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制度与数字经济竞争力 - 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赋予创新者专有权利激励创造性活动 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成果投入大但复制成本低 缺乏有效保护会抑制创新动力 [2] - 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比持续提升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供制度基础 [2] - 知识产权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 当前保护机制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培育创新生态系统 [2] 数字经济带来的知识产权新挑战 - 生成式AI引发版权归属争议 大模型训练涉未经授权数据使用问题 商标设计AI可能产生侵权风险 [3] - 大型科技公司知识产权过度集中可能导致垄断 影响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3] - 我国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处探索阶段 定义标准不明确 注册范围未确定 当前登记多为声明性且法律效力不足 [3] "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重点 - 需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点的保护制度 明确数据收集/处理/使用的权利边界 平衡保护与共享关系 [5] - 针对推荐算法、生成式AI等新技术需优化产权制度设计 出台司法解释确保创新成果保护 [5] - 加强数字内容平台主体责任 健全维权机制提高侵权成本 [6]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优化路径 - 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专利布局 鼓励研发阶段即注重知识产权规划 [6] - 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模式 降低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度 促进成果资本化 [6] - 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统一执法标准 突破"重数量轻质量"路径依赖 [6] 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举措 - 参与前沿技术国际规则制定 推动建立全球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标准 [7] - 构建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 培养高端人才为企业出海提供服务 [7] - 加强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税收等议题国际合作 建立国际数据争议解决机制 [7] 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应对 - 需对目标市场专利/商标法规及司法环境尽调 提前进行核心技术海外注册 [8] - 建立内部知识产权审核制度 对算法/源代码等商业秘密实施加密管理 [8] - 遭遇侵权时需利用留存证据链 灵活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多元解决路径 [9]
以知识产权发展为基,支撑数字经济全球竞争丨法经兵言
第一财经·2025-08-11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