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展示前沿创新成果 引领未来产业风向
科技日报· 2025-05-09 01:24
前沿科技展示 - 北京科博会以"科技引领 创享未来"为主题,展示众多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最新成果,展馆面积达5万平方米 [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天工LITE"机器人,是半程马拉松冠军"天工Ultra"的"孪生兄弟",并即将发布国内首款针对复杂地形自适应行走的人形机器人"天工2.0",该机器人综合能效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是首个拥有永续作业能力的工业级机器人 [1]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基于全栈式技术开发,具备多模态规划大模型、语义VSLAM、学习型运动控制等具身智能关键技术,能满足工业场景内泛化应用需求 [1] 医疗与航天技术突破 - 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发布全球首个"AI+数智骨科全流程解决方案"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实现"诊疗一体化"和"研发—应用—产业"全链突破,其"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技术"自主可控 [2] - 北京星途智联科技发布国内首个国产化民用卫星互联网终端"网翎卫星上网机",该终端在2025年缅甸地震救援中实现单人便携部署,开创卫星通信设备"轻量化、单兵化"先河 [2] - 北京国卫星通展示惯性导航、北斗授时等设备,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等领域提供自主可控的"中国芯"支撑 [2] 量子计算进展 -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展出国内首个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用光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较经典计算机呈指数级跃升,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小分子库筛选中可将运算时间从数天或数月缩短至毫秒级 [3]
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本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及相关股东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会议召开时间:2025年05月16日(星期五) 下午 13:15-14:45 ● 会议参与方式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网址:http://roadshow.sseinfo.com/); 会议参与方式二:"麦迪科技投资者关系"小程序,通过微信搜索"麦迪科技投资者关系"或微信扫一扫以 下二维码参与会议 副董事长、总经理翁康先生;独立董事李东先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孟豪先生;财务总监梅皓先 生。 四、 投资者参加方式 (一)投资者可在2025年05月16日下午13:15-14:45,通过互联网登录上证路演中心 ● 会议召开方式:视频直播和网络互动 ● 投资者可于2025年05月09日(星期五)至05月15日(星期四)16:00前登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首页点击"提问 预征集"栏目或通过公司邮箱suzhoumedi001@medicalsystem.cn进行提问。公司将在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 遍关注的问 ...
药师帮启动至多1亿元回购,多重利好驱动估值修复
格隆汇· 2025-05-07 09:23
公司动态 - 公司首次回购300,000股股份,总代价约为210.4万港元,平均每股7.0147港元,并计划在2025年10月31日前动用最多1亿元港币回购股份 [1] - 执行董事陈飞于4月连续增持50万股(约316.7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1.14% [1] - 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179.04亿元,同比增长5.5%,经调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20.1%,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1] 财务表现 - 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仅31天,现金循环周期为-28.9天,实现高效的库存与现金管理 [1] - 公司现金流健康度良好,堪称"现金牛" [1] 市场估值 - 公司目前市值被严重低估,具备明显的"烟蒂股"特征 [2] - 对比其他港股医疗科技公司,公司的估值倍数明显偏低,当前市值远低于企业内在价值 [2] 行业前景 - 国内政策持续推动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公司等具备数字化先发优势的企业将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2] - "基本面向上+估值洼地"的稀缺属性愈加明显,中长线布局的机会点或已出现 [2]
麦迪科技收盘上涨5.46%,最新市净率5.53,总市值45.5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06 12:45
公司股价与股东情况 - 5月6日收盘价14.87元,单日上涨5.46%,市净率5.53创31天新低,总市值45.54亿元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48361户,较上次增加11318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2.76万股 [1] 主营业务与产品优势 - 主营业务为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CIS)系列应用软件和临床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2] - 核心产品DoCare系列覆盖手术室、重症病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等关键领域 [2] - 终端用户覆盖全国32个省级区域24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医院近1200家 [2] - 拥有近600项知识产权,承担国家863课题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2] 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 - 运用5G、物联网和AI大模型技术探索低空经济,开展直升机/无人机救援 [2] - 推动人形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康养领域应用,推进医疗信息化平台化、区域化、智能化发展 [2] - 获得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智慧健康优秀产品等多项荣誉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334万元,同比下滑43.13% [3] - 同期净利润2359.59万元,同比增长138.55%,销售毛利率66.10% [3] 行业估值比较 - 公司PE(TTM)-17.14,静态PE-16.30,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16.83/132.95 [4] - 市净率5.53低于行业平均8.41但高于中值4.00 [4] - 总市值45.54亿元低于行业平均117.57亿元和中值56.66亿元 [4]
马斯克最新专访:我希望留下的遗产是“帮助推动文明进步”
36氪· 2025-05-06 12:11
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特斯拉将在几个月内发布无监督版全自动驾驶(FSD)功能 现有车型能够完全自主行驶 车内无需人类干预 [4] - 计划6月在奥斯汀启动测试 随后迅速推广到全美 现有自动驾驶表现已接近零干预 [4] - 未来手动驾驶汽车将变得像骑马一样罕见 显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高度信心 [4] 医疗与机器人领域布局 - 特斯拉研发人形机器人Optimus 定位为个人助手 预计将形成巨大市场 [4] - Neuralink首款脑机接口设备"心灵感应"已投入使用 瘫痪患者可通过思维操控电子设备 [6] - 第二款设备"盲视"针对视觉障碍人群 计划未来12个月内完成首次植入手术 [8] - 脊髓损伤修复技术取得突破 通过信号桥接有望使患者重新站立 [8] SpaceX太空探索规划 - 专注于火箭发射和星链互联网运营 技术目标支持人类跨星球生存 [6] - 长期计划在火星建立自给自足城市 推动多行星文明发展 [6] AI技术发展理念 - Grok系统具备复杂分析能力 答案准确率极高 [9] - 强调AI必须内置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否则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9] 企业愿景与战略定位 - 核心目标为"推动文明进步" 通过技术积累拓展人类认知边界 [2][11] - 技术矩阵覆盖交通 医疗 航天 人工智能四大前沿领域 [4][6][8][9]
美股前瞻 | 三大股指期货齐跌,高盛:科技股回调即买入AI股良机
智通财经网· 2025-05-06 12:01
全球股指期货表现 - 美股三大股指期货齐跌:道指期货跌0.77%,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93%,纳指期货跌1.21% [1] - 欧洲主要股指普跌:德国DAX指数跌0.89%,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22%,法国CAC40指数跌0.52%,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0.70% [2] - WTI原油涨2.15%至58.3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涨2.06%至61.47美元/桶 [2] 市场动态与机构观点 - 高盛认为AI板块回调后存在买入机会,因科技巨头业绩超预期提振信心 [3] - 美联储维持谨慎立场,高通胀、关税战和劳动力市场风险是核心考量 [3] - Cantor Fitzgerald警告美股反弹可能结束,未来三到九个月面临多重利空 [3] - OpenAI承诺非营利机构保留控制权,公司估值达3000亿美元 [3] 个股业绩与业务动态 - DoorDash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7%至30.3亿美元,调整后EBITDA达5.9亿美元(同比增59%) [4] - 飞利浦因美国关税影响下调年度利润预期,预计净影响2.5亿至3亿欧元 [4][5] - Palantir一季度营收飙升39%至8.84亿美元,因AI需求上调2025年营收预期至39亿美元 [5] - 福特汽车Q1营收407亿美元(超预期),但撤回全年盈利指引 [6] - 苹果AI或通过iOS 18.6进入中国市场,百度文心一言和阿里审查机制提供支持 [7] - 文远知行与优步扩大合作,计划5年内在15座城市部署Robotaxi服务 [8] 行业监管与重要事件 - 美国司法部要求谷歌拆分广告业务核心资产AdX和发布商广告服务器 [9] - 重要经济数据预告:美国3月贸易帐、10年期国债竞拍、API原油库存变动等 [9][10] - 业绩预告:AMD、超微电脑、诺和诺德、优步、迪士尼等公司将发布财报 [10]
【新华社】人工智能+超声技术为基层医疗赋能
新华社· 2025-05-06 00:19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技术发展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医疗机器人团队联合医疗企业研发智能超声技术和超声机器人,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1] - 超声技术可用于精准评估颈动脉、甲状腺、乳腺等器官病变,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早期筛查的重要工具 [1] - 传统超声设备操作复杂且高度依赖医生专业性,在偏远地区常因诊断不当耽误病情治疗 [1] 技术创新路径 - 研究团队提出"机器人+AI+掌上超声"的技术路径,实现人工智能影像分析、操作动作分析和机器人运动自主决策的深度融合 [1] - 研发的甲状腺、颈动脉专用桌面级轻量化机器人可通过人机混合智能实现扫查路径引导与质量实时监控 [1] - 操作者仅需跟随机器人提示即可完成标准化扫查,降低操作难度 [1]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 - 团队基于大量超声影像数据开发人工智能诊断引擎,提升病灶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 将超声探头与处理系统集成至手机大小,配合云端智能分析系统 [2] - 实现"设备进社区、专家在云端"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2] 技术应用现状 - 该技术已落地1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 [3] - 已完成近10万人次颈动脉超声筛查 [3] - 团队正将技术拓展至乳腺、肝脏等更多脏器筛查 [3] - 目标是通过长期技术攻关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得下、用得起" [3]
人工智能+超声技术为基层医疗赋能
新华社· 2025-05-01 15:28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技术发展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医疗机器人团队联合医疗企业研发智能超声技术和超声机器人 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1] - 超声技术可用于精准评估颈动脉 甲状腺 乳腺等器官病变 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早期筛查的重要工具 [1] - 传统超声设备操作复杂 高度依赖医生专业经验 偏远地区患者常因诊断不当延误治疗 [1] 技术创新路径 - 研究团队提出"机器人+AI+掌上超声"技术路径 实现人工智能影像分析 操作动作分析和机器人运动自主决策的深度融合 [1] - 研发甲状腺 颈动脉专用桌面级轻量化机器人 通过人机混合智能实现扫查路径引导与质量实时监控 [1] - 操作者仅需跟随机器人提示即可完成标准化扫查 降低操作难度 [1]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 - 团队基于大量超声影像数据开发人工智能诊断引擎 提升病灶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 将超声探头与处理系统集成至手机大小 配合云端智能分析系统 [2] - 实现"设备进社区 专家在云端"的服务模式 [2] 技术应用现状 - 该技术已落地1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 [3] - 已完成近10万人次颈动脉超声筛查 [3] - 正在将技术拓展至乳腺 肝脏等更多脏器筛查 [3] 未来发展目标 - 通过长期技术攻关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得下 用得起" [3] - 致力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3]
医疗AI 必须以“人机对齐”为前提
经济网· 2025-04-30 02:21
AI伦理治理体系化推进 - 我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并出台《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工信部正在研究编制人工智能科技伦理服务管理办法,标志着AI伦理治理进入体系化推进阶段 [2] - 医疗AI需要解决人机对齐问题才能成为可信赖的医疗助手 [2] 人机对齐技术 - 人机对齐是通过技术手段与伦理框架让AI的目标、行为和输出与人类价值观、社会规范一致,是"技术人性化"的准入要求 [3] - 人机对齐在医疗领域有三大核心作用:可解释性、信任性和人类和谐性 [4][5] - 人机对齐技术如RLHF、RAG已被主流模型采用,RLAIF方法可解决人类专家标注耗时长的问题 [6] 医疗AI特殊性 - 医疗AI具有数据敏感性、结果不可逆性和责任主体复杂性三大特殊性 [7] - 医疗数据包含敏感信息,受GDPR、HIPAA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严格保护 [7] - 医疗AI必须追求"零失误",需清晰界定责任主体 [7] 医疗AI伦理合规措施 - 应从技术架构、数据集建设、医院管理、患者知情和行业监管五大环节协同发力 [7] - 技术架构环节需在预训练阶段引入"医学伦理知识图谱",微调阶段通过人工反馈强化学习 [7][9] - 数据集建设环节需运用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设立"数据过滤器"屏蔽不良数据源 [9] - 医院管理环节需实施"双保险机制",高风险场景AI建议需医生实时复核 [9] - 患者知情环节需提供"可理解的AI决策报告",保障患者否决权 [9] - 行业监管环节需建立国家统一的医疗AI对齐认证标准体系,开展"红蓝对抗演练"等测试 [10] 数据飞轮机制 - "数据飞轮"是用户对AI输出进行标注反馈从而实现模型持续优化的闭环机制 [11] - 医疗AI应建立"数据飞轮"机制,形成"模型输出评估—数据收集—应用反馈—模型优化"闭环 [11] - 需建立准入机制确保数据干净合规,激励机制让数据共享双向受益 [12]
塞力斯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湖北证监局对公司出具责令 改正措施决定的整改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29 23:32
公司违规事项 - 公司未按期归还暂时补流的募集资金,涉及金额包括2024年7月26日的8200万元、2024年8月28日的3.74亿元和2025年1月7日的5000万元 [2] - 公司披露的信息"使用期限……不超过12个月"与实际不符 [2] - 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3] 整改措施 - 公司通过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拓展业务规模、出售股权资产等方式筹措资金,争取尽快归还募集资金 [4] - 公司将加强资金规划管理,确保未归还的募集资金仅用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 [5] - 公司已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提升合规意识 [6] - 公司将积极披露募集资金归还进展,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7] 整改时间及责任人 - 公司计划于2025年6月底前全部归还未归还的募集资金 [7] - 整改责任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财务部、证券部 [8] 公司整改总结 - 公司将以本次整改为契机,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9] - 公司致力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治理长效机制,维护投资者利益,推动可持续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