%)[6] - 研发支出波动:2023年0.36亿元,2024年一季度0.05亿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