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

搜索文档
起来!前进!——《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光影(同一个家园 同一首壮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9 22:08
创作背景与人物 - 聂耳于1931年2月在上海用百元酬金的一半购置小提琴和零件 并研读丰子恺《音乐入门》[2] - 田汉在1931年创作话剧《梅雨》 借角色表达"靠大伙儿力量掀翻命运石头"的理念[2] - 1935年田汉因"宣传赤化"被捕 其剧本《凤凰的再生》由夏衍接手更名为《风云儿女》[3] - 聂耳主动争取为《风云儿女》主题歌谱曲的任务[3] 歌曲诞生与特点 - 《义勇军进行曲》以激昂明快的旋律成为绝望年代中国人的希望之光[3] - 歌词中"到了"与"最危险的时候"间插入半拍休止符 强化危机紧迫感[5] - 聂耳在歌词中运用三个叠加强调的"起来" 使情感递进至高潮[7] - 结尾处"前进!进!"打破传统收束 制造蓄势待发的悬停感[12] 传播与影响 - 1938年丰子恺记载该曲已传唱至湖南婆婆、湖北车夫等底层群众[5] - 抗战时期千余首歌曲均出现"中华""民族"等词汇[5] - 1936年鲁迅葬礼上万人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9] - 美国记者爱泼斯坦记载该曲从前线到乡村无人不知无人不唱[10] - 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刘良模免费向华北前线寄赠歌谱[10] 国际传播 - 任光在法国与东南亚组建合唱团推广此曲 东南亚战士将歌词改为"马来亚民族"[15] - 美国米高梅公司影片《龙种》、荷兰导演伊文思纪录片《四万万人民》均采用此曲作为配乐[15] - 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录制唱片《起来》并在全球演唱 宋庆龄称其为"自由人民的纽带"[16] 精神内涵 - "血肉长城"意象源自1933年喜峰口战役中29军大刀肉搏战[8] - 田汉认为其与聂耳合作的《前进歌》是国歌精神前身 歌词含"结成铁的长城向自由前进"[8] - 歌词保留"最危险的时候"体现居安思危的民族智慧[5] - 歌曲凝聚"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集体意志[11]
铭记历史,矢志强军!全军部队多种形式纪念九一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9 11:49
驻守在喀喇昆仑山脉的"晋绥八分区模范连"官兵身着戎装、神情肃穆,在世界上最高的烈士陵园——康西瓦,举行了庄严的纪念仪式。他们面向祖国西北方 向,向先烈们默哀致敬。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战斗模范连"的官兵们刚刚结束了一轮高强度战术训练,一场特别的"微课堂"便拉开帷幕。这条红布带叫 做"牺牲带",战友们聆听着"牺牲带"背后的故事,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全军各部队举行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在回望历史、缅怀先烈中,引导官兵永远铭记历史,矢志奋斗强军。 第71集团军某旅 常永伟: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应当时刻牢记历史教训,自觉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献身国防,为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而不懈奋斗。 铭记历史,矢志强军。从白山黑水到南疆海岛,从座座军营到边关哨所,各部队官兵重温革命抗战故事,学习革命战斗事迹,在历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 量。 内蒙古军区通辽军分区开鲁县人武部 田时珍:每一次唱起《大刀进行曲》都让我们感到群情激愤,脑海里更会浮现先辈们在抗日战场上前赴后继英勇杀敌 的战斗场景。这振奋人心的旋律,就如同战斗的号角,今天,同样也激发我们干事创业,为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踔厉前行。 在驻香港 ...
微视频丨难忘烽火岁月里的抗战歌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8 12:49
P TE 型化 (41) l UNTY 17 i 94年前的今天 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东北沦陷 山河破碎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一曲曲战歌奏起了抗战史诗中的时代强音 《松花江上》 如泣如诉 控诉着日寇铁蹄践踏东北的罪行 《义勇军进行曲》 以雷霆万钧之势 在中华大地上吹响战斗的号角 《黄河大合唱》 于民族危亡之际 发出震彻寰宇的不屈怒吼 …… 每个音符都是射向侵略者的子弹 激励着中华儿女英勇抗争 穿过战火硝烟 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在音符中永世回响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壮丽画卷 恢弘史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05 00:06
文艺晚会概况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于9月3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时长约90分钟 [2][5][10] - 晚会通过史诗性演出回顾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 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核心作用 [5][10] 艺术表现形式 - 晚会包含情境表演《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情境歌舞《血染的白桦林》 舞蹈《殇》以及朗诵与合唱《怒吼吧 黄河》等节目 [10] - 采用《延安颂》《东方红》《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啊 朋友再见》等革命歌曲 结合现代舞美呈现历史记忆 [11] 延安精神象征 - 延安作为革命圣地和精神高地 在晚会上通过艺术形式呈现 象征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 [5][6] - 抗战时期进步青年突破封锁奔赴延安 包括画家王式廓从武汉步行至延安 华君武从上海经多城抵达延安 [7] - 延安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精神动力 [7] 黄河文化意象 -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 在晚会中以《黄河颂》和《黄河大合唱》形式呈现 象征民族凝聚力 [8][9] -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 抒发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9] - 晚会第一场定名为"怒吼吧 黄河" 包含朗诵与合唱《怒吼吧 黄河》的表演 [10] 历史文艺作品 - 抗战时期文艺作品包括老舍在炮火中创作 丁玲成为首位抵达延安的知名作家 巴金创作《寒夜》 聂耳谱写《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 [12] -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设展览展出《东渡黄河》油画 描绘毛泽东等革命家东渡黄河的经历 [9] 精神传承意义 - 晚会通过文艺作品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让观众从过往中获得精神力量 [12] - 仪式仪仗表演《守护正义》将演出推向高潮 昭示正义必胜的真理力量 [12] - 纪念活动成为对和平正义的肯定和对世界未来的期许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奏响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
新华社· 2025-09-03 01:27
新华社快讯: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奏响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
烽火淬炼英雄城
长江日报· 2025-09-03 01:07
两江浩荡奔涌,英雄血脉长流。长江与汉江不仅滋养出武汉三镇的千年繁华,更铸就出一座城市的 铮铮铁骨。它以"英雄"为名,不断书写传奇。 87年前,日本侵略者来势汹汹,打破江城宁静;百万武汉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写下抗战史上 的壮烈篇章。4个半月激战,在英雄城市武汉,英雄的人民让抗日战争迎来战略转折的关键节点。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我们永远铭记:这座 被烽火淬炼的城市,英雄精神永不褪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英雄的人民激情满怀,砥砺向 前。 新四军军部在这里诞生 2025年4月22日,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丁位西在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前留影。长江日报记者孙 笑天 摄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鲜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在《新四军军歌》中,这句歌词道出了这支英雄部 队与武汉的深厚历史渊源。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 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新四军军长。 11月11日,叶挺来到武汉。第二天,他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对报界发表谈话,坚定表示:"目前日 寇侵略,正是'多难'的时 ...
东北告急 华北告急 中华民族告急
人民日报· 2025-09-03 00:55
历史事件回顾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导致东北沦陷 3000多万同胞遭受苦难[2] - 1937年7月7日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2] - 中华民族全体动员进行抵抗 达到空前广泛的社會动员和民族觉醒程度[2] 文化象征 - 雕塑《狼牙山五壮士》作者段海康刘铉 现陈列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 -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民族精神象征 在抗战时期响彻全国[2] 民族抗争精神 - 四万万中国人民为民族生存复兴而战 展现出顽强战斗意志和坚定必胜信念[2] - 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血战到底 形成深刻的历史抗争记忆[2]
“起来!”“民族万岁!”的不屈怒吼响彻银屏 | 抗战中的文艺
央视网· 2025-08-28 05:24
电影《风云儿女》历史意义 - 作为中国最早反映抗战主题的故事片之一 在1935年由电通影片公司出品 通过光影艺术形式实现救亡图存使命 [8][18] - 电影讲述东北青年诗人辛白华从沉沦到觉醒的蜕变历程 其人生转变象征民族命运的缩影 [11][18] - 影片结尾通过人们拿起武器高举火把的群像呼应 汇聚成象征全民族抗战必胜决心的火炬意象 [18] 电影创作背景 - 1934年春田汉创作抗日救亡主题剧本 完成故事梗概和主题歌词后被捕 由共产党员夏衍接力完成电影剧本 [13] - 夏衍 许幸之 吴印咸组成创作团队 在特务监视下秘密完成拍摄 被称为"电影敢死队" [16] - 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以铿锵旋律和鼓舞斗志的歌词 自90年前首次唱响后持续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3][6] 电影社会影响 - 1935年上映后迅速成为表达全中国人民共赴国难意志的时代最强音 是艺术动员的典范 [20] - 通过寓言式表达和隐喻手法 巧妙传递呼唤全民抗战的精神诉求 激发全民奋起抗战的情绪 [25] - 与《桃李劫》《小玩意》《狼山喋血记》等影片共同形成抗战电影系列 使"不做亡国奴"成为全民共识 [23] 电影艺术价值 - 作为当时最具魅力的媒介形式 电影通过影像具象化将活生生的战场现场转化为光影艺术 对观众产生强大吸引力 [10] - 采用特写镜头对准母亲含泪的眼 爱国学子诀别家书等细节 组成了最具感染力的战争说明书 [23] - 贯穿全片的长城意象与抗战主题紧密结合 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符号 [18]
任光:硝烟中屹立的“民族号手”(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8-18 22:31
任光音乐生涯与贡献 - 任光1919年赴法学习钢琴调音技术和作曲 归国后担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 [1] - 任光与田汉 聂耳等参加左翼进步文艺活动 成为左翼文化团体音乐小组成员 [1] - 任光创作 灌录 推广的左翼音乐作品达四五十首 并支持聂耳等进步青年 [2] 抗战音乐作品与影响 - 1934年任光作曲的《渔光曲》因电影热映轰动一时 反映中国底层民众生活状况 [1] - 1935年任光直接推动《义勇军进行曲》录制和传播 并在海外指挥华侨传唱抗战歌曲 [1] - 1940年任光参加新四军 在行军中创作一批音乐新作鼓舞士气 [2] 纪念活动与传承 - 上海百代小楼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特展 展示任光与聂耳的革命创作情谊 [4] - 浙江宁波上演音乐剧《渔光曲》首演 左翼音乐小组后人参与欣赏活动 [4] - 抗战精神通过音乐力量接续传承 伟大抗战精神得到延续 [4]
首都大学生用艺术弘扬抗战精神
中国青年报· 2025-08-17 00:38
活动概述 - 活动主题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之"铭记烽火 砥砺青春"首都大学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示 [1] - 活动由14所首都高校学子参与,通过艺术形式致敬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抗战精神 [1] - 活动是北京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 [2] 演出内容 - 北京师范大学以歌曲《有我》拉开序幕 [1] - 中国传媒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表演《义勇军进行曲》朗诵和《保卫黄河》合唱 [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共同演绎《山河铭记》,朗诵赵一曼、左权家书 [1] - 北京大学学生表演《毕业歌》,展现青年学子抗日决心 [1] - 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代表演唱《南泥湾》《团结就是力量》,并运用AI技术复原建校初期影像 [1] - 导演谢飞与高校学生代表诵读谢觉哉1945年创作的七律《晨起偶成》 [2] 特别环节 - 播放短片《战场上的音乐家》,特邀98岁音乐家陈复君、95岁音乐家罗昌遐讲述贺绿汀创作《游击队歌》的历程 [2] - 短片《胜利的那一天》记录101岁抗战老兵刘茂盛回忆浴血奋战经历 [2] 学生反响 - 中国音乐学院学生韩宜彤被赵一曼家书中"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内容深深打动 [1] -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表示当代大学生应以知识为弹药、创新为武器,在无形战场上赢得"攻坚战" [1] - 在场学生认为铭记历史是为了让青春更懂担当,而非延续仇恨 [2] 活动后续 - 活动内容将于9月2日在北京卫视播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