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嘉®

搜索文档
云顶新耀(1952.HK)2025上半年营收增长48% 预计全年营收16-18亿
格隆汇· 2025-08-29 00: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人民币4.46亿元,同比增长48% [1] - 运营费用占收入比重减少40.1个百分点,非国际财务准则亏损总额收窄31% [1] - 剔除非现金项目后毛利率达76.4%,现金储备为人民币16亿元 [1] - 配股募资净额15.53亿港元到账,全年销售目标为人民币16-18亿元 [1][2] 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 - 耐赋康®上半年销售收入人民币3.03亿元,同比增长81%,1-8月累计收入达人民币8.25亿元 [2] - 耐赋康®8月单月销售收入人民币5.2亿元,预计全年销售额12-14亿元,2026年预计达24-26亿元 [2] - 依嘉®上半年收入人民币1.43亿元,同比增长6%,医院端纯销同比增长37% [2] - 维适平®预计2026年上半年在中国大陆获批,嘉善生产基地已启动建设 [2] 研发管线进展 - 个性化肿瘤疫苗EVM16完成中国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给药,IIT试验低中剂量组爬坡完成 [3] - 通用型肿瘤疫苗EVM14获美国FDA IND批准及中国NMPA受理,预计2025年9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3] - 现货型免疫调节疫苗EVM15完成临床前概念验证 [3] - 自体生成CAR-T项目EVM15确定临床候选分子,预计2025年底启动临床试验 [4] - 新一代BTK抑制剂EVER001的1b/2a期临床数据积极 [4] 战略布局与资本运作 - 深化"双轮驱动"战略,结合商业化平台与自主研发平台 [3][5] - 香港联交所批准移除股票简称"B"标记 [4] - 完成对I-Mab的战略股权投资,强化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布局 [4] - 未来产品组合销售峰值预计超人民币250亿元 [5]
云顶新耀(01952.HK):上半年收益达到4.46亿元 同比大幅增加48.0%
格隆汇· 2025-08-28 23:17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大幅增加48%至人民币4.4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人民币1.446亿元 [1] - 收益增长主要源于耐赋康®及依嘉®在已商业化市场的持续销售表现 [1] 产品商业化进展 - 耐赋康®获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并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1] - 依嘉®通过市场渗透率深化持续贡献收益增长 [1] - 耐赋康®在中国台湾市场成功上市,维适平®于2025年上半年进入新加坡市场 [1] 研发战略调整 - 研发开支由去年同期人民币2.532亿元降至人民币1.952亿元,反映策略性资源优化 [1] - 研发重点聚焦核心管线突破,加速开发自体生成CAR-T及mRNA平台 [1] - 持续开发EVER001 (Civorebrutinib)价值并为后续研究及临床阶段做准备 [1]
云顶新耀(01952)发布中期业绩,收益4.46亿元 同比增长47.96%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23:14
财务业绩 - 公司取得收益4.46亿元 同比增长47.96% [1] - 毛利2.99亿元 同比增加29.56%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5亿元 同比收窄60.5% [1] 中国市场表现 - 耐赋康®获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并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使收益大幅增加 [1] - 依嘉®市场渗透率持续深化 为收益持续增长作出贡献 [1] - 耐赋康®在台湾成功上市 达成里程碑 [1] 境外市场拓展 - 维适平®于2025年上半年成功引入新加坡市场 [1] - 成就彰显集团在拓展国际市场及提升药物可及性方面的进展 [1] 收益增长驱动因素 - 收益增长主要由于耐赋康®及依嘉®在已商业化市场上持续增长所致 [1]
云顶新耀(01952)认购I-Mab 1584.62万股美国预托股份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2:24
公司投资动态 - 云顶新耀认购I-Mab的1584 62万股美国预托股份(ADS) 每股ADS价格为1 95美元(约15 3港元) 总代价为3090万美元(约2 43亿港元) [1] - 认购完成后 公司将持有1584 62万股ADS及607 86万股普通股 占I-Mab扩大后股本总额约16 1% [1] - 公司认为此次投资可与I-Mab在4-1BB技术平台及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管线形成互补协同效应 并强化mRNA癌症疫苗领域的布局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专注于创新药及疫苗研发的生物制药企业 覆盖亚太市场并致力于解决全球未满足医疗需求 [1] - 当前商业化产品包括耐赋康®、依嘉®和伊曲莫德 预计未来两年将有更多产品获批 [1]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及业务拓展构建差异化"蓝海"领域产品管线 涵盖临床阶段及商业化阶段 [1] 被投企业I-Mab信息 - I-Mab为纳斯达克上市美国生物科技公司 专注于癌症治疗的精准免疫肿瘤学药物研发 [1][2] - 核心临床阶段管线包括Givastomig(Claudin 18 2 x 4-1BB双抗)、Ragistomig(PD-L1 x 4-1BB双抗)及Uliledlimab(CD73抗体) [2] - I-Mab在临床转化领域具备独特能力 尤其在美国市场具有优势 [2]
云顶新耀(01952) - 自愿性公告
2025-08-01 12:1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5年8月1日公司认购I - Mab 15,846,154股美国预托股份,总代价3090万美元(约2.426亿港元)[4] - 认购完成后公司持股占I - Mab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6.1%[4] - 认购事项适用百分比比率低于5%,无需公告或股东批准[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商业阶段产品组合有三款,预计未来两年更多产品获批[5] - I - Mab有三项临床阶段管线产品[6]
云顶新耀(01952.HK)完成先旧后新配售股份 筹资约15.53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8-01 11:41
配售及认购完成情况 - 云顶新耀于2025年7月30日完成配售22,561,000股待售股份,每股价格为69.70港元,涉及不少于六名承配人 [1] - 公司于2025年8月1日按相同价格(69.70港元/股)向卖方发行22,561,000股认购股份 [1] 资金用途分配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53.39百万港元 [2] - 50%(约776.69百万港元)将用于全球研发,包括mRNA技术平台开发、肿瘤及自体免疫疾病管线资产(如BTK抑制剂EVER001) [2] - 40%(约621.36百万港元)用于商业化推进,涵盖依嘉®、耐赋康®及伊曲莫德等新产品的上市及供应链优化 [2] - 10%(约155.34百万港元)作为营运资金及一般行政管理用途 [2]
从授权引进到创新引领:云顶新耀AI+mRNA平台成型,重塑国际竞争力
格隆汇· 2025-06-30 00:54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通过"双轮驱动"战略实现转型升级,以引进大单品构建现金流基石,同时以自研mRNA平台开拓长期价值空间,重塑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 [1] - 战略内涵包括通过License-in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如依嘉®、耐赋康®、维适平®预计峰值销售额分别达15亿元、50亿元和50亿元),以及利用mRNA平台进行自主研发,拥有产品全球权益 [7] - mRNA平台已吸引全球Top 20药企合作意向,国际BD合作加速推进,提升平台全球影响力 [8] mRNA技术平台突破 - 公司构建国际领先的AI+mRNA平台,完成三代AI算法升级:第一代聚焦密码子优化与生产风险控制,第二代实现密码子与RNA二级结构协同优化,第三代整合UTR与CDS联合优化,大幅提升靶蛋白表达水平 [2] - EVER-NEO-1 AI算法系统在临床前验证中超越国际同行,识别出多个未报道的肿瘤新抗原,预测能力与行业领先算法相当或更优 [3] - 自主LNP递送技术平台拥有超500种专有脂质库,支持疫苗及自体生成CAR-T项目,具备可调控的肝脏及肝外靶向递送能力 [3] 全产业链整合与产能建设 - 实现从AI设计到GMP生产的全链路闭环,嘉善工厂于2025年6月完成通用型肿瘤疫苗EVM14首批GMP临床样品放行,8月运抵美国临床中心,成为少数具备mRNA药物全流程本土化生产能力的中国企业 [3] 肿瘤治疗管线进展 - 构建覆盖个性化肿瘤疫苗(EVM16)、通用型现货疫苗(EVM14)及自体生成CAR-T的完整矩阵 [4] - EVM16(个性化疫苗)基于第三代AI算法,IIT研究显示低剂量即可激发晚期肿瘤患者T细胞反应,2025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4] - EVM14(通用型疫苗)靶向5种TAAs,适用于多瘤种,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EVM14 C101)将于2025年Q3启动,覆盖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等三大瘤种 [5] - 自体生成CAR-T项目通过tLNP系统开发,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实现肿瘤细胞清除,猴模型验证高效转染与B细胞清除效果,相比传统CAR-T疗法无需淋巴耗竭化疗且可大规模生产 [6] 技术应用前景 - mRNA技术具备覆盖肿瘤、自免、代谢性疾病、传染病等领域的潜力,通过"信息设计"替代传统分子筛选,使人体成为"智能工厂"生成药物 [2] - 自体生成CAR-T疗法有望解决传统CAR-T生产成本高、等待时间长等难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