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聚变能源公司挂牌,可控核聚变概念放量上涨,商业化落地提速丨行业风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1:13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7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 作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 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 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2] -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等共同向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 [2] - 公司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 现为中核集团聚变能源产业的实施主体、投融资平台及抓总单位 [2] 可控核聚变概念市场表现 - 7月23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跳空高开 板块放量上涨 涨幅随大盘回落至0.28% 东方电气、雪人集团、国机重装涨停 [3] - 近期可控核聚变概念实现"5连涨" 截至7月23日收盘 该概念板块上涨5.74% [3] HHMAX-901装置突破 - 国内首台商业化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HHMAX-901于7月18日成功实现等离子体点亮 标志我国在直线型场反位形技术路线的商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5] - 瀚海聚能HHMAX-901项目于2024年6月立项 今年2月进入工程建造阶段 目前已完成真空系统及支撑系统建造并通过测试 [7] 技术路线与产业链机会 - FRC装置对电源依赖度高 价值量占比有望超过托卡马克的15% 重点关注电源相关机遇 [6] - 机构建议关注真空室、大功率电子管、电源、超导材料、电容等核心环节标的 包括国光电气、旭光电子、英杰电气、永鼎股份等 [7] 机构观点 - 民生证券指出瀚海聚能直线型装置快速推进 建议持续关注核聚变产业催化 [7] - 华鑫证券推荐卡位关键环节且价值量较高的核心设备及零部件标的 [7]
一图看懂 | 聚变能源公司概念股
市值风云· 2025-07-23 10:14
核聚变产业投资背景 - 中国目前在建的14个主要可控核聚变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362亿元,未来3-5年是招标关键窗口期 [1][7] - 可控核聚变已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密集期,投资主体涵盖科研机构、国企和民企 [1][7][8] - 中国核电(601985)投资10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持股6.65%),浙能电力(600023)投资7.51亿元(持股5%),标志着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 [4][7] 直接参股企业 中国核电(601985) - 投资10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65%,作为中核集团旗下核心核电企业深度参与聚变技术工程化 [9][11] - 战略意义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要求,落实核能"三步走"战略,巩固央企在聚变产业的核心地位 [12] 浙能电力(600023) - 投资7.51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依托电力国企背景推动聚变技术商业化 [13] - 战略意义为发挥传统电力企业在能源转型中的资本协同优势,助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发展 [14] 核心部件供应商 西部超导(688122) - ITER低温超导线材国内唯一供应商,核聚变用NbTi超导线材工程化生产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15] - 超导材料是核聚变装置磁约束系统的核心材料,技术壁垒极高 [16][17] 安泰科技(000969) - 全系列涉钨产品覆盖聚变装置核心需求,累计为ITER项目提供数万件钨铜零部件 [17] - 钨铜偏滤器、包层第一壁、中子屏蔽材料等产品在极端环境下具有不可替代性 [17][18] 国光电气 - ITER项目偏滤器独家供应商,真空室及热氦检漏设备技术全球领先,屏蔽模块打破国际垄断 [19] - 偏滤器是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部件,负责排除聚变反应中的氦灰和高热负荷,技术要求极高 [20][21] 旭光电子(600353/688776) - 兆瓦级大功率电子管是磁约束核聚变中回旋加热等离子体的核心器件,单件价值200-300万元 [23] - 产品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属于消耗品,单堆用量8-16个,市场空间广阔,技术门槛高 [23] 关键技术企业 东方电气(600875) - 牵头国内首个聚变发电示范项目设备供应,磁体线圈技术覆盖核聚变与裂变领域 [25] - 在聚变堆热交换系统、发电机设备领域拥有全产业链技术整合能力 [26] 弘讯科技(603015) - 核聚变电源系统供应商,意大利子公司EEI为国际项目提供高动态电源定制方案 [27] - 与欧洲CERN保持多年技术合作,在核聚变电源器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 [29] 英杰电气(300820) - 为核聚变行业提供全方位关键电源配套服务,包括磁场电源、加热电源等 [31] - 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安徽、河北、上海、四川、陕西等地的多个国家级核聚变项目 [32] 合锻智能(603011) - 聚变堆真空室构件研制,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公司在聚变堆真空室制造技术领域深度合作 [34] - 核聚变产业联盟成员,在偏滤器材料验证与制造领域协同研发能力突出 [35] 材料与设备企业 永鼎股份(600105) - 国内唯一高温超导带材量产企业,产品适配聚变装置磁约束与能源传输需求 [38] - 高温超导带材(YBCO类)是实现强磁场约束的关键材料,技术壁垒高 [39] 兰石重装(603169) - 新型高效紧凑型焊接式热交换器应用于CEFTRIA-12 [39] - 在氦冷固态包层热工设备领域具有独特技术积累,满足聚变装置极端工况要求 [40] 四创电子(600990) - 积极开拓上海、成都等各地聚变项目资源,参与聚变装置建设与配套 [40] - 在电子系统工程领域经验丰富,具备大型科研装置配套能力 [41] 百利电气(600468) - 为ITER计划提供电力无功补偿设备,在能源控制系统有深厚积累 [43] - 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确保聚变装置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技术成熟可靠 [43]
115亿,今年上海最大融资诞生
投资界· 2025-07-23 07:48
核聚变公司成立与融资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聚变公司)于7月22日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中国石油昆仑资本等7家机构共同投资114.92亿元,成为上海今年最大一笔融资[1][4] - 聚变公司原为中核集团下属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2023年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重组成立,目标是通过磁约束托卡马克技术路线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2][4] - 增资后股权结构:中核集团持股50.35%(投资40.29亿元)、昆仑资本持股20%(投资30.06亿元)、上海聚变持股11.81%(投资17.74亿元),其余股东合计持股18.84%[5][6] 技术背景与行业动态 - 可控核聚变被称为"人造太阳",具有零污染、无限获取的特点,被视为颠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终极能源"[9] - 国内核聚变领域已涌现聚变新能、能量奇点(上海企业)、星环聚能等公司,能量奇点2024年成功实现洪荒70装置等离子体放电,预计2035年中国可能实现首度聚变发电[9] - 高温超导材料突破使核聚变产业化周期和成本大幅下降,商业化预期从50年缩短至更近时间窗口[11] 上海未来产业布局 - 上海2022年发布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目标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5000亿元,重点包括未来能源等领域[10] - 上海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其子基金上海聚变参与本次投资,这是该基金首个直投项目[6][10] - 上海拥有完整核能产业链:上海核工院、中核建股份等龙头企业,能量奇点等专精特新企业,以及上海交大、中科院应物所等科研支撑[10] 全球能源革命背景 - AI算力需求激增导致电力紧缺,ChatGPT日耗电50万度,AI模型训练耗电量相当于3000辆特斯拉,电力成本占智算运营成本的60%-70%[13][14]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0.17亿千瓦(2025年4月),风电光伏装机15.3亿千瓦已超火电,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全球第一[14] -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国占全球能源投资超30%,清洁能源投资占比超70%,被外媒称为"电力王国"[15][16]
中国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7-23 03:52
核聚变技术突破 -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世界纪录 [4] - 中国环流三号(HL-3)装置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 [4] - 聚变能源商业化需突破高温等离子体约束、材料抗辐射、氚自持循环三大门槛,前两项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4] 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 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可控核聚变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30年前建成聚变示范堆、2050年实现商业化应用目标 [4] - 国内已有超20家企业涉足聚变领域,覆盖超导磁体、真空室、偏滤器等核心部件制造 [5] - 能量奇点公司完成近10亿元融资,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进入总装阶段 [5] 国际合作与专利壁垒 - 中国承担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10%采购包任务 [5] -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进入工程设计阶段,设计目标直接对接商业化需求 [5] - 国内聚变相关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35%,在超导磁体、等离子体加热等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5] 商业化前景 - 装置单次启动成本高达数亿元 [6] - 2035年后聚变发电成本有望降至0.3元/千瓦时以下 [6]
官宣!“中国聚变公司”成立,多股涨停!
第一财经· 2025-07-23 03:38
可控核聚变板块市场表现 - 可控核聚变板块表现活跃 浙富控股 东方电气 中国能建 国机重装实现3连板 常辅股份涨17% 浙能电力 中国核建 中核科技等跟涨 [1]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 [1] - 公司定位为推进聚变工程化 商业化的创新主体 重点布局总体设计 技术验证 数字化研发等业务 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1]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 上海电气集团 申能集团等签署聚变创新联合体深化合作协议 [1] - 公司与中核集团 中国石油昆仑资本 上海未来聚变 中国核电 浙能电力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四川重科聚变等股东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 [1] 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建议 - 可控核聚变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技术持续突破 项目融资开展 政策支持力度提升 [2] - 相关项目招标采购加速开展 预计对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 [2] - 托卡马克技术路线建议关注超导带材/磁体 堆内构件 结构件 电源系统 辅助加热系统等环节上市公司 [2] - Z-FFR及FRC技术路线建议关注电源系统环节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2]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7%;外汇局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实现“一套规则、一站办理”——《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23:58
重要市场新闻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4%,纳指跌0.39%,标普500指数涨0.06% [1] - 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特斯拉涨超1%,英伟达跌超2%,博通跌超3% [1] - 焦炭、贵金属板块涨幅居前,美洲白银公司涨超4%,泛美白银涨超2% [1]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7%,热门中概股普涨,蔚来涨超10%,百度涨超4%,小鹏汽车、拼多多涨超3%,京东、理想汽车涨超1% [1] - COMEX黄金期货收涨1.1%,报3444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收涨0.83%,报39.66美元/盎司 [1] - WTI原油期货合约收跌1.47%,报66.2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报68.59美元/桶 [1] - 欧洲主要股指收盘多数下跌,德国DAX30指数跌幅1.04%,英国富时100指数涨幅0.13%,法国CAC40指数跌幅0.69%,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幅0.99% [1] 行业掘金 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 外汇局与人民银行协作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实现"一套规则、一站办理" [2] - 政策优化跨境支付效率,将支付发起至资金划转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2] - 央行就《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优化银行参与跨境人民币支付与金融市场业务空间 [2] - 相关概念股包括新国都、天阳科技、拉卡拉 [2] 可控核聚变产业化 - 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七位股东合计出资约114.92亿元,中核集团增资后持有50.35%股份 [3] - 公司规划打造全高温超导环流4号,后续进一步打造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目标Q≥10、验证氚自持并演示发电 [3] - 可控核聚变产业端进展持续提速,托卡马克为代表的磁约束路线成为主流选择 [3] - 相关概念股包括中洲特材、王子新材、哈焊华通 [3] 海南自贸港政策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最新进展,市场预期会议将释放更多关于封关运作、产业支持等方面的积极政策信号 [4] -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和扩大开放的关键年,官方强调将分步骤建立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 [4] - 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框架包括"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等政策逐步落地 [4] - 相关概念股包括海汽集团、海南高速、海兰信 [4][5] 避雷针 - 中洲特材股东上海盾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808.85万股,占总股本1.76% [6] - 伟思医疗股东南京志达创业投资中心拟减持不超过287.31万股,占总股本3% [6] - 祥明智能控股股东祥兴信息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326.4万股,占总股本3% [6] - 建研院股东褚莹拟减持不超过3.6万股,股东吴其超拟减持不超过495万股,分别占总股本0.0072%和0.9957% [6] - 贵州燃气股东北京东嘉投资有限公司、贵阳市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拟分别减持不超过3450万股,各占总股本3% [6] - 欧林生物控股股东上海武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1217.8万股,占总股本3% [7] - 苑东生物员工持股平台拟询价转让336.96万股,占总股本1.91% [7]
雅江集团后,又一“能源巨无霸”国家队企业挂牌成立
选股宝· 2025-07-22 23:29
公司动态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7月22日在上海挂牌成立 [1] - 中国核电拟投资10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增资后持股6.65% [1] - 浙能电力拟投资7.51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5%股权 [2] -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浙能电力及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共同向聚变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 [2] 技术路线 - 全球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呈现百花齐放局面 磁约束托卡马克和FRC技术路线为主流 [2] - 谷歌与CFS签署购电协议 计划在2030年代购买200MW电力 [2] - 微软与Helion签订对赌协议 计划在2028年购买聚变电能 Helion需在装置建成后一年内将发电功率提升至至少50MW [2] - 中科院与中核集团选择以托卡马克技术路线为主 绵阳九院通过先觉聚能开展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项目建设 [2] - 商业聚变公司倾向于建设投资规模较小的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 [2] 技术进展 - 2025年以来EAST、环流3号等托卡马克装置技术不断突破 [3] - 聚变新能运营的BEST项目提前启动总装 陆续开启招标 [3] - 托卡马克电源系统价值量占比仅次于磁体系统 场反路线下电源系统价值量占比可能接近40% [3]
“人造太阳”引巨头争抢!中国核电、浙能电力重金入局
格隆汇· 2025-07-22 16:34
核电巨头投资聚变能源公司 - 中国核电拟投资10亿元获取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6.65%股权 [1][2] - 浙能电力计划投资7.51亿元获取5%股权 [1][2] - 中核集团牵头多家机构共同增资114.92亿元 中核集团持股从100%降至50.35% [5] - 中国核电表示此举是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 落实核能"三步走"战略 [6] - 浙能电力希望通过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保持竞争力 [6] 聚变能源行业现状 - 可控核聚变板块2025上半年累计涨幅达41.78% 跻身A股十大热门板块 [10]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2030年全球可控核聚变市场规模达4965亿美元 2050年或突破万亿美元 [12] - 我国EAST装置实现1亿度1066秒稳态运行 创造世界纪录 [11] - 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突破 [11] - 我国首台商业化直线型聚变装置7月实现等离子体点亮 [11] 政策支持与市场预期 - 国家将可控核聚变纳入"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2] - 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将其列为未来能源重要方向 [12] - 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大力支持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研发攻关 [12] - 长江证券认为获得先发优势的企业有望受益于核聚变景气赛道 [12] - 中信证券对核电和聚变产业链高度看好 保持积极推荐 [13] 公司合作历史 - 中国核电与浙能电力过去12个月内曾共同增资中核汇能有限公司 [9] - 此次投资进一步加深了双方在新能源赛道的协同关系 [9]
可控核聚变重磅!逾百亿元资本入局,“国家队”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7-22 15:45
可控核聚变行业动态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挂牌成立 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 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1] - 公司将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 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 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 [4] - 上海将聚变能源作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培育的重点方向 先导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6] 公司股权与资本运作 -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等7家股东共同投资114.92亿元 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 交易完成后注册资本达150亿元 [3] - 中国核电出资10亿元持股6.65% 浙能电力出资7.51亿元持股5% 增资方分3年完成出资 [4] - 上海聚变由上海国投科创、上海电气控股等共同出资成立 是中国聚变公司股东之一 [6] 技术研发与合作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签署聚变创新联合体深化合作协议 [4] - 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参与国内外多个聚变工程项目 包括BEST、ITER和EAST"东方超环" [7] - 能量奇点公司正在研发洪荒170装置 计划2027年建成运行以实现聚变净能量增益 [7] 产业链布局 - 上海超导科技已实现年产千公里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科创板IPO获受理 [6] - 上海将支持组建聚变能源创新联盟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7] - 上海计划提升重点区域创新密度与产业集聚度 共建全球影响力的聚变能源创新高地 [7]
可控核聚变重磅!逾百亿元资本入局,“国家队”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7-22 15:36
可控核聚变赛道发展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挂牌成立 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 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1] - 公司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 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 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 [5]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申能集团等签署聚变创新联合体深化合作协议 [5] 股权结构与资金投入 -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等股东共同投资114.92亿元 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 交易完成后注册资本达150亿元 [3][4] - 中核集团持股比例从100%降至50.35% 中国核电持股6.65% 昆仑资本持股20% 上海聚变持股11.81% 浙能电力持股5% [4] - 各增资方将在1年、2年、3年内分别完成实际出资金额的60%、80%、100% [4] 行业布局与技术进展 - 上海将聚变能源作为前沿科技重点方向 先导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技术 引育创新主体和人才团队 [7] -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实现年产千公里级以上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是国际唯二量产企业 [7] - 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参与国内外多个聚变项目 包括BEST装置、国际ITER项目、EAST"东方超环"等 [7] 创新生态与未来规划 - 能量奇点公司正在研发洪荒170装置 目标实现聚变净能量增益 计划2027年建成运行 [8] - 上海将支持组建聚变能源创新联盟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提升创新密度与产业集聚度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