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业

搜索文档
没想到现在二线城市,起势这么猛
虎嗅APP· 2025-04-28 13:35
核心观点 - 一二线城市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强二线城市如成都、合肥、贵阳、重庆、武汉、宁波等通过差异化优势实现快速崛起,部分领域已超越一线城市[4][5][6][7][9][10][115][116] 城市发展分析 成都:楼市与产业双驱动 - 楼市表现:2024年一二手成交双双全国销冠,2025年一季度月均成交2.9万套超越上海;新房单价突破16.98万/平,2025年3月金融城交子馒华项目创单价纪录[13][16][18] - 土地市场:2025年3月底楼面价从1月3万跃升至4万+,开发周期压缩至2个月[20][21] - 产业优势:平原地理条件降低开发难度,产品力驱动市场(如麓湖项目2024年占据4000万级市场),形成四代宅等领先产品[23][24][26][27][31] - 人口辐射:常住人口2140万,辐射西部1.3亿人口;2024年外地购房占比超30%,其中川外占10%[34][35][37][39] 合肥&贵阳:人口回流典范 - 合肥表现:2024年常住人口突破1000.2万,增速1.51%超广深;2022年净流入24万大学生,农民工回流120万[53][54][57] - 产业布局:中科大+京东方+蔚来组合形成科技产业生态,2025年Q1汽车产量76.17万辆居全国第一[60][61][62] - 贵阳路径:大数据产业实现弯道超车,贵安新区聚集宁德时代、华为等龙头企业,创造本地就业机会[63][64] 重庆:消费市场跃升 - 经济数据:2024年社零总额反超上海,县域经济贡献显著(4个县级单位进入TOP10,永川区增速5.5%)[67][72][73] - 消费创新:解放碑商圈试点"即买即退税",奢侈品销售增长52%;荣昌区"卤鹅经济"带动线上销量增长105%[70][76] - 结构变化:2025年1-2月乡村市场零售额增速4.2%高于城镇3.1%[74] 武汉:产业转移枢纽 - 企业迁移:2025年1-2月净迁入企业296家全国第一,全年跨省市迁入5701家,吸引小米、华为等设立第二总部[83][85][86] - 区位优势:光谷光电子产业规模全球第一,覆盖全国50%市场份额;120万大学生人才储备[90][91] - 成本优势:中部土地及用工成本较东部低30%-40%,政策倾斜力度大[91] 宁波:制造业隐形冠军 - 经济基础:2024年GDP达18148亿元,舟山港年吞吐量13.7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97][99] - 产业深度:384家重点企业中110家市占率全球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前五[100] - 商业基因: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37位甬籍企业家上榜,22家企业总部设在宁波[110][111][112] 发展模式总结 - 差异化路径:成都靠产品力+人口辐射、合肥贵阳抓产业机遇、重庆深耕县域消费、武汉承接转移、宁波专注制造业[23][59][78][82][103] - 关键指标对比:合肥汽车产量超广东、成都房价比肩上海、重庆社零超上海、武汉企业迁入量第一[62][16][67][83] - 人口结构变化:强二线城市人口增速普遍超1%,一线城市出现负增长(上海减少7.2万)[45][48][53]
山东政商要情(4.7—4.13)
经济观察报· 2025-04-14 02:37
法治山东建设 - 山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审议通过2025年工作要点、法治政府建设计划及立法计划等文件 重点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涉外法治工作 [1] - 山东通过21项举措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4月底前实现"清单之外无检查" 以清单化管理、数字化监督解决多头检查等问题 [3] - 会议要求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强化重点领域立法 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深化法治领域改革 并提前谋划"十五五"法治建设规划 [2] 文旅产业发展 -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贯通山东11市22个站点 串联200多家景区 票价按普通列车标准执行 支持随机上下车 [4] - 沿线160多家4A级以上景区推出门票及交通优惠 340多家星级饭店和民宿提供900多项优惠措施 同时建设22个文旅驿站提供旅游咨询和接驳服务 [4][5] - 旅行社将推出200多个主题线路产品 该列车被定位为惠民生促消费的新载体和山东文旅新名片 [5] 数字经济建设 - 山东发布《数字强省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 提出8方面27项任务 目标使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50% 核心产业增加值持续提升 [6][7] - 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至94% 培育50个"晨星工厂"和5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区 强化数据要素流通与应用 [7] -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领域 建设济南-青岛AI创新应用先导区和海洋AI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2024年数字经济占比已超49% [8] 牡丹产业与节会经济 - 菏泽举办2025世界牡丹大会暨第34届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 设置29项活动 涵盖赏花旅游、产业发展及学术交流 [9] - 菏泽拥有120余家牡丹生产加工企业 开发260余种深加工产品 远销30多国 2024年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 带动就业50万人 [9] - 节会持续一个月 衔接牡丹与芍药花期 形成从种植加工到旅游文创的全产业链 牡丹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9] 企业技术改造 - 山东发布2025年技术改造导向目录 包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及产业基础再造五个方向共1500个项目 总投资5328.19亿元 [10] - 全年计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 带动技改投资增长7%以上 项目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建设制造业强省抓手 [10] - 综合运用金融手段支持优质项目 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 加强信贷保障 确保应贷尽贷快贷 [11]
烟台地区5海关联合推出20条措施,促进外贸稳量提质
齐鲁晚报网· 2025-03-25 06:18
支持标志性产业集群发展 - 支持绿色石化产业发展 推广批次检验和一站式化验改革 助力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1] - 支持汽车产业发展 开展商品车专用框架运输 打造全模式商品车跨境物流综合体 [1] - 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叠加应用支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政策 助推海上发射平台加快建设 [1] - 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推动企业实验室与海关技术中心合作共建 便利核电和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装备进口 [1] - 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推动开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试点 探索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 [1] 推动新兴特色产业聚链成势 - 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设立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等高端产品进出口绿色通道 推动减免税科研设备共享共用 [2] - 支持海工装备产业发展 实施联网监管+主料工作法 助力海工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2] - 支持海洋渔业产业发展 推广远洋渔船对外推荐打包式评审模式 支持优质海洋种质资源引进 打造北方海洋种业繁育基地 [2] - 支持特色农食产业发展 加大企业境外注册推荐力度 推动栖霞水果、莱阳预制菜和蓬莱葡萄酒技贸基地发挥作用 [2] 提升高水平开放平台能级 - 助力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建设 推进智慧混铜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保税混金业务试点 [2] - 助力全国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建设 探索开展出口拼箱小商品先查验后装运试点 推进跨境电商跨关区退货试点 [2] - 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 推广综保关地协同智慧化管理应用 推进卡口智能化改造 支持打造临港产业集群 [2] - 促进自贸试验片区高水平开放 推动围绕海洋经济和化工新材料开展集成式改革 支持对标国际经贸规则争创制度型开放成果 [2] 助力港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 畅通国际物流通道 加大水水智能中转等转运模式推广 扩大跨港区智能转运监管平台应用 支持与黄河流域节点城市深化口岸合作 [3] - 拓展丰富口岸功能 发挥指定监管场地种类齐全优势 助力水果和原木等相关产品进口 [3] - 提升口岸物流效率 推广通关中心集约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做法 健全通关运行协调保障机制 [3] - 推进口岸智慧监管 加强智慧海关建设与智慧口岸协同 复制推广云港通智慧查验模式 推动智慧快邮项目上线运行 [3] 深化海关服务护航职能 -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指导民营企业用好RCEP规则拓展市场 量身定制个性化AEO企业培育方案 [3] - 优化助企服务机制 常态化开展三敲门活动 加强政策宣贯 快速回应企业疑难问题 [3] - 强化外贸形势分析和海关统计服务 做好统计数据解读和外贸形势分析 提升服务宏观决策和稳预期能力 [3]
国家数据局函复同意7个地方开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3-13 03:38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 国家数据局同意天津、河北(雄安新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7个地区开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1] - 试验区将聚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 [1] - 重点任务包括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适数化改革等5个方面 [1] 试验区重点任务 - 各试验区将梳理重要政策、重大改革、综合授权事项、预期成果、重大工程项目等清单 [1] - 编制具体建设方案并按程序报批后开展针对性试点试验 [1] - 探索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 [1]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1] - 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1] 政策支持与推广 - 国家数据局将做好改革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 [1] - 加大对各试验区政策支持力度 [1] - 总结并宣传推广典型经验模式 [1] - 推动条件成熟的按程序转化为全国性政策制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