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

搜索文档
金冠股份(300510.SZ):已着手分批开展公司现有充电桩产品的3C认证工作
格隆汇· 2025-08-07 06:54
公司充电桩产品认证进展 - 公司已根据国家认监委2025年2月21日公布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3C认证指定实施机构名录 分批开展现有充电桩产品的3C认证工作 [1] - 部分充电桩产品目前正在检测机构进行3C测试 [1] - 部分充电桩产品正在进行市场送检方案调研及样机准备工作 [1]
金冠股份:已分批开展现有充电桩产品的3C认证工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06:25
公司动态 - 金冠股份已着手分批开展现有充电桩产品的3C认证工作 [1] - 部分充电桩产品正在检测机构做3C测试 [1] - 部分充电桩产品正在做市场送检方案的调研跟样机准备工作 [1] 行业政策 - 国家认监委于2025年2月21日公布电动汽车充电设备3C认证指定实施机构名录 [1]
盛弘股份:持续打造产品型公司 致力于实现新腾飞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23:26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国家四部门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力争超过10万台的目标 [2] - 充电桩行业面临以旧换新浪潮 2020年底80.7万台公共充电桩普遍面临5年以上设备性能衰退问题 [5] - 以旧换新市场规模预计达百亿元级别 叠加政策支持和车企超充需求提升 [5] - 大功率充电设施单枪输出功率120千瓦及以上定义为超充设备 350千瓦及以上定义为大功率充电设备 [6]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四大业务板块:充电桩、储能、电能质量及工业配套电源、电池化成及检测 [2] - 坚持"打造产品型公司"理念 产品迭代按"成熟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演一代"节奏推进 [4][10] - 充电桩业务采取守住乘用车市场份额基本盘、深耕重卡市场领先优势的战略思路 [7] - 区域拓展呈现县域下沉与国际出海双线并行特点 [8][9] 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势 - 公司是市场上少有的掌握兆瓦级别充电功率技术的上市公司 [6] - 2023年9月发布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 实现乘用车充电1分钟续航百公里 重卡充电15分钟续航300公里 [7] - 2024年4月推出1.6兆瓦重卡超充解决方案 已在全球布局超过1500座兆瓦级超充场站 [7] - 新一代充电桩采用碳化硅功率器件提升温度耐受能力 具备交流侧漏电保护和事故预警功能 [7] 市场拓展与业绩表现 - 县域市场推出120kW双枪直流快充桩和240kW-800kW换电柜 支持最快2分钟换电 [8] - 海外业务构建30kW至1.28MW全功率段产品矩阵 覆盖四大洲合规认证体系 [9] - 2024年海外营业收入超过4亿元 占总营收比例达14.17% [9] - 已建立40多名外籍员工组成的本土化运营团队 进入本地化经营阶段 [9]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自2012年以来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从未下滑 2017年上市后净利润每年持续增长 [3] - 成立研究院进行前瞻性产业趋势预演 偏好早期进入产业 [4] - 2024年6月启动充电桩以旧换新计划 提供最高20%残值回收和多项补贴政策 [6] - 目前已收到全国超3000枪置换需求线索 覆盖多元场景 [6]
科学布局打造“一公里”生态圈助力绿色出行新篇章
齐鲁晚报· 2025-08-06 22:59
核心观点 - 菏投特来电通过"充电网+虚拟电厂"模式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充电量同比增长46.3% 服务费成本下降70% 两个月减少碳排放1427.96吨 [1] - 公司以充电桩为物理接入点构建智能充电网 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调度 优化客户体验并促进绿电消纳 [2] 运营数据 - 累计建成充电站160余座 充电终端2100余个 服务车辆超100万辆 [1] - 历史累计充电量达3361.84万度 实现碳减排约31600吨 [1] - "充电网+虚拟电厂"上线两个月期间 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比例大幅提升 [1] 技术体系 - 构建充电安全"双层防护"体系 融合大数据、电池及充电技术保障人车安全 [2] - 采用智能化功率调配技术提升充电速度 减少车主等待时间 [2] - 通过智能运维系统与24小时400电话建立多途径反馈渠道 完善售后运维体系 [2] 战略布局 - 科学布局打造"一公里"生态圈 缓解车主里程焦虑 [2] - 坚持"客户第一"服务理念 提供高效舒适安心的充电体验 [2] - 定位为汽车充电网生态运营公司 致力于让政府放心、客户满意 [1][2]
盛弘股份: 持续打造产品型公司 致力于实现新腾飞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21:55
行业趋势与政策 - 国家四部门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目标超过10万台[1] - 大功率充电桩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 - 充电效率提升需要电池企业、车企、桩企三方协同[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四大业务线:充电桩、储能、电能质量及工业配套电源、电池化成及检测[1] - 坚持"审势、明理、聚人、成事"经营理念,强调趋势预判和产品本质[2] - 采取"成熟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演一代"的产品迭代节奏[3] - 未来三年战略方向包括大功率充电桩、储能出海、工商业储能、AI智算中心电能质量需求[3] 充电桩业务发展 - 公司是少数掌握兆瓦级充电技术的上市公司[5] - 已发布1.6兆瓦重卡超充解决方案,全球布局超1500座兆瓦级超充场站[5] - 新一代充电桩采用碳化硅功率器件,具备多重安全防护功能[5] - 充电桩以旧换新市场规模或达百亿元级别[4] - 已启动全国换新计划,收到超3000枪置换需求线索[4] 市场拓展策略 - 下沉市场推出60kW模块120kW双枪快充桩和240kW-800kW换电柜[6] - 出海业务构建30kW至1.28MW全功率段产品矩阵,覆盖四大洲认证体系[6] - 海外营收达4亿元,占总营收14.17%[7] - 组建40多名外籍员工的本地化运营团队[8] 财务表现 - 2012年以来营业收入保持逐年增长[2] - 2017年上市后净利润持续增长[2] 技术创新 - 兆瓦级超充方案实现乘用车充电1分钟续航百公里[5] - 第六代充电桩系统具备事故预警功能[5] - 工商业储能产品Sirius 135K适配20多个国家并网认证[7]
持续打造产品型公司 致力于实现新腾飞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21:09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 -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力争超过10万台 [1] - 大功率充电桩建设或将进入快车道 行业关注充电效率提升与节假日拥堵问题 [1] - 充电效率提升需电池企业、车企、桩企协同 技术突破是核心方向 [1] 盛弘股份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聚焦四大业务:充电桩、储能、电能质量及工业配套电源、电池化成及检测 [1] - 坚持产品型公司定位 计划未来三年实现新腾飞 [8] - 经营理念为"审势、明理、聚人、成事" 强调前瞻性产业趋势预判 [2] 公司成长与财务表现 - 18年发展历程从APF拓展至四大业务线 市值达百亿元 [2] - 2012年以来营业收入逐年增长 2017年上市后净利润持续增长 [2] - 2024年海外营收超4亿元 占总营收14.17% [7][8] 充电桩以旧换新市场 - 2020年80.7万台公共充电桩面临5年性能衰退 以旧换新市场规模或达百亿元 [4] - 公司推出整桩以旧换新计划 提供残值回收、枪线升级等综合方案 [4] - 已收到全国超3000枪置换需求线索 覆盖多元场景 [4] 大功率充电技术突破 - 公司实现兆瓦级充电功率 全球布局超1500座兆瓦级超充场站 [5][6] - 1.6兆瓦重卡超充方案可实现"重卡充电一刻钟续航300公里" [6] - 第六代充电桩系统具备起火、水浸等智能预警功能 [6] 市场拓展战略 - 下沉县域市场推出60kW模块快充桩和240kW-800kW换电柜 [7] - 出海构建30kW至1.28MW全功率段产品矩阵 覆盖四大洲认证体系 [7] - 储能业务在缅甸、印尼等无电地区建设一体化系统 [7] 技术研发与产业趋势 - 产品迭代采用"成熟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演一代"节奏 [3] - 偏好初期进入产业 避免成熟期竞争 注重能力匹配 [3] - 当前关注大功率充电桩、储能出海、AI智算中心电能质量需求 [3]
治理“内卷式”竞争!多部门“组合拳”发力!
证券时报· 2025-08-06 00:22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策背景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强调"五统一、一开放" 涉及市场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监管执法、要素资源等多个层面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综合施策推动"内卷式"竞争治理 旨在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经济循环卡点堵点 [1] 行业竞争内卷现状 - 消费端与制造端出现"价格混战" 涵盖1元秒杀网红奶茶、9.9元包邮纯棉卫衣、不足5万元智能电动车等低价竞争现象 [1] - 内卷浪潮从电商、光伏、汽车蔓延至电子、饮食、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 部分企业以牺牲利润为代价争夺市场份额 [1] 反内卷政策框架 -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写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4]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 明确禁止各地违规实施财政、税费、土地、价格等招商优惠政策 [5] - 市场监管总局推出十项整治措施 重点严查制假售假行为并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落地 [6] 重点行业治理措施 - 工信部聚焦汽车、光伏、钢铁行业 引导近20家重点车企落实60天账期承诺并开通问题反馈窗口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兼并重组 加快淘汰炼油、钢铁等行业落后低效产能 [5] - 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直播电商、外卖平台、食品、药品、汽车、光伏、电池、充电桩、快递、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开展约谈与专项整顿 [6] 法律体系完善 -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市场监管总局修订价格法 明确低价倾销认定标准并将服务纳入规制范围 [9] - 价格法修订将与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协同构筑全面市场监管体系 [9] 政策实施成效 - 钢铁、有色、建筑材料等行业产能治理初见成效 多晶硅价格逐步回升 [11] - 汽车、电商、外卖平台产品定价渐趋理性 无序促销现象明显降温 [11] 长效机制建设 - 需从政绩考核、财税体制等方面改革破解地方保护与市场壁垒 [11] - 行业自律、地方政府转型、企业创新驱动需多方协同治理 [9]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优化创新生态 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支持零碳园区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5]
治理“内卷式”竞争!多部门“组合拳”发力!
证券时报· 2025-08-06 00:1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调"五统一、一开放",涉及市场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监管执法、要素资源等多个层面 [1] - 该战略将深刻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区域经济布局、行业竞争生态及资本市场投资逻辑 [1] 行业"内卷式"竞争现状 - 消费端与制造端的"价格混战"持续升级,如1元秒杀的网红奶茶、9.9元包邮的纯棉卫衣、不足5万元的智能电动车 [2] - "内卷"浪潮已从电商、光伏、汽车蔓延至电子、饮食、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部分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牺牲利润 [2] - 多部门推动"内卷式"竞争治理,旨在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政策"组合拳"措施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各地不得违规实施财政、税费、土地、价格、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招商优惠政策 [5] - 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兼并重组,加快淘汰炼油、钢铁等行业的落后低效产能,引导新能源、汽车、光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5] - 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支持零碳园区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等优化创新生态 [5] - 工信部聚焦汽车、光伏、钢铁等重点行业,引导近20家重点车企落实60天账期承诺 [6] - 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直播电商、外卖平台、食品、药品、汽车、光伏等行业开展约谈、专项整顿及典型案例通报 [6] 价格治理新框架 -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修订价格法,明确低价倾销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定标准,将服务纳入低价倾销规制范围 [9] - 价格法将与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协同发力,构筑更全面的市场监管体系 [9] 治理成效与未来方向 - 钢铁、有色、建筑材料等行业产能治理与结构优化初见起色,多晶硅价格逐步回升 [11] - 汽车、电商、外卖平台的产品定价渐趋理性,无序促销现象明显降温 [11] - 需从政绩考核、财税体制等方面改革破解地方保护、市场壁垒等卡点堵点 [11]
“充电桩一哥”挚达科技负债率900%,销量全球第一却连亏3年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06 00:07
行业概况 - 2024年全球家用充电桩市场规模达72亿元,中国占35亿元,预计2024-2029年全球复合增长率20.3%,东南亚增速高达64.9% [5] - 行业集中度低,全球CR5仅33.7%,公司以9%销量份额排名第一,但销售额份额5.7%排名第四 [5] - 行业平均毛利率约25%-30%,公司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8][9]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主营家用充电桩及安装服务,产品销售收入占比67%,服务收入占比33% [5] - 已交付超过133万台充电桩,平均售价823元,2025年前三个月均价降至780.3元 [5] - 与特斯拉等7家头部车企合作,但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65.8%降至53.5%,第一大客户比亚迪收入贡献从38.3%缩水至17% [6][7] - 比亚迪订单收入从2022年2.67亿元降至2025年Q1的0.37亿元,2024年相比2022年缩水44.57% [7][8] 财务数据 - 营收连续三年下降,三年复合增速-8%,2024年营收5.93亿元 [6][9] - 净利润连续亏损且扩大,2024年亏损2.36亿元,2025年Q1亏损0.17亿元 [9][13] - 毛利率从2022年20.4%降至2024年14.9%,2025年Q1回升至16.5% [8][9] -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2022-2025年Q1累计净流出3.44亿元 [13][14] - 资产负债率从82.2%飙升至900.3%,短期借款达4.51亿元,流动负债净额8150万元 [13][14] 研发与竞争 - 2024年研发投入5560万元,占营收9.4%,低于头部竞争对手(普遍10-15%) [9][10] - 对比特锐德、许继电气等竞争对手,公司充电业务毛利率(14.9%)显著低于特来电(33.24%) [6] 融资与上市进展 - 成立至今完成8轮融资,累计获资5.48亿元,比亚迪曾参与C3轮投资5000万元 [16][17] - 2024年E轮融资后估值29.5亿元,每股成本55.21元 [17] - 两次港股IPO递表失效,2025年7-8月更新招股书并新增保荐人继续申请 [2][3] - 实控人黄志明持股47.7%,曾与投资方签订对赌协议但因未达业绩目标推迟补偿 [18][19] 战略规划 - 计划募资用于海外扩张(东南亚、南美建厂)、V2H/V2E技术开发及补充营运资金 [20] - 面临车企自建充电体系的竞争威胁,需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技术投入 [20]
奥 特 迅:茂名南站充电桩项目正处于中标公告阶段,项目总金额为500多万元,未达披露标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08:38
项目中标情况 - 茂名南站充电桩项目总金额为500多万元人民币 未达到公司信息披露标准 [2] - 公司在该项目中的具体占比未披露 项目目前处于中标公告阶段 [2] - 如未来中标金额达到披露标准 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