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进行曲》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矢志强军!全军部队多种形式纪念九一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9 11:49
驻守在喀喇昆仑山脉的"晋绥八分区模范连"官兵身着戎装、神情肃穆,在世界上最高的烈士陵园——康西瓦,举行了庄严的纪念仪式。他们面向祖国西北方 向,向先烈们默哀致敬。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战斗模范连"的官兵们刚刚结束了一轮高强度战术训练,一场特别的"微课堂"便拉开帷幕。这条红布带叫 做"牺牲带",战友们聆听着"牺牲带"背后的故事,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全军各部队举行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在回望历史、缅怀先烈中,引导官兵永远铭记历史,矢志奋斗强军。 第71集团军某旅 常永伟: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应当时刻牢记历史教训,自觉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献身国防,为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而不懈奋斗。 铭记历史,矢志强军。从白山黑水到南疆海岛,从座座军营到边关哨所,各部队官兵重温革命抗战故事,学习革命战斗事迹,在历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 量。 内蒙古军区通辽军分区开鲁县人武部 田时珍:每一次唱起《大刀进行曲》都让我们感到群情激愤,脑海里更会浮现先辈们在抗日战场上前赴后继英勇杀敌 的战斗场景。这振奋人心的旋律,就如同战斗的号角,今天,同样也激发我们干事创业,为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踔厉前行。 在驻香港 ...
“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 | 淬火青春
北京青年报· 2025-08-15 08:24
抗日战争历史事件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1] - 一二九运动中数千名北平学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街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华北特殊化[1] - 香山樱桃沟镌刻的"保卫华北"巨石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锤炼抗日本领的见证[1][18] 隐蔽战线斗争 - 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作为华北地区重要情报枢纽,从1939年至1949年秘密电波从未中断,为晋察冀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和北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4] - 平西情报站建立大功率地下电台,1941年共产党员王文携带电台在妙峰山附近山洞收发电报,白天伪装农民,夜晚工作[5] - 平西开辟秘密交通线,使爱国青年、革命志士和国际友人往来于根据地和敌占区,包括燕京大学教授董鲁安和英国电讯专家林迈可[5] 革命火种传播 - 崔显芳作为门头沟第一位中共党员,1926年创办田庄完全小学,讲授《共产党宣言》等进步著作,1932年创立京西山区第一个党支部[6] - 崔显芳组织"提灯会"游行反对内战,发动农民请愿迫使当局停收赋税,变卖自家良田解救200多名矿工[7] - 崔显芳1934年因"通共"罪名被捕,出狱12天后去世,临终前在儿子掌心比画"跟党走"[7] 抗战文艺创作 - 1937年麦新受第二十九军大刀队事迹鼓舞创作《大刀进行曲》,8月8日在上海首次公开演唱后迅速传遍全国[14] - 1943年曹火星针对蒋介石"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言论,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更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迅速成为鼓舞抗战的精神旗帜[15] - 麦新、曹火星、冼星海等音乐家的作品凝聚民族力量,为抗战胜利作出不可磨灭贡献[15][20] 抗日武装斗争 - 1937-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创造"推磨""牛刀子钻心"等战术,被毛泽东称赞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6] - 1940年康庄伏击战回民支队以零伤亡歼灭日伪军上百人,"引蛇出洞围点打援战术"被列入抗日军政大学教学案例[16] - 1943年八公桥战斗回民支队采用"牛刀子钻心"战术直插敌军总部,成为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劲旅[17] 青年抗日运动 - 1936年"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北平师范大学成立,迅速向全国辐射,在天津、武汉等地设立分部[18] - 1936-1937年"民先队"在香山举办夏令营,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和时事政治教育,樱桃沟"保卫华北"石刻为夏令营学生所刻[18] -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民先队"队员奔赴战场,实现从"拿笔"到"拿枪"的转变,为敌后抗战提供人才支撑[19]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歌曲丨再访鲁艺,那些嘹亮的抗战歌曲从这里唱响
新华网· 2025-08-14 00:34
历史地位与影响力 - 鲁迅艺术学院(鲁艺)是1938年中国共产党于延安创办的文艺学府,汇聚冼星海、吕骥、郑律成等音乐大家,成为全民族抗战时期文艺创作核心[3] - 鲁艺创作《黄河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南泥湾》等经典抗战歌曲,以艺术形式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头脑,极大振奋全国抗日斗志[3][4][6] - 抗战时期延安被称为"歌咏城",鲁艺是音乐人才最集中地和抗日救亡歌曲主要发源地,学校、部队、工厂、机关普遍传唱其作品[4] 经典作品与创作历程 - 冼星海1939年在延安窑洞用六天六夜完成《黄河大合唱》谱曲,同年4月首演成功,1940年仅晋察冀边区即演出百余场[6] - 作品包括《生产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等,反映党的抗日主张、彰显民族精神,周恩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6][8] -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寓意民族形象发出战斗强音,《延安颂》吸引知识分子奔赴延安,《生产大合唱》展现大生产运动景象[6][8] 当代传承与文旅发展 - 鲁艺旧址年均接待游客54万人次,近十年征集文物史料3万余件,临展专题展走向全国[9][11] - 成立延安版画艺术中心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基地,吸引10万余人采风创作,红色演艺融入《延安十三年》等文旅品牌[11] - 复建桥儿沟东山文艺家窑洞博物馆群,展示冼星海、贺敬之、丁玲等生活工作场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8][1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歌曲|再访鲁艺,那些嘹亮的抗战歌曲从这里唱响
新华社· 2025-08-13 12:12
鲁艺历史地位与贡献 - 中国共产党1938年于延安创办鲁迅艺术学院 汇聚冼星海 吕骥 郑律成 李焕之等音乐大家[1] - 创作《黄河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延安颂》《南泥湾》等经典抗战歌曲 成为全民族抗战时期文艺创作中心[1][3] - 成立宣言提出"艺术能唤起民众 组织民众 武装民众的头脑" 抗战时期延安被誉为"歌咏城"[2] 经典作品创作历程 - 冼星海1939年在窑洞用六天六夜完成《黄河大合唱》谱曲 周恩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3] - 《黄河大合唱》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演出超100场 以黄河寓意民族形象发出战斗强音[3] - 《生产大合唱》展现大生产运动景象 《延安颂》吸引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3] 当代传承与发展 - 鲁艺旧址年均接待游客54万人次 近十年征集文物史料超3万件[4][5] - 成立延安版画艺术中心 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基地 吸引超10万人采风创作[5] - 《黄河大合唱》被编入《延安十三年》等红色演艺 成为当地文旅品牌[5] 历史人物与遗址保护 - 麦新(《大刀进行曲》)、贺绿汀(《游击队歌》)等创作者先后加入鲁艺[4] - 桥儿沟东山复建文艺家窑洞博物馆 展示冼星海 贺敬之 丁玲等生活工作场景[4] - 鲁艺7年半办学期间开展抗战歌咏 戏剧 文学等活动 培养新中国文艺战线领军人物[5]
一首大刀曲,一生报国情(寻访)
人民日报· 2025-07-29 23:03
音乐创作背景 - 麦新23岁时受19岁大刀队员陈永德事迹启发创作《大刀进行曲》[2] - 歌词初稿"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以扩大号召范围[3] - 创作过程中融入萧红《生死场》的阅读体验和"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灵感爆发[2] 歌曲传播与影响 - 1937年8月8日首次在千人集会上公开教唱引发强烈反响[3] - 群众自发在结尾加入"冲啊——杀"的呐喊成为固定表演形式[4] - 歌曲通过战地服务队从上海传播至武汉重庆等地覆盖3000多里[5] 相关历史团体 - 孩子剧团20多名9-19岁成员通过3000里巡演传播抗日歌曲[1] - 麦新与冼星海张曙等音乐家共同指导孩子剧团演唱[1] - 1938年麦新在江山县入党后与孩子剧团在武汉重逢[5] 创作者生平 - 1940年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批准前往延安鲁艺工作[5] - 1947年在科尔沁草原遭遇匪袭牺牲年仅33岁[6] - 创作轨迹覆盖上海武汉重庆延安等多地具有全国性影响[5][6]
抗战英雄浩气长存|张自忠·将军拔刀起 誓死卫山河
新华网· 2025-07-22 02:10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1933年,音乐家麦新在听闻喜峰口战役取得胜利后,欣然提笔,创作出这 首广为传唱的《大刀进行曲》。在最初的版本中,他写道:"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 了。"而当时的二十九军前线总指挥正是张自忠将军。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率领残部在湖北宜城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身中数弹的情况下,将军 仍然坚持战斗,最终壮烈牺牲,时年49岁。他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疆场上的唯一一位集团军总司 令。 t 2017-02-04 11:22:20 10-02-20 11:22:20 12-04-20 11:22:22 1 2017 12 12 12 1940年,张自忠将军为国捐躯后,其灵柩被护送运往重庆雨台山安葬。之后,冯玉祥将军把这个地方更 名为"梅花山",并在山上种满梅花,来纪念张自忠将军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C1/3 =/4 瑞快美家地 大力医行的 724 % (城临十九日大刀沿) - 17 - 18 - 1 i . 主 ( 2) 头 上 ( 破 去 (例 (1)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1914年,张自忠投笔从戎,先后参加过长城抗战、徐州会 战、武汉会战等战役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喜峰口战役:大刀队的热血传奇
新华社· 2025-07-10 07:02
历史背景 - 喜峰口位于唐山迁西县和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交界处 是东北联通华北的咽喉要道 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修筑长城并建喜峰口关城 [2] - 1933年1月 日军侵占山海关 进犯长城沿线 长城抗战由此爆发 [3] 战役经过 - 1933年3月9日 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一部在赵登禹 何基沣等指挥下 夜袭喜峰口日军 夺回阵地 [3] - 3月12日凌晨 夜袭队分两路向蔡家峪 小喜峰口等处日军发起进攻 手持大刀奋勇冲杀 摧毁敌军前线指挥所 缴获作战地图等重要资料 [3] - 赵登禹亲选500名精壮士兵组成大刀敢死队 为争夺制高点攀登绝壁偷袭敌阵 500名壮士仅二三十人生还 [3] 战术特点 - 喜峰口主要由峡谷地带构成 易守难攻 日军对地理位置不熟悉 29军利用夜战 近战 奔袭战的优势绕攻敌人 [4] 文化影响 - 1937年 音乐家麦新以大刀队事迹为原型谱写《大刀进行曲》 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号角 [4] - 喜峰雄关大刀园年均接待参观者30万人次 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
新华全媒+丨倾听澎湃的时代战歌——重温80年前抗日沙场的激越旋律
新华社· 2025-07-08 16:37
抗战歌曲的历史背景与创作 - 抗战歌曲在1931年至1945年民族存亡关头诞生,凝聚民族力量并激发抗战意志 [1] - 《歌八百壮士》创作背景为1937年淞沪会战尾声,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4天4夜 [3] -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1939年4月13日首演,毛泽东高度评价 [4] 经典抗战歌曲的创作过程与影响 - 《游击队歌》由贺绿汀在1937年山西前线八路军办事处创作,历时一个月完成 [6][7] - 《大刀进行曲》再现二十九军大刀队事迹,成为抗战时期时代强音 [8]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43年由曹火星在房山区堂上村创作,歌词反映群众生活改善 [8] 抗战歌曲的社会价值与历史地位 - 毛泽东评价"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凸显文艺宣传作用 [9] -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首映后引发轰动,后成为国歌 [10] - 《八路军进行曲》1941年诞生于延安,1988年被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3] 抗战歌曲的传承与现代意义 - 抗战歌曲不仅在当时发挥宣传作用,至今仍鼓舞中华儿女 [11] - 四行仓库旧址等历史地点通过歌曲旋律持续传递抗战精神 [3] - 新华社报道强调抗战歌曲让中国人持续感受中国精神与力量 [13]
“大刀将军”赵登禹:天地正气铸英魂(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6-28 21:49
赵登禹将军生平事迹 - 赵登禹生于1898年,1914年加入冯玉祥部队,转战各省 [2] - 1933年3月11日夜,赵登禹带伤率部突袭日军,摧毁敌炮18门,取得九一八事变后首次大胜 [2] - 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在南苑战斗后撤途中遭日军伏击牺牲,年仅39岁 [2] 赵登禹将军的历史影响 - 赵登禹与佟麟阁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最早战死的两位高级将领,牺牲引起全国震动 [3] - 抗战胜利后被追认为陆军上将,遗骨安葬在卢沟桥畔 [4] - 北平市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通县东大街更名为赵登禹大街 [4] 赵登禹将军的纪念活动 - 1952年6月,毛泽东亲自为赵登禹签发烈士证书 [4] - 1980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修葺赵登禹将军墓并重立墓碑 [4] - 1997年大红门中学更名为北京市赵登禹中学,2003年改为北京市赵登禹学校 [4] 赵登禹将军的精神传承 - 赵登禹学校建立赵登禹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4] - 学校开学第一课和教师培训第一课都是宣讲赵登禹将军精神和事迹 [4] - 每年清明时节群众聚集在赵登禹将军墓前缅怀追思 [5]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大刀将军”赵登禹:天地正气铸英魂
新华网· 2025-06-23 07:09
赵登禹将军生平事迹 - 赵登禹生于1898年,1914年加入冯玉祥部队,转战各省 [2] - 1933年3月11日夜率大刀队突袭日军,摧毁敌炮18门,取得九一八事变后首次大胜 [2] -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守卫南苑,在日军轰炸下誓死坚守阵地 [2] - 1937年7月28日撤退途中遭伏击殉国,年仅39岁,成为全民族抗战最早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2] 历史影响与纪念 - 抗战胜利后被追认为陆军上将,遗骨迁葬卢沟桥畔 [3] - 北平市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通县东大街更名赵登禹大街 [3] - 1952年获毛泽东签发烈士证书,1980年墓地被修葺并列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3] - 大红门中学1997年更名赵登禹学校,2003年建立生平事迹陈列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3] 精神传承 - 赵登禹学校将将军事迹宣讲纳入开学第一课和教师培训 [3] - 每年清明群众自发前往墓地缅怀,其精神被比作"历史长空飘扬的旗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