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流枢纽

搜索文档
五张“王牌”,枢纽武汉竞逐全球
长江日报· 2025-09-11 04:25
武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 - 武汉在"十四五"期间集齐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五类国家物流枢纽 成为全国唯一集齐五型枢纽的省会城市[1] - 武汉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区位优势 与郑州、长沙等非沿江枢纽城市形成核心差异点[1] - 武汉于2020年率先获批港口型枢纽 2021-2025年陆续获批其他四型枢纽 成为继重庆后全国第二个集齐五型枢纽的城市[2] 各类型枢纽功能与建设 - 港口型枢纽以阳逻港为核心 作为长江中上游出海口 承担工程机械、电子产品等货物江海联运功能[2] - 陆港型枢纽通过中欧班列辐射欧亚40国120城 拥有58条稳定跨境线路 运输产品从低附加值纺织品升级为笔记本电脑、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商品[2][6] - 空港型枢纽依托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 花湖机场累计开通104条货运航线 实现"一日达全国、两日达周边、三日达全球"的航空货运体系[3][6] - 商贸服务型枢纽以汉口北为载体 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 实现货物快速低成本出海[5] - 生产服务型枢纽聚焦汽车、光电子、高端制造等产业 服务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5] 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硬件设施包括汉欧国际物流园、天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光谷城市货站等 实现国际货物"落地即入仓"和企业门口"值机安检"[5] - 水上通道扩大开放至3个港区7个泊位 开通日韩俄越印尼近洋直航和上海港航线联盟[6] - 天河机场运营超210条客运航线 形成洲际连通、亚太畅通、国内畅达的客运网络[6] - 通过空铁联运、铁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 实现新西兰龙虾快速直达国内餐桌、湖北新能源汽车直发秘鲁等全球供应链协同[7] 智慧物流与效率提升 - 打通港口、铁路、机场数据孤岛 实现集装箱全程数据可视和无缝衔接[7] - 某汽车企业零部件库存周转率提高20% 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30%[7] - 2024年武汉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物流运行效率全国领先[7] 产业协同与枢纽经济 - 岚图汽车通过中欧班列直发欧洲 带动中部地区数百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8] - 光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通过花山港国际近洋直航以更低成本融入全球产业链[9] - 武汉经开区纯电动重卡、氢燃料商用车等高端产品占比升至45% 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9] - 青锋作业区建设2个千吨级泊位 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形成商流集聚效应[9] 城市定位与战略发展 -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性质[9] - 武汉从地理位置的"九省通衢"向功能性的"九州通衢"升级 致力于成为链接全球资源、配置全球要素、服务全球市场的世界级枢纽[7][9]
王炸!五大王牌,武汉集齐了
长江日报· 2025-09-11 04:06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 - 武汉获批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完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 成为全国唯一集齐五型的省会城市[1] - 五型枢纽包括港口型 陆港型 空港型 商贸服务型 生产服务型 武汉于2020-2025年间陆续获批建设[7] - 武汉成为继重庆后全国第二个集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定位为全球资源链接与配置的超级接口[1][7] 地理区位优势 -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 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距北上广深蓉等主要城市均在1000公里左右[4] - 拥有长江黄金水道 区别于郑州 长沙等非沿江枢纽城市 具备低成本大运量运输优势[4] - 长江岸线资源使港口型枢纽具备不可替代性 成为五型枢纽建设的关键支撑[7] 各类型枢纽功能 - 港口型枢纽通过阳逻港实现长江中上游货物出海口功能 集装箱经上海远销全球[8] - 陆港型枢纽通过中欧班列辐射欧亚40国120城 运输笔记本电脑 汽车零配件等高价值货物[9][17] - 空港型枢纽通过天河机场210条客运航线及花湖机场104条货运航线 实现24小时全球达[10][18] - 商贸服务型枢纽在汉口北聚集跨境电商 实现商流与物流融合[11] - 生产服务型枢纽聚焦汽车 光电子 高端制造 服务国家产业链安全战略[12] 物流网络建设 - 中欧班列拥有58条稳定跨境线路 运输光电产品 机械装备 新能源汽车等湖北造产品[17] - 武汉港开放3个港区7个泊位 开通日韩俄越印尼近洋直航 形成江海联运体系[18]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运行效率全国领先[20] 产业协同效应 - 汽车企业通过枢纽网络实现零部件库存周转率提高20% 显著降低成本[20] - 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30% 实现一站式通关服务[20] - 新能源汽车 北斗 低空经济等产业通过枢纽网络辐射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26] 战略定位与发展 - 武汉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目标成为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16][30] - 通过打通数据孤岛实现物流全程可视化 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20] - 依托自贸片区实施外贸龙头育强计划 一天内办结跨境电商出口备案[25]
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公布!长三角入围6个
国际金融报· 2025-06-24 12:43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公布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新一批30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长三角地区有6个枢纽入围 [1] - 国家物流枢纽分为6种类型: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 [1] - 自2019年首批名单公布以来,截至去年底已有6批国家物流枢纽纳入重点建设名单 [1] - 202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新增26个枢纽并优化调整部分布局 [1] - 全国共有152个承载城市,布局建设229个国家物流枢纽,各类型数量为:陆港型46个、港口型37个、空港型23个、生产服务型53个、商贸服务型53个、陆上边境口岸型17个 [1] 新一批枢纽特点 - 新枢纽具有三大特点:紧密融合产业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服务区域对外开放、提升运行效能助力降低物流成本 [2] - 长三角6个入围枢纽分别为:南京陆港型、南通港口型、台州生产服务型、宁波生产服务型、合肥商贸服务型、马鞍山生产服务型 [2] 部分枢纽分布情况 - 北京市:北京(平谷)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4] - 天津市:天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4][6] - 河北省:廊坊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4] - 山西省:太原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4]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甘其毛都)陆上边境口岸型 [4] - 辽宁省:沈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4] - 大连市:大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4] - 吉林省:长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4] - 黑龙江省:哈尔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绥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江苏省:南京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南通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浙江省:台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宁波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安徽省:合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马鞍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福建省:平潭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江西省:萍乡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河南省:周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湖北省:武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湖南省:长沙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广东省:广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四川省:成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贵州省:贵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云南省:玉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 甘肃省:兰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广州国家物流枢纽“四型”全部获批
广州日报· 2025-06-24 02:01
广州物流枢纽建设 - 广州成为全国首个拥有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全满贯城市 [2] - 广州港口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645万标准箱(全球第六),南沙港区内贸集装箱全国第一 [2] - 广州航空货运量2024年达238.2万吨(同比+17.3%),全国第二,白云机场2025年货邮吞吐量目标380万吨 [2][4] 交通与产业协同优势 - 空港型枢纽依托全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覆盖全球251个通航点 [2] - 港口型枢纽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积淀,中欧班列电商快线实现13天直达意大利 [2][4] - 生产服务型枢纽支撑12个千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商贸服务型枢纽连接7万多家消费工业企业及500多家专业批发市场 [5] 商贸与供应链竞争力 - 2024年广州内外贸规模均超1.1万亿元,年快递业务量超140亿件 [5] - 广交会客商规模创新高,跨境电商出口通过"特殊区域集拼"模式解决退货瓶颈 [5][7] - 南沙港区实现货物查验全流程可视化,冰鲜水产品上市时间缩短50%,车厘子到港至上市最快2小时 [7] 政策与效率突破 - 全国首创"跨境电商出口集拼"智慧监管模式,跨境合包业务使运营成本降低50%、物流效率提升50% [7][8] - 广州纳入"12218"现代产业体系重点,目标建成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际物流中心 [8] - 通关"广州模式"实现全国唯一全项目"就地检"叠加"附条件提离"政策 [7]
城市24小时 | 国家级枢纽扩围,这个中部省会率先“晋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3 14:51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武汉生产服务型等30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建设名单,其中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占比63% [3] - 新一批枢纽特点包括:紧密融合产业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服务区域对外开放、提升运行效能助力降低物流成本 [3] - 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27省会中首个集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9][11] - 武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选址武汉经开区,计划2030年实现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 [11] - 国家物流枢纽总数已达229个,覆盖152个承载城市 [8] 区域经济发展 - 武汉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三港五区"枢纽经济发展载体,建设双循环核心枢纽城市 [12] - 南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并获得政策支持发展国际运输服务和跨境旅行服务 [16] - 闽赣两省联合推出5条"山海奇境"精品旅游线路,串联50余处5A、4A景区 [15] - 深莞两地成立科学联盟"We-Science",打造"环巍峨山"科研圈和创新共同体 [14] 人工智能产业 - 杭州发布AI新政,提出到2025年实现智能算力服务规模超50EFLOPS,培育2个基础大模型和25个行业应用大模型 [13] - 杭州目标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超39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700家,产业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 [13] 高等教育 - 2025年中国内地大学第三方评价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位列综合指数前三名 [18][19][20][21][22] - 北京、江苏、广东入选TOP100大学数量最多,分别有18所、17所、9所 [18] - 广东入选TOP100的9所高校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