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

搜索文档
申行漫记|上海让我遇见了怎样的“乡土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7:56
乡村产业发展 - 上海青浦乡村通过农文旅商体展产业融合盘活乡村资源 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1] - 非遗茭白叶编织技艺带来年出口额达几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1] - 智慧农田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茭白种植展现现代农业转型成果 [1] 乡村吸引力提升 - 乡村"小亚马逊"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吸引游客及新移民定居 [1] - 外来移居者将乡村视为宁静友好的"乌托邦"式居住地 [1] - 乡村民宿与特色米浆咖啡等体验项目增强旅游吸引力 [1] 城乡融合发展 - 上海乡村与国际大都市形成互补融合的发展格局 [1] - 乡村活力源源不断焕发 颠覆传统农业认知 [1] - 通过一朵绣球花激活整个村庄的示范效应 [1]
寻“白”食“白” “补露”正当时 时令美食诠释舌尖上的美味
央视网· 2025-09-07 06:15
白露节气饮食传统 - 白露时节形成"食白"传统 白色食材包括山药 白萝卜 茭白 莲藕 芋艿等 具有润肺生津功效以缓解秋燥症状 [1][3] - 浙江温州采集十种带"白"字草药或食材称为"十样白" 与肉类炖煮滋补身体 [1] - 白色食物对应五行中金属性 与肺脏相关联 符合"五色入五脏"传统养生理念 [3] 地方特色白露食品 - 福建福州闽侯县有白露食龙眼传统 当地认为"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 食用方式包括鲜食 沾酱油配粥及煮粥 [6] - 湖南郴州资兴市酿制白露米酒 为市级非遗项目 采用辣蓼草制作酒曲 混合大米糯米发酵后封坛窖藏1-3个月 口感香醇绵长且后劲大 [9] - 福建福鼎产白露茶 利用昼夜温差大气候特点 白天生成馥郁花香 夜晚形成丰厚胶质 造就独特甘醇风味 [11][15][17] 食材加工与烹饪方式 - 脆山药采用热锅冷油快速翻炒工艺 保持脆嫩口感并凸显清甜本味 [5] - 白茶制作采用"日光萎凋"工艺 白露时节气候凉爽使全日晒成为可能 茶叶经阳光秋风作用形成黄绿相间色泽 [15] - 龙眼多种食用方式:鲜食清甜脆嫩 沾酱油配粥形成酸甜美咸混搭口感 煮粥则鲜美温补 [6] 产业与地域特征 - 福建闽侯龙祥岛禄家村种植绵延百亩龙眼树 翠绿枝叶间挂满饱满果实 [6] - 福鼎佳阳畲族乡后洋村平均海拔超500米 植被茂盛四季分明 适宜茶树生长 [13] - 白露茶采制需顺应自然规律 鲜叶采摘时机与品质直接相关 由经验丰富制茶师傅把控 [13]
白露时节 多吃这些白色食物滋补润燥
央视新闻· 2025-09-07 03:21
白露时节的餐桌上,最为推荐白色的食物。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白色食物具有润燥、健脾的作用,适合大家在初秋时节于日常食用以缓解秋燥。白色的食物 有很多,信手拈来均能够融入到一日三餐当中。 目前市场上除了干百合以外,还有新鲜的百合可供选择。脆嫩的鲜百合口感更佳,适合做沙拉和甜品,清炒也不错,并能最大限度保留食材的原味。干百合 经过了脱水处理,口感软糯,更适合炖煮,如百合莲子枸杞粥。 从营养的角度上,鲜百合因为没有经过高温和脱水加工,其所含维生素C、植物化学物等活性成分保留得更加全面,营养流失少。干百合在加工过程中会损 失不耐热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但淀粉、矿物质等核心营养成分没有被破坏,也更容易储存。若想追求爽脆的口感和食材的新鲜,可以选择鲜百合,钟爱 便捷存储和软糯的口感可以选择干百合,两者在核心的营养素方面差别并不大。 莲子 白露时节,熬粥或做羹时不妨加入莲子。 莲子的营养价值体现在丰富的营养素组合上。除了富含淀粉,是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之外,莲子还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B族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植物 多酚、莲子碱等成分,莲子的苦味就来自于莲子碱。现代研究表明,莲子芯中富含莲子碱,具有一定的镇静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烦、 ...
28个蔬菜品种 上周零售价“20涨8跌”
每日商报· 2025-08-20 22:13
猪肉市场 - 上周猪肉日均交易量8513头(653.15吨),环比减少2.75% [1] - 猪肉批发价日均18.87元/公斤,环比下跌1.31% [1] 蔬菜市场 - 蔬菜批发市场日均交易量3642.86吨,环比下跌2.71% [1] - 监测的28个蔬菜品种零售价呈现"20涨8跌"格局,其中莴苣笋零售价8.04元/公斤上涨16.02%,菠菜14.49元/公斤上涨15%,花菜10.01元/公斤上涨10.73% [1] - 茭白零售价13.46元/公斤下跌5.81% [1] 水产品市场 - 水产品批发交易总量3678.3吨,日均交易量525.47吨,环比上涨13.48% [1] - 监测的11个水产品零售价呈现"8涨3跌"格局,其中草鱼零售价32.28元/公斤上涨16.12%,鲳鱼48.67元/公斤上涨5.14% [1] 蛋类市场 - 蛋类批发日均交易量1035吨,环比持平 [1]
三伏天苏州人“菜篮子”常青
苏州日报· 2025-08-02 23:11
蔬菜供应保障 - 南环桥市场通过强化产销对接和扩容购菜版图,确保苏州市民在三伏天"夏淡"期间仍能吃到全国当季时令菜 [1] - 市场蔬菜日均供应量稳定在3600吨左右,其中高原菜和昆明菜的日均到货量同比增加20% [1] - 市场通过调运高原菜、昆明菜弥补苏州夏季地产叶类菜的不足,并与近郊蔬菜形成有效互补 [1] 高原菜供应情况 - 入伏以来,市场高原菜日均交易量达1200吨左右,包括来自兰州、宁夏、云南、青海等地的十余种蔬菜 [2] - 市场通过产区预冷装箱、加冰储存等保鲜手段,确保高原菜新鲜抵苏 [2] - 公司坚持源头直供,强化产销对接,构建"跟着纬度吃菜格局",确保供应量足价稳 [2] 供应链优化 - 市场业务骨干多次远赴张北、兰州、宁夏、昆明等蔬菜基地加强产销对接,引进新的产地直发高原菜 [1] - 公司聚焦民生需求,培育稳固的产销链条,形成高效的产销网络和高品质的产销渠道 [2] - 强有力的供应体系推动应季农产品从供应链向价值链攀升,并提供高品质和个性化产品 [2]
炎夏荷塘追“鲜”人
杭州日报· 2025-07-18 02:39
公司经营情况 - 杭州湾里塘莲藕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由20多户农户共同出资组建,现已发展成为集种植、采收、清洗、包装、冷链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 [3] - 公司主要种植水稻和水生蔬菜,包括莲藕、慈姑、荸荠、茭白、果莲等,总面积达4500亩 [3] - 公司近年重点发展果莲业务,2023年种植面积从2022年的120亩扩大至200亩,品种包括"建选35"和"金芙蓉"等优质果莲 [4] - 果莲亩产值达1.5万元,产品形式包括整颗莲蓬(5元/个)和剥好莲子(9.9元/盒/0.17kg),主要供应盒马鲜生等渠道 [4] 生产运营特点 - 果莲采摘期为7月1日至9月初,其中7月底至8月初为高峰期,需雇佣30多名采莲工 [4] - 采莲工作时间为凌晨至早上9点,以避免高温影响莲蓬品质,带露珠的莲蓬水分更足、口感更佳 [2][3] - 采莲工日薪200元(8小时),加班有额外报酬,7-8月高温期每人每天补贴50元 [4] - 工人多为本地村民,包括五六十岁的阿姨,工作时采取斗笠+湿毛巾等防暑措施 [3] 行业发展与规划 - 果莲作为夏季特色农产品,在杭州市场需求旺盛,能唤起消费者的童年记忆和情感共鸣 [2] - 公司计划在三家村建设荷博园,打造集游学、研修、农耕、文旅于一体的综合体,推广农耕文化体验 [4] - 项目获得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支持,显示地方政府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扶持 [4]
产业协作激活内生动力 ——探访青陇、青定东西部协作实践
经济日报· 2025-06-28 21:51
东西部协作成果 - 青岛市与定西市东西部协作累计选派挂职干部113人,专技人才2735人,协调采购销售产品95.91亿元,落地产业合作项目320个,实际到位资金59.4亿元 [1] - 青岛工作组投入协作资金900万元实施"旱改水"工程,将旱地改造为水田并引进高附加值茭白品种,预计每亩产值达1万元左右 [2] - 青岛工作组牵线企业投资1.01亿元建设渭源县食用菌产业园,带动近千农户种植菌棒120万棒,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吸纳200余名当地群众就业 [3] 特色产业发展 - 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00万亩,产量500万吨,通过引水上山工程和良种良法配套,马铃薯平均亩产从2000斤提升至8500斤 [4] - 投入2000万元建设定西宽粉产业园,引进28家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加工能力达96万吨,产品覆盖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等多个品类 [4] - 陇南市武都区累计投入4300万元建成青陇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橄榄苗1300万株,引进油橄榄产业项目8个,累计完成投资2.87亿元 [6] 产业集群建设 - 定西市引进总投资14.3亿元的中药材项目,预计年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元,带动600人就业 [7] - 以山东天成药业集团为"旗舰",带动30余家青岛企业深耕定西当归、黄芪等中药材精深加工 [8] - 青岛工作组推动青岛—陇南中药材供应链建设,签约山东水发农业集团中药材产业园项目,涵盖中药材全产业链 [9] 新质生产力布局 - 打造"青定智慧谷"科技孵化器,注册43家企业,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70%,企业专利申报受理覆盖率达30%以上 [9] - 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磐龙飞天智算云脑平台项目,打造"算力—模型—应用"三位一体的新一代AI平台,预计形成超10亿元的数字产业集群 [9]
大别山下,红色基因代代传(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6-25 22:41
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传承 - 大别山烈士陵园纪念碑高13.5米象征13.5万名在册烈士 碑座38根大理石柱纪念岳西3.8万牺牲英雄 岳西牺牲人数占当时人口近1/4被称为"烈士县" [1] - 抗日第三十一工作团旧址改建为展陈馆 展示老照片和实物 1938年工作团在此驻扎宣传抗日救亡 激发志士奔赴前线 [6] - 中关镇培养"红色宣讲员"和学生志愿者 组织祭扫烈士墓和参观红色展馆活动 挖掘红色资源教育价值 [7] 茭白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 马畈村2001年引进茭白种植 因冷浸田土壤肥力差改种 利用高海拔气候优势产出清脆香甜茭白 亩产3000-4000斤 亩均产值8000-10000元 [9] - 2005年起逐步完善道路建设 从泥巴路到水泥路再到柏油马路扩宽 解决运输难题 2006年成立农产品公司打通全国销售渠道 [10] - 创新"一宅两院"民宿模式 利用海拔800米夏季25℃气候优势 30家民宿投入运营 村集体公司运营管理 收益20%分红给村民 [11]
万物至盛 欣欣向荣 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丰收“欢歌”
央视网· 2025-06-22 03:32
小麦新品种与盐碱地丰收 - 山东滨州盐碱地试验田小麦新品种亩产达600多公斤,属于轻中度盐碱地高产品种 [3] - 收割机与研究人员同步进行测产,包括丈量、脱粒称重、水分测定等环节 [3] 茭白与莼菜产业动态 - 浙江衢州百亩茭白成熟,价格稳定在每斤3.5元,每亩毛利润达2.5万元 [4][6] - 湖北利川推广"莼鱼共生"模式,手工采摘莼菜嫩叶,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8] 孜然与蓝莓产业链 - 新疆巴州孜然采收机械化与人工结合,确保颗粒归仓 [10] - 贵州麻江8万亩蓝莓进入采收期,冷链物流实现12小时内鲜果配送 [11] - 江西铜鼓农民加工杨梅干,年人均增收7000元,超1000人参与行业 [13] 科技赋能夏播与粮食生产 - 陕西渭南大荔县夏播总面积52万亩,调度1900余台播种机完成玉米播种 [15][17] - 华州区推广3万亩农田滴灌带铺设,农技人员分区域指导夏播 [22] - 播种施肥一体机实现每亩地"播种+铺管"全流程仅需10分钟 [19] 东魁杨梅产业升级 - 浙江台州黄岩区5.6万亩东魁杨梅集中采收,依托母树基因选育抗病新品系 [22][24] - 智慧大棚试验田引入智能温控与水肥一体化系统 [24] - 打造"杨梅文化研学带",融合农事体验、生态旅游与数字创意 [26]
破“碱”重生 吉林探寻盐碱地变粮仓的“密码”
央视新闻· 2025-05-26 01:43
盐碱地改良技术 - 吉林省通过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探索出盐碱地改良新路径,目前全省670多万亩盐碱地已整治开发200多万亩 [1][2] - 白城市镇赉县试点种植茭白后,盐碱地块表层土壤pH值从9.32降至9.0,下降0.32,显示其在盐碱地改良方面的潜力 [2] - 茭白生物量大,生长过程中吸收盐分能力强,分泌的有机物料和有机酸可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和环境 [4] - 茭白根系发达(株高1米根系长2米),能破除土壤板结,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质,促进盐碱地改良 [6] 无土育苗技术 - 镇赉县采用基质育苗替代传统育苗土,基质由秸秆、稻壳、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发酵制成,富含腐殖质和微生物菌群 [7][9] - 新型基质育出的秧苗盘根量增加20%,缓苗周期缩短3天,分蘖期提前5天 [11] - 每立方基质减少黑土开采2吨,镇赉县30万亩推广面积预计减少黑土开采10万吨 [11] 盐碱地水稻种植 - 镇赉县6万亩盐碱地试验田应用绿色生物柠檬酸改良剂和降碱剂,改良当年亩产突破500公斤 [13] - 土地整理阶段施撒改良剂,插秧前用无人机抛撒降碱剂和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并降低pH值 [13] - 吉林省实施100余个盐碱地治理项目,新增耕地80余万亩,可实现粮食年增产近10亿斤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