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导磁体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超导磁体‌行业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细分市场、招投标情况、企业布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技术壁垒持续突破,高温超导市场迎来商业爆发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2 01:10
文章核心观点 - 超导磁体利用超导材料在极低温下实现零电阻特性 通过超导线圈产生强磁场 核心优势包括电流无损耗传输和自维持稳定磁场[1][2] - 超导磁体分为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两类 低温超导技术成熟且占市场主导 高温超导因制冷成本低和稳定性高而增长潜力显著[1][3] - 全球超导材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预计2025年达71.3亿欧元 中国超导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92亿元[1][9] - 产业格局方面 低温超导由西部超导和欧美企业主导 高温超导形成以上海超导为代表的竞争梯队 国产材料成本下降加速商业化[1][12] - 未来超导磁体发展聚焦高温超导材料产业化与成本控制 低温超导高场强技术突破 并与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深度融合[1][16] 超导磁体行业相关概述 - 超导磁体利用超导材料在临界温度以下实现零电阻特性 通过超导线圈产生强磁场 核心原理是电流无损耗传输和自维持稳定磁场[2][4] - 超导磁体分为低温超导磁体和高温超导磁体两大类 低温超导采用NbTi或Nb₃Sn材料 需液氦冷却 技术成熟且磁场强度高 广泛应用于MRI、粒子加速器和核聚变装置[3] - 高温超导基于YBCO、铋系等材料 可在液氮温度下工作 具有低制冷成本和高稳定性优势 在磁悬浮、超导储能和无液氦MRI等领域潜力显著[3] - 超导磁体生产流程包括超导导线制备、线圈绕制与固化、低温恒温器集成和严格测试 整个过程对洁净度、精度和质量控制要求极高[5] 全球及中国超导磁体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2025年全球超导材料市场规模预计达71.3亿欧元 同比增长2.44% 其中低温超导材料占主导地位 规模约55.6亿欧元 占比78% 高温超导材料占比22% 规模约15.7亿欧元[9] - 中国超导材料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体系 2024年总产量激增至1303.2吨 较2018年增长5.5倍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92亿元 同比增长超35%[9] - 商用低温超导材料以NbTi和Nb₃Sn超导线材为主导 NbTi占超导材料市场90%以上份额 成本低且稳定性高 Nb₃Sn加工难度大但磁场性能超高 二者形成互补型技术路线[11][12] 中国超导磁体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 中国低温超导材料产业形成完整闭环 西部超导占据国内95%市场份额 其NbTi超导线材通过ITER认证 成为可控核聚变领域核心供应商[11] - 从招投标情况看 2024-2025年7月西安聚能超导成为主要中标单位 NbTi超导线材单价从6.5元/米到19.5元/米不等 Nb₃Sn超导线材单价为5480元/千克或54.6-6.2元/米[11] - 高温超导材料定价显著高于低温超导 但成本压力有效缓解 上海超导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价格从2022年359.77元/米降至2024年241.08元/米 年均降幅超15%[12] 国内外超导磁体行业企业布局情况 - 低温超导领域全球产业化企业高度集中 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德国和英国 NbTi锭棒核心供应商为西部超导和美国的ATI 超导线材主要厂商包括Oxford、Bruker、Luvata、JASTEC和西部超导[13] - 西部超导是全球唯一实现铌钛锭棒、超导线材与超导磁体全链条覆盖的企业 具备全面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能力[14] - 高温超导领域全球可实现REBCO长带批量化生产企业有限 主要参与者包括日本Fujikura、美国SuperPower和中国上海超导 上海超导和Fujikura年产能超过1000公里 跻身第一梯队[16] 中国超导磁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技术突破引领产业跃迁 高温超导REBCO带材良品率有望突破90% 成本降低超50% 低温超导Nb₃Sn线材临界电流密度提升至3000A/mm² 室温超导探索进入实质阶段[17] - 应用场景拓展驱动市场爆发 医疗MRI设备国产化率超60% 超导磁体成本下降推动设备价格降低40% 能源领域超导限流器及储能装置规模化落地 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商业化运营 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18][19] - 产业链协同构建全球竞争力 上游原材料实现100%自主供应 中游形成"交钥匙工程"集成能力 下游国家电网、中国中车等终端用户深度参与定制开发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全球首个超导磁体"灯塔工厂"[20]
中银晨会聚焦-20250806
中银国际· 2025-08-06 01:53
核心观点 -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高温超导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推动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期,超导磁体作为核心部件将显著受益 [2][5] - 托卡马克装置是目前最成熟的磁约束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全球占比接近50% [5] - 超导磁体在提升聚变装置性能、降低成本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高温超导材料制备与绕制工艺是技术壁垒 [6] - 2050年可控核聚变市场规模或达1万亿美元,超导磁体潜在空间超千亿美元,应用场景还包括MRI、NMR等设备 [7]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综指收于3617.60点,上涨0.96%;深证成指收于11106.96点,上涨0.59% [3] - 沪深300指数上涨0.80%,中小100指数上涨0.66%,创业板指上涨0.39% [3] 行业表现 - 综合行业涨幅居首达1.98%,银行、钢铁、传媒、通信分别上涨1.59%、1.45%、1.28%、1.25% [4] - 医药生物、计算机、建筑材料涨幅较低,分别为0.12%、0.25%、0.30% [4] 核聚变技术分析 - 核聚变具有燃料丰富、能量密度高、清洁安全等优势,磁约束技术中托卡马克装置商业化潜力最大 [5] - ITER项目中磁体系统成本占比28%,高温超导材料通过零电阻效应提升装置紧凑性与场强,改善稳态运行效率 [6] 超导磁体产业前景 - 低温超导材料已商业化,高温超导材料处于产业初期,批量化制备与复杂绕制工艺是核心壁垒 [6] - 除核聚变外,超导磁体在医疗影像(MRI)、半导体设备(晶硅生长炉)等领域应用持续拓展 [7] 8月金股组合 - 重点推荐标的包括顺丰控股(002352)、卫星化学(002648)、恒瑞医药(600276)、工业富联(601138)等10只个股 [4]
超导磁体行业深度:核聚变系列报告: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加速实现,超导磁体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中银国际· 2025-08-05 01:59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加速实现,超导磁体作为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有望充分受益 [1] - 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聚变装置的磁场强度和性能,推动商业化进程 [33] - 超导磁体在核聚变领域的潜在市场规模庞大,预计到2050年超导磁体空间超千亿美元 [1] 磁约束聚变装置 - 托卡马克是目前最为主流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全球占比接近50% [13] - 磁体系统是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比高达28% [16] - ITER项目的磁体系统包括18个TF线圈、6个PF线圈和1个CS线圈,设计复杂 [17] 超导材料发展 - 低温超导材料如NbTi和Nb3Sn已实现商业化生产,但高温超导材料仍处于产业化初期 [39] - 高温超导材料如REBCO具有更高的临界温度和热稳定性,适合高磁场应用 [39] - 高温超导材料价格显著高于低温超导材料,但随着技术进步价格逐年下降 [47] 超导磁体应用 - 超导磁体在MRI、NMR、感应加热设备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1] - 高温超导磁体的制备工艺复杂,技术壁垒较高 [39] - 超导磁体产业链包括材料制备、绕制工艺和终端应用,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47] 相关上市公司 - 联创光电、西部超导、精达股份(上海超导)、永鼎股份等公司具备超导磁体制造能力 [3] - 西部超导是全球唯一的低温超导全流程生产企业,涉及NbTi锭棒、线材和磁体生产 [67] - 上海超导是高温超导材料的技术引领者,其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价格逐年下降 [51]
3天内,2家公司撤回IPO
证券时报网· 2025-05-11 23:19
新股申购与IPO受理情况 - 本周(5月12日至16日)暂未有新股申购安排 [1] - 健信超导科创板IPO于5月9日获受理 成为年内科创板第3家受理企业 拟募资8 65亿元 [1][2] - 本周仅有一家IPO安排上会 为冲刺北交所的酉立智能 [4] 健信超导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营医用MRI设备核心部件(超导磁体 永磁体 梯度线圈) 占MRI设备核心部件成本的50%左右 [2] - 打破欧美 日本厂商垄断 实现国产MRI超导磁体批量供应 客户包括GE医疗 富士胶片 万东医疗等 [2] - 全球MRI设备市场规模约111亿美元(2024年) 公司超导磁体全球市占率4 2%(第五) 永磁体全球市占率61%(第一) [2] 健信超导财务数据与募资用途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 59亿元 4 51亿元 4 25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3463 5万元 4873 47万元 5578 39万元 [3] - 募资8 65亿元用于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年产600套) 高场强超导磁体技改项目(年产600套) 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 [3] 沪深北交易所IPO整体情况 - 年内沪深北交易所共受理13家IPO 上交所3家(均为科创板) 深交所1家(深主板) 北交所9家 [3] - 2025年至今IPO终止60单(6家终止注册 54家撤回) 同比减少55%(去年同期133单) [8] 近期IPO撤回案例 - 烨隆股份(汽车涡轮增压器零部件厂商)5月8日撤回上交所主板IPO 原计划募资5 71亿元 [6] - 好博窗控(系统门窗控制装置提供商)5月10日撤回深主板IPO 原计划募资5 7亿元 [7]
助力国产MRI核心部件破局 健信超导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证券日报网· 2025-05-09 11:17
政策效应 - 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后政策效应持续放大 [1] - 上交所官网显示健信超导科创板首发申请获受理成为年内第三家拟IPO企业 [1] - 傲拓科技和北京昂瑞微电子两家科技型企业科创板IPO申请也陆续获受理 [1] 市场趋势 - 科创板推动优质资源向"硬科技"企业集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 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越来越清晰 [1] 公司业务 - 健信超导是全球最大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专注研发医用MRI设备核心部件 [1] - 公司在主流零挥发超导磁体领域实现自主设计和规模化生产打破国际巨头垄断 [1] - 自研自产"1.5T无液氦超导磁体系统"为国际首台(套)奠定全球领先地位 [1] 募资计划 - 健信超导拟募集资金8.65亿元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 [2] - 募集资金将投向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和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 [2] - 资金用途还包括新型超导磁体研发和补充流动资金 [2]
5.9犀牛财经晚报:存款利率全面迈向“1时代”王健林再被冻结3亿股权
犀牛财经· 2025-05-09 10:22
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 - 央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目标相匹配 [1] - 重点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完善利率调控框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 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消费和外贸等领域 [1] - 坚持市场化汇率机制,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1] 存款利率与银行业 - 超20家商业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3%以上高息存款消失 [2] - 平安银行1年期、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1.6%、1.7%、1.65% [2] - 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加入降息行列,利率优势逐渐减弱 [2] 集成电路行业 - 科创板110余家集成电路公司一季度营收721.82亿元(+24%),归母净利润44.79亿元(+73%) [2] - 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晶圆制造等领域表现亮眼,70余家芯片产品公司营收309.69亿元(+24%),净利润20.56亿元(+126%) [2] 专项债与房地产 - 4月新增专项债1763亿元,40%投向房地产相关领域(717亿元),较3月提升8个百分点 [3] - 1-4月累计发行专项债1.1万亿元,35%投向房地产(3891亿元) [3] 视频云与网络视听 - 2024下半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50.8亿美元(+4.7%),短视频与直播电商为主要驱动力 [3] - 全国网络视听用户付费及版权收入1830.94亿元(+34.6%),微短剧成为创新引擎 [4] 科技与消费 - 腾讯开源视频生成工具HunyuanCustom,支持多模态输入和主体一致性生成 [4] - 五一期间闲鱼卡券消费订单同比增140%,美食餐饮类订单增170% [4] 公司动态 - 王健林3亿股权被冻结,涉及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 [5] - 博天环境实控人赵笠钧及董事长李璐因涉嫌违规披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5] - 中融信托二审胜诉,获前海世茂12.73亿元回购款及违约金 [5] - 中国太保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8.1%,主因固收资产公允价值减少 [6] - 钧达股份成为首家"A+H"双平台上市的光伏电池制造商 [7] - 健信超导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8.65亿元 [8] 汽车与制造业 - 江淮汽车4月销量30764辆(-3.55%),产量31887辆(-14.44%) [9] - 圣农发展4月销售收入15.33亿元(+0.68%),深加工肉制品收入6.2亿元(+3.13%) [10] 股份回购 - 华鲁恒升拟回购2亿-3亿元股份,价格上限32.38元/股 [11] - 保隆科技拟回购1亿-2亿元股份,价格上限59.00元/股 [12] 股市行情 - 沪指跌0.3%,深成指跌0.69%,创业板指跌0.87%,两市成交额1.19万亿元 [13] - 银行股逆势走强,建设银行等创历史新高,ST板块20余股涨停 [13] - 芯片股调整,华虹公司跌近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