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延安颂》
icon
搜索文档
学习新语·抗战丨不灭的“灯塔” 不屈的脊梁
新华社· 2025-08-19 06:01
历史背景与战略决策 - 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1935-1948年)作为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和解放斗争总后方,领导全国革命斗争[10] -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并决定红军东征[11][12] - 洛川会议(1937年8月)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形成全面抗战路线,红军更名为八路军[16][17] -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6月)系统阐明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成为纲领性文献[21][22] 人才培养与文艺宣传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及12所分校共培养10万余名抗日军政干部[27] - 延安30余所干部学校培养数以十万计抗战人才[30] - 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成立)创作《黄河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等经典抗战文艺作品[32] - 文艺界通过木刻版画、文学作品等"武器"参与民族救亡斗争[32] 军事斗争与抗战历程 - 八路军在黄河沿线500多公里防线击退日军23次进攻[34] - 日军飞机轰炸延安17次,投弹1690枚,造成近400人伤亡[34] - 党中央以"小米加步枪"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9] - 延安时期党成功应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等重大挑战[8] 当代传承与精神指引 -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后新一届政治局常委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学习[5] - 总书记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35] - 要求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党的故事,坚定听党话、跟党走[35] - 延安革命精神被喻为"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参观均能获得新启示[6]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歌曲丨再访鲁艺,那些嘹亮的抗战歌曲从这里唱响
新华网· 2025-08-14 00:34
历史地位与影响力 - 鲁迅艺术学院(鲁艺)是1938年中国共产党于延安创办的文艺学府,汇聚冼星海、吕骥、郑律成等音乐大家,成为全民族抗战时期文艺创作核心[3] - 鲁艺创作《黄河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南泥湾》等经典抗战歌曲,以艺术形式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头脑,极大振奋全国抗日斗志[3][4][6] - 抗战时期延安被称为"歌咏城",鲁艺是音乐人才最集中地和抗日救亡歌曲主要发源地,学校、部队、工厂、机关普遍传唱其作品[4] 经典作品与创作历程 - 冼星海1939年在延安窑洞用六天六夜完成《黄河大合唱》谱曲,同年4月首演成功,1940年仅晋察冀边区即演出百余场[6] - 作品包括《生产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等,反映党的抗日主张、彰显民族精神,周恩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6][8] -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寓意民族形象发出战斗强音,《延安颂》吸引知识分子奔赴延安,《生产大合唱》展现大生产运动景象[6][8] 当代传承与文旅发展 - 鲁艺旧址年均接待游客54万人次,近十年征集文物史料3万余件,临展专题展走向全国[9][11] - 成立延安版画艺术中心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基地,吸引10万余人采风创作,红色演艺融入《延安十三年》等文旅品牌[11] - 复建桥儿沟东山文艺家窑洞博物馆群,展示冼星海、贺敬之、丁玲等生活工作场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8][1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歌曲|再访鲁艺,那些嘹亮的抗战歌曲从这里唱响
新华社· 2025-08-13 12:12
鲁艺历史地位与贡献 - 中国共产党1938年于延安创办鲁迅艺术学院 汇聚冼星海 吕骥 郑律成 李焕之等音乐大家[1] - 创作《黄河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延安颂》《南泥湾》等经典抗战歌曲 成为全民族抗战时期文艺创作中心[1][3] - 成立宣言提出"艺术能唤起民众 组织民众 武装民众的头脑" 抗战时期延安被誉为"歌咏城"[2] 经典作品创作历程 - 冼星海1939年在窑洞用六天六夜完成《黄河大合唱》谱曲 周恩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3] - 《黄河大合唱》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演出超100场 以黄河寓意民族形象发出战斗强音[3] - 《生产大合唱》展现大生产运动景象 《延安颂》吸引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3] 当代传承与发展 - 鲁艺旧址年均接待游客54万人次 近十年征集文物史料超3万件[4][5] - 成立延安版画艺术中心 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基地 吸引超10万人采风创作[5] - 《黄河大合唱》被编入《延安十三年》等红色演艺 成为当地文旅品牌[5] 历史人物与遗址保护 - 麦新(《大刀进行曲》)、贺绿汀(《游击队歌》)等创作者先后加入鲁艺[4] - 桥儿沟东山复建文艺家窑洞博物馆 展示冼星海 贺敬之 丁玲等生活工作场景[4] - 鲁艺7年半办学期间开展抗战歌咏 戏剧 文学等活动 培养新中国文艺战线领军人物[5]
这里的歌声依然嘹亮(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8-10 22:20
红色文旅产业 - 延安市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打造75个现场教学点,建起500多人的教育培训师资库,开发"重走长征路"等主题教学线路[4] - 金延安旅游度假区1∶1复刻安澜门、新华书店等标志性建筑打造沉浸式小剧场,自2019年开业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7] - 大型歌舞剧《延安十三年》通过《落脚延安》等篇章再现峥嵘岁月,创新表达激发红色文旅新动能[7] 苹果产业链发展 - 延安现有果品精深加工企业39家,苹果全产业链产值达550亿元[9] - 中国供销集团延长公司采用智能选果线实现精准分拣,选果效率大幅提升,并调试苹果饮品加工线延伸产业链[9] - 延安苹果产量突破500万亩,跻身中国苹果品牌价值榜前列,南庄河村果农仅苹果一项人均年收入达1.9万元[9][10] 革命文化传承 - 延安文艺纪念馆征集各类文物、史料和艺术品近5万件,推进文物保护和传承[6] -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窑洞中,成为抗日烽火中凝聚民族力量的战歌,至今仍被传唱[5] - 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从成立时的50多名发展到2024年底的10027.1万名[3]
奔腾的旋律奏响 让人热血沸腾 上海夏季音乐节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传递和平之声
解放日报· 2025-07-14 02:01
音乐会概况 - 上海交响乐团和回声节日合唱团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音乐会 [1] - 音乐会由指挥家余隆执棒,作曲家邹野汇编世界经典反战旋律 [1] - 音乐会通过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五地广播直播 [1] - 这是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的闭幕音乐会 [1] 演出曲目 - 开篇为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该作品是二战中最广为流传的交响作品之一 [1] - 演出曲目包括《歌唱第聂伯河》《啊,朋友再见》《长城谣》等经典反战旋律 [1] - 《歌唱第聂伯河》是苏联二战时期的代表歌曲之一,广泛流传于战时与战后的东欧 [1] - 演出还包括《阵亡者的挽歌》《博吉上校进行曲》《雪绒花—翻越每座山丘》等电影配乐片段 [1] 中国抗战音乐 - 间奏曲根据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主题改编 [2] - 《长城谣》《毕业歌》《救国军歌》《延安颂》等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音乐家爱国热情的真实写照 [2] -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上海,从抗战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 邹野在《义勇军进行曲》前创作了一段交响合唱,音乐如同四面八方的风不断聚拢 [2] 音乐会意义 - 音乐会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1] - 余隆表示希望通过音乐和电波连接时空,回望历史,放眼未来,让和平薪火代代相传 [2] - 全场千余名观众齐声高唱国歌,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