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

搜索文档
财经聚焦|观鸟经济持续升温 催生消费新业态
搜狐财经· 2025-08-14 14:17
观鸟爱好者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3年末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约34万人 [1] -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用户超5万名 2023年新增鸟类记录近360万条 [5] - 抖音观鸟话题播放量超7亿次 小红书相关笔记阅读量超10亿次 讨论量超700万 [5] - 小红书近一年观鸟笔记发布量为过去10年总和的1.2倍 [5] 观鸟旅游市场表现 - 扎龙生态旅游区2024年1-7月接待游客58万人次 [1] - 明溪县2024年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78.4万人次 旅游收入6.82亿元 [11] - 九江市2025年1-6月观鸟客流量49万人次 旅游增收1428万元 [11] - 西双版纳飘海鸟塘2024年接待游客近3000人 其中80%为摄影爱好者 [5] 观鸟产业链发展 - 明溪县1100余人从事观鸟相关工作 观鸟经济带动相关创收超6000万元 [11] - 福建明溪县"鸟导"达30余人 单次服务收入约1000元 [8] - 西双版纳定制观鸟游团费每人300元以上 [12] - 齐齐哈尔观鸟摄影俱乐部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 [5] 区域观鸟产业布局 - 福建明溪县培育12个生态观鸟森林康养基地 [16] - 江西推出鄱阳湖"观鸟+旅游"精品线路 [16] - 江西都昌县"候鸟书屋"自2021年开放后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 [11] - 西双版纳么等新寨鸟塘吸引国际观鸟爱好者 [5] 行业发展趋势 - 观鸟社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以鸟会友"成为新社交方式 [5] - 观鸟经济从单一观赏向文旅/康养/教育等多元消费场景延伸 [7] - 生态全链条服务模式逐步成熟 涵盖旅拍/文创/农产品销售等 [12] - 鸟类资源正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量 [16]
观鸟经济持续升温 催生消费新业态
新华社· 2025-08-14 13:53
行业规模与增长态势 - 截至2023年末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规模达34万人 [1] -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用户超5万名 2023年新增鸟类记录近360万条 [2] - 抖音平台观鸟话题播放量超7亿次 小红书相关笔记阅读量突破10亿次 [2] - 小红书近一年观鸟笔记发布量为过去10年总和的1.2倍 [2] 区域市场表现 - 黑龙江扎龙湿地2024年1-7月接待游客58万人次 旺季民宿需提前一月预订 [2] - 福建明溪县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78.4万人次 旅游收入6.82亿元 [4] - 九江市2025年1-6月观鸟客流量49万人次 旅游增收1428万元 [5] - 西双版纳飘海鸟塘2024年接待游客近3000人 其中80%为摄影爱好者 [3] 产业链发展模式 - 明溪县形成"观鸟+"产业生态 1100余人从事相关工作 带动相关创收超6000万元 [4] - 专业"鸟导"服务兴起 明溪县拥有30余名鸟导 单次服务收入约1000元 [4] - 西双版纳推出定制观鸟游 徒步观鸟环线团费每人300元以上 [5] - 江西都昌县"候鸟书屋"2021年以来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 [5] 业态创新与多元化 - 观鸟经济延伸至文旅/康养/教育领域 形成生态全链条服务模式 [1][5] - 福建明溪培育12个生态观鸟森林康养基地 [7] - 江西推出鄱阳湖"观鸟+旅游"精品线路 [7] - 业态覆盖旅拍/文创/农产品销售等多元收入结构 [5] 国际化与年轻化趋势 - 西双版纳鸟塘吸引英/法/西/韩等多国观鸟爱好者 [3] - 观鸟社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摄影俱乐部年接待观鸟游客超5000人次 [2] - "以鸟会友"成为新型社交方式 200人规模观鸟团成为常态 [2]
财经聚焦丨观鸟经济持续升温 催生消费新业态
新华网· 2025-08-14 13:1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观鸟爱好者人数达34万人且持续增长[1] -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用户超5万名 2023年新增鸟类记录近360万条[4] - 抖音观鸟话题播放量超7亿次 小红书相关笔记阅读量超10亿次且近一年发布量是过去10年总和的1.2倍[4] 区域市场表现 - 黑龙江扎龙湿地2024年1-7月接待游客58万人次 旺季周边民宿需提前一个月预订[2] - 福建明溪县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78.4万人次 旅游收入6.82亿元 观鸟经济带动创收超6000万元[8] - 江西九江市2025年1-6月观鸟客流量49万人次 旅游增收1428万元[8] 产业链发展 - 形成涵盖文旅/康养/教育的完整产业链 催生"观鸟+"新业态[1][6] - 福建明溪县1100余人从事观鸟相关工作 "鸟导"提供一站式服务且单次服务收入约1000元[6][8] - 云南西双版纳定制观鸟游团费每人300元以上 鸟塘年接待游客近3000人其中80%为摄影爱好者[4][8] 国际化与年轻化趋势 - 云南鸟塘吸引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等国际观鸟爱好者[4] - 观鸟社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摄影俱乐部年接待观鸟游客超5000人次[4] 政策与产业支持 - 江西推出鄱阳湖"观鸟+旅游"精品线路 福建明溪培育12个生态观鸟森林康养基地[11] - 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培养乡村科普员宣传员传播护鸟理念[9]
陕西吴起:漫山遍野的绿,就是聚宝盆
人民日报· 2025-08-14 06:32
生态修复成效 - 林草覆盖率从1997年19.2%提升至目前72.9% [1] - 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46万亩 林地总面积从49.8万亩增至470余万亩 [4] - 采用植保无人机提升补植效率 单次运送20棵树苗仅需3分钟 [4] 现代农业发展 - 建成日光温室2950座及拱棚3304座 种植山地苹果12万亩 [7] - 牧兴庄村大棚果蔬年均增收约60万元 单棚哈密瓜产量达8000斤 [7] - 水产养殖面积超1.5万亩 2023年鱼塘产量4万斤实现收入40万元 [5][7] 生态旅游产业 - 2024年接待游客84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达4.13亿元 [9] - 南沟村文化旅游季月均吸引游客近万人次 村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8][9] - 开发彩虹滑道等旅游项目 操作员月工资2800元 [7][8] 碳汇经济开发 - 已开发碳汇林79万亩 预估首期碳汇交易量24万吨 [9] - 与深圳企业签署林草碳汇协议 预期收益1920万元 [9] 产业结构转型 - 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超17亿元 [7] - 从传统放牧转为舍饲养殖 90只羊实现规范化管理 [3] - 苗木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 通过科学栽植法和混交模式实现 [3]
浙江首个地质生态产品交易仪式在安吉余村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02:54
安吉博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冯介绍,该项目将打造成一个以矿坑生态修复为核心,集户外 露营、休闲、窑洞参观、悬崖餐厅、悬崖咖啡、植物乐园、艺术体验馆为主要业态的户外生态综合体项 目,拟于8月中旬试运营。项目预计带动村民就业20余人,吸引青年入乡30余人。 中新网杭州8月13日电(吴君毅 鲍梦妮)8月13日,安吉县余村村冷水洞矿坑地质生态产品交易协议签订仪 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举行。此次交易为浙江省首个地质生态产品交易。 今年5月份以来,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浙江省地质院、浙江省自然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宁波测 绘与遥感技术研究院、浙江财经大学等单位,组织开展了地质生态产品确权登记、价值核算、资产评估 等技术研讨会议20余次,有效助推余村冷水洞矿山地质生态产品交易,探索形成地质生态产品"调查评 价-确权登记-核算评估-价值实现"的转化机制。此次交易的成功落地,也为浙江省自然资源生态产 品价值实现提供了"余村模式"。 "本次地质生态产品交易协议的签订,是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余 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在签订仪式现场表示。 此前,安吉博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就" ...
国家林草局:2024年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7.61亿人次
第一财经· 2025-08-14 02:32
2024年我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0.17万亿元,林产品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800亿美元,林产品生产和贸 易位居世界第一。 国家林草局最新披露,2024年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7.61亿人次。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培育了经济 林、木材加工、康养旅游、林下经济四个万亿级产业支柱,直接从业人员超过6000万人。 据国家林草局官网8月13日消息,我国林草产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7269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0.17万亿 元,林产品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800亿美元。成为世界林业产业大国,林产品生产和贸易位居世界第 一。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生态旅游不断释放经济活力。摄影 / 章轲 但同时,各地应避免生态旅游的类型、服务内容和文创产品的同质化,科学划分生态旅游区域的生态容 量范围。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等此前联合发布的《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 目前,中国生态旅游仍存在粗放开发、盲目利用、产品同质化严重、管理体制不完善、市场和政府调节 失灵等问题。应充分抓住生态旅游市场崛起、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加强区域协 同发展和推动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实现与转化。 国家林草局13日公布的一组 ...
内蒙古阿尔山:生态旅游让“靠山吃山”变“养山致富”
央视网· 2025-08-13 22:43
生态旅游转型成效 - 生态旅游成为核心发展模式 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收益转化 [1] - 森林覆盖率高达81.2% 86%市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5] - 2024年接待游客570多万人次 旅游收入70多亿元 较2014年增长近3倍 [9] 产业结构调整 - 居民从传统畜牧业转向生态旅游 养鹿庄园单次假期收入可达数万元(原养牛年收入数万元) [7][9] - 利用森林废弃物开发树皮画等旅游产品 从业者人均增收上万元 [4] - 政府引导闲置人口参与生态旅游 实现保护与增收双赢 [7] 生态修复历程 - 1950年代启动林业造林 荒山秃岭转变为四季皆景的生态旅游区 [3] - 林区停止伐木 全面转向旅游开发与生态产品利用 [5] - 通过草场承包和生态养殖降低牛羊对草场的破坏 [7]
“展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人民日报· 2025-08-13 21:50
肯蒂斯还注意到,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跑者,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大规模增长的主 要驱动力。在她看来,中国对海上风电等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不仅有效减少了碳排放,还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让可再生能源积极助力经济增长。在良好的政策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有力支持下,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借鉴中国绿色转型的经验,肯尼亚可以进一步扩大在可再生能源领 域的优势,加大对绿色初创企业的投资,争取成为区域可持续创新和增强气候韧性的中心。"肯蒂斯 说。 "中国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保护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 径。通过政策引导、绿色投资与公众参与的协同推进,中国的成功经验展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 调统一。"肯尼亚公共服务、人力资本发展与特别项目部助理主任肯蒂斯·哈瓦伊·利加米日前接受本报记 者采访时表示,"'两山'理念正推动中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典范"。 今年4月,肯蒂斯参加了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气 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修班,并到山东省东营市调研。她表示,此次中国之行收获满满,"孤岛万亩槐 树林的种植将昔日盐碱荒滩变 ...
“展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访肯尼亚公共服务、人力资本发展与特别项目部助理主任肯蒂斯
人民日报· 2025-08-13 21:49
中国绿色发展实践 - 中国通过政策引导、绿色投资与公众参与将生态保护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1] - 山东省东营市将盐碱荒滩改造为具有碳汇、经济与景观价值的万亩槐树林,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严格保护开发生态旅游与科研价值,孙武湖旅游度假区结合环境保护与文化旅游实现双重收益 [1] -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和贵州废弃矿山生态公园改造展示了生态保护对农村发展与减贫的推动作用,资源依赖型村庄通过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等实现繁荣 [1] 可再生能源与绿色产业 - 中国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跑者和主要驱动力,大规模投资海上风电等绿色基础设施减少碳排放并创造就业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下迅速发展 [2] - 肯尼亚可借鉴中国经验扩大可再生能源优势,投资绿色初创企业,成为区域可持续创新中心 [2] 国际合作与绿色"一带一路" - 肯中在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中国为肯尼亚提供绿色融资与技术机会 [2] - 双方在清洁交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加速肯尼亚向低碳、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型 [2]
海浪发电、废塑成衣、污水变湿地:中国沿海省份的生态经济密码
新华网· 2025-08-13 13:45
海洋潮流能发电 - 中国自主研发的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为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 被国际能源署认证[2] - 发电机组累计上网电量超783万千瓦时 相当于等效减少使用3132吨标准煤 减排7811吨二氧化碳[3][5] - 度电成本从第一代106元/千瓦时降至1.1元/千瓦时 目标降至0.3元/千瓦时以低于火电价格[5] 海洋塑料循环利用 - 浙江台州创新"蓝色循环"模式 累计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5.45万吨[5][6] - 通过高价回收机制鼓励民众参与 与国际企业合作将海洋塑料制成高附加值消费品[6] - 建立"海上收集-再生利用-碳汇交易"产业链 即将出台全国首部海塑治理地方性法规[6] 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 - 金华市武义县坛头村投入1400余万元进行河滩整治 完成清淤70余万立方米 垃圾清理500余吨[8] - 600多亩臭河滩改造为生态湿地公园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实现生态修复[8] - 村集体经济收入五年跃升168%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 形成"民宿+文创"特色产业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