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

搜索文档
冠捷科技:将进一步拓展布局全球车载显示业务,但目前相关收入仍占比较低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12:40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已在车载显示领域进行业务布局 [1] - 公司目前为部分海外一线汽车制造商提供车载显示产品 [1] - 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全球车载显示业务 [1] 财务影响 - 车载显示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1] - 该业务对公司整体盈利贡献度较小 [1]
韩国将新增一座8.6代蒸镀设备工厂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25 09:51
Sunic System产能扩张计划 - 计划在韩国平泽新建86代设备工厂 投资额19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690万元) 相当于自有资本的4093% [2] - 新工厂位于京畿道平泽BrainCity普通产业园区 项目周期2025年10月25日至2026年6月24日 [2] - 已于2023年7月5日购入工厂用地22628平方米 价格23615亿韩元 2027年6月13日前分7次支付完成 [2]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成立于1990年 产品包括OLED蒸镀设备 OLEDoS蒸镀设备及钙钛矿相关蒸镀设备 [3] - 是韩国少数可提供大尺寸86代蒸镀设备的厂商 [3] - 上半年合并累计销售额2059亿韩元 营业利润381亿韩元 销售额比去年全年高82% 营业利润比去年全年高383% [3] 行业发展趋势 - OLEDoS蒸镀设备及钙钛矿相关设备需求有望增长 公司正就OLEDoS蒸镀设备供应与客户洽谈 [2] - 扩产基于近期市场趋势 为潜在需求做提前准备 [2] 显示技术行业会议 - 2025年10月30日在深圳举办自发光显示产业研讨会 聚焦MicroLED和显示技术发展 [4][6] - 议题包括玻璃与硅基MicroLED商用化进程 MiP与COB技术 玻璃基MicroLED创新路径 LED电影屏等 [4][6] - 参会企业包括雷曼光电 国星光电 TCL华星 晶能光电 诺瓦星云 鸿石智能等 [6][7]
亚世光电(002952.SZ):暂无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
格隆汇· 2025-09-18 07:21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工控仪表、医疗仪器、白色家电、汽车显示、液晶光阀、智慧零售、智慧公交和智慧办公等领域 [1] 技术应用领域 - 公司暂无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 [1]
研报掘金丨华源证券:维持康冠科技“买入”评级,中期分红彰显经营信心,持续强化AI布局
格隆汇APP· 2025-09-17 07:38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下滑6.03%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0亿元,同比增长180.43% [1] - 单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下滑24.15% [1] 分红方案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60元(含税) [1] - 分红率超65% [1] 产品战略 - 创新类显示产品量价齐增 [1] - 智能交互显示产品需求稳健增长 [1] - 智能电视重新聚焦高毛利长尾市场 [1] - 智能电视战略结构调整,重新聚焦"一带一路"高毛利客户 [1] - 减少规模化客户出货,上半年营业收入及出货量有所减少 [1] - 毛利率边际改善 [1] 技术布局 - 持续强化AI布局,涉足AI眼镜、陪护机器人等领域 [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传韩国已完成显示用离子注入设备技术开发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16 07:24
韩国显示用离子注入设备开发项目完成 - 韩国政府推动的显示用离子注入设备开发项目于2024年6月完成 该项目于2021年启动 原定2023年12月结束 后延期至今年6月 历时四年[2] - 项目由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于2020年宣布扶持 旨在实现离子注入设备国产化 三星显示和LG Display作为需求方参与设备性能评估和商业化支持[2] - 针对三星显示器的项目由HNiruja负责 针对LG显示器的项目由AVACO主导 AVACO已开发出可兼容8.6代基板玻璃的离子注入设备[2] 离子注入设备技术特点与应用前景 - 显示器离子注入设备将大电流施加于低温多晶硅(LTPS)并注入离子 使其转化为低电阻导电材料[2] -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FT)逐渐采用离子注入技术以提升电子迁移率 设备应用前景预计进一步拓宽[2] - 该设备是改善OLED面板导电性能工艺中的核心设备[2] 韩国离子注入设备市场现状与挑战 - 离子注入设备长期完全依赖日本企业供应 韩国国内显示器企业6代线均采用日新公司设备[3] - 技术开发完成有望推动韩国离子注入设备商业化并产生进口替代效应[3] - 设备需经过性能稳定性与长期可靠性验证才能投入量产 面板企业需加快推进测试验证流程[3] - 行业存在"量产设备供货历史优先"的选择逻辑 给新进入的韩国设备厂商带来挑战[3] 自发光显示产业研讨会安排 - TrendForce计划于2025年10月30日在深圳金茂JW万豪酒店举办自发光显示产业研讨会 会议时间8:30-17:05[5] - 研讨会内容包括玻璃与硅基Micro LED商用化进程 MiPECOR技术 MiP显示技术模组化 LED显示芯片等议题[5][6] - 参与企业包括雷曼光电 国星光电 京东方华灿 晶芯科技 时代华影 TCL 晶能光电 诺瓦星云 鸿石智能 爱思强 影目科技等[6][7] 显示产业研究服务 - TrendForce提供面板产业链市场供需及价格报告 面板产业市况季度报告等研究服务[13][15] - 具体报告包括面板价格预测月度报告 面板出货追踪月度报告 季度面板产能状况报告 面板厂产能利用率月度分析报告等[15]
天山电子股价涨5.04%,兴证全球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99.98万股浮盈赚取245.9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9:07
股价表现 - 9月12日股价上涨5.04%至25.62元/股 成交额1.32亿元 换手率4.20% 总市值50.62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26日 于2022年11月1日上市 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1] - 主营业务为专业显示领域定制化液晶显示屏及显示模组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彩色液晶显示模组-非受托加工占比58.97% 单色液晶显示模组占比22.39% 单色液晶显示屏占比10.62% 彩色液晶显示模组-受托加工占比4.96% 触摸屏占比1.73% 材料销售及其他业务占比1.33% [1] 机构持股情况 - 兴证全球基金旗下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二季度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持有199.98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58%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245.98万元 [2] -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基金规模127.87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11.36% 近一年收益31.27% 成立以来收益1910.25% [2] 基金经理信息 -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由谢长雁和杨世进共同管理 [3] - 谢长雁累计任职时间72天 管理规模127.87亿元 任职期间基金回报22.4% [3] - 杨世进累计任职时间4年279天 管理规模201.55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37.64% 最差回报4.3% [3]
诺瓦星云目前暂未服务过无人机表演领域
格隆汇· 2025-09-12 07:40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演艺舞台、展览展示、庆典活动、创意显示等领域 [1] - 公司目前暂未服务过无人机表演领域 [1]
RGB-Mini LED、激光、Micro LED三大技术全球领跑!海信IFA 2025狂揽七项大奖
证券日报网· 2025-09-10 11:45
公司获奖成就 - 海信在IFA 2025展会中凭借RGB-Mini LED、激光显示和Micro LED三大显示技术共获得七项重量级奖项 包括全球显示技术创新金奖、最佳家庭娱乐奖和IFA 2025最佳产品等权威荣誉 [1] - 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UX独揽全球显示技术创新金奖、最佳家庭娱乐奖和IFA 2025最佳产品三项大奖 成为该奖项行业唯一获得者 [3] - 激光电视探索X1 Ultra获得IFA 2025最佳产品和IFA 2025最佳家庭娱乐奖金奖 可卷曲激光影院江山画卷R1获得最佳家庭娱乐奖荣誉奖 [8] - 136吋Micro LED巨幕获得最佳家庭娱乐奖 体现公司在多技术领域的全面领先 [10] RGB-Mini LED技术突破 - 实现从单色背光到RGB多基色背光、二维控光到三维光色同控的技术跨越 色域覆盖最高达100% BT.2020 [6] - 相比QD-Mini LED色域提升19% 相比QD-OLED提升9% 同时具备近乎100%超高色纯度和超广色彩视角 [6] - 采用全球首颗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H7 支持3×10240分区控制和108bits控色精度 实现画面明暗色彩零误差过渡 [6] - 突破OLED尺寸限制 达到全球最大116吋显示尺寸 [6] 激光显示技术创新 - 激光电视探索X1 Ultra具备超短焦设计、鲜活色彩还原能力和影院级观影体验 [8] - 可卷曲激光影院江山画卷R1采用超薄柔性菲涅尔膜片与凌云卷幕系统 收起后直径仅9cm 展开达百吋巨幕 [8] - 激光电视品类获得SGS低碳足迹认证 树立显示品类绿色升级行业标杆 [8] Micro LED技术优势 - 136吋Micro LED巨幕实现24mm超薄机身 支持零贴墙安装 最大可定制至271吋 [10] - 通过无边框拼接技术打破传统显示物理限制 被行业公认为未来显示终极形态 [10]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公司以全栈式技术布局展现中国企业在全球显示产业的技术话语权 [10] - 七项国际大奖彰显中国显示技术全球领先地位 正在重塑全球显示产业竞争格局 [10]
专用设备行业:光伏设备龙头们转型半导体设备观点更新
2025-09-02 14:41
行业与公司 * 专用设备行业 光伏设备龙头公司迈维转型半导体设备[1]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业务转型与布局 * 公司自2021年起布局半导体领域 依托真空技术 激光技术和精密装备技术三大基准技术 拓展半导体 显示和光伏三个泛半导体领域设备[2] * 2022年组建完成半导体业务团队 2023年推出新品 2024年获得批量订单 2025年实现大批量放量[4] * 研发投入巨大 2024年研发费用近10亿元 其中40%投入半导体设备方向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4至5亿元 大部分投向半导体前道及后道设备[1][4] * 研发投入远高于其他光伏设备公司 其他公司研发投入最多仅两三亿元[5] 订单与增长预期 * 2024年半导体设备新签订单约10亿元 预计2025年翻倍至20亿元 2026年有望达40亿元[1][6] * 前道设备增速显著 2024年新签订单约2亿多元 预计2025年超8亿元 2026年有望达15-20亿元[1][6][11] * 后道封装加显示领域订单快速增长 2024年约8亿元 预计2025年达15亿元 2026年有望达20-25亿元[3][17] * 2025年利润预估小8亿 2026年可能达8-9亿以上[3][20]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晶圆制造环节聚焦刻蚀和薄膜沉积设备 两者占据存储资本开支约40%[1][7][8] * 现有五款主要产品 刻蚀机 薄膜沉积机 研磨抛光机 切割机和键合机 覆盖前道和先进封装领域[1][7] * 高选择比刻蚀设备市场推出氧化硅和多晶硅刻蚀设备 专注小众市场以获取更大份额 氧化硅刻蚀市场空间每年约10至30亿人民币 多晶硅刻蚀市场空间也在10至30亿人民币[10] * 推出钼薄膜沉积设备 受益于钼材料替代钨材料趋势 预计将占据重要市场份额[1][10] * 后道工艺重点布局气膜抛和键合设备 服务于先进封装 提供混合键合 热压键合 临时键合和解键合四种类型产品 覆盖度高于其他国内厂商[1][12][13] * 半导体封装技术重点储备TCB和Hybrid Bonding技术 后者预计未来广泛应用于HBM和CoWoS等封装领域[3][14] * 显示设备业务围绕激光和精密装备 涵盖激光切割 打孔等 应用于OLED Micro LED和Mini LED等 涉及晶圆键合 激光剥离及巨量转移等关键设备[3][15][16] * 光伏领域聚焦HJT和钙钛矿技术 目标功率不断提升 2025年目标功率800瓦 较2024年730瓦有所提升 积极研发钙钛矿叠层技术 钙钛矿整线解决方案单线产能可达200兆瓦 转换效率约29%[3][18] 市场与客户 * 前道设备主要客户为先进制程厂商[1][11] * 后道设备已交付给长电 通富华天 盛合晶微等国内龙头客户[12] * 高选择比刻蚀设备市场由海外巨头垄断 国内市场高瓴资本布局北方华创 迈威和一堂半导体三家企业[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还自主研发关键耗材如磨轮和刀片 以推动轻磨抛设备发展[12] * 在摩尔定律逐渐失效背景下 先进封装技术成为突破芯片尺寸极限的重要途径[12] * 国内HJT市场韬光养晦状态下 公司积极研发下一代钙钛矿叠层 并与下游客户进行demo测试[20]
奥来德(688378):Q2业绩有所承压,高世代线设备放量在即
长江证券· 2025-08-31 10:1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收入同比下降17.9%至2.8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70.6%至0.3亿元 [2][6] - Q2单季度收入环比下降16.5%至1.3亿元,扣非归属净利润环比由正转负至-0.1亿元 [2][6] - 业绩下滑主要受蒸发源设备订单减少影响,但材料业务保持增长,有机发光材料收入同比增长7.1%至3.4亿元 [9] - 公司中标京东方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巩固蒸发源设备龙头地位,高世代线设备放量在即 [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3.1亿元及3.8亿元 [9]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45.8%,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 [9] - 期间费用率42.8%,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主要因研发费用率增加4.9个百分点 [9] - 2024年蒸发源设备毛利率63.5%,有机发光材料毛利率47.7% [9]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0.72元,2027年提升至1.51元 [15] 业务进展 - 材料业务:有机发光材料产销量分别达6.7吨(+98.8%)和5.5吨(+50.6%),单吨售价6175.1万元 [9] - 设备业务:蒸发源设备产销量分别为9台(-76.9%)和45台(+7.1%),单台售价376万元 [9] - 新业务:封装材料、PSPI材料、钙钛矿材料研发及推广稳步推进 [9] - 市场覆盖:GP、RP、BP产品已全面覆盖主流面板厂商 [9] 行业地位 - 国内蒸发源设备领域龙头,打破外资垄断 [9] - OLED行业正处于6代线向8.6代线迭代升级关键期 [9] - 材料业务连续五年保持收入增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