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流枢纽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河南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
央视网· 2025-09-26 12:29
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四五"期间,山东、河南持续推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乡村全面振兴,建设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 上新台阶。 河南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 "十四五"以来,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加强空中、陆路、铁路等各种交通设施的高效衔 接,形成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如今,河南所有市都能高铁通达,八成以上的县有两条高速。郑州机场开通客运航线234条,全货机航线62条,覆盖欧 洲、北美、非洲等地。全省8个城市的10个物流枢纽纳入国家规划。 当前,河南正借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机遇,依托交通链打造物流链、供应链、产业链,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 系,培育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十四五"以来,山东进一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投入使 用、建成国内农机行业首家智慧工厂……一批批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不断提升山东制造业的含新量、含绿量。 "十四五"期间,山东 ...
五张“王牌”,枢纽武汉竞逐全球
长江日报· 2025-09-11 04:25
武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 - 武汉在"十四五"期间集齐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五类国家物流枢纽 成为全国唯一集齐五型枢纽的省会城市[1] - 武汉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区位优势 与郑州、长沙等非沿江枢纽城市形成核心差异点[1] - 武汉于2020年率先获批港口型枢纽 2021-2025年陆续获批其他四型枢纽 成为继重庆后全国第二个集齐五型枢纽的城市[2] 各类型枢纽功能与建设 - 港口型枢纽以阳逻港为核心 作为长江中上游出海口 承担工程机械、电子产品等货物江海联运功能[2] - 陆港型枢纽通过中欧班列辐射欧亚40国120城 拥有58条稳定跨境线路 运输产品从低附加值纺织品升级为笔记本电脑、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商品[2][6] - 空港型枢纽依托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 花湖机场累计开通104条货运航线 实现"一日达全国、两日达周边、三日达全球"的航空货运体系[3][6] - 商贸服务型枢纽以汉口北为载体 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 实现货物快速低成本出海[5] - 生产服务型枢纽聚焦汽车、光电子、高端制造等产业 服务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5] 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硬件设施包括汉欧国际物流园、天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光谷城市货站等 实现国际货物"落地即入仓"和企业门口"值机安检"[5] - 水上通道扩大开放至3个港区7个泊位 开通日韩俄越印尼近洋直航和上海港航线联盟[6] - 天河机场运营超210条客运航线 形成洲际连通、亚太畅通、国内畅达的客运网络[6] - 通过空铁联运、铁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 实现新西兰龙虾快速直达国内餐桌、湖北新能源汽车直发秘鲁等全球供应链协同[7] 智慧物流与效率提升 - 打通港口、铁路、机场数据孤岛 实现集装箱全程数据可视和无缝衔接[7] - 某汽车企业零部件库存周转率提高20% 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30%[7] - 2024年武汉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物流运行效率全国领先[7] 产业协同与枢纽经济 - 岚图汽车通过中欧班列直发欧洲 带动中部地区数百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8] - 光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通过花山港国际近洋直航以更低成本融入全球产业链[9] - 武汉经开区纯电动重卡、氢燃料商用车等高端产品占比升至45% 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9] - 青锋作业区建设2个千吨级泊位 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形成商流集聚效应[9] 城市定位与战略发展 -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性质[9] - 武汉从地理位置的"九省通衢"向功能性的"九州通衢"升级 致力于成为链接全球资源、配置全球要素、服务全球市场的世界级枢纽[7][9]
上半年GDP增长5.7%,江苏经济增量居全国首位
扬子晚报网· 2025-08-26 07:37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7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经济增量保持全国首位 [1] - 外贸进出口总额2.81万亿元 同比增长5.2%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 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1] 投资与消费 - 500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232亿元 [3] -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投资640亿元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超1700亿元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3] 市场环境建设 - 连续五年位列全国最佳口碑省份 [4] - 经营主体总数达1461万户 [4] - 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4] -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版)》 [4] - 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1.2个百分点 [3] 区域协调发展 - 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8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4个百分点 [4] - 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4] - 海工装备产业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一以上 [4] - 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和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4] 对外开放成效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 [4] - 40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布局 [4]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1.39万亿元 同比增长9.5% 占全省外贸总额近一半 [4] - 组建省数据集团推进公共数据有序交易 [3] - 南京陆港行 南通港口型物流枢纽入选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3]
扛牢使命,以新时代武汉之“重”支撑支点建设!
长江日报· 2025-08-21 01:04
城市发展定位 - 武汉在中部地区经济中心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5] - 锚定3万亿元经济总量目标任务 全面巩固中部经济中心地位 [5] -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主引擎作用 带动城圈群带协同发展 [5] 产业创新战略 - 构建具有武汉特色和优势的965现代化产业集群 [5]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5] - 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5] 物流枢纽建设 - 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4] - 发挥五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势 加快建成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5] - 建设国际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5] 转型发展方向 - 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 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1] - 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1] - 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 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1]
中越媒体互访活动在广西启程
广西日报· 2025-08-05 02:19
中越媒体合作活动 - 广西日报社联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及贵州广播电视台与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共同主办"同志加兄弟 携手向未来"中越媒体互访活动 旨在深化广西与越南各领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 加强双方媒体领域共同发展 [1] - 活动从地方层面落实两党两国领导人达成的系列重要共识 是4月"对话新时代"中越青年媒体交流会的深化与延续 [1] 活动参与规模与行程 - 9家越南主流媒体的14名记者与中国媒体同行参与 包括越南之声广播电台 越南国家电视台 越南通讯社等机构 [2] - 活动为期8天 覆盖广西 贵州 四川三省区 聚焦"陆海联通 产业协作 文明互鉴 媒体共创"采访主题 [2] 具体考察内容 - 在广西考察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 以及捷佳润科技集团的现代农业技术合作 [2] - 在贵州探访贵州工艺美术馆 青云市集 关注中国非遗保护创新实践 [2] - 在四川走访成都国际铁路港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感知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及古蜀文明与现代文旅结合 [2] 技术合作与行业关注 - 越南记者对中国科技发展表示关注 特别希望了解AI在交通 公共服务 制造业 媒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1] - 双方媒体代表在自由交流环节就AI赋能新闻采编生产展开深入探讨 [1] 活动目标与影响 - 通过记者笔触与镜头展现中越经贸合作 人文交流成果 服务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 [2] - 探索中越合作更多互利共赢可能 感受中国西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成果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2]
沈阳大连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建设名单
辽宁日报· 2025-06-30 01:19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30个国家物流枢纽 沈阳陆港型和大连商贸服务型入选 [1] - 国家物流枢纽是全国物流网络关键节点 对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 [1] - 新增枢纽中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占比超60% 将支持"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 [1] 沈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 以国家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为核心 规划布局商品汽车铁路转运中心、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功能区 [1] - 打造铁路干线运输、多式联运、区域分拨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四大核心功能 [1] - 建设中欧班列通关信息化互联互通平台 协同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 [1] 大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 由大连湾、华北路两个功能片区组成 毗邻港口、机场和大连北站 [2] - 拥有水产、钢材、再生资源等专业交易市场和城市物流配送中心 [2] - 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360万吨 滚装运输车辆70万辆 [2] - 承担东北地区95%以上水产品接卸中转 90%以上跨海物流车辆运输 [2]
武汉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成首个集齐“五型”省会城市
长江商报· 2025-06-24 23:45
武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 - 武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新一批建设名单,成为武汉市第六个获批的国家物流枢纽 [1] - 武汉市6年内集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这一目标的省会城市 [1][3] - 该枢纽选址武汉经开区,依托沌口工业站、江盛汽车滚装码头等核心设施,采用"政府规划引导、四级国企共建"模式 [2] 枢纽功能与规划目标 - 枢纽整合六大基本功能:干线物流组织、多式联运转运、区域分拨及配送、国际物流、物流集成服务、供应链物流服务 [2] - 延展四大延伸功能:物流金融及供应链金融、平台服务、应急物流、保税物流 [2] - 规划到2030年实现: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2%,干线运输规模占比提升至30%以上 [2] 武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进展 - 武汉市自2020年起先后获批港口型(2020)、陆港型(2021)、空港型(2023)、商贸服务型(2024)和生产服务型(2024)枢纽 [3] - 武汉市是国家规划的5类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不含陆上边境口岸型),此次获批后完成全部类型布局 [3] - 武汉市成为全国第二个集齐"五型"枢纽的城市,仅次于重庆市 [3] 枢纽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 - 武汉市正加速推进中铁伊通物流中心二期、通津港及配套基础设施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 [4] - 通过优化多式联运体系、调整运输结构、拓展国内外通道,深度融入"双循环"格局 [4] - "五型"枢纽协同将构建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立体化物流网络,促进"965"产业体系与物流业融合 [4]
南京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南京日报· 2025-06-24 02:12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新增30个枢纽,南京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 [1] - 南京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占地4264亩,分为南北两片区:北片区1883亩依托尧化门铁路货场、新港粮油食品交易市场等,南片区2381亩依托苏宁华东物流中心、深国际万纬冷链物流园等 [1] - 枢纽功能包括铁路干线运输组织、区域分拨配送、多式联运转运、国际物流、冷链物流五大基础功能,以及供应链集成服务、贸易分销等五大延伸功能 [1] 枢纽定位与规划 - 南京枢纽定位为“一枢纽两基地一中心”,包括链接“一带一路”的公铁联运枢纽、内陆开放产业供应链协同组织基地、宁镇扬分销分拨与应急保供基地、南京都市圈枢纽经济创新要素配置中心 [2] - 国家物流枢纽分为6种类型,南京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城市之一,华东唯一布局5种类型枢纽的承载城市,目前已列入港口型、生产服务型、空港型、陆港型4种枢纽建设名单 [2] 建设方向与目标 - 南京将依托“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协同效应,从补齐设施短板、发展通道经济、促进互联成网、整合数据资源四个方面推进建设 [3] - 目标是将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协调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3]
广州国家物流枢纽“四型”全部获批
广州日报· 2025-06-24 02:01
广州物流枢纽建设 - 广州成为全国首个拥有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全满贯城市 [2] - 广州港口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645万标准箱(全球第六),南沙港区内贸集装箱全国第一 [2] - 广州航空货运量2024年达238.2万吨(同比+17.3%),全国第二,白云机场2025年货邮吞吐量目标380万吨 [2][4] 交通与产业协同优势 - 空港型枢纽依托全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覆盖全球251个通航点 [2] - 港口型枢纽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积淀,中欧班列电商快线实现13天直达意大利 [2][4] - 生产服务型枢纽支撑12个千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商贸服务型枢纽连接7万多家消费工业企业及500多家专业批发市场 [5] 商贸与供应链竞争力 - 2024年广州内外贸规模均超1.1万亿元,年快递业务量超140亿件 [5] - 广交会客商规模创新高,跨境电商出口通过"特殊区域集拼"模式解决退货瓶颈 [5][7] - 南沙港区实现货物查验全流程可视化,冰鲜水产品上市时间缩短50%,车厘子到港至上市最快2小时 [7] 政策与效率突破 - 全国首创"跨境电商出口集拼"智慧监管模式,跨境合包业务使运营成本降低50%、物流效率提升50% [7][8] - 广州纳入"12218"现代产业体系重点,目标建成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际物流中心 [8] - 通关"广州模式"实现全国唯一全项目"就地检"叠加"附条件提离"政策 [7]
武汉集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
长江日报· 2025-06-23 00:30
武汉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 武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1] - 枢纽选址位于武汉经开区 以沌口工业站 江盛汽车滚装码头等核心物流设施为依托[4] - 整合六大基本功能包括干线物流组织 多式联运转运 区域分拨及配送 国际物流 物流集成服务 供应链物流服务[4] 枢纽功能与规划目标 - 延展四大延伸功能包括物流金融及供应链金融 平台服务 应急物流 保税物流[4] - 规划到2030年实现三大核心目标 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 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2%以上 干线运输规模占比提升至30%以上[4] - 通过优化多式联运体系 调整运输结构 拓展国内外物流通道 实现制造企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4] 枢纽战略定位与发展意义 - 打造"立足中部 辐射全国"的制造业供应链组织枢纽 "链接国内 联通全球"的产业国际物流组织平台 "创新引领 产城融合"的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4] - 有利于"车谷"深化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构建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 支撑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5] - 补齐武汉"五型"枢纽最后一块"拼图" 通过枢纽间互联互通推动武汉"枢纽提能"[5]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现状 - 国家物流枢纽分为六种类型 陆港型 港口型 空港型 生产服务型 商贸服务型 陆上边境口岸型[5] - 武汉自2020年以来先后完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 目前全国仅重庆市集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5] - 将依托"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协同效应 构建覆盖中部 辐射全国的立体化物流网络 促进"965"产业体系与物流业深度融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