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五矿新能: 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0:19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主业聚焦、技术创新和治理优化 实现经营改善和业务突破 营业收入亏损同比减少59.31% 磷酸铁锂业务销量同比增长217.53% 并完成多项新产品研发与交付[1] - 公司深化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布局 参与多项省级及国家级科研项目 并通过合资合作拓展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业务[2] - 公司完善治理架构与股东沟通机制 披露31项公告 举办多场投资者交流活动 并提升ESG评级至AA级[4][5] 主业发展与经营成果 - 营业收入亏损同比减少59.31% 经营态势稳步向好[1] - 磷酸铁锂业务销量同比增长217.53% 三代产品稳定量产 四代产品完成小规模交付[1] - 高电压三元单晶系列产品通过多家动力客户验证进入量产 新一代中镍三元产品启动试产 实现PHEV用中镍三元产品对国际客户量产交付 超高镍产品进入电动工具/低空飞行器客户批量稳定性验证阶段[1] 技术创新与研发进展 - 高界面通量固态电池高镍正极材料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配合客户实现百公斤级产品交付[1] - 固态电池界面机理研究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十大基础科学问题"[2] - 子公司长远新能源"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通过湖南省工信厅验收[2] - 联合申报湖南省科技厅体制备技术及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 推动"高比能富锂锰基前驱体及正极材料开发"科技专项实施[2] 战略合作与业务拓展 - 联合丰田汽车、明和产业等企业共同投资设立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持股15%)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业务[2] - 与战略合作伙伴阿克森斯达成合作意向 项目处于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2] 公司治理与合规建设 - 全面修订公司章程及配套制度 覆盖战略发展和股东权益保护等核心治理环节[4]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建立市值管理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4] - 构建外部董事常态化履职支撑体系 通过信息共享和决策参与机制提升治理决策科学性[4] - 建立动态化监管政策响应机制 开展信息披露与反垄断法规专项培训[5] 投资者关系与信息披露 - 报告期内披露31项公告及若干上网文件 所有披露达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有效的标准[4] - 通过多元化渠道建立与投资者长效对话机制 举办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累计接待机构投资者现场调研12次 覆盖百余人次[5] ESG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 推出中英双语版《2024年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 上线官网可持续发展专题板块[5] - 在万得ESG评级中实现跨级跃升 2024年度荣获AA级评价[5]
龙蟠科技拟定增募20亿扩产 上半年减亏超六成频揽大单
长江商报· 2025-08-22 00:03
核心观点 - 公司拟通过定增募资20亿元用于扩产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补充流动资金 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1] - 公司产能规模持续扩张 目前总建成产能达27万吨 并积极布局全球化生产 印尼基地已投产并出货 [1][2] - 公司近期频获大额订单 包括与EveEnergyMalaysia、LGES、BlueOval、宁德时代及楚能新能源等企业的长期供应协议 预估合同总金额超270亿元 [2][3] - 公司经营业绩显著改善 2025年上半年营收36.22亿元同比增长1.49% 归母净利润亏损8515.34万元但同比减亏61.70% [1][6] 产能扩张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拥有6个数字化生产基地 总建成产能约27万吨 [1][2] - 印尼一期3万吨磷酸铁锂产线已于2024年投产 首批产品于2025年1月出货 二期项目预计年底完成建设 [2] - 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0亿元 用于11万吨和8.5万吨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4] 订单获取与市场竞争力 - 2025年6月与EveEnergyMalaysia签署协议 2026至2030年间供应15.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预估合同总金额超50亿元 [2] - 2024年12月与LGES达成补充协议 将2024至2028年间磷酸铁锂供应量从16万吨提升至26万吨 总市场价值近100亿元 [3] - 2025年1月获得BlueOval五年期订单 并与宁德时代签订框架协议 预计年内销售上限达70亿元 [3] - 2025年5月与楚能新能源签署协议 2025至2029年间销售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总金额预计超50亿元 [3]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36.22亿元 同比增长1.49% [1][6]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8515.34万元 但亏损同比缩小61.70% [1][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5.92亿元同比增长7.99% 归母净利润亏损2594.88万元但同比减亏66.98% [6] - 2024年营收76.73亿元同比下降12.10% 归母净利润亏损6.36亿元但同比减亏48.46% [5] - 2023年受原材料价格下跌及产业链去库存影响 营收87.29亿元同比下降37.96% 归母净利润亏损12.33亿元 [5] - 2022年营收140.72亿元同比增长247.15% 归母净利润7.53亿元同比增长114.61% [5] - 2021年营收40.54亿元同比增长111.72% 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72.98% [5] 业务背景与战略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2021年通过收购天津贝特瑞纳米和江苏贝特瑞纳米股权涉足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 [5] - 业绩改善得益于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及磷酸铁锂材料市场需求增加 同时公司通过成本控制和财务结构优化实现减亏 [7]
全球领跑!深圳“四剑客”做到了
搜狐财经· 2025-08-21 14:45
深圳锂电材料产业发展概况 - 深圳锂电材料"四剑客"(科达利、贝特瑞、新宙邦、星源材质)分别占据锂电池结构件、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四大关键材料领域龙头位置 从国内技术空白起步 成功打破日韩企业垄断并跻身全球产业顶端 [5] - 深圳上半年民营企业锂电池出口额达304.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0.4% 体现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3] - 锂电池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及结构件 其中结构件提供物理支撑与封装保护 是重要组成部分 [6] 历史技术突破历程 - 2000年日企占据全球93%锂电市场份额 其中电解液市占率达95% 负极材料MCMB价格达现价10倍以上 [8][9] - 科达利1999年通过20次工艺试验 将结构件成本降至日本产品的三分之一 [8] - 新宙邦2014年电解液销量跃居全球第一 星源材质2008年建成中国首条干法隔膜生产线 贝特瑞2004年推出天然石墨负极材料818 均实现国产化突破 [9][11] 企业当前市场地位与业绩 - 科达利2025年上半年营收66.45亿元(同比+22.01%) 净利润7.69亿元(同比+18.72%) 国内结构件份额超50% 全球超30% [14][16] - 新宙邦2025年Q1电池化学品营收20.02亿元(同比+32.14%) 净利润2.3亿元 中国电解液市场份额超10% [18] - 星源材质2025年Q1营收8.89亿元(同比+24.44%) 全球隔膜市占率从2020年11.0%升至2024年14.4% 干法隔膜市占率25.6%全球第一 [19] - 贝特瑞连续15年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第一 2025年Q1营收33.92亿元(同比-3.88%) 受行业产能过剩及价格竞争影响 [19] 全球化与新技术布局 - 科达利在德、瑞、匈布局生产基地 匈牙利三期工厂年产值达1亿欧元 并推进美、马基地建设 [20] - 新宙邦全球设20多个基地 波兰基地年产4万吨电解液 已实现盈利 美国项目稳步推进 固态电解质实现小批量供货 [22] - 星源材质马来西亚基地投资近50亿元 年产20亿平方米隔膜 为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固态电池氧化物电解质已量产 [23] - 贝特瑞印尼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年产8万吨(一期投产) 摩洛哥布局正负极产能11万吨 固态电解质年产能突破百吨级 [23][26]
高压实铁锂、硅碳负极龙头“扩产”提速
高工锂电· 2025-08-21 10:27
锂电池材料扩产趋势 - 头部企业密集布局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与硅碳负极等高端材料产能 [3] - 行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背景 优质产能布局提速 [4]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扩产动态 - 龙蟠科技非公开发行募集不超过20亿元资金 投向山东和湖北高性能磷酸盐正极材料项目 新增年产能19.5万吨 [4] - 新建产线优先满足第四代超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产品生产需求 [5] - 川发龙蟒与富临精工合资在四川绵竹新建年产10万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项目 配套建设前驱体产线 [5] - 湖南裕能启动48亿元募资计划 扩大超高能量密度 超长循环寿命磷酸铁锂供应能力 [6] - 鹏博新材山西阳泉10万吨高压实磷酸铁锂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预计9月试产10月批量交付 目标满足快充电池市场需求 [6] 磷酸铁锂行业供需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61万吨 同比增长68% [7] - 预计全年出货量有望达到350万吨 行业有效产能利用率将超过70% [7] - 湖南裕能 富临精工 德方纳米等一线厂商产能利用率超过90% [7] - 中小企业因产品性能不达标导致产能闲置 呈现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能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7] 硅碳负极材料产能布局 - 圣泉集团拟发行不超过25亿元可转换债券 其中20亿元用于建设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 形成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材料与1.5万吨多孔碳产能 [8] -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平均净利润7.56亿元 [8] - 宜昌银硅科技启动2000吨硅碳负极产线建设 [9] - 湖北匠芯3000吨项目预计9月试产 样品送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验证 [9] - 内蒙古硅源新能全球首个万吨级硅碳负极项目一期9月进入试产阶段 [9] 市场需求与驱动因素 - 储能市场需求增长驱动磷酸铁锂行业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 大容量储能电芯与高比能动力电池构成高压实铁锂两大需求 [6] - 硅碳负极预计2026至2027年成为高端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应用转折点 [10] - 2030年硅碳负极市场需求量或将超过10万吨 [10] 行业竞争重心转变 - 市场竞争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对优质高技术壁垒产能的掌控 [11]
充电10分钟续航 600公里?山东丰元锂能推出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可以实现
中国发展网· 2025-08-21 08:28
公司技术优势 - 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压实密度超过2.6g/cm³ 显著高于行业主流2.4-2.55g/cm³水平 [2] - 高电压单晶三元材料充电截止电压提升至4.35V 能量密度达250Wh/kg 较传统三元材料提升约20% [3] - 高镍及超高镍三元材料技术实现突破 制备能力比肩头部企业 [3] 产品性能表现 - 磷酸铁锂材料支持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超快充 并实现1000公里长续航能力 [1][2] - 高电压单晶三元材料应用案例包括极氪001车型 续航里程达712公里 [3] - 磷酸铁锂产品关键指标(振实密度/克比容量/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处于行业前列 [2] 产能与市场地位 - 建成山东枣庄/安徽安庆/云南玉溪三大智能化生产基地 形成华东/华北/西南战略布局 [3] - 锂电正极材料已建成及在建产能达31.5万吨 规模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3] - 产品覆盖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数码领域锂电池等多应用场景 [1] 产品矩阵与规划 - 正极材料包含磷酸铁锂和三元两大主流系列 含多种型号产品 [1] - 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计划2025年重点推广 2024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2] - 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储能和动力电池 三元材料主要面向动力电池和数码领域 [1]
公司问答丨万润新能:公司美国项目相关土地和厂房已于去年底完成交割
格隆汇APP· 2025-08-21 08:17
美国项目进展 - 美国项目相关土地和厂房已于2022年底完成交割 [1] - 目前正按计划推进设计及报批报建工作 [1] - 同步开展设备采购、专利申请及与意向客户商谈工作 [1]
碳酸锂日评:波动再放大持仓注意保护-20250821
宏源期货· 2025-08-21 02: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8月20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触及跌停,成交量增加持仓量减少,现货市场刚需采购,基差由贴转升;成本端锂辉石精矿和云母价格下降,供应端上周碳酸锂产量增加,下游需求方面部分材料产量和排产有升有降,终端需求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下滑、3C出货量一般、8月储能电池排产增加;库存上注册仓单增加、社会库存有去有累;综合来看利润走扩、产量回升、下游需求上升、社会库存去化,短期供需均走强但基本面变化不大,需谨防“反内卷”情绪回落,预计碳酸锂价格宽幅震荡,操作上建议短线区间操作,可适当买入期权进行保护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数据 - 2025年8月20日近月合约收盘价81040元/吨,较昨日降6540元;连一合约收盘价81000元/吨,较昨日降6600元;连二合约收盘价80880元/吨,较昨日降6540元;连三合约收盘价80880元/吨,较昨日降6540元;收盘价80980元/吨,较昨日降6560元 [3] - 2025年8月20日碳酸锂期货成交量838879手,较昨日增103950手;持仓量395102手,较昨日降18995手;库存24045吨,较昨日增430吨 [3] - 2025年8月20日近月 - 连一价差40元,较昨日增60元;连一 - 连二价差120元,较昨日降60元;连二 - 连三价差0元,较昨日无变化;基差4720元,较昨日增6560元 [3] 现货数据 - 2025年8月20日锂辉石精矿(6%,CIF中国)平均价951美元/吨,较昨日降27美元;锂云母(Li₂O:1.5% - 2.0%)平均价1340元/吨,较昨日降45元;锂云母(Li₂O:2.0% - 2.5%)平均价2125元/吨,较昨日降60元;磷锂铝石(Li₂O:6% - 7%)平均价7325元/吨,较昨日降440元;磷锂铝石(Li₂O:7% - 8%)平均价8525元/吨,较昨日降415元 [3] - 2025年8月20日金属锂(≥99%,工、电/国产)平均价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碳酸锂(99.5%电池级/国产)平均价8570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碳酸锂(99.2%工业零级/国产)平均价8340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3] - 2025年8月20日氢氧化锂(56.5%电池级CIF中日韩)平均价8.85美元/公斤,较昨日无变化;氢氧化锂(56.5%电池级粗颗粒/国产)平均价7774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氢氧化锂(56.5%电池级微粉型/国产)平均价8271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3] - 2025年8月20日电池级氢氧化锂与电池级碳酸锂价差 - 7960元,较昨日无变化;电池级碳酸锂与工业级碳酸锂价差2300元,较昨日无变化;CIF中日韩电池级氢氧化锂与SMM电池级氢氧化锂价差 - 14565.16元,较昨日增22.13元 [3] - 2025年8月20日六氟磷酸锂(99.95%国产)平均价5630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三元前驱体523(多晶/消费型)平均价76955元/吨,较昨日增100元;三元前驱体52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7683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3] - 2025年8月20日三元前驱体622(多晶/消费型)平均价72470元/吨,较昨日增70元;三元前驱体811(多晶/动力型)平均价90585元/吨,较昨日增100元 [3] - 2025年8月20日三元材料52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20025元/吨,较昨日增30元;三元材料523(多晶/消费型)平均价114560元/吨,较昨日增30元;三元材料622(多晶/消费型)平均价117920元/吨,较昨日增30元 [3] - 2025年8月20日三元材料811(多晶/动力型)平均价14607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磷酸铁锂(动力型)平均价3649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磷酸铁锂(中高端储能型)平均价35085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3] - 2025年8月20日磷酸铁锂(低端储能型)平均价32085元/吨,较昨日无变化;钴酸锂(60%、4.35V/国产)平均价22800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3] - 2025年8月20日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高端(≥355mah/g)平均价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电解液(三元动力用)平均价2185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电解液(磷酸铁锂用)平均价1785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3] - 2025年8月20日电解液(钴酸锂用)平均价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电解液(锰酸锂用)平均价1455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电解钴(≥99.8%(金、费))平均价262500元/吨,较昨日降500元 [3] - 2025年8月20日硫酸钴(≥20.5%/国产)平均价52250元/吨,较昨日增50元;四氧化三钴(≥72.8%(国产))平均价212250元/吨,较昨日增100元 [3] 库存数据 - 2025年8月20日冶炼厂SMM碳酸锂库存49693吨,较上周降1306吨;下游库存48283吨,较上周增124吨;其他库存44280吨,较上周增1020吨;合计142256吨,较上周降162吨 [3] 资讯 - 信通院数据显示6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59.8万部,同比下降9.3% [3] - Charger Metals公司公布位于南澳大利亚Lake Johnston项目中Medcalf矿床审核的官方矿产资源量化学(MRE),Medcalf矿床推断矿产资源量为820万吨,锂氧化物(Li₂O)品位1.0%,边界品位为0.5%;Medcalf West探矿区资源量预计在300万至500万吨之间,氧化物品位为1.0% - 1.1%,且矿化在深部均未封闭 [3] 投资策略 - 8月20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触及跌停,成交量增加持仓量减少,现货市场刚需采购,基差由贴转升 [3] - 成本端锂辉石精矿和云母价格下降,供应端上周碳酸锂产量增加,下游需求方面上周磷酸铁锂产量增加、三元材料产量上升,8月钴酸锂排产下降、碳酸锂排产上升,上周动力电池产量上升,终端需求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速延续但销量环比下滑、3C出货量一般,8月储能电池排产增加 [3] - 库存上注册仓单增加、社会库存有去有累,利润走扩、产量回升、下游需求上升、社会库存去化,短期供需均走强但基本面变化不大,需谨防“反内卷”情绪回落,预计碳酸锂价格宽幅震荡,操作上建议短线区间操作,可适当买入期权进行保护 [3]
深圳锂电材料“四剑客”30年 从技术破壁到全球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02:24
深圳外贸与锂电产业表现 - 深圳上半年维持全国外贸第一城地位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引领外贸增长 [2] - 深圳民营企业锂电池出口额达304.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0.4% [2] 锂电材料行业格局演变 - 2000年日本企业占据全球锂电产业93%市场份额 几乎垄断材料领域 [3] - 韩国负极材料企业全球份额从2005年15%提升至2010年39% [3] - 日本企业2000年电解液市场占有率达95% [4] - 隔膜制备技术早期被日美企业垄断 价格居高不下 [5] 深圳锂电材料四家企业突破 - 科达利1999年将锂电池结构件成本降至日本进口产品三分之一 [4] - 新宙邦2014年锂电池电解液销售数量跃居全球第一 [4] - 星源材质2008年建成中国第一条干法隔膜生产线 [5] - 贝特瑞2004年推出天然石墨负极材料818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5] 四家企业当前市场地位 - 科达利国内结构件出货份额超50% 全球份额超30% [7] - 新宙邦中国电解液市场份额超过10% 位列第一梯队 [8] - 星源材质连续五年隔膜出货量全球第二 全球市占率从2020年11.0%增至2024年14.4% [9] - 贝特瑞连续十五年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第一 [9] 企业财务与运营表现 - 科达利2025年上半年营收66.45亿元同比增长22.01% 净利润7.69亿元同比增长18.72% [7] - 新宙邦2025年第一季度电池化学品营收20.02亿元同比增长32.14% 净利润2.3亿元 [8][9] - 星源材质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8.89亿元同比增长24.44% 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减少56.39% [9] - 贝特瑞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3.92亿元同比减少3.88% 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减少19.2% [9] 全球化战略布局 - 科达利在德国 瑞典 匈牙利布局生产基地 追加5000万欧元投资匈牙利三期工厂 [10] - 新宙邦在全球设立20多个生产基地 波兰基地年产4万吨电解液 推进美国 韩国 马来西亚布局 [10] - 星源材质马来西亚槟城工厂总投资50亿元 年产20亿平方米隔膜 [11] - 贝特瑞推进印尼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项目 启动摩洛哥年产5万吨正极和6万吨负极材料项目 [1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科达利研发电池二次短路防护结构 动力电池顶盖及壳体一体防爆结构 [7] - 新宙邦开发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磷酸铁锰锂电池电解液 高电压体系电解液等新产品 [8] - 星源材质实现氧化物电解质量产 推出半固态与固态电池材料应用产品 [11] - 贝特瑞建立年产能百吨级固态电解质产线 磷酸钛铝锂材料实现吨级出货 [11]
GGII:磷酸铁锂材料产能结构性不足 正启动新一轮扩产
智通财经· 2025-08-20 05:57
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3-2024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产能过剩导致设备行业进入低迷期 但2024H2-2025H1储能锂电池需求高增长将推动新一轮扩产启动 [1] - 2025H1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达161万吨 同比增长68% 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量将达350万吨 [1] - 行业有效产能利用率预计从2025年超70%提升至2027年超75% [1] 产能结构性矛盾 - 头部企业如湖南裕能/富临精工/当升科技/邦普循环/德方纳米产能利用率超90% 而低质量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下 [2] - 产品升级导致三代半/四代材料需求增长 原有"一烧"产能需打6-7折才能生产"二烧"产品 [2] - 季节性波动显著 下半年出货量达上半年151% 易出现季节性产能紧张 [5] 产能淘汰动因 - 绿电政策推动产能向西部转移 东部高电价产能将被淘汰 [3] - 技术迭代导致无法跟上产品升级节奏的企业出清 [3] - 行业低谷期部分企业因破产或现金流枯竭退出市场 [3] - 产线设计不合理(窑炉过短/砂磨机过小)的产能因能耗高或无法技改被淘汰 [3] 海外市场拓展 - 韩国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增长叠加贸易壁垒 导致海外产能不足 [8] - 中国企业海外现有产能仅3万吨 但规划产能达58万吨 [8] 新一轮扩产特征 - 扩产主体以具备产品优势的企业为主 [9] - 扩产地域聚焦西部和海外 东部扩产较少 [9] - 产品以高端二磨二烧产线为主 [9] - 设备大型化趋势明显 如辊道窑以90米以上为主 [9] 设备行业影响 - 头部设备企业市占率提升 多数企业难以获取订单 [10] - 具备产品/质量/大型化/海外及头部客户优势的设备企业将持续获单 [10]
六氟磷酸锂的底部反转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产业链[1] * 涉及头部企业包括天赐材料(规划产能11万吨)、D公司(开工率80%+)、T/X/Z等头部厂商(开工率80%+)[7][9] * 跨界企业如临化(开工率30%-40%)、石大胜华(液态折固产能3.2万吨,利用率低)[7][10] --- 供需核心数据 **需求端** * 2025年全球电解液产量预计220万吨(同比+46%),7月国内产量18.7万吨,10-11月峰值22万吨/月[1][2] * 对应六氟磷酸锂需求2.6-2.7万吨/月,与当前有效供给2.6万吨/月基本持平[1][3] **供给端** * 全球产能40万吨(国内30万吨+海外<1万吨),实际有效供给2.6万吨/月[3] * 头部企业满产或80%+开工率,二线厂商闲置产能需价格恢复至8万元/吨才可能重启[5][7] --- 价格与盈利 * 碳酸锂价格87,000元/吨(原65,000元/吨),带动六氟磷酸锂加工费升至52,000-53,000元/吨(原30,500元/吨)[1][6] * 头部企业单吨利润6,000元(价格52,000元/吨时),若涨至60,000元/吨利润可达12,000元/吨[17] * 二线厂商在碳酸锂75,000元/吨时仍亏损,成本曲线陡峭[5][17] --- 关键动态与趋势 **短期(2025年)** * 10-11月或现供需缺口,电解液价格可能上涨,但11月-次年2月淡季限制涨幅[3][12] * 电池厂涨价接受度滞后,大单采购反应需1-2个月[11] **中长期(2026年及以后)** * 2026年行业反转确定,需价格回升至10万-15万元/吨才能重启闲置产能[13][26] * 固态电池冲击有限:半固态电池先于高溢价市场量产,全固态硫化物预计2030年后量产[23][24] --- 其他重要信息 * 库存策略:厂商仅维持半个月安全库存,无大规模囤货[20] * 扩产计划:天赐材料拟2026年在湖北新增6万吨产能(资金未完全落实)[21] * 技术布局:头部企业研发液态硫化锂电解质,与传统工艺协同[23][25] * 内卷缓解:材料企业亏损订单减少,二三线厂商战略亏损现象显著减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