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搜索文档
东北米饭何以格外香?
人民网· 2025-09-23 01:28
0:00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35碗米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建三江。 2024年,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以约占全国耕地面积0.6%的土地,产 出了139亿斤粮食。 高产从何而来?过去5年,建三江的黑土越种越"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提升0.028%。曾经面临退化、板结 问题的耕地正在恢复新的生命力。 优供给:土壤的"定制餐"怎么喂? 东北的米饭,为什么格外香? 建三江一望无际的稻田。人民网记者 苏靖刚摄 来到建三江八五九农场种植户王志华的家里时,他新蒸的米饭刚刚出锅,满屋子浓郁清甜的米香,莹润饱满 的米饭冒着热气,他笑着说:"香就香在这黑土'有劲儿'!" "有劲儿",是东北人对黑土地最朴素的形容。这股"劲儿",离不开科学的"加油"方式——施肥。 "施肥就像人吃饭,要吃得均衡、吃得精准。"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任金立军打比方,吃得少,土地营 养不够;暴饮暴食,则会消化不良。 过去,施肥普遍是"天女散花"式的抛洒,一袋化肥扬进地里,土地"饥一顿、饱一顿"。种了20多年水稻的王 志华提起这事直摇头:"以前总觉得多施肥就能多打粮,可肥施得勤,产量总不见涨。" 侧深施肥技术应运而生—— ...
齐心协力共绘“三农”新画卷
新华社· 2025-09-23 00:58
今年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23日将在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办,招远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杨瑞山正忙着为当天的活动做准备。"每年丰收节,我们都会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农民送上的问 候,让我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杨瑞山说。 金秋时节,江西万安县五丰镇西元村高岭自然村,成片的古银杏树正染上点点金黄,令人陶醉。曾 经的"空心村"焕然一新。 9月22日,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 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催人奋进,要积极 投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齐心协力共绘"三农"新画卷。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我们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 粮稳产、早稻增产,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杨瑞山介绍,今年合作社管理的1300多亩地的夏粮亩均增产50多斤。"秋粮生产克服了夏季高温干 旱等考验,再过十多天就要迎来收获。根据前不久测产结果,玉米亩产预计将超1500斤。我们要继续挑 好种、种好粮,带着乡亲们把腰包再鼓一鼓!"他说。 在祖国的"大粮仓"黑龙江省,融沃(黑龙 ...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人民日报· 2025-09-23 00:43
秋分时节,东北黑土地,玉米浆汁灌注收获前的饱满;南国水乡,成熟蜜柚香气氤氲……五谷丰登,硕 果累累,沃野田畴铺展新画卷。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亿万农民喜庆丰收。 丰收里满载幸福,丰收里饱含牵挂。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 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 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充分 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 好未来。"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 年,"三农"答卷,分量尤重。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 领,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丰收在望,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继 续站稳1.4万亿斤台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 ...
刚果(金)部长:期待深化刚中农业合作提升粮食自给率
新华网· 2025-09-23 00:30
穆欣多邀请中方专家组赴刚果(金)主要粮食产区考察,全面推广玉米、旱稻、大豆等粮油作物新品种 以及新技术和新机械。 新华社金沙萨9月22日电(记者史彧)刚果(金)农业和粮食安全部长穆欣多21日在首都金沙萨表示, 期待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加快先进农业技术转移,提升刚果(金)粮食自给率。 穆欣多当天率团前往位于金沙萨郊区的中国援刚果(金)旱作物示范和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开展专项调 研。其间,穆欣多考察了蔬菜试验基地、旱粮试验区、玉米示范区、旱稻试验区、饲料加工车间和农机 展示区,并对中方开展的玉米、旱稻杂交育种等试验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
欢庆丰收 共享美好
经济日报· 2025-09-23 00:04
每一次丰收都来之不易。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藏粮于 地、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产量迈上新台 阶。同时,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中国饭碗越端越牢,百姓餐桌越 来越丰富。当前,夏粮丰收到手,早稻实现增产,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正常偏好,夺取丰收有基 础、有条件。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5年来,全国各地用现代设施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保持 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到2024年的2.34∶1,缩小的趋势明显。乡村基础设施条 件大幅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农民日子越来越好。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今年丰收节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 村"的宗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 ...
习语品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央视网· 2025-09-22 23:47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 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 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粮食是社稷之本。 我国是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稳产保供不仅关乎民生温饱,更是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根基。一旦粮食供应受制于人,后果将不堪设 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始终将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大局中谋划。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 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短短八个字,蕴含着总书记要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谋划和系统思维。这八个字,强调了既要坚守耕地红线、保护良田沃 土,让粮食产能扎根于土地,同时也要依靠科技创新,强化现代农业支撑,让丰收希望孕育于技术。唯有如此, ...
育秧新技术+全程机械化 丁岗镇水稻丰产丰收在望
镇江日报· 2025-09-22 23:32
为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周胜利先后购入5台拖拉机、8台插秧机、6台植保机、6台无人机,目前烘 干房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烘干房建好后,我们会采购3台日烘干量50吨的大型烘干机,这样不仅能 够满足自家稻谷的烘干需求,还能够帮助周边小农户烘干,以后夏收、秋收时节偶遇阴雨天气粮食发霉 的情况就能避免。"周胜利表示,"最近我还在学习无人收割机的使用方法,最快的话今年秋收就能用 上"。 今年,镇江经开区水稻种植面积6.62万亩,为确保水稻稳产增产,镇江经开区农业部门紧抓水稻种 植的关键环节,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强化病虫害防治,引导稻农应用新技术,施用新肥料、新药剂, 引进新品种,以实现水稻高产、高质、高效生产。(胡雪 曹力元 胡彩叶) 当下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走进镇江经开区丁岗镇水稻种植基地,成片的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 望。"今年水稻茎秆粗壮,穗粒饱满,每一株水稻都有170-180粒的稻穗,往年只能有130-140粒,今年 每亩水稻预计增产5%。"丁岗镇种田大户周胜利说道。 周胜利今年60岁,安徽铜陵人,1997年,他举家来到镇江经开区,开始农业生产之路。28年来,他 学习新技术、购买新设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如今, ...
沃野欢歌绘新景——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河南日报· 2025-09-22 23:21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广袤的中原大地上,玉米挺直了腰,花生鼓起了肚,石榴咧开了嘴,苹果的脸颊红艳艳。 9月23日,秋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在这个满载喜悦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见证着沃野 中原仓廪实的丰饶,更欣喜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理念革新与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金穗盈秋,"压舱石"的分量更重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河南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粮 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农业是基础产业、弱势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沉甸甸的收获背后,是河南始终扛牢 粮食安全责任的坚定决心,是河南向科技要粮、向管护要粮、向防控要粮、向市场要粮的坚实行动。 "今年年景不算顺,但灌溉有机井、打药有大疆,农技人员还经常下来指导,麦子没受太大影响。"今年 夏收,郏县白庙乡胡坡村种粮大户胡国现的麦子亩产突破1400斤。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今年,我省夏粮生产遭遇冬季旺长、春夏持续高温干旱等重重挑战。 天公不作美,人力定乾坤。作为全国夏粮主产区,在这场与自然博弈的过程中,河南通过"人努力"降低 自然灾害损失,今年以来夏粮累计抗旱浇灌1.14亿亩次,干旱之年总产 ...
又是一年秋色美
陕西日报· 2025-09-22 22:48
今年是庙底村试种新品种"萃甜618"的第二年。百亩玉米再获丰收,带动全镇种植户户均增收超 5000元。 9月19日,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庙底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种植户张永民掰下一根玉米棒,剥开翠绿的苞叶,只见整齐排列的玉米粒颗颗饱满。"今年玉米长 势特别好,棒子又大又饱满,还没成熟就有不少老客户来打听上市时间了。"张永民笑着说。 今年,全省秋粮播种面积达2990万亩,较上年增加43万亩,其中玉米1910万亩、大豆280万亩、水 稻158万亩。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实施"一喷多促"超1000万亩次,指导农户完成追肥、灌溉超3000万亩次,原本 偏弱的苗情逐步转化升级,秋粮大面积实现了一播全苗、苗匀苗壮。 秋粮稳产 有望再获丰收 "前期旱得揪心,还好8月的几场雨来得及时,玉米穗粒数一下就上来了!"在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 峪渠村,望着眼前成片的玉米地,种粮大户车峰感慨。 今年,车峰种植玉米超过500亩。春夏之交的高温连旱天气一度让他忧心忡忡。"多亏农技部门推广 的'一喷多促'技术跟得紧,我一步没落,预计今年亩产能超1300斤。"车峰说。 在车峰看来,收获的不仅是粮食,更是信心与希望。 今年上半年,陕西多地出现持 ...
丰收中国 斑斓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9-22 22:21
洛川县永乡镇果农正在采摘苹果。 陕西洛川苹果红满园。 孙艳艳摄(人民视觉) 李 进摄(人民视觉) 山东日照市岚山区码头上,渔民们正将新鲜的鱿鱼装上冷 链运输车。 马朝纲摄(人民视觉)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尧天坪镇,"小蜜蜂"有机农场主李丹 (中)和农户们交流秋茄子收成。 邢修宇摄(人民视觉) 岚山区网箱养殖三文鱼迎来收获期,养殖工船正准备收 鱼。 崔 恒摄(人民视觉) 玉堂村村民将机械收割出仓的稻谷进行装袋。 肖定怀摄(人民视觉) 四川南江县红光镇玉堂村农田里,收割机抢收水稻。 肖定怀摄(人民视觉) 李丹在采摘秋茄子。 邢修宇摄(人民视觉) 新疆江布拉克草原,羊群在草原上觅食。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稻菽卷起千层浪,沃野田畴尽丰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 礼赞丰收,致敬耕耘。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全国 夏粮产量2994.8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全国早稻产量570.3亿斤,同比增长1.2%,亩 产首次突破400公斤,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丰收有基础,"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品种丰富,丰收答卷 成色十足。 瓜果飘香是珍贵馈赠,五谷丰登是最美画卷。丰收田野,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