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耳机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易点天下兰向辉:出海企业要抱团,共同寻找、解决本地用户需求
贝壳财经· 2025-07-11 13:26
中国企业出海趋势与策略 - 中美关税政策波动对游戏、短剧等服务贸易企业影响较小,反而成为品牌和产品在海外增长的有利时机 [1] - 全球地缘环境变化推动出海企业向非美区市场拓展,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重点区域 [1] - 出海企业需通过抱团合作(包括与中国本地企业)解决本地用户需求,以实现长期生存和盈利 [1] 区域市场深耕与本土化 - 企业深耕单一区域市场并解决当地实际需求时,产品会具备强生命力,即使受贸易战影响仍能保持用户黏性 [1] - 本土化企业通过合规运营、提供税收和就业机会,更容易获得当地政府支持 [1] - 案例:耳机出口企业可通过生产AI耳机(如支持西语-英语实时翻译)提升附加值,抵消关税影响 [1] 行业出海动态与竞争优势 - 除传统外贸和互联网公司(电商、游戏)外,茶饮、餐饮等线下行业也在积极寻找海外机会,呈现"全民出海"趋势 [1] - 中国企业在产品、运营、资本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使其在海外竞争中具备明显优势 [1] - 企业更注重本地需求倾听和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强化市场适应性 [1]
转内销观察丨耳机企业如何在内外贸市场奏响 “双强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2 14:06
公司战略转型 - 广东眷蜀科技从依赖美国订单转向内外销并举战略,外贸占比曾达95%其中美国市场占80% [7] - 公司通过打造内销品牌对冲关税风险,参加"出口转内销"直播专场并推出针对国内市场的5款新品 [2][4] - 组建全新研发团队包括ID设计师、声学工程师等,强化自主研发能力 [12] 产品与技术 - 首款搭载气传导定向传声技术的耳机专为内需市场研发 [4] - 新产品植入AI功能如面对面翻译、同声传译等,与出口美国产品形成差异化 [5] - 8条生产线日产能达2000副蓝牙耳机,研发新品数量从每年100款降至50款后恢复 [7][9] 供应链与生产 - 公司转型为全链条供应商,掌握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完整环节 [9] - 疫情期间美国研发团队无法到东莞导致生产停滞,促使公司建立自主设计能力 [9] - 凭借贴近生产线的优势,研发团队能快速实现成本控制和技术迭代 [12] 市场拓展 - 东莞市政府推出"外贸优品振兴计划",帮助近300家本地企业对接国内渠道 [16] - 政府组织28场"粤贸全国"活动和45场市内展会支持企业获取内销订单 [18] - 电商平台从接触企业到产品上架仅用5天,加速内销渠道建设 [16] 行业环境 - 美国沃尔玛主动承担关税维持采购,反映供应链依赖性 [7] - 东莞市政府出台30条政策支持外贸企业转内销,涵盖金融、市场等多领域 [18] - 行业协会与平台企业协同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19]
从“单腿跳”到“两条腿走路” 多方发力为外贸企业“撑腰杆”托举企业“外转内”
央视网· 2025-05-12 03:20
公司战略转型 - 东莞耳机企业从依赖美国订单转向内销市场 实现"两条腿走路"战略转型 [1] - 公司专门针对内需市场开发5款新产品 包括首款搭载气传导定向传声技术的耳机 [3] - 企业日产能达2000副蓝牙耳机 8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5] 业务结构变化 - 公司原为美国音频品牌供应商 年订单超11亿元 外贸占比95% 其中美国市场占80% [6] - 沃尔玛主动承担关税成本 维持原有供货价格 显示供应链话语权反转 [6] - 一年前开始布局内销市场 近期加速推出自有品牌产品 [12] 研发能力建设 - 疫情期间美国研发团队中断 促使公司建立自主设计能力 拿下首个自主研发订单 [9][10] - 新组建研发团队包括ID设计师 声学工程师和结构设计师 贴近生产线提升工艺技术 [16] - 自主研发产品在北美市场表现优异 验证技术实力 [10] 供应链优势 - 十年海外市场经验打造全链条供应能力 涵盖研发 生产 供应链各环节 [8] - 全球化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 为转型提供支撑 [8] 政府支持措施 - 东莞市政府推出30条扶持政策 涵盖市场开拓 金融服务 营商环境等领域 [18] - 计划2025年前组织28场"粤贸全国"活动 举办45场市内展会拓展内销渠道 [20] - "外贸优品振兴计划"已帮助300家本地企业对接国内销售渠道 [16] 市场拓展进展 - 电商平台开设"出口转内销"专场直播 公司产品入选重点推广 [1] - 国内客商和电商团队频繁拜访 内销事务部加速整合 [14][16] - 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对接直播资源 快速打开线上销售渠道 [16]
在深圳做「AI耳机」这一年,我看到的10个行业真相
创业邦· 2025-03-09 10:06
商业模式与市场策略 - 华强北厂商采取"先上车,边走边看"策略,即使商业模式和软件功能未完善也快速推向市场,通过百万套订单完成市场教育[2][7] - 行业遵循"出货单生存法则",强调快速占领市场而非完美产品,草根团队通过帮耳机品牌做App一年内实现财富跃升[2][5] - 供应链博弈形成独特平衡术,厂商需在10万个耳机壳生产压力下容忍供应商瑕疵品,同时防止设计被转卖[3][5] 行业竞争格局 - 华强北供应链迭代速度超越大厂,某些品类已迭代2-3轮后国内大品牌才入场,市场传导路径从"自上而下"变为双向影响[3][22] - 低端品牌通过10倍降价实现100-1000倍销量增长,用低成本方案复刻大牌功能,承担市场教育角色[18] - 部分华强北品牌完成从贴牌到自主品牌的升级,两年内产品质感显著提升,出现反向影响大牌设计的现象[22] 产品与技术创新 - AI耳机被行业视为快消品,本质仍属耳机赛道,AI功能作为营销概念叠加[11] - 中低端AI耳机(低于1000元)出货量优于普通蓝牙耳机,主流用户群体更关注低价尝鲜而非完美体验[13] - AI睡眠耳机意外走红,月出货量达10万套,显示细分场景需求通过直播电商被激活[26] 成本与供应链管理 - 深圳厂商极度重视成本控制,拒绝只谈技术不谈成本的合作方,每0.1元成本差异都影响竞争力[15][16] - 生产环节强调极限效率,样品运输不惜采用顺风车或货拉拉加急,包装未完成时员工亲自赴70公里外工厂催货[9] 人才与组织特点 - 行业人才门槛较低,普通院校毕业生对接爆款产品可获得月提成3万元,形成草根逆袭机会[5] - 从业者核心能力是清晰对接需求,行业人员素质未达科技公司水平但发展空间大[5] 市场发展趋势 - AI耳机市场尚未出现类似AirPods的标杆产品,行业期待领头羊品牌推动市场扩容[20] - 软件功能(如App)成为产品差异点,AI助手的token续费模式仍在探索中[7][25] - 华强北产线更迭速度超越大厂PPT更新节奏,反映市场响应机制发生本质变化[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