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产业

搜索文档
只收梦想,不收租金?2025,一场产业园0租金试验开启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02:13
核心观点 - 多地上线"0租金"产业园 吸引科创企业入驻 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 提供5万至20万平方米免租空间 免租期1到5年 [1] - 除免租外 产业园区还提供技术 人才等配套保障服务 核心价值在于培育产业生态 而非单纯提供低价物理空间 [1][8][14] 政策推行范围 - 深圳率先释放10万平方米市属国企产业园区资源 为小微科创企业提供低成本产业空间 [2] - 北京海淀区聚焦AI产业 发布"中关村AI北纬社区" [4] - 苏州高铁新城推出"环秀湖青年启航计划" [4] - 成都天府新谷发布"立园满园"政策 [4] - 惠州高盛西湖智谷启动零租园区 [4] - 杭州提出为符合条件企业提供不超过5年"零租金"创业场地 [4] - 广州开发区 黄埔区推出15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试点"零租金"方案 [4] 扶持对象 - 深圳聚焦小微科创企业 [5] - 成都扶持科技总部企业 链主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 [5] - 杭州遴选"好苗子"科技型初创企业 [5] - 广州支持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 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 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也扶持赛事获奖及优胜项目团队 [5] - 北京精准锁定AI企业 [5] - 苏州面向智能网联汽车 先进材料 量子科技等领域的青年创业团队 [5] 免租政策细节 - 各地提供5万至20万平方米免租空间 [1][4] - 免租时长普遍2年以内 最长可达5年 [5] - 深圳签一年合同免一年租金 或签三年合同前两年免租第三年减半 [5] - 苏州提供200平方米以内或10个工位两年零租金支持 [5] - 成都首年0租金入驻 次年租金减半 [5] - 北京为高校 科研院所项目提供最高三年全额免租 新增设企业前两年全免第三年减半 现有企业第一年免租第二年减半 [7] - 广州签约3年以上可享前两年免租 签约6年以上可享前三年免租 [7] - 杭州为精选企业提供长达5年零租金场地 [7] 配套服务措施 - 广州产业园区联动金融 投资和服务资源 提供生命周期定制服务 [9] - 深圳将发布国资统一产业空间管理平台小程序 集成空间租赁 设备共享 政策申报等功能 [11] - 高盛西湖智谷引进高端制造 新能源 新材料等上下游企业 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双向循环 [11] - 苏州纳米城投资5亿元建设6英寸MEMS中试线 为中小企业提供晶圆研发代工服务 [11] - 苏州环秀湖计划为单个企业提供不超过300万元融资额度 每年不超过1万元平台服务额度 [13] - 北京中关村AI北纬社区推出千套精品人才公寓及全周期孵化服务 开展产学研合作 举办投资路演沙龙 [13] 政策实施效果 - 北京中关村AI北纬社区开放申请后已有100多家企业提交入驻申请 [13] - 零租金政策主要聚集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面向科创企业 [14] - 当前推出零租金政策相对集中在国资背景产业园区 [15]
昆山推动人文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华日报· 2025-08-14 23:02
人文经济学概念与意义 - 人文经济学强调文化与经济和谐共生 以人为中心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经济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1] - 人文经济学对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1]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追求经济物质积累和促进人的现代化[2] 顶层设计规划 - 需将人文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局 提高文化建设战略高度 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 - 强化生态基底与历史街区协同规划 推动科创空间与人文场景深度咬合 实现城市形态 乡村质态 环境生态 人文情态同步提升[2] - 设立人文经济发展专项基金 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夯实文化发展数字基座 做好人文经济人才引育[2] - 发挥江南文化区域比较优势 搭建合作架构 通过文旅合作 联名文创 共建文化空间和水乡生态保护区[2] 制度保障体系 - 探索建立保障人文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 破除阻碍因素 加快人文要素赋能经济发展[3] - 构建人文经济专项发展指标体系 将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水平 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率 文化消费满意度量化纳入评价框架[3] - 完善文化资源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产权责任 破解多头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3] - 探索全链条文化资源活化转化制度 激发文化资源市场价值和活力[3] - 创新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 发挥政府 市场 市民 文化龙头企业 高校和文化社会团体作用[3] 融合赋能实践 - 推动文化要素同现代经济要素深度融合 将文化同科技 创新结合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4] - 塑造昆山独特城市气质 紧扣产业特色和水网优势 营造开放 创新 和谐 包容的城市人文生态[4] - 借助全媒体传播矩阵讲好昆山故事 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4] - 构建经济文化经济发展闭环 强化创新驱动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5]
我为“十五五”建言,上海高成长企业发展需求大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7-09 15:12
调研背景与目的 - 当前处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启动的关键节点 科技创新被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1] - 2025年第一财经创新力调研将聚焦科创产业赛道 重点覆盖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群体 [1] - 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访谈 获取企业对政策环境与产业生态的一手反馈 [1] 研究对象与价值 - 高成长企业分类包括瞪羚 潜力瞪羚 独角兽 潜力独角兽四类企业 [1] - 该群体对政策敏感度高 其发展诉求对规划编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 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生力军 其技术突破与成长轨迹反映产业升级方向 [1] 调研方法论 -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线上问卷收集基础数据 线下开展创始人一对一访谈 [1] - 突破传统问卷局限 通过小范围深度交流捕捉企业发展痛点与核心关切 [1] - 调研成果将用于评估"十四五"实施成效 并为"十五五"规划提供政策建议 [1] 企业参与方式 - 调研活动命名为"我为'十五五'建言" 面向上海地区高成长企业 [1] - 设置专门联络渠道 由胥女士和张女士负责调研咨询对接 [3] - 最终目标是通过企业反馈共同绘制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2]
上海临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7成
新华财经· 2025-05-16 07:37
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2024年临港新片区规上工业产值达423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70% [1] -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超过400亿元,占上海全市比重持续保持在20%以上 [1] - 临港产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扎实基础,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给予强大赋能 [1] 科创空间与人才保障 - 临港将打造功能强、成本低的科创空间,包括滴水湖AI创新港、国际数据产业园、东方芯港、生命蓝湾等区域 [1] - 已准备10万平米共50个可拎包入驻的临港创客之家,远期将增扩至30万平米 [1] - 提供1000套"临港青春驿站"和3000套人才公寓,以优惠条件支持创新创业者 [1] - 发布《临港创客新政"十二条"》,推出3项免费权益、6项人才补贴,打造"0等待"政策服务体系 [1] 金融支持措施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出资新设5亿元的临港启航基金,专门投向种子期、初创型企业 [2] - 每年投入2亿元左右资金用于"拨改投"创新试点项目和研发专项 [2]
邹城金融监管支局“三个导向”精准滴灌科创产业
齐鲁晚报网· 2025-04-22 00:24
邹城金融监管支局立足多维联动、宣传引导、企业需求三个导向,引导银行机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科创 水平。 立足多维联动,创新协作机制 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推动建立多维度对话机制。邹城金融监管支局联合市工信、发改、科技等部 门,获取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高技术企业名单,通过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定期向银行机构推送产业项目与融 资需求信息。同时与邹城市科技园区等产业园区对接,联合区管会开展线下银企融资对接活动5场次,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或项目进行现场集中签约。 立足宣传引导,强化政策宣讲 邹城金融监管支局联合市科技局举办科技金融惠企政策宣讲会两次,现场宣讲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政 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覆盖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00余家。以正在开展的"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为契 机,引导银行机构通过"自行走访+联合走访"的形式,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收集科创类企业融资 需求50余条,解决融资难题12个,成功发放贷款3.6亿元。 立足企业需求,提升融资效率 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轻资产,研发成本高、周期长的特点,邹城金融监管支局组织辖内金融机构量体 裁衣,创新运用"人才贷""科创贷",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对一融资方案。同时引导银行机构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