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加工

搜索文档
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小龙虾产业继续平稳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30 15:23
小龙虾产业总体发展 - 2024年小龙虾产业总产值突破4600亿元,延续平稳发展基调 [1] - 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和新兴渠道(电商、直播)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1] - 未来将通过提高苗种自给率、强化产业链协同等举措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养殖区域与产量 - 2024年养殖面积约3000万亩,总产量超300万吨,与2023年持平 [2] - 湖北、安徽、湖南等主产区养殖面积增速放缓,广西、四川、海南等非主产区异军突起 [2] - 非主产区利用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养殖,冬虾市场价格较旺季高30%-50%,亩均收益超2000元,带动当地养殖面积增长20% [2] 加工业发展 - 2024年41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收购总量26万吨(同比+11.9%),加工总量逾10万吨(同比+14.8%),总产值50.6亿元(同比+13.5%) [3] - 全国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加工量突破150万吨,总产值达50.6亿元 [3] - 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转型:虾尾产品同比+6%,虾仁+10.6%,调味虾+33.3%,清水虾增长有限 [3] - 线上销售占比从2023年8.03%提升至2024年9.33% [3] - 41家加工企业全部实现盈利,部分企业销售额大于产值 [4] 消费趋势与预制菜 - 消费者偏好麻辣、蒜香等经典口味(占比超60%),客单价集中在100-150元区间 [5] - 90后占比近60%,倾向线上渠道消费 [5] - 预制菜线上销售额同比+40%,电商、直播等渠道加速渗透 [5][6] 产业链融合与政策支持 - 苗种国产化目标:6省建设15家省级良种场,未来自给率有望提升至80% [9] - "小龙虾+文旅"模式兴起,节庆活动对总产值贡献超10% [9] - 政策支持强化,推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9] 短期挑战与解决方案 - 挑战包括养殖成本攀升、利益分配失衡、国际竞争加剧 [7] - 解决方案:推广智能化投喂技术、生态混养模式,完善订单农业机制与价格联动 [7] - 国际市场需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8]
小龙虾价格“跌跌不休” 国联水产、安井食品回应
快讯· 2025-04-30 05:10
行业情况 - 正值小龙虾上市期价格“跌跌不休”,杭州水产市场3月上市初期小龙虾日销量约1万斤,4月下旬日销超10万斤,中规格小龙虾从40元/斤降到17元/斤,跌幅超50% [1] 国联水产情况 - 公司去年水产食品业务营收大幅下滑,因供港业务会计调整,将收入确认方法由“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 [1] - 公司小龙虾业务有下滑,暂未披露具体数据,目前正常生产经营 [1] 安井食品情况 - 公司去年营收与净利润增速下滑,或受行业整体环境影响 [1] - 小龙虾业务受影响,因小龙虾曾是网红产品近两年热度下降,销量保持一定规模但价格略有下滑 [1]
深度|外贸企业调研!“出口转内销”成效初显,迅速破局有“三点”……
证券时报· 2025-04-30 00:25
多方助力解燃眉之急 - 大润发"外贸优品中华行"项目启动以来收到157家外贸企业提报,达成意向合作91家,其中52家已立项合作[3] - 青岛力泰农产品6.6吨生姜产品上架大润发52家门店,首日售出1.2吨,4天售罄[3] - 梦饷科技"外贸优品专项扶持计划"已快速入驻超100家外贸企业,覆盖服饰、美妆、食品等品类[3] - 京东计划一年投入2000亿元采购出口转内销产品,推出专属招商团队和营销资源支持[3] - 临沂兴业陶瓷外贸盘在京喜自营11小时爆卖9万件,曙光牙刷厂200万件库存通过京喜自营售罄[3] 积极求变拓内销市场 - 浙江味老大工贸外贸出口占比近八成,美国市场爆款产品在国内售价从19美元调整为30元人民币[5] - 外贸企业需根据国内消费习惯调整产品,如菜板需增加把手等本土化改造[6] - 代工厂需注册商标、创新设计以建立自有品牌开拓内销渠道[6] 精耕细作谋长远发展 - 京东已与超3万家企业接洽,上万家企业进入实质性采购洽谈阶段[7] - 外贸企业需解决国内市场规则不熟悉和线上运营经验缺乏等问题[7] - 大润发建议外贸企业做好市场定位、产品本土化改造和服务体系建设[8] - 梦饷科技为不同类目企业定制扶持措施,如帮助服饰类企业调整设计风格[8] - 外贸产品内销成功三要素:价格优势、产品亮点、品质保障[8] 转型关键要素 - 需转变生产思维,从"按单生产"转向"按需定制"[10] -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辨识度的自主品牌[10] - 构建多元化渠道体系,覆盖线上线下销售网络[11] -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11] - 利用国内14亿人口消费市场和近50万亿元消费规模优势[12]
环球港出口商品展销会开张 “同源同价”吸引市民选购
解放日报· 2025-04-23 01:37
记者 周楠 昨天,普陀区环球港出口商品展销会迎来首批10多家外贸企业及商场合作品牌入驻。凭借"同源同 价"的出口品质商品,吸引大批市民驻足选购。 "在商场大流量的助力下,半天就卖出去50多个保温杯。"企业负责人张晓娜说,目前仓库内还有待 发货或被迫取消订单的4万个美国订单保温杯,"'出口转内销'正在成为我们企业的发力点。" 来自青岛市的国信集团,这次在展销会上带来了拳头产品"裕鲜舫"野游大黄鱼。上海区域销售负责 人魏芳告诉记者,去年,企业销往美国的黄鱼超过4吨。如今企业下定决心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3月 起,已陆续将黄鱼卖到中国台湾高端商超和东南亚市场,"裕鲜舫"也计划尽快入驻外卖平台。 "4月18日,上海市举办'外贸拓内销对接会',对接会后的48小时里,月星集团旗下各商场对接了超 过80家企业。"月星集团副总裁许惊鸿说,月星集团已成立"月星店小二"专班,将为外贸企业入驻开辟 绿色通道,并提供专人服务团队,以场地支持、流量支持、国补加持、资源开放、礼品采购、开店支 持、联营联名7大行动支持外贸企业。 上海清水日用制品有限公司专注生产保温杯,外贸销售额占企业订单量约5成,其中美国市场占比 约20%。目前企业发往 ...
国联水产战略收缩 从产能竞赛转向供应链深耕
证券日报网· 2025-04-18 13:48
公司决策 - 国联水产终止募投项目"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并将相应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1] - 终止原因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及现有生产线产能负荷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 - 公司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适时以自有资金投资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 [1] 行业背景 - 水产品价格跌至周期底部,虾类、鱼类等核心原料价格同比下降超30%,企业存货减值压力陡增 [2] - 水产企业多为亏损,存货减值损失占重要因素 [2] - 水产加工行业进入"剩者为王"阶段,竞争法则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竞争,从产能竞赛转向供应链深耕 [1][3] 战略调整 - 国联水产将战略重心转向"大单品+渠道下沉",组建"渠道下沉拓展部",计划通过区域仓储中心与本地经销商联动打通县域市场 [2] - 公司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降低财务费用、优化资本结构,为后续供应链建设、研发投入与渠道下沉提供支持 [2] - 公司调整经营战略,将重心转向内销市场,依托出口级生产线与国际化品控标准启动"出口转内销"计划 [2] 行业展望 - 浙商证券预测水产价格4年周期或于2024年触底回升 [2] - 国联水产收缩产能投资、储备现金流,有望在行业回暖时通过供应链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2]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企业需依托供应链掌控力、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穿越周期 [3]
刚刚!央视3·15曝光九大行业乱象!涉及这家A股公司,上交所火速出手→
证券时报· 2025-03-15 15:36
文章核心观点 3·15晚会曝光多个行业消费陷阱和违法侵权行为,涉及母婴、卫生用品、家电维修、水产、金融、信息、营销、抽奖、五金等领域,相关企业存在质量、欺诈、违规等问题,晚会引发各方关注和调查处理[1][2][3] 各问题分组总结 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问题 -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回收正规企业残次品、下脚料,挑选“二等品”翻新售卖,剩余垃圾制成回收料再销售,涉及麦酷酷、自由点、嫚熙等品牌[4][5][7] - 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法定代表人刘成乾,2024年7月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减至1万元[8] - 护舒宝回应未涉曝光,严格销毁残次品,市售产品安全高品质[9][10][11] - 济宁市成立联合调查组查封涉事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1][12] 一次性内裤不灭菌问题 - 商丘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不卫生、不杀菌,面料“货不对板”,还喷强力速干去污剂[14] -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部分产品不杀菌消毒,涉及初医生、贝姿妍、浪莎等品牌[15] - 涉及深圳欧诗罗兰服饰、商丘市梦阳服饰等多家公司[16][17] - 浪莎股份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商丘市查封涉事企业[18][19] 维修刺客啄木鸟问题 - 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投诉量超6000条,维修师傅为提高收费有多种套路,平台抽成比例高[22][23][24] - 该公司官网显示业绩情况,已向港交所递表,官方微博道歉并彻查[24][25][26] 磷酸盐超标、包冰增重问题 - 部分水产企业加工虾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包冰二次增重,外包装不标注,长期摄入有健康风险[28][30][32] - 涉及湛江尚方舟食品、湛江良基冷冻食品等多家公司[33][34][35] “砍头息”再现问题 - 洪先生、王女士在借贷宝、人人信平台用电子签借款遭遇“砍头息”和高利贷,平台放款方用假账号规避风险[38][39] - 涉及人人信(天津)科技、人人行科技股份等多家公司,借贷宝注册用户达1.4亿人,登记借条1.1亿笔[40][42] 偷个人信息的获客公司问题 - 云企智能科技、绿信科技等公司用软件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部分公司还能利用三网通信大数据获客,每日处理数据量达100亿条[45][46][48] - 涉及辽宁云企智能科技、天津企腾网络技术等多家公司[49][50] 骚扰电话产业链问题 - 外呼公司用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从虚拟运营商购买“小号”,形成电话销售产业链[52][54][56] - 涉及上海销氪信息科技、合众易联(成都)科技等多家公司[57][58] 手机抽奖疯狂敛财问题 - 电子发票第三方服务平台“诺诺网”抽奖有消费陷阱,兑捷网络科技等公司利用话费券、自动续费等业务敛财,日流水约20亿元[60][61][64] - 涉及深圳市顺易通信息科技、杭州兑捷网络科技等多家公司[64][65][66] 剑指非标电线电缆问题 - 南宁科德国际五金市场、贵阳金石五金机电城部分商家售卖“非标线”,金明阳电线电缆、润雄电缆集团等公司生产非标电线[68][70] - 涉及贵州金明阳电缆(集团)、南宁科德五金机电城等多家公司[71][72]
他们自己都不吃!浸泡十几个小时,磷酸盐超标145%!315曝光保水虾仁,有品牌紧急下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5 14:29
文章核心观点 央视3·15晚会曝光部分水产企业加工虾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增重,市监局介入涉事公司调查,相关产品下架,冷冻食品行业部分企业存在经营问题 [1][5][13] 分组1:虾仁加工违规情况 - 部分生产厂家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保水剂添加量由虾仁价格决定,保水虾仁口感好销量佳但工作人员自己不吃 [1] - 保水剂常用复合磷酸盐,部分企业用其给虾增重,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有产品超标145% [2] - 多家企业按客户需求定制虾仁,一家企业虾仁磷酸盐添加量达千分之三十,浸泡十几小时,保水率达20%,另一家100斤虾仁泡完多出24斤 [3] - 泡完药的虾仁包冰二次增重,包冰衣最高能包到70%,一斤解冻后只有三两虾仁,且成品外包装不标注保水剂成分 [4] 分组2:涉事公司情况 - 盐城市海创源食品有限公司被点名,市监局已介入调查,该公司2020年3月成立,经营范围含食品生产等,2022年、2024年三次抽查被责令整改 [5][6][7] 分组3:相关产品情况 -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正大白对虾仁”已下架,旗舰店内所有虾仁产品链接也下架,客服称“被抢光了”,该产品曾在李佳琦直播间带货 [10][12] 分组4:冷冻食品行业情况 - 我国有76万家冷冻食品相关企业,江苏、湖南、安徽企业数量最多,分别有7.2万余家、6.9万余家和6.3万余家 [14] - 从事冷冻食品相关业务企业中,2.24%曾出现法律诉讼,13.8%曾出现经营异常,2.77%曾出现行政处罚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