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饮料业
icon
搜索文档
广氏菠萝啤等发力线上有突破!红棉股份成亚洲食品第二大股东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09: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0.29%至9.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3.36%至3249.32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5.94%至5020.34万元 [1] - 制糖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4.95%至7.15亿元,饮料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11%至1.54亿元,产业园区运营营收同比增长8.09%至1.29亿元 [2][4] - 制糖业务营收占比71.67%,饮料业务占比15.44%,产业园区运营占比12.89% [2][4] 分业务板块表现 - 制糖业务受消费市场波动影响收入下滑,但仍是公司第一大营收业务 [1][2] - 饮料板块依托电商拓展与外省市场开拓实现收入与毛利率双增长,其中外省市场销量同比增长60% [1][6] - 产业园区运营业务保持稳定增长,T.I.T品牌园区数量增至9个且均位于广州市 [4] 销售渠道分析 - 糖产品线上销售营收同比增长20.58%至2022.41万元,但仅占该产品总营收的2.83% [6] - 饮料产品线上销售营收同比增长3.44%至717.17万元,占该产品总营收的4.66% [6] - 线下渠道中菠萝啤营收同比下滑0.97%至1.40亿元,但其他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4.54%至476.46万元 [6] - 电商销售额整体同比增长32%,通过与辉同行达成17场直播合作 [6] 战略调整与收购 - 公司原计划收购鹰金钱100%股权,后调整为收购亚洲食品39.9996%股权 [7][9]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亚洲食品100%表决权,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0] - 亚洲食品旗下拥有沙示汽水、果汁汽水、椰子水等产品,具有独特的产品特色和市场定位 [8][9] - 该收购事项已于2025年7月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10] 公司背景与转型 - 公司前身为日化巨头广州浪奇,2023年5月正式剥离日化业务并新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 [7] - 2023年12月更名为红棉股份,目前拥有食品、饮料和产业园区运营三大业务 [1][7] - 广州轻工集团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27.80% [7]
香港出入境人次再创通关后新高!中小企业营商气氛有改善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16:08
香港旅游业复苏及客流数据 - 8月9日及10日香港分别录得132万及134万人次出入境 创全面通关后新高[1] - 落马洲支线8月9日出入境25.3万人次 深圳湾管制站8月10日出入境18.8万人次 香园围管制站同日出入境11.5万人次 均创开通以来新高[1] - 暑期旺季各管制站人流较多 相关部门减少前线人员休假并灵活调配人手以维持高效服务[3] 零售及旅游业推广举措 - 本地店铺推出多样化市场推广 例如凉茶企业在港铁落马洲站还原旧凉茶铺场景 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4] - 港铁与多个本地品牌合作在站内重现怀旧店铺场景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空间[5] - 渡轮企业推出大熊猫品牌联合推广 旅游发展局在尖沙咀旅客中心布置大熊猫装饰及产品 大熊猫主题渡轮于8月13日正式启航[5] 中小企业营商状况 - 7月中小企业业务收益现时动向指数从6月的41.6升至42.1 未来一个月业务收益展望动向指数为45.5[6] - 地产业指数从44.2升至46.2 商用服务业指数从43.5升至44.8[8] - 进出口贸易业新订单现时动向指数维持在45.0 未来一个月新订单展望动向指数为47.0[8] 香港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香港IPO集资额位居全球首位 首7个月共53宗新股上市 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 同比升幅超过6倍[9] - 上市企业包括泰国饮料食品公司 新加坡疾病筛查公司及东南亚氧化铝制造商等国际企业[11] - 国际企业看重香港在提升品牌国际形象 拓展国际资本投资及连接内地市场的战略价值[11]
*ST椰岛: 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有关问题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7-03 16:26
核心观点 - 海南椰岛2024年营业收入1.75亿元,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79.17%,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83.47%,显示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较高[1] - 公司与糊涂酒业存在合作纠纷,导致6,448.44万元预付款项和1,722.96万元存货存在回收风险,但公司仅计提407.45万元坏账准备[27][30][31] - 公司内控存在重大缺陷,包括经销商管理不规范和总经理身兼多职等问题,但已启动整改措施[13][20] 业务板块分析 酒类业务 - 2024年酒类前五大客户销售额10,471.11万元,占酒类收入79.17%,主要采用区域经销商模式[1][9] - 白酒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56%下滑至2024年20%,主要因与糊涂酒业合作分歧和管理层变动[4] - 酒类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5,694.19万元,长期合作关系保障生产连续性[5][11] 饮料业务 - 2024年饮料前五大客户销售额4,501.17万元,采用独家经销商模式[2][7] - 饮料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4,417.31万元,与海南省椰园实业合作超过8年[6][12] 财务与内控 - 收入确认时点为商品控制权转移时点,酒类在签收单时确认,饮料在发货时确认[18][19] - 经销商管理存在缺陷,缺少准入标准和过程管理,但未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13][25] - 总经理曾兼任财务总监等职,对内部控制规范性产生重大影响,但已整改[20][26] 风险事项 - 与糊涂酒业纠纷导致审计范围受限,无法评估预付款和存货减值充分性[27][33] - 存放糊涂酒业的1,722.96万元存货未计提跌价准备,公司称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31][32] - 正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与糊涂酒业纠纷,拟采取债务抵消等方式保全资产[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