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1-7月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 比去年同期快1个百分点
工业增长态势 - 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较去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 原材料行业增长9.1% 共同拉动规模工业增长5.9个百分点 [1]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5.6% 汽车制造业增长16.8% [1] 投资结构优化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 较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1] - 民间投资增长6% 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4.1个百分点 [1]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激增28.4% 同比提升19.6个百分点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9个百分点 [1] 消费市场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2% 增速与上半年持平 [1] - 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3% 实现年内首次转正 其中7月单月增长10.6% [1] - 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0.4% 7月增速达4.6% 较上月提升1.3个百分点 [1] 新兴动能发展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 其中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长27.3%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8.4% [2]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5% 超出全部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 [2]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8.2% 显著高于整体投资水平 [2]
1—7月南京经济发展质态持续向好
扬子晚报网· 2025-08-26 12:24
工业经济 -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其中7月当月增长3.2% [1] - 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累计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0.8%、9.4% [1] - 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6.6%、38.4%、48.8% [1] 投资结构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1%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5% 制造业投资增长8.5%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1% [1] -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8%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4.7% 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大幅增长50.2% [1] 消费市场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0.22亿元 同比增长4.4% [2]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2.9%、22.3%、23.4% [2] - 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绿色家电零售额增长98.1% 智能家电零售额大幅增长190.4% [2] - 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激增424.6%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5.8% [2] 价格指数 - 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 1-7月累计下降0.4% [2] - 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3%、3.6% 1-7月累计分别下降2.5%、3.1% [2] - 7月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1% 交通通信价格下降4.2% 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9.7% [2]
7月份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央视网· 2025-08-15 12:10
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 7月份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1] 工业生产 -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7% [3]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 7个百分点 [3] 服务业表现 - 7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 8% [5] - 暑期旅游出行增多带动相关服务业较快增长 [5] 消费与投资 -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 7%,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 [7] - 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 2% [7] - 1—7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 2% [7] 新动能发展 - 1—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 8%,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 6% [9] - 7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4% [9]
信息量巨大!重要发布会,刚刚公布
搜狐财经· 2025-08-15 05:42
核心经济表现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环比增长0.38% [2]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3% 分别高于整体工业2.7和3.6个百分点 [2]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 现代服务业保持良好增势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 同比增长3.7% [3] 需求端支撑因素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 服务零售额增长5.2% [8] - 1-7月货物出口增长7.3% 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3% [8]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较上年提升7.5个百分点 [9] - 家电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0.4% 通讯器材类增长22.9% [9] 新质生产力发展 - 1-7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8]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8%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8.6% [8] -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速 数字产品设备制造和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保持较快增长 [8] - 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提升算力需求 带动服务器产量大幅增长 [8] 投资与政策效应 - 1-7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 [9] - 水利和电力投资实现快速增长 [9]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9]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10]
地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日报· 2025-08-01 21:58
经济增速与区域表现 - 22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3%),其中西藏以7.2%领跑,甘肃(6.3%)、湖北(6.2%)、浙江(5.8%)分列区域前列 [1][2] - 西部省份表现突出,9个省份增速超全国线,东部7个、中部5个、东北1个 [2] - 广东GDP总量保持全国第一(68725.4亿元),江苏(66967.8亿元)、山东(50046亿元)紧随其后 [3] 外贸与工业表现 - 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五省市进出口值占全国64.1%,同比增长4.8%,贡献全国出口增量近六成 [3] - 31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正增长,福建、安徽、河南、湖南增速超8%,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利润增速达两位数 [4] - 造船业方面,辽宁造船完工量、订单量均列全国第2位,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 [6]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增速显著,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等细分领域保持两位数增长 [5] - 福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江苏航空航天器、锂离子电池制造等行业增速超10% [5] - 安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0.7%;湖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7.8% [5] 政策驱动与产业升级 - 北京设备购置投资增长9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8.2%;浙江家电、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速超60% [4] - 湖北家电类零售额增长30.8%,家具类增长63%,增速较一季度显著提升 [4] - 四川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4倍,光伏电池增长1.9倍,锂离子动力电池增长53.2% [5] 区域发展战略 - 广东计划发力人工智能、海洋牧场、低空经济等新赛道 [7] - 江苏强调构建招商引资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8] - 上海聚焦三大先导产业规模扩张,深化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8]
中三省上半年GDP超7.2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7-22 08:05
中三角地区经济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湘鄂赣三省GDP总量达72528.71亿元,同比净增4999.06亿元(去年同期67529.65亿元)[1] - 分省份增速:湖北GDP29642.61亿元(+6.2%)、湖南26166.50亿元(+5.6%)、江西16719.6亿元(+5.6%),均高于全国增速[1] 工业新动能发展 - **湖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比规上工业快5.5pct),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17.8%,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32.5%[3] - **湖北**高技术产业投资+8.8%(高于全省2.3pct),高技术服务业投资+24.6%,计算机整机/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1.5%/19.9%/62.1%[3] - **江西**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3.7%,汽车制造业+18.7%(受置换补贴政策驱动),通信终端设备制造+14.2%[4] - 三省工业企业效益改善:湖南规上工业利润+12.3%(39行业中37个盈利),江西营收17019.7亿元(+6.9%),湖北利润949.06亿元(+12.0%)[4] 消费市场特征 - 三省社零总额29560.44亿元:湖北13073.93亿元(+6.9%)、湖南10391.81亿元(+6.2%)、江西6094.7亿元(+5.3%)[6] - 消费升级趋势显著:湖北服务性消费支出+2.9%(快于商品性1pct),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较2019年提升2.5pct,旅游收入+16%[6] - 湖南"以旧换新"类商品高增长:通讯器材+71.6%、家电+55.2%、文化办公用品+35.1%[8] - 县域消费活跃:江西县乡消费品零售额+11.4%,湖北农村服务性消费支出+6.3%[8] 外贸新动能突破 - 中部地区外贸增速11.1%(远超全国2.5%),湖北进出口增速最快(+28.4%)[10][11] - 河南"新三样"出口141.5亿元(+152.8%),其中电动汽车131.1亿元(+275.6%)[11] - 湖北机电产品出口亮眼:电脑零部件+19%、手机+11.8%、锂离子电池+108.7%[11] - 物流基建赋能:鄂州花湖机场货运量增速超60%,南昌国际陆港外贸班列缩短南美物流时间12天[11][12]
透过半年“成绩单”,看四川经济呈现哪些新特点?
搜狐财经· 2025-07-18 00:12
四川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 全省GDP同比增长5.6%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服务业增加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比一季度加快 [1] 产业支撑情况 - 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和"15+N"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2] - 规模以上天然气产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同比增长11.5% 水力发电增长5.1% [2] -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汽车制造业转型加快 [2] - 电子信息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商务服务 信息服务 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 [2] 新动能发展情况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 [3]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4.7%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2.2% [3] -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5% 11.0% 13.8%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4倍 光伏电池增长1.9倍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增长53.2% [3] -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 [3] 市场活力表现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8.7% 工业投资增长10.9% [4] - 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0.8%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2% 汽车类增长2.7% [4] - 通用设备 电气机械等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4]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0%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3.9% [4]
广州市“五经普”公报出炉 就业规模扩大 产业结构向新
广州日报· 2025-05-29 19:41
经济普查总体情况 - 2023年末广州市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达10419万个 较2018年末增长386% [1] - 全市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7622167亿元 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2997603亿元 [1] 产业结构变化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达1099个 较2018年末增长731% [2]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较2018年末增长356% 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720% 医药制造业占比144%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单位4898个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法人单位的236%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比近五成 [2] 行业发展特征 - 第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1] - 产业结构呈现向新向好趋势 数智融合发展加快 [1] - 文化产业迅速成长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1]
4月制造业PMI为49%,但这一产业延续高景气
券商中国· 2025-04-30 09:55
制造业PMI整体表现 - 4月制造业PMI为49.0%,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主要受高基数、外部环境变化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1][2] - 13个分项指数全部环比下降,降幅0.1-5.5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下滑4.3个百分点至44.7%,采购量指数降至46.3%,原材料库存指数降至47.0%[2] - 企业库存去化速度放缓,主动补库存意愿不足,国际原油、铁矿石及国内煤炭钢铁价格下行反映下游需求疲软[2] 分行业表现 高技术制造业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5%,显著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2.0%[3] - 电子及通信设备、航空航天设备、医疗仪器设备三大子行业快速扩张,中长期有望继续引领结构优化[3] - 医疗器械行业产需指数均超53.0%,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生产经营预期指数超58.0%[4] 其他制造业 - 装备制造业PMI下降2.4个百分点至49.6%,消费品行业下降0.6个百分点至49.4%,高耗能行业下降1.6个百分点至47.7%[3]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超5个百分点,基础原材料行业降幅接近5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降幅接近3个百分点[2] 需求端分析 - 新订单指数降幅小于新出口订单指数,显示国内需求稳定释放缓解出口压力,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仍超53%,装备制造业超51%[5] - 消费品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位于临界点,国内市场需求较好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支撑制造业需求底盘[5][6] 生产端表现 - 制造业生产指数接近50%临界点,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指数保持52%,装备制造业稳定在50%,消费品制造业超50%[6] - 大型/中型企业生产指数接近50%,小型企业超50%,整体生产下降态势可控[6] 政策与展望 - 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服务消费再贷款等政策有望推动服务业扩张[6] - 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加速发行将支撑基建投资,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60.9%[6] - "一业一策"外贸支持政策可针对性缓解外部冲击,扩内需政策或促进钢铁建材等上游需求[6]
一季度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 实现首季“开门红”
搜狐财经· 2025-04-21 08:24
固定资产投资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 高于全国增速3.6个百分点[1] - 全省建设项目数量达7850个 完成投资增长14.9%[3] - 储备项目超1.7万个 总投资规模达9.6万亿元[3] 地区投资分布 - 10个市投资增速高于全国 其中葫芦岛/抚顺/锦州3市增速超20%[2] - 阜新/朝阳/铁岭/盘锦4市增速超10% 本溪/沈阳/鞍山3市增速高于全国[2] - 营口/辽阳2市实现扭负转正[2] 制造业投资结构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2% 占比达26.7% 较上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2]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近2.4倍[2]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2.7%[2] 基础设施投资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8% 占比34.5% 较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2] - 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6.7% 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2] 服务业投资 - 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70.1%[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54.7%[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5.7%[3] 社会事业投资 - 教育投资增长61.9%[3] - 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18.9%[3]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3.2%[3] 重大项目推进 - 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2%[3] - 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6%[3] - 1359个新项目实现集中开工 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3] 投资政策导向 - 实施重大项目省级推进机制 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项目落地[3] - 锚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年度目标[4] -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效应 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