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正极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湖南裕能已投产磷酸盐正极材料产能为85.8万吨
鑫椤锂电· 2025-09-23 07:56
产能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末磷酸盐正极材料已投产产能达85.8万吨 [1] - 西班牙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正推进环评审批 [1] - 马来西亚年产9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 [1]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磷酸盐正极材料行业在动力和储能双轮驱动下出货量保持高增速 [1] - 行业面临竞争加剧、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产能结构性过剩挑战 [1] 产品与技术 - CN-5系列及YN-9系列新产品销量实现进一步增长 [1] - 新产品满足下游客户对快充、大容量、长循环及高安全电池的应用需求 [1] 上游资源整合 - 公司正推进磷矿开采项目 [1] - 磷矿达产后预计对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1]
从博士生导师沦为囚徒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9-10 10:41
公司治理与高管变动 - 帕瓦股份原董事长张宝于2022年10月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后于2023年5月因个人身体原因辞职[4][5] - 张宝因涉嫌职务侵占被立案侦查 并于2023年9月8日被批准逮捕 同日证监会对公司及张宝立案[5] - 张宝通过供应商占用公司资金1.41亿元 占用销售货款4900万元 总占用资金达1.91亿元 仅归还3000万元[9][16] 财务违规与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实际净亏损2.48亿元 较业绩预告的1800-2000万元净利润存在重大偏差[7] - 财务造假手段包括虚增营业收入、虚增在建工程及少提存货跌价准备 涉及2023和2024年报[7] - 历年净利润表现:2022年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74.49%) 2023年亏损2.48亿元(同比下降269.86%) 2024年亏损7.27亿元(同比下降193.37%) 2025年中报亏损1.58亿元(同比收窄52.61%)[14] 行业与技术环境 - 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路线转向磷酸铁锂电池 因成本更低和安全性更好挤压三元锂电池市场空间[14] - 帕瓦股份主营三元前驱体业务 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逆势扩产 导致业绩持续恶化[14] 监管处罚与退市风险 - 因信披违规及财务造假 公司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9] - 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存在退市可能性[9][16] 高管背景与行为分析 - 张宝为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具有冶金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及化学工程博士后背景 2014年创立帕瓦股份[13] - 资金占用用途包括个人消费、投资及现金存储 未用于债务偿还[9][11] - 上市后大股东限售期约束股票变现 资金占用被视为曲线套现手段[16]
调研速递|德方纳米接受中信证券等26家机构调研 透露多项业务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02 14:2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销量12.24万吨 同比增长15.78% [2] - 营业收入38.82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3.91亿元 亏损同比缩窄 [2] - 原材料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导致整体业绩持续承压 [2] 研发进展 - 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获客户认可 出货量及占比不断提高 目前产品结构中占比约20%-30% [2][3] - 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进入中试量产阶段 适用于动力与储能领域 [2][3] - 第一代磷酸锰铁锂产品已批量装车 第二代产品验证顺利 [2] - 补锂增强剂获独家定点项目增加 已在快充等领域实现订单交付 [2][3] 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 - 深入推进降本工作 产销量提升期间各项期间费用同比下降 [2] - 加速绿色工艺创新 生产能耗与碳排放持续下降 [2] - Wind ESG评级由"A"级提升至"AA"级 连续两年实现评级提升 [2] 原材料采购与产能布局 - 以保障正常生产需求为主 灵活调整库存和采购策略 在期货市场实施套保策略 [3] - 现有建成且具备生产条件的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能25万吨/年 [3] - 正在调试中的产能8万吨/年 未来新增产能将根据下游市场需求推进 [3] 行业政策与市场竞争 - "反内卷"政策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 有利于产业链形成正向循环 [3] - 行业协会倡议抵制恶性价格竞争等四大措施 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3] - 下半年加工费相对稳定 后续调整取决于市场供需和竞争态势 [3] 海外市场拓展 - 与海外主流电池企业基本都有对接 海外电池企业积极布局磷酸铁锂电池 [3] - 海外基地项目已完成ODI备案及经营者集中审核 正按计划推进后续工作 [3] - 海外市场需求逐步增加 目前正常推进 [3] 行业需求展望 - 国内磷酸铁锂装机量占比已达80% 海外车企逐步切换 预计动力市场持续增长 [3] - 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全面爆发 除中国外多个地区市场快速增长 [3] - 预计明年磷酸铁锂市场仍将高速增长 [3] 产品技术优势 - 富锂铁酸锂具有高容量等优势 可提升电池多种性能 [3] - 补锂增强剂在半固态及固态电池中添加比例高于液态电池 [3] - 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已开始有订单交付 [3]
德方纳米(300769) - 2025年9月1日-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2 13:38
财务与经营表现 - 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销量12.24万吨 同比增长15.78% [1] - 营业收入38.82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亿元 亏损同比缩窄 [1] - 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导致业绩承压 [1] - 期间费用同比下降 降本效益显现 [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出货占比约20%-30% [5] - 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进入中试量产阶段 适用于动力与储能领域 [6] - 第一代磷酸锰铁锂产品实现批量装车 第二代产品验证顺利 [2] - 补锂增强剂获独家定点项目增加 在快充/长寿命储能/半固态电池领域实现订单交付 [2][6] - 补锂增强剂在半固态及固态电池中添加比例为2%-5% [7] 产能与供应链 - 已建成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能37万吨/年 调试中产能8万吨/年 [9] - 原材料采购以保障生产需求为主 灵活调整库存策略并实施期货套保 [3] - 加工费相对稳定 调整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 [10] 行业与市场展望 - 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达80% 海外车企逐步切换磷酸铁锂电池 [13] - 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爆发 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南美市场快速增长 [13] - 反内卷政策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协会提出抵制恶性价格竞争等四大措施 [4] 海外业务进展 - 与海外主流电池企业全面对接 市场需求逐步增加 [11] - 海外基地项目完成ODI备案及经营者集中审核 按计划推进中 [12] 可持续发展 - Wind ESG评级由"A"级提升至"AA"级 连续两年评级提升 [2] - 生产能耗与碳排放持续下降 [2]
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落地
起点锂电· 2025-09-02 10:21
行业出货量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达160.6万吨,同比增长68.5% [2] - 出货量前十企业包括湖南裕能、万润新能、德方纳米、友山科技、国轩高科、江西升华、龙蟠科技、安达科技、北大先行、协鑫锂电 [3] 安达科技产能扩张 - 公司拟新增6万吨/年磷酸铁锂产能,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6条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4][5][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具备15万吨/年磷酸铁及15万吨/年磷酸铁锂产能 [7] - 在建项目包括24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总投资40亿元)、45万吨/年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分AB区建设,总投资40亿元)及1.5万吨/年锂电池极片循环再生项目(投资2亿元) [7][8] - 前驱体项目A区规划30万吨产能(12条生产线,投资14亿元),B区规划15万吨产能(5条生产线,投资10亿元) [8] 安达科技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36亿元,同比增长126.80% [8] - 净利润亏损1.68亿元,但亏损同比收窄52.83% [8] - 综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9.04%提升至0.55% [9] - 磷酸铁锂产品营收14.29亿元,同比增长201.46%,毛利率0.65%(同比提升14.98个百分点) [9] - 业绩改善主因销量增长、原材料成本下降、三代产品议价能力提升及客户订单增加 [9] 客户结构与行业挑战 -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中创新航、欣旺达、派能科技等 [9]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92.41%,客户集中度较高 [9] - 行业面临价格压力与产能过剩问题,低端产能涌入加剧恶性竞争 [9] - 需通过技术迭代与高端产能建设改善竞争格局 [10]
万润新能: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1:2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50.49%至44.36亿元,主要受益于磷酸铁锂销量同比增长90.23%至14.83万吨,但净利润亏损2.66亿元,同比亏损收窄[3][7] - 公司持续亏损主要受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行影响,但通过产能利用率提升、规模化效应和成本控制措施,毛利率同比回升,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减少[3][7] - 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研发体系完善,拥有前驱体-正极材料一体化产业链、优质客户资源及多样化产品体系,并持续推进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等新技术研发[15][18][2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4.36亿元,同比增长50.49%,主要因磷酸铁锂销量增长90.23%[3][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亿元,同比亏损收窄[3][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2亿元,同比下降108.29%,主要因原材料采购票据保证金增加[14] - 存货账面价值10.86亿元,占总资产5.99%[12]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20.33亿元,占总资产11.21%[13] 业务运营 - 磷酸铁锂销量14.83万吨,同比增长90.23%,但销售价格受碳酸锂价格下行影响同比下降[3][7] - 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产线规模化效应显现,单吨成本降幅略高于售价降幅[3][7] - 通过降本增效、存货管理等措施控制材料成本和库存规模[3][7]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1.28亿元,同比下降10.92%[23] - 拥有研发人员348名,占比10.11%[15] - 新增国内发明专利申请38个、国际发明专利申请81个,累计获得知识产权273项[23][24]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累计出货数百吨,磷酸锰铁锂进入试生产阶段[21] - 主导的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入选培育名单,助力研发效率提升[16][23] 核心竞争力 - 研发体系成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多项行业荣誉[16] - 前驱体-正极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降低产品成本并保障质量稳定[18] - 与主流锂电池厂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客户资源优质[19] - 产品体系多样化,涵盖动力、储能、长寿命等多类型磷酸铁锂材料[20] - 核心团队稳定,人才管理机制完善[21][22] 募集资金使用 - 累计使用募集资金59.33亿元,尚未使用2.87亿元[27] - 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符合监管规定,无违规情形[28] 股东与治理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累计增持14.6万股,金额539.36万元[29] - 无股份质押、冻结或减持情形[30] - 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4][5][6]
盟固利二季度业绩同比大增456.27%,高电压材料与新兴应用驱动未来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3:3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8亿元 同比增长23.19%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3.84万元 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2669.68万元 同比增长456.27% [1][2] - 研发投入4756.58万元 同比增长45.57% [2] 产能与运营 - 锂电池正极材料累计产量10499.30吨 产能利用率近80% 同比增长22.93% [4] - 通过厂区屋顶光伏全覆盖推进绿色生产 实现能耗下降与质量成本降低 [4] - 开展碳酸锂套期保值业务 衍生品合约损益-402.62万元 [4] 技术突破 - 高电压钴酸锂实现4.45V/4.48V/4.50V批量生产 4.53V进入试生产阶段 4.55V+与头部终端客户联合开发 [3] - 三元9系超高镍材料在头部客户验证顺利 单晶性能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3] - NCA系列产品延伸至机器人/低空飞行器/UPS电源等新兴赛道 第二代产品完成近百吨备货出货 [3] 新产品布局 - 固态电解质(LATP)通过头部固态电池企业中试认证 可应用于低空无人机动力电池 [4] - 钠电正极材料层氧产品通过主流客户中试 第二代能量密度突破180Wh/kg [4] - 高熵复合材料处于中试验证阶段 富锂铁酸锂补锂添加剂进入客户推广阶段 [4]
调研速递|湖南裕能接受114家机构业绩说明会调研,上半年营收143.5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1:32
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43.58亿元 同比增长33.1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下降21.59% [2] - 磷酸盐正极材料销量48.08万吨 同比增长55.38% [2] 产品结构 - 储能端产品销量占比约39% [2] - CN-5系列及YN-9系列新产品销量及占比显著提高 [2][3] - 磷酸锰铁锂材料研发进展顺利并获客户高度认可 [3] 产能布局 - 黄家坡磷矿有序建设 预计四季度批量出矿 [3] - 西班牙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稳步推进 [3] - 扩产以提升新产品产能为主 产能建设效率优势强 [3] 行业动态 - 行业面临竞争加剧及碳酸锂价格波动挑战 [2] - 磷酸铁锂材料分会召开"反内卷"会议 行业意愿强烈 [3] - 行业呈现总量结构性过剩与高端供给紧缺并存态势 [3] 经营策略 - 采取灵活多元采购策略应对碳酸锂价格波动 [3] - 产品销售价格通过商务谈判确定 受市场供需影响 [3] - 客供碳酸锂数量由公司与客户协商动态调整 [3] 未来展望 - 预计下半年行业保持较高增长 差异化需求提升新产品占比 [3] - 全年磷酸盐正极材料销量预估约100万吨 [3] - 与国内外电池企业密切沟通 海外产能项目获客户兴趣 [3]
容百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1 16: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39.46万元,同比下降765.45%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8.92亿元,主要由于应收票据贴现管理 [3] - 研发费用2.19亿元,同比增长22.44%,占营业收入比例3.50% [3][15] 业务发展 - 三元材料上半年销量5万吨,扣除新业务投入后实际盈利约7700万元 [5] - 钠电正极产品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已获得头部厂商认可,计划建设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产线 [5] - 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量已达2024年全年总量,商用车领域销量突破千吨 [5] - 正式进入磷酸铁锂领域,计划在波兰建设欧洲首条磷酸铁锂产线 [5] 技术研发 - 累计专利申请1299项,授权679项,其中发明专利192项 [15] - 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已小批量生产,硫化物电解质性能领先 [5] - 富锂锰基材料在全固态领域已有百公斤级出货并获批量订单 [5] - 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已有吨级出货,预计2026年量产 [5] 产能布局 - 已建成正极产能30余万吨,新产线正在爬坡和转固 [21] - 韩国工厂首期2万吨/年生产基地通过认证,二期4万吨/年产线建设完成 [11] - 波兰基地首期2.5万吨产线已开工建设 [11] - 仙桃启动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产线建设 [5] 行业趋势 - 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市场为三元材料带来新增长机会 [5] - 商用车电动化需求放量带动磷酸锰铁锂产品增长 [5] - 固态电池领域正极材料和电解质双线并行推进 [5] - 多产品布局覆盖动力、储能和新兴市场需求 [9]
2025H1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公布!
起点锂电· 2025-07-28 09:59
三元正极材料 - 2025H1中国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为32.1万吨,同比增长4.2% [2] - 出货量TOP10企业依次为瑞翔新材、容百科技、巴莫科技、邦普循环、当升科技、厦钨新能、五矿新能、宜宾锂宝、天力锂能、巴斯夫杉杉 [2][3]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 2025H1中国磷酸铁锂正极出货量达160.6万吨,同比增长68.5% [4] - TOP10企业包括湖南裕能、万润新能、德方纳米、友山科技、国轩高科、江西升华、龙蟠科技、安达科技、北大先行、协鑫锂电 [4][5] 钴酸锂正极材料 - 2025H1中国钴酸锂正极出货量5.35万吨,同比增长24.2% [6] - 出货量TOP5企业为厦钨新能、巴莫科技、巴斯夫杉杉、盟固利、科恒股份 [6][7] 行业白皮书目录 - 白皮书涵盖锂电池正极材料定义与分类、全球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不同材料性能对比等内容 [10] - 同期活动包括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