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检测设备

搜索文档
日联科技股价涨5.14%,建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0万股浮盈赚取29.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3:12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8日股价上涨5.14%至60.92元/股 成交额1.82亿元 换手率2.86% 总市值100.88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是国内领先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供应商 主营微焦点和大功率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研发生产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47.07% 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应用24.31% 新能源电池检测11.24% 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10.58% 备品备件及其他5.81% 其他X射线检测装备0.94% 其他补充业务0.06% [1] 基金持仓情况 - 建信鑫安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001304)二季度持有10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2.49% 为第六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二季度减持3.88万股 9月18日浮盈约29.8万元 [2] - 基金规模2.5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25.68% 近一年收益59% 成立以来收益71.07%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江源任职2年299天 管理规模3.56亿元 最佳回报27.21% 最差回报4.02% [3] - 基金经理徐文琪任职2年111天 管理规模2.88亿元 最佳回报26.61% 最差回报4.12% [3] - 基金经理赵荣杰任职2年43天 管理规模5.16亿元 最佳回报30.91% 最差回报0.48% [3]
日联科技股价涨5.07%,金鹰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3.33万股浮盈赚取9.5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03:14
股价表现 - 9月5日日联科技股价上涨5.07%至59.68元/股 成交额达1.61亿元 换手率2.56% 总市值98.83亿元 [1] 公司概况 - 公司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漓江路11号 成立于2009年7月22日 于2023年3月31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 是国内领先供应商 专注于微焦点和大功率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1] - 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 新能源电池 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领域 [1] 基金持仓 - 金鹰基金旗下金鹰元和混合A(002681)二季度持有日联科技3.33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3.64% 为第九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9.58万元 基金规模5149.35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15.85% 近一年收益33.98% 成立以来收益115.04% [2] 基金经理 - 基金经理倪超累计任职时间10年90天 管理基金总规模30.16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56.51% 最差基金回报-21.21% [3]
研判2025!中国工业微焦点X射线源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半导体与新能源领域驱动高精度检测技术升级,行业进入快速扩张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4 01:30
行业概述 - 工业微焦点X射线源是一种高精度X射线发射设备 焦点尺寸极小 通常在微米级别 能够产生高能量高分辨率X射线束 穿透各种材料并形成清晰图像 实现对物体内部结构的精确检测 [2] - 按密封技术分类 主要分为开放管微焦点X射线源和封闭管微焦点X射线源 [2]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真空玻璃 陶瓷电极 反射靶材 X射线管等原材料和零部件 [2] - 产业链中游为工业微焦点X射线源设备生产制造环节 [2]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 电子制造 新能源电池 工业检测等领域 [2]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工业微焦点X射线源行业市场规模为7.36亿美元 同比增长21.71% [5] - 2024年中国工业微焦点X射线源行业市场规模为15.8亿元 同比增长29.51% [1][5] - 中国工业制造水平提升 特别是在半导体 电子制造 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快速发展 对高精度检测需求显著增加 为市场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1][5] - 2024年中国无损探伤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190亿元 同比增长2.15% 工业微焦点X射线源作为其中的高端技术设备 具有高分辨率 高精度 低辐射等优势 [3]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日联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实现微焦点X射线源国产化 [6] - 日联科技构建自研"射线源+检测设备"垂直整合模式 实现包括微焦点X射线源(开管/闭管) 大功率射线源和普通射线源在内的全谱系覆盖 [6][7] - 日联科技是中国唯一实现X射线源基础理论研究 关键材料掌控 复杂制备工艺 可靠性验证全覆盖的企业 [6][7] - 2020年日联科技成功研发并量产国内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 填补国内空白 被工信部认定为"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7] - 2025年一季度日联科技营业收入为2.00亿元 同比增长33.19% 归母净利润为0.35亿元 同比增长4.45% [7] - 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专注于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及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涵盖微焦点X射线源 X射线检测设备 X射线探伤机等 [8] - 奥龙射线微焦点X射线源产品应用于电子制造领域检测PCB板 半导体芯片 新能源电池领域检测电池内部结构和缺陷 材料分析领域检测材料内部缺陷和成分分布 [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加速向3D/CT化发展 提高缺陷识别能力 3D/CT断层扫描技术在半导体封装 新能源电池制造等领域快速普及 [8] - 加速向在线自动化方向发展 在线检测系统实现100%全检覆盖 与生产线无缝集成 大幅提升检测效率 [9] - 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加速向AI智能化方向发展 AI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缺陷类型 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10] - 日联科技初步建立"数据-算法-算力"的AI智算闭环 计划打造全球最大规模工业利用智能算法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 [10]
中科慧远发布具身质检机器人 应对质检“最后一公里”难题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05:51
公司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首款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 标志着工业质检从单一视觉向全面智能化升级的开端 [2] - 产品通过"手-眼-脑"协同技术架构实现灵活操作 融合人类质检经验与工业AI技术 具备拟人化能力和群体弹性部署能力 [3] - 机器人展示实际应用能力:瓶身贴标检测环节通过双臂协作实现360°全覆盖检测 汽车电机定子检测可识别微小裂痕和毛刺 单件检测时间小于5秒 [3] 技术平台架构 - 鉴习平台模拟人类质检员操作经验 将人类动作结构化知识化 实现人工质检关键动作复现 [4] - 鉴心平台作为垂直行业大模型引擎 通过极少样本训练实现高精度识别 获CVPR 2025工业视觉挑战赛冠军 [4] - 鉴云平台作为云端中枢 打通AI模型与设备壁垒 实现一次训练多机共享 支持远程调优和任务同步 [4] 产品特性与优势 - 技术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 机械臂/夹具/视觉配置系统及算法模块可按需更换 适应新产品换型需求 [4] - 结合云端管理系统 推动工业质检服务从传统硬件采购转向机器人租赁模式 降低中小企业智能化门槛 [5] - 累计出货传统AOI设备超过1000台 服务行业覆盖3C/传统家居/汽车/半导体等领域 [2]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传统AOI设备存在固定检测边界和长周期导入特性 难以应对柔性化场景和非标准瑕疵问题 [2] - 当前"最后一公里"质检环节仍需高度依赖人工 [2] - 具身智能机器人通过灵活部署和持续进化能力 解决制造场景碎片化/产品形态多样化/工艺流程复杂化等制约因素 [2] 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 - 发起全球合作伙伴招募计划 推动具身智能质检在各行业应用落地 [5] - 通过开放共享生态 将实验室创新能力转化为工厂生产力 [5] - 未来质检需要传统AOI设备与具身质检机器人协同 实现智能制造体系的"随需而动" [5]
日联科技股价下跌6.33% 上海AI研发中心落成加码智能检测
金融界· 2025-08-14 17:08
股价表现 - 日联科技股价报59.01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99元,跌幅6.33% [1] - 盘中最高价为62.88元,最低价为58.93元 [1] - 成交量为6.5万手,成交额达3.9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916.58万元,近五日累计净流出8657.08万元 [1] 公司业务 - 公司属于专用设备板块,专注于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及核心部件的研发与生产 [1] - 自主研发的微焦点X射线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池、汽车制造等领域 [1] 战略发展 - 公司在上海建立工业检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1] - 与张江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深化AI智能检测技术研发 [1] - 计划通过自研算法构建智能检测技术壁垒 [1] - 推动从传统设备制造商向AI驱动型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1]
董秘说|日联科技董秘辛晨:从“卡脖子突围”到“全球智检”,打造工业检测领域的“中国名片”
新浪财经· 2025-07-25 08:36
公司基本情况 - 日联科技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领先的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及核心部件供应商,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等检测领域 [3] - 公司于2023年3月在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531),系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公司实现了自研"微焦X射线源"量产,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处于"全球第三"的领跑地位,被工信部认定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949.59万元,同比增长25.89% [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30.44万元,同比增长25.44%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617.32万元,同比增长56.82% [4] AI技术应用 - 公司以AI智算体系为核心,构建"数据-算法-算力"三角架构,成立日联科技研究院、上海瑞泰子公司持续迭代升级工业X射线影像检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6] - AI技术既是效率工具,也是产品升级引擎,更是为客户赋能的加速器 [7] - 在集成电路检测领域,AI图像处理算法可实现0.5秒完成一次检测,并能还原图像细节,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度 [8] - 在一体化压铸检测领域,AI智能缺陷识别系统准确率达到99.9%,效率提升20倍以上 [9] 行业竞争格局 - AI将通过提升检测精度与效率、拓展应用场景、降低成本等方式重构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竞争格局 [10] - 公司已初步建立以海量数据、算法智脑、算力中心及影像系统开发构建的AI智算闭环,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11]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8151.7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1.02%,新增各种IP登记或授权97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 [11] 数据安全与伦理 -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伦理问题,确保符合科技伦理要求 [12] - 建立了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措施 [12] - 要求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与合作伙伴签订严格保密协议 [12]
护航电池安全与一致性,利元亨工业CT“亮剑”
高工锂电· 2025-07-15 10:51
精准透视+无损检测 - 在动力电池TWh时代,无损、精准、高效的电池内部质量检测成为提升良率和保障安全的关键[1] - 公司工业CT采用微焦点/小焦点射线源与大尺寸面阵/线阵探测器组合,提供贯穿研发、生产、质控全流程的高精度透视解决方案[1] - 高功率小焦点和微焦点射线源配合大尺寸探测器,实现"精准透视+无损检测"的理想组合[1] - 该技术可识别微观缺陷、分析轮廓结构与壁厚均匀性,为优化工艺流程和提升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1] 高效产能与灵活定制 - 工业CT产能达到30PPM,支持定制化生产[3][4] - 快速模式可满足大规模生产线连续检测和实验室精密研究等多样化场景需求[4] 高精度无损检测 - 检测最高精度达10μm,能清晰呈现内部缺陷、夹杂物、轮廓与构造细节[5] - 支持设计与实物对比分析及壁厚测试,误判率不超过0.5%,漏杀率为零[5] 智能管控与深度分析 - 配备参数管控、权限管控、状态监控及一键换型功能,支持三维数据可视化[6] - 具备材料密度分析、精准尺寸测量、逆向工程等功能,检测数据可直接反馈至工艺优化系统[6] - 已应用于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及科研机构,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研发、质控、失效分析中发挥核心作用[6] - 持续深耕工业CT前沿技术,致力于提供更高效、精准、智能的无损检测解决方案[6]
日联科技20260626
2025-06-26 15:51
纪要涉及的公司 瑞凌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产品与业务布局** - 已构建全系列 X 射线检测产品矩阵,2024 年推出 180 千瓦 B 型 X 射线管等新品,2025 年扩大生产规模 [2][3] - 通过国内外六大研发生产基地实现全球化布局,国内侧重核心部件及不同设备生产,海外服务当地客户及头部厂商 [2][3][6] -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涵盖集成电路、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积极拓展新应用场景,降低对单一行业依赖 [2][3][4] - **订单与业绩** - 2025 年 1 - 4 月新增订单同比翻番,预计上半年订单接近翻番,受益于消费电子和锂电产业回暖及核心部件技术提升 [2][5] - 一季度应收账款增长 40%,存货增长 20%,合同负债增长 26%,固定资产增长 35%,表明业务扩张,对全年业绩有积极影响 [2][10] - 订单转化周期平均一到两个季度,集成电路类订单转化较快 [2][11] - 二季度收入和利润环比一季度改善,上半年业绩整体趋势向好 [9] - **市场与行业情况** - 2025 年消费电子和锂电产业订单量明显增加,出现边际改善 [7] - 电压影响检测精度,功率与穿透性能相关,高电压、高功率是检测设备发展趋势 [12] - 大功率小焦点摄像源市场空间最大,其次是闭管摄像源,开管摄像源市场空间较小 [12] - **并购情况** - 6 月 13 日并购珠海九源电力,其核心技术涉及电能变换和控制,产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测试等领域 [14] - 并购将丰富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产品系列,提供多样化检测解决方案,拓展至微电网系统变流器等领域 [14] - **下游领域发展** - 消费电子领域高速发展,上半年锂电设备订单同比增长超 100%,半导体和 AI 相关设备接近翻番增长,汽车电子和零部件同比增速达几十个百分点 [16] - 国内工业 X 射线检测设备国产化率低,进口替代空间大,公司在各细分领域市占率低,提升空间大 [16] - **不同类型订单情况** - 2025 年 1 - 6 月,约 40%新订单与新电池检测设备相关,约 35%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相关,约 20%涉及最佳安全基线及检测设备,还有部分小额订单 [21] - 开孔设备订单超出年初预期,截至 5 月中旬有超 20 次试用员订单,主要应用于封装行业 [19] - **海外业务与毛利率** - 2025 年马来西亚基地产能利用率提升,匈牙利基地 4 月投产进展稍慢,去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 8%,未来两到三年希望提升至 20% [22] - 过去几年整体毛利率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预计趋势延续,自制摄像头比例提高、高附加值设备销售增加、检测仪器对外销售增多等将提升毛利率 [23][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锂电技术持续性与上一波高景气度有差距,但 2025 年年初以来市场回暖超预期,国内一线厂商扩产,海外需求逐步释放,今明两年锂电需求强度可期待,但长远持续性不确定 [17][18]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未确定,固固结合材料对 X 射线检测有刚需,检测设备价值量高,目前面向固态电池的成熟检测设备未完全成熟 [20] - H 客户目前电子制造端设备营收达几千万级别,公司正尝试导入其半导体领域业务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