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

搜索文档
瞄准千亿级数字医疗综合服务行业,健康160港股主板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9-18 12:18
公司上市与募资 - 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02656 HK 发行价每股11 89港元 全球发售3364 55万股股份 募集资金净额约3 59亿港元[1] - 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医疗资源覆盖 加强研发能力 丰富产品及服务种类并探索增值服务 战略合作与收购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1] - 联席保荐人为申万宏源香港及清科资本[1] 公司业务与运营 - 公司创立于2005年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创新模式提升医疗健康机构运营效率 辅助医护人员管理患者 满足个人用户就医需求[3] - 公司打造深度渗透医院 诊所 医生和用户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整合线上线下医疗资源 提供在线挂号 互联网咨询 电子处方 药品配送及数字医院解决方案等服务[4] - 业务覆盖全国超260个城市 累计连接超过44600家医疗健康机构 包括超过14400家医院 含3430家三甲医院 及超过30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 - 累计与超过902300名医护人员建立合作 包括约46200名注册医生 平台注册用户5520万名 2025年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330万名[4] - 构建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与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 依托数字化平台连接全国超4 46万家医疗健康机构及90 23万名医护人员 服务超5520万注册用户[5] - 基于深圳市场成功经验 积极推进160云医院全国覆盖 已在深圳等重点地区建立11个区域运营中心[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5 256亿元 6 286亿元和6 207亿元人民币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 005亿元[9]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 经调整净亏损由2022年的8195万元大幅收窄至2023年的3569万元 并进一步收窄至2024年的3147万元[9]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调整净亏损为716万元 较2024年同期的1885万元大幅减少[9] 行业前景 - 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增至人民币7401亿元 2024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2 4%[9] - 以2024年平台挂号量 合作医院数 三级医院覆盖及接入医护人员规模计 公司是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的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4]
IPO喜讯 | 分享投资已投项目「健康160」成功登陆港交所!
搜狐财经· 2025-09-17 12:05
公司上市表现 - 2025年9月17日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2656 HK [1] - 发行价每股11 89港元 开盘价29 98港元 [1] - 公开发售获超额认购751 77倍 国际发售获1 92倍认购 [1] 行业地位与规模 - 按2024年平台挂号量 合作医院及三级医院数量 接入医护人员人数计算 在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一 [4][5] - 截至2025年3月连接超过44,600家医疗健康机构 包括14,400家医院 其中3,430家为三级医院 [5] - 平台接入902,300名医护人员 注册个人用户超5,520万名 平均月活跃用户达330万名 [5] 业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 提供从体检 就医到药品 器械 医美等全方位医疗健康服务 [4] - 形成数字解决方案+医药销售双轮驱动模式 [9] - 实现医-药-险全链条服务闭环 提供200余项医疗健康服务 [9] 市场前景与增长策略 - 中国数字医疗健康市场预计2030年达7,401亿元人民币 [7] - 立足华南地区 市占率第一 辐射全国260个城市 [9] - 上市后计划扩大医疗资源覆盖 加强研发投入 打造完整健康服务生态 [7] 技术与运营能力 - 自主研发160云医院 蓝蜻蜓传染病监测系统等数字化工具 [9] - 采用平台化运营及资源整合模式 [7] - 标准化模式支持快速复制与扩张 [9]
健康160上市首日收涨137%,加速布局数字健康服务生态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08:58
上市表现 - 公司于9月17日登陆港交所 开盘涨幅达150.96% 盘中涨超160% 市值突破100亿港元 收盘上涨137.34% 市值94.95亿港元[2] - 全球发售3364.55万股 香港公开发售获751.77倍认购 反映投资者高度关注[2] 业务模式 - 构建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与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双轮驱动业务模式[4] - 通过数字化平台连接全国超4.46万家医疗健康机构及90.23万名医护人员 服务超5520万注册用户 覆盖260多个城市[4][6] - 提供在线挂号 互联网咨询 电子处方 药品配送及数字医院解决方案等服务[5] 市场地位 - 以2024年平台挂号量 合作医院数 三级医院覆盖及接入医护人员规模计 是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的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5] - 累计连接超44600家医疗健康机构 含14400家医院(3430家三甲医院)及30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 - 与902300名医护人员建立合作 含46200名注册医生 平台注册用户5520万名 2025年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330万名[6] 财务数据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5.256亿元 6.286亿元和6.207亿元人民币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005亿元[6]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 经调整净亏损由2022年8195万元收窄至2023年3569万元 2024年3147万元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716万元 较2024年同期1885万元大幅减少[6] 发展战略 - 募集资金净额约3.59亿港元 用于扩大医疗资源覆盖 加强研发能力 丰富产品及服务种类并探索增值服务 战略合作与收购以及营运资金[7] - 基于深圳市场成功经验 积极推进160云医院全国覆盖 在深圳等重点地区建立11个区域运营中心[5] 行业前景 - 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增至7401亿元 2024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22.4%[7] - 受益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及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推进 市场迎来快速增长[7]
健康160开启招股: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平台
搜狐财经· 2025-09-10 11:03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兼具经验的医药健康用品批发商及领先的数字医疗综合服务提供商 核心业务围绕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与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两大板块展开[3] - 公司通过批发与零售双模式覆盖不同客群 批发模式主要服务区域医药贸易公司 医疗机构等企业客户 零售模式则通过健康160平台及第三方电商平台直接向个人用户提供医药健康用品[3] - 公司打造的健康160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为医疗健康机构 医护人员 个人用户等提供在线营销 数字医院 在线健康服务等多元化解决方案[3] 业务规模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累计连接超44,600家医疗健康机构 其中包括14,400家医院(含3,430家三级医院)及30,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 - 累计合作医护人员超902,300名 含约46,200名注册医生 注册个人用户达55.2百万名 截至2025年Q1平均月活跃用户为3.3百万名[4] - 业务覆盖全国260多个城市 建立11个区域运营中心 并累计产生超141.3百万份挂号订单及969,000份商品销售订单[4] - 按2024年平台挂号量 合作医院数 三级医院数及医护人员接入数计算 公司为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平台[4] 主营业务结构 - 医药健康用品销售板块中 批发模式2025年Q1收入占比达64.3% 是收入的核心支柱 零售模式2025年Q1收入占比约2.6%[5] - 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板块细分为在线营销解决方案 数字医院解决方案和在线健康服务三大类[5] - 2022年至2024年 医药健康用品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3.2% 71.7% 68.7% 2025年Q1进一步降至66.9% 同期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6.8%逐步提升至33.1%[7]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25.6百万元 628.6百万元 620.7百万元 2023年同比增长19.6% 2025年Q1收入达人民币100.5百万元 同比增长6.7%[6] - 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20.1百万元 106.2百万元 108.2百万元 2025年Q1净亏损降至17.1百万元 较2024年同期的40.6百万元收窄57.8%[6] - 经调整净亏损2022年为81.9百万元 2023年收窄至35.7百万元 2024年进一步收窄至31.5百万元 2025年Q1仅为7.2百万元[6]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2.5% 21.8% 25.8% 2025年Q1进一步提升至27.7%[8] - 医药批发业务毛利率极低 2022年至2025年Q1分别为3.0% 1.0% 0.9% 0.6% 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毛利率较高 其中在线营销等业务毛利率超70%[8] 竞争优势 - 公司累计合作超14,400家医院及902,300名医护人员 其中三级医院合作数达3,430家 形成显著资源壁垒[9] - 11个区域运营中心的布局实现本地化服务能力[9] - 构建企业客户-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个人用户的多方协同生态 2024年用户复购率达65.7% 2025年Q1进一步提升至84.6%[9] - 2022年至2025年Q1研发开支分别为54.1百万元 41.7百万元 50.5百万元 9.0百万元 研发成果如160云医院 蓝蜻蜓监控系统等已实现商业化落地[10] 行业前景 - 2024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规模达人民币120,232亿元 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9% 预计2030年将增至196,478亿元 CAGR为8.5%[11] - 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达2,203亿元 2019-2024年CAGR高达32.1% 预计2030年将突破7,401亿元 CAGR维持22.4%[11] - 健康产品批发市场2024年规模为23,101亿元 2019-2024年CAGR为4.1% 预计2030年将达32,556亿元[11] - 行业增长主要受人口老龄化(2024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政策支持 健康意识提升及技术迭代等因素驱动[11] 竞争格局 - 健康产品批发市场参与者众多 2024年超15,000家 CR5达57% 公司以不足0.1%的市场份额排名约500位[12] - 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2024年超400家参与者 CR5约22.5% 公司在挂号量 合作医院数等核心指标上排名第一[12] 上市与估值 - 公司全球发售共计33,645,500股股份 最高发售价为每股14.86港元 所得款项净额约363.6百万港元 拟主要用于扩大医疗资源覆盖 加强研发 丰富产品服务及战略收购等[3] - 按发售价范围11.89-14.86港元计算 上市后总市值预计为40-50亿港元 对应最近12个月营业收入的市销率约为5.84-7.30倍[13] - 可比上市公司包括阿里健康 京东健康 平安好医生等 平均市销率为4.92倍 公司估值相对偏高[13]
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健康160」,通过港交所IPO聆讯,或很快香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9-05 06:13
上市进程 - 公司于2025年9月4日披露港交所聆讯后招股书 或很快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此前曾于2023年12月15日 2024年10月31日 2025年6月27日先后三次递表[1] - 公司于2024年9月23日获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 拟发行不超过6145.25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2] 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国医药健康用品批发商及领先的数字医疗综合服务提供商 提供医药健康用品及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3] - 按2024年平台挂号数量 合作医院数量 合作三级医院数量 接入医护人员人数计 公司平台是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的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3] - 批发模式向企业客户提供医药健康用品 零售模式向个人用户提供医药健康用品[3] - 通过健康160平台提供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连接企业客户 医疗卫生机构 医护人员 个人用户和第三方商户 提供严肃医疗和消费医疗服务[3] 运营规模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服务范围覆盖全国260多个城市 在深圳 北京 上海及广州等重点地区建立11个区域运营中心[4] - 平台连接逾4.46万家医疗健康机构 包括逾1.44万家医院(含3430家三级医院) 逾3.02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 - 合作的医疗健康机构中 逾6800家民营机构主要提供消费医疗服务(如牙科 眼科及体检服务)[5] - 与逾90.23万名医护人员建立合作关系 平台注册个人用户5520万名 2024年平均月活跃用户330万名[6] 股权结构 - 上市前控股股东为罗宁政先生 通过Luo Holdings Limited持股33.99% 并可行使Ming Holdings Limited附带的3.87%表决权[7]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启赋实体(傅哲宽控制) 三亚采希 基石资本 分享投资 投控东海 两山吉创 江苏盈诚信 青岛立檀等[7] 董事会及管理层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 包括4名执行董事 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 - 执行董事包括罗宁政先生(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 冀翠琳先生(副总裁) 黄浪先生(智慧医疗中心总经理) 王立法先生(总裁办公室主任)[10] - 高管团队包括罗勇先生(副总裁 医政事业部经理) 彭访先生(副总裁) 唐世华先生(董事会秘书 联席公司秘书)[10] 财务表现 - 2022年 2023年 2024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26亿元 6.29亿元 6.21亿元 2025年前三个月收入为人民币1.00亿元[11] - 2022年 2023年 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20亿元 1.06亿元 1.08亿元 2025年前三个月净亏损为人民币0.17亿元[11] - 2024年毛利为人民币160.187百万元 较2023年的人民币137.327百万元增长16.6%[12] 中介团队 - 联席保荐人为申万宏源香港和清科资本[12] - 审计师为普华永道[12] - 行业顾问为弗若斯特沙利文[12]
健康160通过港交所聆讯 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330万名
智通财经· 2025-09-04 22:59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健康160是中国医药健康用品批发商及领先的数字医疗综合服务提供商 提供医药健康用品批发及零售服务 并通过健康160平台提供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赋能企业客户、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及个人用户等平台参与方[3] - 健康160平台整合在线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 连接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个人用户 提供严肃医疗及消费医疗服务 并通过变现策略从平台参与方获得收入[4] - 按2024年平台挂号数量、合作医院数量、三级医院数量及接入医护人员人数计算 公司是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的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4] 平台规模与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平台累计连接超过44,600家医疗健康机构 包括14,400家医院(含3,430家三级医院)及30,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其中超过6,800家民营机构主要提供消费医疗服务[4] - 平台累计与902,300名医护人员合作 含46,200名注册医生 注册个人用户达5,520万名[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 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为330万名 累计用户评论超过560万条[6]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5.266亿元、6.286亿元、6.207亿元 2025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收入为1.005亿元[6][7] - 同期年内/期内亏损分别为1.201亿元、1.062亿元、1.082亿元及1,712.8万元[6][7]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1.183亿元、1.373亿元及1.602亿元 2025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毛利为2,787万元[7]
健康160成IPO“钉子户”背后:数字医疗光环难掩卖药实质 增长乏力终止确认赎回负债仍资不抵债
新浪证券· 2025-07-11 07:05
公司概况与上市背景 - 健康160成立于2005年 曾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 2018年主动摘牌后三次递表港交所未果[1] - 按2024年平台挂号数量、合作医院及接入医护人员计算 公司自称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平台[1]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医药健康用品销售(占比68.7%)和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占比31.3%)[2] 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 - 2022-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3.2%/71.7%/68.7% 但毛利率从4.1%持续下滑至1.4%[2][3] - 毛利率显著低于行业水平(A股医药流通企业中位数11.09% 港股互联网药店中位数22.88%)[3] - 2022-2024年业务营收分别为3.85亿/4.51亿/4.27亿元 对应毛利仅1565万/875.2万/615.3万元[3] - 零售订单数从2022年30.73万降至2024年12.36万 零售收入占比由32.3%降至5.5%[4]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40% 最大客户(河南鹏远药业)2024年贡献1.1亿元(占17.7%)但存在13.25万元货款拖欠记录[5] 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41亿/1.78亿/1.94亿元 增速逐步放缓[6] - 在线营销解决方案是唯一增长子业务 2024年收入1.19亿元(占61.4%) 增速19.1%[7] - 平均月活用户2021-2024年为390万/330万/310万/330万 用户复购率降至65.7%[8][9] - 注册个人用户从2022年4330万增至2024年5410万 但付费用户转化率从53.2%波动至55.6%[9]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1-2024年销售费用连续四年上升至1.17亿元 销售费用率达18.9%[9][10] - 2024年总营收6.21亿元(同比下降1.3%) 经营亏损1.05亿元 总亏损1.08亿元[10] - 2024年净负债0.89亿元 即便终止赎回负债后仍资不抵债[10]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以来包括健康之路、微医控股等多家数字医疗企业集中递表港交所[2] - 各企业采用不同统计口径标榜行业地位(如健康之路以注册用户数 微脉以全年收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