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蔬菜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6月全国黄瓜(中等)集贸市场价格当期值4.71元/公斤,同比增长1.1%
产业信息网· 2025-08-16 03:5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蔬菜种植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25年6月,全国黄瓜(中等)集贸市场价格当期值为4.71元/公斤,比2025年5月下降0.11元/公斤,环 比下滑2.2%,增幅增加1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1%,降幅减少3.6个百分点。 ...
灾区抢农时——甘肃榆中全力恢复农业生产一线见闻
新华社· 2025-08-13 12:52
核心观点 - 甘肃省榆中县山洪灾害后农业复产迅速推进 蔬菜外运通道恢复且收购价高于去年同期 政府与市场协同助力灾区农业生产恢复 [1][2][3] 灾害影响与基础设施恢复 - 山洪导致部分路段受损且通讯电力中断 一度造成蔬菜外运受阻 [1] - 灾毁公路于8月10日全部实现应急抢通 救援物资运输和蔬菜外运通道恢复 [1] - 洪水导致部分蔬菜作物受损 包括根部被水浸泡及被淤泥淹没的情况 [1] 农业复产进展 - 灾区设立蔬菜快速收购点 日收购蔬菜量达3000斤(以王春花为例)且实现当日付款 [3] - 上庄村散花菜日出货量约30万斤 主要销往广东等珠三角地区 [2] - 农技专家开展农田排水和补种抢收工作 优先清理田间道路保障采收 [2] 市场与销售情况 - 散花菜收购价达每斤2.5元 较去年同期价格更高 [3] - 当地在批发市场设立直销点 打通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销售渠道 [2] - 蔬菜销售收入占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三分之一 [2] 政策与产业支持 - 榆中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收购商优先收购灾区蔬菜 [1] - 已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和群众安置过渡方案 农业保险赔付有序进行 [3] - 高原夏菜作为主产区特色产品 依托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形成产业优势 [1]
受雨水天气影响,山东沂源蔬菜价格上涨
中国发展网· 2025-08-12 08:36
蔬菜价格变动情况 - 8月11日监测的17种蔬菜价格周环比呈现6种持平、7种上涨、4种下跌 平均周环比上涨幅度达4.1% [2] - 与上月同期相比呈现6种持平、5种上涨、6种下跌 平均同比上涨幅度为0.8% [2] - 具体价格表现为芹菜2.2元/斤 大白菜1元/斤 油菜1.8元/斤 黄瓜2.2元/斤 白萝卜1.2元/斤 胡萝卜1.3元/斤 茄子0.5元/斤 西红柿2.6元/斤 土豆0.9元/斤 青辣椒2.2元/斤 卷心菜1.3元/斤 芸豆3.5元/斤 蒜苔4元/斤 韭菜2元/斤 大葱1.2元/斤 大蒜4元/斤 生姜4.8元/斤 [2]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六七月持续雨水天气加重蔬菜病虫害 影响种植端生产 [2] - 雨水天气导致蔬菜收获和运输环节受阻 供应链成本上升 [2] - 天气因素成为推动蔬菜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 [1][2]
高山上的菜园子:种下科技,采收清凉
杭州日报· 2025-08-12 02:49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梅大姐高山生态农场",拥有300余亩基地,包括4万余平方米玻璃温室、连栋大棚和单体大棚设施,以及冷藏库、检测室等配套设备,是重点"菜篮子"基地 [1] - 公司创始人梅慧琴从上世纪末开始带领40多名妇女开荒种菜,30多年来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形成"梅大姐"品牌 [1] - 公司紧跟市场需求,与省市农科院合作引进优质新品种,目前菜园共有20多个蔬菜品种,包括杭椒、杭茄、草莓番茄等 [2] 产品特点 - 高山蔬菜利用海拔500米以上凉爽气候条件,与平原蔬菜错峰生长和销售,采收供应期主要为7-10月 [1] - 高山菜园温度比城区低8℃-9℃,10℃昼夜温差使蔬菜积累更多可溶性固形物,品质和口感更好,价格更高 [2] - 产品包括皮薄多汁的番茄、甜甜糯糯的紫茄等,吸引杭州城区顾客专程前来购买 [2] 技术创新 - 公司在市区两级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支持下,试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技术,该地膜可完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实现绿色有机生产 [2][3] - 公司正在探索最佳地膜材料和厚度,等技术成熟稳定后将加大面积推广使用 [3] 行业发展 - 临安高山蔬菜生产已有40多年历史,目前全区种植面积达3.98万亩 [1][3] - 已形成西北部山地蔬菜产业带和东部山地蔬菜产业带,涌现多个市场知名度高的蔬菜专业村 [3] - 规划面积2000亩的"浙西雪乡"蔬菜标准地一期项目已投产,建成6万㎡大棚和900m³蓄水池,可年供优质蔬菜1000万公斤 [3] - 产业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8000元 [3] 未来规划 - 临安区正在谋划打造"浙西天路"蔬菜产业中轴,培育"1+N"山地蔬菜集群带 [4] - 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放大品牌溢价和共富效应 [4]
“高原冷凉”成了金字招牌
人民日报· 2025-08-10 23:18
行业概况 - 青海海东市依托冷凉气候资源优势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产业 夏季气温处于17至25摄氏度适宜区间[1] - 全市冷凉夏菜品种达200余个 建成29家海关备案出口基地和3800公顷供粤港澳蔬菜基地[2] - 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种植豆苗、鲜食蚕豆、大红椒等15种高原冷凉蔬菜[2] 生产运营 - 民和县今年种植供港冷凉蔬菜2150亩 采收期持续至10月底[1] - 官亭镇首单供港辣椒重6000多公斤 预计总产值达150万元[1] - 实行标准化种植管理 从种到收按标准操作确保品质[1] 品质控制 - 采摘环节精选个头大色泽青亮的辣椒 分拣后按标准装箱[1] - 订单企业派驻人员现场指导质量控制流程[1] - 拥有8件地理标志产品和114个绿色食品认证 20个农产品通过有机认证[2] 品牌建设 - 打造"黄河彩篮""河湟彩园"两大区域公用品牌[2] - "高原冷凉"成为金字招牌 农产品含绿量和含金量不断提升[2] - 互助县紫甘蓝、红西芹、西生菜等品种深受市场欢迎[2]
青海海东冷凉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高原冷凉”成了金字招牌
人民日报· 2025-08-10 21:55
行业分析 - 青海海东市民和县依托冷凉气候、充足日照和昼夜温差大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凉蔬菜产业,打造供粤港澳蔬菜基地,今年种植供港(出口)冷凉蔬菜2150亩 [1] - 海东市将高原冷凉蔬菜产业作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抓手,当地夏季气温17至25摄氏度,适宜冷凉蔬菜生长,通过发挥高原地势和气候优势错位发展 [1] - 海东市冷凉蔬菜产业已形成规模,种植品种达200余个,建成29家海关备案出口基地和3800公顷供粤港澳蔬菜基地 [2] 公司运营 - 民和县官亭镇蔬菜基地首单供港辣椒6000多公斤发往粤港澳大湾区,预计采收持续到10月底,总产值达150万元 [1] - 基地采用标准化种植和采收流程,从种到收严格按标准操作确保品质,采摘环节重点筛选个头大、色泽青亮的辣椒,并由订单企业现场指导装箱 [1] - 乐都区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豆苗、鲜食蚕豆、大红椒等15种冷凉蔬菜,互助县的紫甘蓝、红西芹、西生菜等品种市场反响良好 [2] 品牌建设 - 海东市打造"黄河彩篮""河湟彩园"两大区域公用品牌,拥有8件地理标志产品、114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和20个有机认证农产品 [2] - "高原冷凉"成为当地农产品金字招牌,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产品"含绿量"和"含金量" [2]
山西阳高召开西红柿产业发展大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01:51
行业活动 - 2025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大会于8月6日在山西阳高县召开 主题为聚柿力谋发展[1] - 大会包含主旨发言和产业经验交流环节 涵盖农产品区域品牌打造 新质生产力培育 农产品数智化升级等议题[1] - 会议发布《阳高县关于支持阳高红西红柿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政策成果 并举行四组产销对接签约仪式[2] 产业发展现状 - 阳高县建成5个千亩设施蔬菜基地 6个日光温室集中连片产业园区 8个塑料大棚产业园[2] - 设施农业面积位居大同市第一 全省前五[2] - 2024年上半年西红柿种植面积达1.6万亩以上 预计全年产量突破8万吨 产值达5亿元[2] 战略规划 - 按照做大基地 做长链条 做精产品 做优品牌 做宽销路的发展思路推进产业建设[2] - 依托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资源优势 倾力打造阳高红水果西红柿特色产业[2] - 通过十条措施政策有效解决种植户困难 增强农户信心 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和效益提升[2]
赵刚在宝鸡市调研时强调持续壮大县域经济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陕西日报· 2025-08-07 00:07
8月5日至6日,省长赵刚到宝鸡市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 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持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 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赵刚来到太白县绿蕾农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实地察看蔬菜长势,了解栽培技术、产 量和市场销售等情况,希望当地坚持科技化支撑、标准化种植、品牌化发展,让秦岭高山蔬菜走向更大 市场,带动乡亲们持续增收。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通过发展民宿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赵刚走进几 处民宿院落,察看住宿环境,了解客源、营收等情况,指出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持续优化经 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市县政府要坚决扛牢秦岭保护政治责任,强化民宿行业监 督管理,引导经营主体严格落实场地选址、空间管控、污水垃圾处理等各项规定,严厉打击以租代售、 违规改变土地用途建设民宿等行为。在眉县国家级猕猴桃产业园区,赵刚详细了解猕猴桃生产、贮藏、 加工、销售等情况,与园区入驻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指出要坚持标准引领、品质优先、龙头带动,做 好产销对接,持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在位 ...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纾困解难 菜农无忧
蔬菜产业监督与治理 - 汉寿县纪委监委通过一线调研解决企业冷链物流问题 推动基地2万多立方米冷库高效运转 使蔬菜损耗率稳定在15%左右[1] - 针对电压不稳导致的预冷设备故障问题 县农业农村局和电力部门联合整改电路 保障冷链设备稳定运行[1] - 建立"监督发现问题—压实主体责任—实现系统治理"监督闭环 通过工作提示函压实农业农村部门责任[2] 生产技术改进成效 - 全县建立15个土壤健康监测点 组织5场科学施肥培训 解决部分乡镇未落实测土配方施肥要求的问题[2] - 汉寿福乐多合作社实施精准施肥后 白菜根腐病减少40% 产量和卖相显著提升[2] - 作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 汉寿县蔬菜常年播种面积达45万亩 年产量180万吨[1] 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常德市纪委监委紧盯农残检测覆盖率不足问题 约谈相关负责人并组建督察组一线检查[3] - 推动整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70余起 受理问题线索40条 处理处分23人[4] - 运用"室组地"协同联动机制 将蔬菜产业护航纳入乡村振兴领域监督重点[3]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8-05 22:21
科技金融与产业升级 - 武汉驿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硅光引擎生产线于去年8月投产,月产能超10万个,支撑光通信领域的数据中心和基站建设[1] - 公司通过建行武汉光谷自贸区分行的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完成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满足人工智能和算力发展带来的产能扩张需求[1] - 武汉特种工业泵厂有限公司获众邦银行2000万元流动性资金贷款,用于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高新设备引入及水力模型研发[1] 金融机构支持举措 - 建行湖北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达2228亿元(截至6月底),较年初新增389亿元[2] - 众邦银行开发科技企业专属信贷产品,在准入、授信、定价上向科创企业倾斜,强化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评估[2] - 建行嘉鱼支行推出"善营贷",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涉农小微企业提供线上线下融合信贷服务[2] 养老与普惠金融实践 - 农行湖北省分行打造"农银养老"品牌,服务老龄群体医疗、饮食等需求[2] - 农行京山支行向康乐养老院发放400万元贷款用于扩建,缓解当地养老床位供不应求问题[3] 政策与战略方向 - 湖北省通过科技金融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 - 金融机构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强化对重点领域的服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