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力设备

搜索文档
首航新能9月18日获融资买入2853.42万元,融资余额1.0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1:45
股价与交易数据 - 9月18日股价下跌2.41% 成交额达3.15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853.42万元 融资偿还3559.20万元 融资净流出705.78万元 [1] - 融资余额1.09亿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7.73% [1] 融资融券情况 - 融资融券总余额1.09亿元 融券余额为0元 [1] - 融券交易量0股 无融券卖出与偿还操作 [1] 主营业务构成 - 并网逆变器占比57.98% 储能电池占比23.11% 储能逆变器占比13.72% [1] - 配件及其他业务占比4.85% 其他补充业务占比0.34% [1] - 公司专注于太阳能电力转换、存储与管理 系高新技术企业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2.29万户 较上期减少39.02% [2] - 人均流通股1693股 较上期增加63.9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持股33.94万股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3亿元 同比下降24.26% [2] - 归母净利润9122.51万元 同比下降30.14% [2] - 上市后累计派现5195.88万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位于深圳市宝安区 成立于2013年6月7日 [1] - 2025年4月2日上市 主营新能源电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1]
首航新能9月17日获融资买入4088.76万元,融资余额1.1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1:44
股价及交易表现 - 9月17日公司股价上涨4.48% 成交额达4.25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4088.76万元 融资偿还3577.38万元 融资净买入511.38万元[1] - 融资余额1.16亿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8.03%[1] 融资融券情况 - 截至9月17日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16亿元[1] - 融券方面无交易活动 融券余量和余额均为0[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成立于2013年6月7日 2025年4月2日上市[1] -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专注于太阳能电力转换、存储与管理[1] - 核心产品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1] 收入结构 - 并网逆变器占比57.98% 储能电池占比23.11% 储能逆变器占比13.72%[1] - 配件及其他业务占比4.85% 其他补充业务占比0.34%[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29万户 较上期减少39.02%[2] - 人均流通股1693股 较上期增加63.99%[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持股33.94万股[3]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1.13亿元 同比减少24.26%[2] - 归母净利润9122.51万元 同比减少30.14%[2] 分红及资本运作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195.88万元[3]
首航新能股价涨5.3%,国泰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369股浮盈赚取8257.41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03:11
股价表现 - 9月17日股价上涨5.3%至37.58元/股 成交额达2.00亿元 换手率14.20% 总市值154.97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聚焦太阳能电力转换存储管理 [1] - 核心产品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收入占比57.98%)、储能电池(23.11%)、储能逆变器(13.72%) [1] - 配件及其他业务占比4.85% 补充业务占比0.34% [1] 基金持仓情况 - 国泰金福三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基金(代码010446)一季度持仓4369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04% 位列第七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规模1.18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13.64%(同类排名846/8247) 近一年收益25.46%(同类排名760/7907) [2] - 9月17日该持仓实现浮盈约8257.41元 [2]
首航新能股价跌5.09%,国泰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369股浮亏损失8170.03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3:22
股价表现 - 9月16日股价下跌5.09%至34.85元/股 成交额1.59亿元 换手率11.55% 总市值143.71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聚焦太阳能电力转换存储管理 [1] - 核心产品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57.98%) 储能电池(23.11%) 储能逆变器(13.72%) 配件及其他(4.85%) [1] 基金持仓情况 - 国泰金福三个月定期开放混合(010446)一季度持有4369股 占基金净值0.04% 位列第七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1.18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13.64% 近一年收益25.46% 成立以来亏损18.1% [2] - 当日基金持仓浮亏约8170.03元 [2] 公司基本信息 - 位于深圳市宝安区 成立于2013年6月7日 于2025年4月2日上市 [1]
麦田能源创业板IPO:股东反对上市,产能利用率不足仍扩产
凤凰网财经· 2025-09-15 14:22
IPO进程与股东分歧 - 麦田能源2024年冲击上交所主板失利后于同年12月重启IPO 创业板上市申请于2024年6月被受理并进入问询阶段 [1] - 股东朝希资本旗下5只基金(盐城朝瑞、黄海朝希、朝希优势、嘉兴朝睿及嘉兴朝耀)对上市议案投反对票 合计持股817.47万股(占发行前股本2.27%) 另2只基金(嘉兴朝正、朝希永瑞)支持上市 [2][3] - 异议股东2023年4月以234.31元/股入股 对应估值148.87亿元 而按当前发行计划(发行不超过9000万股 募资16.61亿元 发行后总股本最多4.5亿股)估算上市后估值不足百亿元 较入股估值大幅下滑 [4] 股东投资与退出情况 - 支持上市股东朝希永瑞、嘉兴朝正于2022年10月以97.2元/股入股(估值56亿元) 较异议股东入股价格低约58% [3] - 员工持股平台上海枫守于2022年10月清仓套现8747.62万元 其实际控制人为麦田能源员工 但公司未披露该员工详细信息 [4] 青山系战略支持 - 永青科技(青山系成员)为麦田能源第二大股东 青山系为全球最大不锈钢和镍制造商 [5] - 2023年初公司应付永青科技借款1835.77万元 应付青山控股借款5.49亿元 均在结算利息后当年归还 2021年以来青山系为企业提供银行担保合计9.63亿元 [5][6] - 报告期内存在与青山控股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交易及代垫保证金等内部控制不规范情形 [6] 供应链关联交易 - 青山系旗下瑞浦兰钧2022-2024年均为前五大供应商 采购额分别为6.55亿元(占比26.75%)、2.1亿元(13.46%)、2.83亿元(12.85%) 其中2022年及2024年为第一大供应商 [7] - 公司称关联采购价格与非关联方无较大差异 但瑞浦兰钧年报披露销售数据(2022-2024年分别为6.56亿元、2.12亿元、2.8亿元)与公司披露存在轻微差异 [8][9] 财务与经营表现 - 报告期营收分别为24.86亿元、29亿元、33.92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1.49亿元(-25.01%)、2.67亿元(+79.18%) [10] - 2024年末存货账面价值12.35亿元 其中库存商品占比71.3% 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1278.52万元、5839.42万元、6992.8万元 [13] 产能扩张与利用率 - IPO募资16.61亿元 主要投向年产100万台套智慧储能产品项目(10.31亿元) 新增储能电池1.58GWh(为2024年产能84%及销量1.4倍) 新增逆变器68.6万台(为2024年产能75%及销量99%) [11][12] - 报告期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2.11%、64.8%、73.28% 逆变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8.43%、43.83%、86.53% 2024年储能电池利用率较2022年低18.83个百分点 [12] - 储能电池产销率分别为80.77%、110.06%、81.66% 逆变器产销率分别为83.02%、109.22%、87.77% 2023年以来欧洲市场电价回落及补贴下降导致行业价格竞争 [13] 市场与风险集中度 - 业务高度集中于海外市场 2024年欧洲市场营收占比68.92% [13]
首航新能8月28日获融资买入1104.28万元,融资余额9362.2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02:05
股价及融资融券表现 - 8月28日公司股价上涨2.25% 成交额达1.65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104.28万元 融资偿还1776.10万元 融资净流出671.81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9362.29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7.08%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29万户 较上期大幅减少39.02% [2] - 人均流通股1693股 较上期显著增加63.9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持股33.94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3亿元 同比下降24.26% [2] - 归母净利润9122.51万元 同比下降30.14% [2] 业务构成及公司概况 - 公司主营新能源电力设备 专注于太阳能电力转换、存储与管理 [1] - 核心产品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57.98%)、储能电池(23.11%)、储能逆变器(13.72%) [1] - 成立于2013年6月7日 2025年4月2日上市 [1] 分红及资本运作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5195.88万元 [3]
首航新能8月26日获融资买入1378.47万元,融资余额1.0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1:45
股价与交易数据 - 8月26日公司股价下跌0.37% 成交额达1.44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378.47万元 融资偿还1517.12万元 融资净流出138.65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05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1.05亿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7.77%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2.29万户 较上期大幅减少39.02% [2] - 人均流通股1693股 较上期显著增加63.9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持股33.94万股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3亿元 同比下降24.26% [2] - 归母净利润9122.51万元 同比下降30.1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195.88万元 [3] 业务构成 - 公司专注于太阳能电力转换、存储与管理 核心产品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及储能电池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并网逆变器57.98% 储能电池23.11% 储能逆变器13.72% 配件及其他4.85% 其他(补充)0.34% [1]
首航新能8月22日获融资买入1868.05万元,融资余额1.0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5 02:12
股价与交易表现 - 8月22日股价上涨0.75% 成交额达1.57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868.05万元 融资净买入199.23万元 [1] - 融资余额1.08亿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7.97% [1] 融资融券数据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08亿元 融券余额为0元 [1] - 融券卖出与偿还量均为0股 融券余量0股 [1] 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专注于太阳能电力转换、存储与管理 核心产品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及储能电池 [1] - 收入构成:并网逆变器46.87% 储能电池26.84% 储能逆变器22.49% 配件及其他3.50% [1]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3.75万户 较上期无变化 [2] - 人均流通股1032股 较上期无变化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55亿元 同比下降9.03% [2] - 归母净利润5248.42万元 同比增长7.01% [2] 分红情况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195.88万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位于深圳市宝安区 成立于2013年6月7日 2025年4月2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1]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再扩容 增至88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13:36
联盟扩容与成员构成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员总数增至88家 第六批新增14家成员[1] - 新成员包括央国企6家 民企6家 高校和外企1家 覆盖生态环保 新能源 绿色基建 复合材料等领域[1] - 联盟自2020年成立以来持续扩容 创始成员为12家[1] 新能源技术应用案例 - 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方厅水院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 采用太阳能光伏瓦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2] - 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在嘉善打造氢能源公交示范线路 并在上海青浦 江苏吴江拓展物流和公交应用场景[4] - 中国节能嘉善东部区域水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环境治理带动土地价值提升 促进研学旅游产业发展[2] 联盟平台功能与优秀案例 - 联盟汇聚政府部门 高科技企业 规划设计公司 智库 高校 媒体等不同性质组织 成为共享一体化机遇的重要平台[4] - 发布10项"开发者联盟服务示范区优秀案例" 涵盖数字经济 智慧照明 水务管理 城市更新等多个领域[4] - 举办"跨域一体AI创新"和"跨域一体双碳引领"专题分论坛 集聚政府 产业和科技资源支持示范区建设[5]
麦田能源创业板IPO 稳健财务表现奠定坚实基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5:53
公司概况 - 麦田能源是一家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能源电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于逆变器及储能系统领域 [1]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曾获得恒泽资本、森马服饰、国家电投、建发集团、信银振华、华友控股、朝希资本、中信证券、华能贵诚信托等投资 [1] 融资历程 - 2019年完成天使轮融资 2022年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2023年完成超10亿元Pre-IPO轮融资 [1] - 2023年成为中国新增的23家独角兽企业之一 [1]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248,492.51万元、290,537.70万元和339,991.53万元 [1]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54,931.18万元 [1] 业务发展 - 2020年自研产品正式上市并首次出货海外 [1] - 计划通过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多个项目建设 以提升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 行业前景 - 全球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 能源结构转型为公司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和机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