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搜索文档
(经济观察)“投资海南”引外商 全岛封关释利好
中国新闻网· 2025-09-21 05:29
"海南洛桑旅游大学代表了中外教育合作的新范式。"在海南洛桑旅游大学开学典礼上,瑞士洛桑酒店管 理学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库斯·维赞表示,将深度融合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快培 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旅游酒店业领军人才。 据三亚市投资促进局统计,今年前8个月,三亚市实际利用外资28.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 6.8%。外商投资三亚续增,只是当下海南自贸港吸引外商投资的一个缩影。 中新社海口9月21日电 (王子谦张月和)新加坡鹏瑞利集团的项目负责人近日受访时表示,三亚独特的资 源禀赋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高消费游客及外籍长居人群,催生高端医疗健康需求。海南自贸港政策为企业 打造国际医疗中心提供了重大机遇。 进入9月,新加坡鹏瑞利集团在三亚紧锣密鼓开展公司注册相关事宜,计划开设海南自贸港首家外商独 资医院,打造集医疗、康复、养生、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国际高端医养项目。这是今年4月2025海南自由 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的签约成果之一,预计2028年投入运营。 也是在这个月初,继中国境内首个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永久校址开 学后,海南洛桑旅游大学在三亚揭牌并开学。这是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 ...
校馆弦歌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示我国科技发展历程 弘扬科学精神
新华社· 2025-09-21 01:38
无论是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科学仪器藏品,还是见证清华理工学科发展的设备教具,亦或是清华科学家们求真 探索、攻坚克难的故事,都能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中领略学习。 近年来,通过合作办展、自主办展的方式,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举办了"电波纪元""百年器象""神机妙算"等多 个主题展览。 据统计,科学博物馆线下展厅五年累计接待8万多人次、1300余个团队,在公众科普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记者:马晓冬 魏梦佳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教育观察:这二十年,浙大做对了什么?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21:10
浙江大学发展战略 - 2005年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目标 二十年来将蓝图转化为办学实践 成为观察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动样本 [2] - 构建辐射全省 面向全国 链接全球的办学格局 与浙江省11个设区市全面建立校地合作关系 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网络 [6] - 与全国19个省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将科创服务延伸至多地特色产业领域 [7] 人工智能教育布局 - 2021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等高校率先推出AI+X微专业项目 打破校际壁垒 2025年升级至2.0版本拓展跨校教学资源整合 [5] - 2018年获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9年设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2024年获批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成为全国唯一国家人工智能教材建设基地 [5] - 2024年9月面向全校99个本科专业推出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 覆盖6000余名学生 2025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全面推行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其中浙大开发9门课程纳入全省教学体系 [5] 科研成果转化 - 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孵化镜识科技 研发世界首个高机动机器人设计软件 世界最快四足机器人黑豹峰值速度达10.9m/s [6] - 超过80%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科研实训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如云深处科技创始人通过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竞赛开启创业 [7] - 形成科学家加企业家独特生态 校友涌现段永平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 群核科技创始人黄晓煌等创业明星 [7] 教育理念革新 - 校长提出从会读书的人到会创造的人 阐释新时代育人使命 [3] - 通过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兴趣 释放创新动能 [4] - 专业 学科 平台 教材四位一体建成完整人工智能培养底座 为培养引领人工智能创新的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5]
启动一体化政策项目,昌平已为千余青年人才发放政策奖补
新京报· 2025-09-20 14:42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9月20日,昌平区举办2025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政策项目发布启动活动。活动 以"引、聚、创、融"为主线,聚焦以才引才、昌聚工程、青创示范、一体融合四个板块,集中发布启动 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方面的创新举措。 会上,昌平区启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政策项目,发布即落实。其中包括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医学 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5家高校,以及与昌平实验 室、北生所、北京脑所等新型研发机构启动发布了四项政策项目。同时,还与13所高校联合发布启动了 硕博士联合培养项目,并持续实施"科技副总"引才政策,新一批57位来自2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 人才"揭榜挂帅",以课题领衔牵头人身份,与57家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启动了职业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项目,组织10所在昌职业院校,联合22家企业,围绕生产需 求,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 在创建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试点方面,记者获悉,昌平已出台11方面政策措施,自4月份 全市率先发布以来,1155名青年人才享受政策奖补,青年人才新设企业同比增长4 ...
中国民航大学召开航空MPAcc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讨会
中国民航网· 2025-09-20 11:14
与会专家围绕学科交叉与会计人才培养、数智时代MPAcc人才培养、全国会计硕士优秀学位论文特征分 析、国际化财税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民航业高水平会计人才需求特征与发展趋势发展、航空企业财会 人才需求与发展等话题,结合全国会计专业教指委的最新要求,对进一步加强航空MPAcc建设给予指 导。会议还就培养MPAcc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以及如何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 学案例、优秀学位论文和教育质量认证等方面开展讨论。 按照中国民航大学第三次党代会制订的未来五年"一二三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会计专业硕士将 以"提升民航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效"为指引,不断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高水平耦合,为培育发展民航领 域新质生产力输送更多高水平财会人才。(编辑:金杰妮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励贺林 报道:2025年9月20日,中国民航大学召开航空MPAcc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 讨会。来自全国会计专业教指委、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民航审计中心、天津市会计学 会、厦门航空公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航空MPAcc的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 模式、行业需求对接、未来发展趋势等议题 ...
多所高校压缩本科总学分
第一财经· 2025-09-20 09:49
北京建筑大学在《关于开展202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严格控制总学分,为学生 自主学习留足空间。总体要求为四年制理工类专业控制在150学分左右;四年制管文类专业控制在135学 分左右;五年制专业控制在195学分左右。 今年5月,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3.0版发布:本科项目必修学分一般为140个(减少15-20个)、本硕融 通项目学分一般为150个(减少35-40个)、本博融通项目学分一般为160个(减少55-60个)。对标拔尖 创新目标全面梳理课程内容,重新设计大学分、高难度的基础课和面向"三实"(实验、实训、实战)的 能力类课程,挤压"水课"。全校18个整体试点单位课程总量第一步减少约20%。 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今年5月召开了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会 上,聚焦《湖州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核心要求,教学副院长马小龙深入解读政 策导向,明确修订核心要点。一是对标国家标准要求,规范课程名称,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降低学生毕 业总学分;二是数智赋能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课程;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比重,提升学生实践 能力。同时,他对工作时间节点与程序 ...
预算9443万元!天津大学近期大批仪器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09-20 03:58
天津大学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 天津大学发布45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9443万元 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9月[2][3] 采购仪器类别及预算分布 - 细胞工厂发酵及产物分离纯化精制系统预算2165万元 用于合成生物制造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平台[7] - 车联网C-V2X孪生仿真实训系统预算420万元 支持5G与C-V2X通信环境仿真与安全验证教学[8] - 显微维氏及晶体结构全自动测量系统预算120万元 配备2套 具备高精度材料性能及晶体结构测量能力[8][9] - 智能微型三坐标测量机实践教学系统预算240万元 采购4套 支持桥式和悬臂式结构组装[9] - 工业互联网工厂系统预算387万元 实现智能制造全流程自动化管理[16] - 液相色谱仪与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LC-QTOF)预算338万元 用于环境科学教学与新污染物研究[14] - 多模态具身智能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预算282万元 支持多模态感知与高动态控制算法开发[12] - 空中机器人建造平台预算204万元 用于超高层建筑精准施工实训[12] - 高动态人形机器人开发平台预算198万元 培养智能系统控制人才[12] - 原子制造加工设备预算162万元 支持8英寸至2英寸晶圆加工[10] - 半导体电学表征系统(探针台系统)预算238万元 集成IV/CV/脉冲/噪声测试功能[15] - 宽场NV显微镜预算213万元 用于生物组织弱磁成像与芯片缺陷检测[15] 技术规格与教学应用 - 综合热常数分析仪可测导热系数范围0.005-1800 W/(m·K) 支持固体/液体/粉末等样品测试[9] - 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6kHz–45GHz 功率分辨率0.01dB 支持跨平台远程操控[10][11] - 高分辨率微结构显微镜电子放大≥20万倍 二次电子探测器分辨率≤6nm@10KV[15] - 水下环境监测机器人用于《海洋动力学模型》等课程 提升多物理量测量实践能力[12] - 化学工程智慧展示装置结合AR/VR技术 模拟反应工程与过程控制[9] - 粉末冶金材料制备与测试系统包含混粉/成型/测试三模块 支持复合材料微细丝制备[15] - 无掩膜紫外光刻机支持步进式和扫描式光刻 具备光学主动对焦功能[15]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推进科教协同
海南日报· 2025-09-20 01:28
海南日报三亚9月19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楠 见习记者 陈苡琪)9月19日,白俄罗斯国立大 学中国创新教育研究院2025级开学典礼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科技合作与转移中心、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 新创业基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白俄罗斯海外联络站、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崖州湾科技城就业实习基地与 国际传播实训基地揭牌仪式举办。 目前,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引进18家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种业、深海等前沿领域设立58 个高水平学科专业,在校研究生规模已达8300余人。依托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三亚留学人 员创业园,园区正持续扩大国际教育合作网络,广泛吸引全球高端人才,为南繁种业、深海科技等重点 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与创新支持。 据悉,此次揭牌的科技合作与转移中心、海外联络站、就业实习基地与国际传播实训基地,将成为 国际教育功能延伸的重要支撑,全面推动中白双方在人才共育、科研协作与成果转化、文化交流与传媒 合作等多维度深度合作。 ...
复旦史学百年︱中国近代史学科在复旦大学的起步和成长(1952—1982)
新浪财经· 2025-09-20 00:59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近代史作为独立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发端 1949年后成为全国高校历史系必修课程[1] - 复旦大学于1952年院系调整后对标苏联模式 将中国通史分为五段 第五段为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由助教胡绳武首次讲授[2] - 1953年课程分为两段:第一学期讲授1840-1894年 第二学期讲授1895-1919年 1955年正式定名"中国近代史"并扩展为两个学期教学[2] 教学体系构建与师资发展 - 1953年开设中国现代史课程 由张遵骧承担 1956年余子道加入教学 形成近现代史两大主干课程体系[3] - 1955年成立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研组 胡绳武任主任 成员包括金冲及等6人[7] - 1958年教研组新增4名毕业生 1966年扩展至11人 包括胡绳武 金冲及 余子道等核心教师[16] 政治环境对学科的影响 - 1958年"厚今薄古"政策引发教学次序争议 原计划将近代史调整为一年级课程 因教授反对未实施[8][9] - 1960年强调"毛泽东思想挂帅" 课程革新小组要求以毛泽东著作为教学核心 现代史需系统阐述毛泽东理论贡献[12][14] - 文革期间正常教学中断 1970年工农兵学员课程压缩为三门 近代史仅76课时 教材以15篇毛泽东著作为基础[17] 研究成果与学术合作 - 1955年胡绳武与金冲及在《复旦学报》发表首批学科论文 涉及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与英俄矛盾议题[3] - 1957年两人合作发表《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质问题》 开启数十年学术合作[7] - 1971年受周恩来指示编写《中国近代史丛书》 出版10册 列为辅导教材[18] - 1975年出版《沙俄侵华史》 1977年出版《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四册 被学界长期使用[19] 课程体系完善与特色方向 - 1961年推行《高教60条》后开设专门化课程:近代思想史 中国共产党史 上海工人运动史等[15] - 1978年恢复通史教学 近代史与现代史重回主干课程 每周5课时与3课时[23] - 1982年前形成特色选修课体系:近代经济史 汪伪政权史 中美关系史等 奠定后续研究方向[24] 学术交流与学科拓展 - 1980年接待美籍学者唐德刚 徐中约讲座 1981年举办国际学术讨论会 有美日英等国60余学者参与[26] - 辛亥革命史研究因资料优势成为重点方向 发现《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等未刊史料[30] - 与上海社科院合作开展上海工人运动史研究 编写多部厂史 后因故中断[30]
校馆弦歌|文脉赓续,弦歌不辍 高校校馆这样锚定青春航向
央视网· 2025-09-19 13:39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文化的沃土。大学里的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老建筑,见证过往,召唤未来。这些看似静态的物理 空间,是流动的精神血脉,浓缩着校史国史,记录着时代变迁,蕴含其中的家国情怀、人文理念、科学精神,为学子们锚定了青春航向。文脉赓续,弦歌不 辍。现在正值开学季,我们聚焦几家校馆,探寻历史记忆,感受新时代的青春脉动。 复旦大学校园旁的国福路51号,曾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的旧居。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完整中译本的译者。新学期开学,复旦大学 的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充满了特殊意义。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用真实的物件、真切的故事,让红色基因可触可感、可亲可近。这样一个展示馆不仅是复旦人的精神高地,更成为青年学生坚定 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 红色历史不仅仅是党史,对于大学校园来讲,有的学校本身就是一部"红色史诗",一些大学博物馆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史诗。 新学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学大一新生走进学校西迁博物馆,共同开启一堂跨越时空的沉浸式"大思政课"。麦田选址的老照片、西迁教授讲义教具等2000 余件珍贵展品,讲述着西安交大师生筚路蓝缕西迁创业的艰苦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