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导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成功研制35.1特斯拉稳态磁场全超导磁体
央视新闻· 2025-09-28 13:44
本次成果实现了超高场全超导稳态磁体领域国际共同面临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关键材料、工艺、制 备100%自主可控。该研究不仅能有效带动国内高温超导材料产业技术升级,同时为核磁共振成像、航 天电磁推进、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悬浮、高效电力传输等多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人民财讯9月28日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研究所牵头,联合 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共同研制的全超导磁体,近日实现了35.1特斯拉中心稳态磁场,创造了新的世 界纪录。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
新世界纪录!我国成功研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8 08:56
技术突破 -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35.1特斯拉中心稳态磁场全超导磁体 创造世界纪录 [1] - 磁体采用高温超导内插与低温超导磁体组合设计 实现精准同轴嵌套复合结构 [3] - 运用多物理场协同优化和高应力调控工艺 解决低温高场下应力集中难题 提升力学稳定性和电磁性能 [3] 性能验证 - 磁体在实验中达到35.1特斯拉磁场强度 并稳定运行30分钟 验证技术可靠性 [3] - 为35.1特斯拉条件下各类样品实验提供强有力平台 [3] 产业影响 - 实现关键材料 工艺 制备100%自主可控 突破国际共同面临的全超导稳态磁体关键技术 [7] - 有效带动国内高温超导材料产业技术升级 [7] - 为核磁共振成像 航天电磁推进 超导感应加热 超导磁悬浮 高效电力传输等多领域产业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7]
【新华社】中国全超导磁体实现35.10万高斯稳态强磁场
新华社· 2025-09-28 07:29
超导磁体是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犹如一个"磁笼子",容纳高温等离子体安全"燃 烧"。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长期从事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近年来陆续研发100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纳 欧级低阻超导接头技术等,实现了超导磁体材料、设备、系统完全国产化。作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中国工作组重要成员单位之一,该所承担超导导体、校正场线圈、磁体馈线等众多采购包。 据介绍,该磁体的成功研制将有效推动核磁共振成像等高端科学仪器装备的商业化应用,同时也能 为核聚变磁体装置、航天电磁推进、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悬浮、高效电力传输等多领域的产业化提供 关键技术支撑。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方告诉记者,他们创新磁体结构,将高低温超导磁体同轴嵌套,并优 化协同方法和调控工艺,有效解决了低温高场下的应力集中、屏蔽电流效应等难题,大幅提升磁体在极 端工况下的力学稳定性与电磁性能。 实验结果。(受访团队提供) 在9月26日夜至27日凌晨的实验中,该超导磁体在35.10万高斯稳定运行30分钟,并安全退磁,充分 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靠性。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了解到,由该所牵头联合合肥国际应用 超导 ...
中国全超导磁体实现35.10万高斯稳态强磁场
新华社· 2025-09-28 06:28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了解到,由该所牵头联合合肥国际应用超导中心、合肥综合性 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及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全超导磁体,成功产生35.10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 在9月26日夜至27日凌晨的实验中,该超导磁体在35.10万高斯稳定运行30分钟,并安全退磁,充分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靠 性。 超导磁体是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犹如一个"磁笼子",容纳高温等离子体安全"燃烧"。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长期从事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近年来陆续研发100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纳欧级低阻超导接头技术等,实现了超导磁体材 料、设备、系统完全国产化。作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国工作组重要成员单位之一,该所承担超导导体、校正 场线圈、磁体馈线等众多采购包。 据介绍,该磁体的成功研制将有效推动核磁共振成像等高端科学仪器装备的商业化应用,同时也能为核聚变磁体装置、航 天电磁推进、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悬浮、高效电力传输等多领域的产业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磁场无处不在,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产生0.5高斯的地磁场,像一把隐形巨伞使地球万物免遭宇宙射线的侵袭, 很多生物也会利用地磁场 ...
晶盛机电20250914
2025-09-15 01:49
**晶盛机电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碳化硅衬底、半导体设备、光伏设备及材料[2] * 公司为晶盛机电[2] **碳化硅衬底业务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公司掌握8至12寸碳化硅衬底核心工艺 在长晶技术和设备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3] * 产能布局领先 上虞现有年产30万片产能并计划2025年底达产 银川60万片产能已动工 未来计划将上虞产能转移至银川以降低成本 并在马来西亚布局切磨抛工艺[2][3] * 碳化硅衬底三大核心应用为功率型应用(新能源车、储能、数据中心)、光学型应用和先进封装[5] * 预计2026年末或2027年初功率型应用将从6寸向8寸转移 公司已掌握8寸长晶技术且设备兼容6至8寸产线[2][5] * 公司已成功生产12寸产品 是全球少数能生产该尺寸的企业之一 并与Xreal签订战略协议供应8寸及后续12寸衬底用于AI眼镜[2][6] * 功率型应用市场规模约100亿元 AI眼镜应用需求可能是其两倍 先进封装市场规模也较大[2][7][8] * 碳化硅在AR眼镜和先进封装等新兴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有望远超当前功率型应用[9] **半导体设备业务发展情况** * 半导体设备新接订单增长显著 中报披露在手订单超过30亿元[2][10] * 公司不仅生产设备 还代工设备零部件 预计今年及明年该业务将有不错增长[2][10] **光伏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公司业务情况** * 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盈利下滑 各环节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普遍亏损[4][11] * 行业正通过产能和价格治理应对 上游硅料、硅片价格已有明显修复[11][12] * 公司光伏设备收入占总收入约八成 但因硅片行业盈利不佳 新签订单承压[4][13] * 公司推广超导技术进展缓慢 但减值压力较小[4][13] * 电池设备方面 TOPCon技术提效是行业趋势 公司是边缘钝化设备头部企业 并开发了叠山技术[13] * 光伏材料主要产品为石英坩埚和金刚线[4][13] * 石英坩埚价格处于底部 公司微利状态下市场份额预计今年达40% 明年提升至60%[4][13] * 金刚线方面钨丝逐步取代碳丝成为主流 今年7月全行业钨丝占比达80% 公司正通过自研降低成本[4][13] * 公司光伏设备与材料业务均处于周期底部 有望随行业反内卷及盈利修复实现业绩反转[13]
2025年中国超导磁体‌行业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细分市场、招投标情况、企业布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技术壁垒持续突破,高温超导市场迎来商业爆发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2 01:10
文章核心观点 - 超导磁体利用超导材料在极低温下实现零电阻特性 通过超导线圈产生强磁场 核心优势包括电流无损耗传输和自维持稳定磁场[1][2] - 超导磁体分为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两类 低温超导技术成熟且占市场主导 高温超导因制冷成本低和稳定性高而增长潜力显著[1][3] - 全球超导材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预计2025年达71.3亿欧元 中国超导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92亿元[1][9] - 产业格局方面 低温超导由西部超导和欧美企业主导 高温超导形成以上海超导为代表的竞争梯队 国产材料成本下降加速商业化[1][12] - 未来超导磁体发展聚焦高温超导材料产业化与成本控制 低温超导高场强技术突破 并与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深度融合[1][16] 超导磁体行业相关概述 - 超导磁体利用超导材料在临界温度以下实现零电阻特性 通过超导线圈产生强磁场 核心原理是电流无损耗传输和自维持稳定磁场[2][4] - 超导磁体分为低温超导磁体和高温超导磁体两大类 低温超导采用NbTi或Nb₃Sn材料 需液氦冷却 技术成熟且磁场强度高 广泛应用于MRI、粒子加速器和核聚变装置[3] - 高温超导基于YBCO、铋系等材料 可在液氮温度下工作 具有低制冷成本和高稳定性优势 在磁悬浮、超导储能和无液氦MRI等领域潜力显著[3] - 超导磁体生产流程包括超导导线制备、线圈绕制与固化、低温恒温器集成和严格测试 整个过程对洁净度、精度和质量控制要求极高[5] 全球及中国超导磁体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2025年全球超导材料市场规模预计达71.3亿欧元 同比增长2.44% 其中低温超导材料占主导地位 规模约55.6亿欧元 占比78% 高温超导材料占比22% 规模约15.7亿欧元[9] - 中国超导材料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体系 2024年总产量激增至1303.2吨 较2018年增长5.5倍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92亿元 同比增长超35%[9] - 商用低温超导材料以NbTi和Nb₃Sn超导线材为主导 NbTi占超导材料市场90%以上份额 成本低且稳定性高 Nb₃Sn加工难度大但磁场性能超高 二者形成互补型技术路线[11][12] 中国超导磁体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 中国低温超导材料产业形成完整闭环 西部超导占据国内95%市场份额 其NbTi超导线材通过ITER认证 成为可控核聚变领域核心供应商[11] - 从招投标情况看 2024-2025年7月西安聚能超导成为主要中标单位 NbTi超导线材单价从6.5元/米到19.5元/米不等 Nb₃Sn超导线材单价为5480元/千克或54.6-6.2元/米[11] - 高温超导材料定价显著高于低温超导 但成本压力有效缓解 上海超导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价格从2022年359.77元/米降至2024年241.08元/米 年均降幅超15%[12] 国内外超导磁体行业企业布局情况 - 低温超导领域全球产业化企业高度集中 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德国和英国 NbTi锭棒核心供应商为西部超导和美国的ATI 超导线材主要厂商包括Oxford、Bruker、Luvata、JASTEC和西部超导[13] - 西部超导是全球唯一实现铌钛锭棒、超导线材与超导磁体全链条覆盖的企业 具备全面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能力[14] - 高温超导领域全球可实现REBCO长带批量化生产企业有限 主要参与者包括日本Fujikura、美国SuperPower和中国上海超导 上海超导和Fujikura年产能超过1000公里 跻身第一梯队[16] 中国超导磁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技术突破引领产业跃迁 高温超导REBCO带材良品率有望突破90% 成本降低超50% 低温超导Nb₃Sn线材临界电流密度提升至3000A/mm² 室温超导探索进入实质阶段[17] - 应用场景拓展驱动市场爆发 医疗MRI设备国产化率超60% 超导磁体成本下降推动设备价格降低40% 能源领域超导限流器及储能装置规模化落地 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商业化运营 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18][19] - 产业链协同构建全球竞争力 上游原材料实现100%自主供应 中游形成"交钥匙工程"集成能力 下游国家电网、中国中车等终端用户深度参与定制开发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全球首个超导磁体"灯塔工厂"[20]
西部超导(688122)半年报点评报告:业绩表现亮眼 盈利能力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9-02 02: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7.23亿元 同比增长34.76% 归母净利润5.46亿元 同比增长56.72% [1] - 第二季度营收16.49亿元 环比增长53.57% 净利润3.76亿元 环比增长121.28% [1] - 综合毛利率38.7% 同比提升6.67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11.82% 同比下降2.04个百分点 [1] 分业务营收表现 - 超导产品营收7.98亿元 同比增长65.75% 产能快速释放 [2] - 高端钛合金营收15.67亿元 同比增长22.06% 出货量持续增加 [2] - 高性能高温合金营收2.45亿元 同比增长56.68% 通过重要用户产品认证 [2] 运营与现金流状况 - 合同负债2.27亿元 较上年期末增长58.94% 显示订单回暖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4亿元 同比增长77.73% 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 [3] - 存货余额41.6亿元 较上年期末增长7.7% 其中发出商品6.8亿元 增长61% [3] 业务进展与技术突破 - 高端钛合金领域交付国家重大型号超大规格锻坯产品 高强韧钛合金研制进展顺利 [4] - 超导业务Bi系高温超导线材实现单根千米级量产 年产能2000千米 DCT超导四级铁获国际认可 [4] - 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技术突破 多个牌号通过"两机"和航天型号认证 [4] 产能与订单动态 - 超导磁体产品线扩展 2.5T1000超大口径磁体发货 国内用户持续加大订货 [4] - 新型MCZ磁体性能提升 高温合金产能和出货量增长迅速 [4] - 部分钛合金领域已形成小批订货合同 为业绩提升奠定基础 [2][4]
西部超导2025年半年报亮眼:净利润增56.72%,超导业务突飞猛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2: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23亿元 同比增长34.7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6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6.72%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04亿元 同比增长77.73% [1] - 基本每股收益0.8407元 同比增长56.73% [1] 业务发展 - 超导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5.75% 产能快速释放且市场占有率提升 [2] - 高端钛合金材料收入同比增长22.06% 多个牌号产品通过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 [2] - 高性能高温合金收入同比增长56.68% 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和航天领域应用进展显著 [2] - 是ITER用低温超导线材在中国的供应商 也是SIEMENS和GE的合格供应商 [2] - MCZ用磁体已实现批量供应 [2] 研发与技术 - 研发投入总额1.49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5.47% [3]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07项 实用新型专利205项 软件著作权25项 [3] - Bi系高温超导线材实现批量化制备 单根长度可达千米量级 年产能达2000公里 [3] - 完成国内首个DCT形式超导四级铁出口订单 性能获客户高度认可 [3] - 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技术突破 自主建成生产线并投产 [3] - 多项钛合金、高温合金产品通过用户认证并实现稳定供货 [3] 行业认可 - 荣获2024年度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4] - 超导领域科研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4] - 控股子公司高性能超导线材研发生产智能工厂入选陕西省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名单 [4] - 铌钛超导线材成果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鉴定 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技术完全自主可控 [4]
“中国高强低温钢1号”的三落三起
观察者网· 2025-08-03 23:44
"中国高强低温钢1号"是一种主要用于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的材料,也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材料。它 的存在,能让聚变堆的"心脏"稳固坚韧。 一落一起:"人造太阳"的"心头刺",改造N50成目标 "如果不是位于法国的'人造太阳'出了问题,我们可能不会下那么大决心去'死磕'新型低温钢。"中国科 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研究员李来风说。 那是在2011年,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突然遇到问题。原来,位于"心脏"位 置、用低温钢材料做成的钢管,在低温下延伸率大幅下降,这就好比人患上了心血管狭窄的病,如果不 及时治疗,随时会有心梗风险。 通常,在核聚变装置的"心脏"里,超导磁体由超导导体绕制,导体铠甲由低温钢材料制成,不仅需要扛 住零下269摄氏度的液氦低温,还要扛住极强磁场的拉扯。 在ITER中,导体铠甲采用的是一种名为316LN的不锈钢。出问题后,ITER项目参与团队紧急找原因、 优化钢管生产和检测技术,理化所则负责低温检测任务。之后,中国团队率先解决了问题。 尽管如此,从那时起,李来风心里就埋下了一根"刺":"现在ITER设计的最高磁场是11.8特斯拉,用 316LN没问题。但如果 ...
600公里时速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亮相
财联社· 2025-07-11 05:03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项目进展 - 时速600公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第一阶段工程样车已于2024年7月圆满完成研制 [1] - 中车长客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首次公开展示该列车实车 [1][3] 技术原理与性能特点 - 采用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电磁感应实现悬浮 最高设计时速600公里 [3] - 悬浮导向间隙大 提速空间广 具备高效 安全 节能环保 智能舒适特性 [3] - 车载高温超导磁体产生超5T强磁场 配备低温恒温器和制冷机组保障极端条件稳定性 [6][8] - 车体采用高强度铝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 流线型车头降低气动阻力 [8] - 系统达到GoA4级无人驾驶标准 集成5G通信与AI监控 部署多重冗余防护 [8] 商业应用定位 - 定位为干线跨省大城市点对点交通工具 补充现有网络 填补高铁与航空速度空白 [4] - 适用于2000公里以内行程 京沪线有望压缩至2 5-3小时 [4][6] - 更适合大规模高端客流都市群间长距离运营 短途频繁启停将削弱技术优势 [6] 产业链与自主创新 - 团队完成从材料 线圈到低温设备全链条设计 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攻关 [9] - 规模化应用将拉动轨道交通上下游 超导产业及其他高科技领域 [9] - 国铁集团称该项目展现中国磁浮技术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