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创

搜索文档
《哪吒》爆火后,成都再出大招!
第一财经· 2025-05-29 11:46
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目标 - 成都力争到2027年六大核心产业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 到2030年建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1][2] - 目标定位为打造数字文创"三高地三中心" 包括全国影视动漫创制高地 游戏电竞聚合高地 创意设计品牌高地 数字音乐演艺潮流中心 网络文学策源中心 数字文化装备智造中心 [2] 产业现状与现象级IP表现 - 2024年成都数字文创核心产业总规模达3819亿元 聚集链主企业11家 上市企业7家 规上企业690家 [4] - 《王者荣耀》DAU超1亿 2025年4月重返全球手游收入榜第一 [4] - 《哪吒2》全球票房超158亿元 位居影史第五 直接计入四川GDP约18亿元 拉动一季度经济增长0.13个百分点 [5][6]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入驻企业64家 聚集从业人员6000人 引入腾讯新文创总部 网易雷火工作室等头部项目 [6] 重点企业及产业链布局 - 可可豆动画《哪吒》制作团队带动产业生态聚集 园区企业包括索贝数码 艾尔平方(出品《汉化日记》) 墨境天合(参与《流浪地球》特效)等 [7] - 星阅辰石拥有《遮天》《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头部IP全版权 [7] 政策扶持措施 - 出台4项专项政策 覆盖影视 游戏电竞 科幻内容创作 初创企业培育 最高给予2100万元综合扶持 [9][10] - 电竞产业奖励:俱乐部每赛季最高300万元 场馆建设最高1000万元 赛事举办最高800万元 [10] - 科幻内容创作单部作品最高扶持10万元 重点支持融入天府文化元素的作品 [11] - 初创企业支持:成立6-36个月企业可获2万元补贴 提供超10万平方米低价办公空间 房租补贴50% 人才住房补贴1000元/月/人 [12]
《哪吒》爆火后,成都再出大招!影视创作最高奖2100万
第一财经· 2025-05-29 10:45
数字文创产业规模目标 - 成都力争到2027年六大核心产业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到2030年建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2024年数字文创核心产业总规模已达3819亿元 [2] 现象级IP及企业表现 - 《哪吒》系列电影全球票房超158亿元,位居全球影史票房第5 [2] - 《王者荣耀》日活跃用户数(DAU)超过1亿,2025年4月重返全球手游收入榜第一 [2] - 成都聚集链主企业11家、上市企业7家,规上数字文创企业690家 [2] - 可可豆动画、腾讯新文创总部、网易雷火工作室等64家企业入驻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聚集从业人员约6000人 [3] 产业政策支持 - 出台4项产业政策,包括影视、游戏电竞、科幻内容创作转化、初创企业培育等领域 [6] - 影视产业最高综合给予2100万元扶持,电竞俱乐部每赛季最高奖励300万元,场馆建设最高奖励1000万元 [7] - 科幻内容创作单部作品最高扶持10万元,全国首个市级科幻内容创育扶持政策 [8] - 数字文创初创企业"开办即享"2万元补贴,提供超10万平方米低价办公空间,房租补贴覆盖50% [9] 经济贡献 - 《哪吒2》直接计入四川GDP约18亿元,拉动一季度经济增长0.13个百分点 [3] - 《哪吒2》直接计入GDP达72.65亿元(不含劳动者报酬和衍生品收入) [3] 产业集群建设 - 成都目标打造数字文创"三高地三中心",包括影视动漫创制高地、游戏电竞聚合高地、创意设计品牌高地等 [1]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引入腾讯新文创总部、网易雷火工作室、AG电竞等项目,打造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平台 [3]
三大行业协会代表赴长春调研文创数字化与青少年数字教育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5-28 22:34
行业考察与调研 - 三大行业协会核心代表赴长春开展专项考察 聚焦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和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的实践成果 [1] - 调研深入探索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 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模式 [1] - 长春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标杆城市 在数字文创与教育科技领域形成独特竞争力 [4] 数字教育实践体系 - 长春构建"基地 + 学校 + 企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数字教育培育体系 [7] - 建议整合区块链技术构建青少年数字素养评价体系 将实践成果上链存证 形成全国性教育认证标准 [7] - 采用"产教融合 虚实共生"创新模式冲刺教育部2025-2028学年白名单赛事 [8] 教育科技赛事规划 - 赛事聚焦AIGC 数字孪生 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 [8] - 设置AI基础能力 元宇宙开发 数据科学与区块链等12大核心赛道 [8] - 覆盖虚拟场景搭建 数字人创作 数据要素模型构建等方向 [8]
16项硬核措施!成都网信领域启动“助企护企”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04:28
成都网信领域"助企护企"行动核心内容 - 成都网信领域推出4类16项措施助力企业发展,包括政策解读、品牌助推、侵权整治、合规咨询、安全防护等 [1] - 行动旨在解决企业在网信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赋能优质企业引育和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5] 品牌推广与宣传 - 通过"新闻咖啡时"机制整合新媒体资源构建传播矩阵,精准解读涉企政策 [1] - 组织各级新媒体推出图文短视频解读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等政策 [9] - 强化与中央省级新媒体海外宣传联动,助推"蓉品出川""蓉品出海" [10][11] - 重点宣传"3+22+N"产业园区体系和"立园满园"五大攻坚任务成效 [12] 营商网络环境优化 - 2024年已受理1000余件涉企网络侵权举报 [3] - 建立"四位一体"涉企网络侵权举报受理长效机制,开设专门举报专区 [13] - 开展"清朗"专项行动整治损害企业形象的违法违规行为 [14] - 通过"成都互联网沙龙"等活动建立政企"零距离"沟通渠道 [16] 企业信息化发展支持 - 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咨询服务,解决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问题 [3][17] - 依托"蓉数公园"数据交易平台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共享 [3][18] - 优化"算力券"供给机制,部分企业已降低50%算力成本 [3][19] - 指导企业开展生成式AI和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 [20] 网络安全防护 - 组建网络安全"助企服务团"开展"进园区"活动 [5][22] - 建立"绿色通道"协助企业防范网络安全威胁 [23] - 依法打击涉企网络攻击、数据窃密等违法犯罪行为 [25] - 组织企业参与网络安全试点示范活动 [27]
“破”与“立”:成都高新区加快打造未来产业“试验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08:31
创新场景驱动 - 成都高新区通过裸眼3D哪吒视频全球首秀和太空计算星座发射,展示未来技术应用场景 [2][3] - 将城市场景转化为产业实验室,形成可复制的场景创新模式,覆盖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四大领域 [4] - 开放20个科技成果应用场景,降低科技企业技术验证成本 [4] - 市民互动和企业订单为技术进化提供实时反馈 [5] - 恒图科技Fotor平台拥有8亿全球用户,考拉悠然大模型赋能工业机器人 [7] 技术突破与产业集聚 - 国星宇航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构建未来算力网络 [3][9] - 天行者1号人形机器人完成自主行走展示,沃飞长空AE200验证机实现全倾转飞行 [10] - 2024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累计68个),建成7家战略平台并取得81项原创成果 [11] - 低空经济产业链聚集94家核心企业,覆盖材料、零部件、整机研制等全环节 [15]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汇聚138家公司和4000+人才,形成数字文创产业链 [13] 园区生态与差异化布局 - 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打造协同生态,沃飞长空总部基地缩短研发周期 [15] - 差异化布局专业特色园区,推动AI大模型、航空科技等赛道发展 [15] - 新川创新科技园融合新加坡风格与蓝花楹景观,配套咖啡机器人等智能设施 [20][21]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以川西林盘为特色,构建公园化产业社区 [18][19] 人才与城市发展 - 成都高新区集聚全市30%高层次人才,人才总量669万(全国第4) [16] - 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同步提升科技转化与社区幸福指数 [21] - 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中高技术产业营收全国第四,推动46个项目纳入成都幸福工程 [21]
首批76条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发布,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今日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0:44
活动概况 - 成都市举办"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旨在推动创新场景应用,挖掘城市文化旅游资源[1] - 活动包括数字文创政策解读、场景清单发布等环节,吸引文创及文旅产业园区、重点国企、博物馆等代表参与[1] - 首批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共76条,其中需求37条、供给39条,覆盖数字文创、旅游、音乐等重点领域[1] 场景需求与供给 - 东郊记忆西区项目计划对80亩空间改造,构建"文创IP展示中心+沉浸式科技体验馆"双核体系,引入全息投影技术[5] - 成都自然博物馆推出"自然主题类沉浸式VR体验场景",要求合作方具备文化内容制作资质和前沿VR技术能力[6] - 力方数字科技在文博领域运用新技术打造无边界活态展馆,京东方艺云科技围绕数字艺术馆等打造"文旅+科技"场景[7] - 成都星蓝星研发大型户外裸眼3D三防全息设备,专为旅游景区夜间经济提升设计[10]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成都设立总规模100亿元文创基金,发行全国首单版权资产支持票据,全市规上数字文创企业超680家[12] - 正在制定数字文创产业"1+4"系列政策,包括1个实施意见和4个细分领域政策(影视、游戏电竞、科幻、初创企业)[15] - 成都文旅新生态打破产业边界,供给能力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如XR超级直播间、元宇宙虚拟会场等技术应用[16] 技术与产品亮点 - 活动现场展示裸眼3D、VR眼镜、AI数字人等新技术,实现"产量变流量"[4] - 企业将全息投影、裸眼3D、CAV空间等数字技术融入产品,深度挖掘天府文化IP[16] - 场景清单呈现科技驱动特点,如AI剧本游系统、智能灯光调控等技术提升体验转化率[16]
西洽会| 重庆涪陵“科创赋能 产业兴区”51家企业组团亮相
环球网· 2025-05-22 10:09
涪陵区产业展示 - 涪陵区围绕先进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页岩气及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链组织51家企业参展 [1] - 展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2个千亿级主导产业、3个500亿级支柱产业、4个100亿级特色产业、9个新星产业集群 [3] - 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重庆华峰、万达薄板等先进材料企业及重庆卡涞等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 [4] 产业集群细分 - 500亿级支柱产业:中粮油脂、黄花园食品领衔食品加工,中石化涪陵页岩气主导清洁能源,三爱海陵等展现智能装备 [4] - 100亿级特色产业:涪陵榨菜集团等展示榨菜新品,太极集团领跑生物医药,玻芯成布局电子信息制造,重庆建峰深化精细化工 [4] - 9个新星产业集群涵盖前沿新材料(理工清科研究院)、智能建造(智能建造研究院)、数字文创(凯高玩具)等领域 [4] 签约与商业合作 - 签约6个项目涉及能源、智能装备、食品等产业,协议资金达162.07亿元 [6] - 粟米供应链等9家企业亮相跨境电商展,桑田食客等8家电商参与供应链对接,钱江摩托开拓非洲市场 [6] 产业生态与城市定位 - 展品覆盖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特色农业,体现"科技赋能+产业筑基"融合 [4] - 涪陵区通过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技术突破构建立体化产业生态,强化宜业宜居城市形象 [8]
全国首只科幻+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启航:助力成都数字文创与科幻产业腾飞
搜狐财经· 2025-05-18 04:23
国内首只数字文创产业基金成立 - 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完成备案 目标规模33亿元 是国内首只聚焦数字文创 科幻产业和未来赛道投资的产业基金 [3] - 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生态培育"创新模式 期限长达7年并可延长至9年 体现"长期陪伴"资本逻辑 [7] - 基金治理结构创新 由天府文投担任管理人 整合文化产业投资 科技创业投资 金融生态等优势资源 [8] 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876亿元 同比增长11.7% 聚集数字文创企业超7000家 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4] - 预计2025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将突破3100亿元 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4] - 产业正从单一内容创作向全产业链延伸 涵盖影视 游戏 装备制造 IP衍生等多元领域 [7] 基金运作模式与投资方向 - 采用"直投+子基金"双轮驱动模式 直投聚焦"科幻+未来产业"宏观布局 子基金深入细分赛道 [7] - 重点投向科幻阅读 影视 游戏 文旅等领域 发力互联网应用 数字智能等未来产业重点赛道 [12] - 关注数字技术 智能硬件/软件 工业自动化等技术创新与深度融合 支持原创作品全环节 [13] 产业协同与人才培育 - 基金将带动数字技术 装备制造 文化创意 教育培训等多产业联动发展 形成新产业集群 [14] - 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幻创作 技术研发 经营管理人才汇聚成都 支持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14] - 推动形成"产—学—研—投"闭环 为产业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14] 城市发展战略 - 基金助力打造"中国科幻之都" 建设数字文创"三高地三中心" 推动世界文创名城建设 [3] - 通过"文化引领 科技赋能 产业集聚 融合创新" 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 [15] - 将千年文化底蕴转化为未来产业动能 开辟兼具文化厚度与科技锐度的发展路径 [3]
助推“立园满园” 成都东郊记忆艺术区产业联盟成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23:45
产业联盟成立背景 - 成都东郊记忆艺术区产业联盟成立标志着推动产业集群化、加速"四链"深度融合、探索文商旅城高质量发展新范式迈出关键一步 [1] - 联盟是落实成都市"立园满园"行动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园区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 [2] - 东郊记忆艺术区秉持"工业遗存+文创园区+科创基地+消费极核"四位一体发展理念,集聚发展以"文创科创、时尚消费"为主的优势企业 [1] 产业资源整合 - 联盟吸纳艺术区内10大红仓特色产业"园中园"、44栋专业楼宇及14处大型商业综合体资源 [2] - 聚合5大银行、5所高校、6支基金、16家商协会等多元主体力量 [2] - 采用"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的资源聚合模式,构建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塑的产业协同生态体系 [2] 项目签约情况 - 鹤谷山水商业综合体项目、红仓·103直播产业园等十余个高能级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 [2] - 辖区内高校人才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金融合作项目、协会合作项目等产业要素项目签约 [2] - 时代青桔项目、江湖如故项目等东八区影视文创园入驻项目签约 [2] 产业发展现状 - 东郊记忆艺术区已引聚优质企业近5.5万家 [1] - 拥有品牌"首店"和流量主力店100余家 [1] - 形成时尚范儿、年轻态、国际化的文旅消费场景 [1] 联盟成员构成 - 100余家联盟成员单位获授牌 [2] - 涵盖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人才智库多元产业支撑要素 [2] 未来发展目标 - 促进成都东郊的工业文化基因与现代创造力深度融合 [2] - 助推成都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2]
专访未来数字产业研究院院长巩强:文创企业“只靠情怀,是扛不住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14:07
数字文创的定义与内涵 - 数字文创可从名词和动词两个维度理解:作为名词指以数字技术和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包括虚拟产品如NFT或虚实结合体验如VR [5] - 作为动词指用数字手段重塑文化生产消费全过程的动态机制,强调模式革新而非形式标签,例如传统相声通过数字化改良也可归入数字文创 [6][8] - 与传统文创的核心区别在于数字化对生产逻辑的根本性改变,例如纸媒与短视频在信息传达方式上的差异 [6] 数字文创产业发展阶段 - 当前处于"赛博迁移"阶段后期,主要表现为将现实文化内容数字化迁移,如文物扫描和线上博物馆 [8] - 标志性特征是主流文化消费场景已实现数字化覆盖,但面临数字化深度不足、资源供给单一、公众参与度低等挑战 [9] - 技术发展速度远超产业应用速度,存在显著滞后性,需突破文化数字化的广度与深度瓶颈 [8][9] 企业核心能力框架 - "内容-技术-运营"三角模型是企业定位的核心框架,中小企业需至少占据一项优势领域 [11] - 内容能力关键在于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转化能力,而非简单占有资源,例证如《黑神话:悟空》对西游题材的创新解读 [11] - 技术能力侧重应用而非研发,重点在于如何利用AI等工具提升内容表达与用户体验 [13] - 运营能力涵盖商业模式创新与场景打造,典型案例包括阿那亚社群运营和《长安十二时辰》NPC互动 [13] 商业模式与市场需求 - 五种新兴商业类型(沉浸、焕活、化身、共情、共益)对应消费者从物质到精神、被动到主动的需求升级 [13] - 沉浸式体验满足深度参与需求,焕活式回应传统文化创新诉求,化身式关联数字身份认同 [13] - 未来市场可能呈现多模式融合趋势,爆发力取决于企业捕捉未满足需求的能力 [14] 行业转型关键挑战 - 传统文化机构转型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传统体系与数字经济时代的适应性冲突 [16] - 系统性思维是把握AIGC等机遇的关键,需明确新技术与核心能力的结合点而非盲目跟风 [16] - 政府应发挥引导与赋能作用,通过搭建平台、数据共享、人才支持等政策营造创新环境 [16] 从业者发展建议 - 需平衡情怀与商业逻辑,通过扎实的商业化能力实现文化价值转化 [20] - 在快速变化环境中保持系统性思维,避免被热点牵引而失去核心聚焦点 [20] - 创新想象力是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要素,需持续探索未被开掘的领域可能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