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保
icon
搜索文档
快速发展释放需求 保险业织密低空经济安全网
经济日报· 2025-09-22 23:39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涵盖低空装备制造、低空飞行保障、低空场景运营服务与低空综合服务4个主要领域 [2] - 截至2024年11月底国内无人机运营企业近1.9万家,注册无人机215.8万架,2024年前11个月无人机飞行2544.9万小时,同比增长15.3% [2]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5万亿元、2035年跃升至3.5万亿元 [2] 政策法规支持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5年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2]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要求经营性飞行活动及特定非经营性飞行活动依法投保责任保险 [3] - 法规要求通过强制保险提升行业风险管理能力,推动合规发展和保障公众利益 [4] 保险行业创新布局 - 保险产品主要分为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3类,覆盖飞行器、驾驶员、乘客、地面公众及网络数据安全风险 [5] - 人保财险2024年为多家客户提供风险保障总额超过5000万元,产品覆盖eVTOL全生命周期及核心零部件保修 [5] - 平安产险构建涵盖20余款产品的保险矩阵,系统性覆盖研发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到飞行运营全链条风险 [6] 具体产品落地案例 - 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2024年7月推出"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珠海市分公司8月签发首批新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保险项目 [5] - 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2024年7月在深圳市福田区落地首单低空领域政府救助保险 [7] - 中再产险与中国太保共同发布国内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险地区示范性条款 [7] 行业发展挑战 - 保险产品种类有待丰富,现有产品集中于第三者责任险和机身险,缺乏货物损失、任务中断等场景化保障 [8] - 定价缺乏数据支撑,部分产品费率过高抑制需求,费率过低削弱承保动力 [8] - 法规对适用主体、强制险种类别界定不清,缺乏配套监管机制与实施细则 [9] 技术与管理瓶颈 - 空域管理改革滞后,无人机与有人驾驶航空器融合运行技术尚未成熟 [9] - 缺乏高效、安全、标准化的信息共享平台 between 制造商、运营商、维修商、空管方与保险公司 [9] - 新型责任风险如算法缺陷、数据偏差、系统失效的风险评估模型尚未完全建立 [9] 未来发展建议 - 建立分类分级数据共享机制,优先推动飞行计划、气象、空域状态等受限数据安全流通 [10] - 推动制定全国统一的低空经济保险示范条款,探索区域协同立法路径 [10] - 重点开发运营中断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专业化产品,构建"基本险+附加险"灵活组合模式 [10]
保险业织密低空经济安全网
经济日报· 2025-09-22 21:59
行业政策与法规环境 - 2024年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出将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并推动其安全健康发展 [2]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于2024年1月1日施行 要求经营性飞行活动及特定非经营性飞行活动依法投保责任保险 [2] - 法规要求通过强制保险提升行业风险管理能力 推动合规发展并保障公众利益 [3] 市场规模与发展态势 - 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无人机运营企业近1.9万家 注册无人机215.8万架 [1] - 2024年前11个月无人机飞行2544.9万小时 同比增长15.3% [1] -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5万亿元 2035年达3.5万亿元 [1] 保险产品创新与落地 - 低空经济保险产品分为财产保险 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三类 覆盖飞行器 驾驶员 乘客及地面公众风险 [4] - 人保财险推出"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 截至2024年10月底提供风险保障总额超5000万元 [4] - 平安产险构建20余款产品矩阵 覆盖研发制造 基础设施 飞行运营全链条风险 [5] - 中再产险与太保产险共同发布国内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险地区示范条款 [6] 行业发展挑战 - 保险产品集中于第三者责任险和机身险 缺乏货物损失 任务中断等场景化保障 [7] - 现行法规对适用主体 强制险种类别界定不清 缺乏配套监管机制与实施细则 [8] - 空域管理改革滞后 信息共享平台缺失 新型责任风险评估模型尚未建立 [8] 未来发展方向 - 建立分类分级数据共享机制 推动基于实际飞行数据的动态风险定价模型 [9] - 制定全国统一保险示范条款 通过区域协同立法提升制度可操作性 [9] - 创新"基本险+附加险"组合模式 开发运营中断险 货物运输险等专业化产品 [9]
保险业为低空经济织密“安全网”
金融时报· 2025-06-04 07:24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中国低空经济正以年均超30%增速发展,预计在1000米以下空域开辟出万亿元级规模新赛道 [1] - 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8] - 低空经济已形成"上游研发制造—中游运营服务—下游应用场景"完整产业链结构 [2] 保险行业创新举措 - 保险机构从单一产品创新转向多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全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 [1] - 全国首单"低空航空器机载检测设备损失补偿保险"问世,覆盖自然灾害、空中碰撞等风险场景 [2] - "低空保"产品实现全面升级,构建eVTOL多场景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体系 [2][3] - 创新开发针对货物运输、停飞损失、零部件延长保修等系列产品保障 [3] 行业协同发展 - "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推动建立粤港澳三地统一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开发多场景风险评估模型 [5] - 中再产险与平安产险联合成立"低空经济新兴风险研究院",构建中国特色低空经济风险保障体系 [5][6] - 平安产险探索"保险+服务+科技"模式,联合多方共同探索风险保障解决方案 [6] 技术赋能与趋势 -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开发"按小时计费"等场景化产品 [7] - 保险服务向研发、检测、制造等产业链上游延伸,实现全链条风险覆盖 [7] - 通过"保险+产业链+政府"模式参与空域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7] 政策支持与挑战 - 低空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8] - 当前保险产品主要覆盖传统责任,不含电池损坏等特殊风险 [8] - 无人机应用场景复杂,理赔纠纷可能出现责任划分差异 [9][10]
“保险+低空经济”再突破!全国首个“低空保”升级
广州日报· 2025-05-29 10:36
低空经济保险服务体系发布 - 人保财险与亿航智能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全新全方位低空经济保险服务体系" [1] - 该体系以"低空保"为核心,是全国首个护航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保险产品 [1] - 产品覆盖飞行器机身、第三者责任、机上人员保障,并首创通讯链路丢失特殊风险保障 [1] 保险产品创新与保障范围 - 创新开发针对货物运输场景、停飞期间停放损失、零部件延长保修责任等系列产品 [2] - 构建eVTOL"使用-运营-停放-维保"多场景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 [2] - 截至2024年底已为eVTOL提供风险保障超1.5亿元 [1] 行业合作与未来发展 - 人保财险广州市分公司与亿航智能签订全国首单"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合作项目" [1] - 为首批EH-216S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提供专属风险保障 [1] - 公司计划持续迭代保险产品体系,聚焦风险管理服务内涵,为低空经济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2] 产品升级与产业支持 - 通过场景化创新满足低空经济产业链多元化保障需求 [2] - 延长eVTOL使用生命周期并提升产品保值率 [2] - 为低空经济企业经营稳定性提供增信支持 [2]
国新办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情况发布会点评: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
国信证券· 2025-05-23 0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从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子行业视角分析国新办科技金融政策情况发布会,银行方面政策有望提振信贷需求、利好重点区域银行;保险方面鼓励产品创新、支持险资长期科创投资;证券方面资本市场支持体系完善,利好投行等业务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银行 - 从需求侧出发的政策有望提振银行信贷需求,为科技金融带来更多业务机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未来或继续较快增长 [4] - 再贷款等政策支持可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到8000亿元,下调再贷款利率至1.5% [5] - 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可降低银行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风险损失 [5] - 在13个重点地区开展科技金融先行示范,利好当地银行业务发展,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区银行或迎更多政策支持 [6][7] 保险 - 《政策举措》鼓励保险行业围绕关键环节开发定制化产品,推动保险服务转型,完善风险责任保障体系,已有相关试点填补保险空白,未来有增量空间 [8] - 《政策举措》提出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等,有利于为险资提供流动性,缩短投资周期、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稳定性 [10] 证券 - 《政策举措》完善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支持体系,增强对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力度,2025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股权融资和IPO家数领先,股权融资资源向双创和北交所公司倾斜 [11] 投资建议 - 银行预计2025年为业绩下行周期尾声,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推荐国有大行、股份行及重点区域科技金融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银行 [14] - 保险行业正转型为科技创新“战略伙伴”,未来有望在“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14] - 证券推荐资本实力雄厚、科创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探索领先的中信证券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