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育种技术

搜索文档
【新华社】如何成为一颗能丰收的种子?
新华社· 2025-09-23 02:45
汤才国(左一)与研究人员在实验舱内查看作物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离子舱图片。(受访者供图) 逆境舱里的作物呈现不同的长势。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培育出的新品种。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从一颗看似平凡的种子,到广布田间地头、带来连年丰收的"金牌"良种,需要多久? 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门口的标语。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里的麦穗。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育种加速器建设方案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着基因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对"优秀骨干"的基因进行标记,通过标记追踪,对种子进行"聚合改装", 这种被称为"育种3.0"的分子育种技术,让种子的"进化"效率更高了。 如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育种4.0"时代来了,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 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牵头建设的这个育种加速器就是其中代表。在这里,按照育种分工,不同种苗于形色 各异的"方舱"里茁壮生长,由各种高智能装备实时做"体检"、拍"写真",确保每一步工作都精准、高 效。 智能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汤才国向记者介绍,育种加速的奥秘藏在三个关键"舱"里。 ——离子舱,诱变新品种。"我们 ...
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一粒种子的乡村振兴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8-06 03:00
核心观点 - 茅台集团通过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展示对农业的反哺和乡村振兴实践 融合农耕文化、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 突显从种子到酒的价值链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1][5] 品种创新与科技突破 - 发布第七代红缨子"519"高粱种 实现三大突破:生育期缩短至118天 株高降至210.1厘米 抗倒伏能力提升 [2] - 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 支链淀粉含量达99% 单宁含量降至1.37% 适配机械化收割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2] - 突破得益于分子育种技术 由茅台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主导 [2] 农业基地规模与经济效益 - 有机高粱基地累计投入超18亿元 覆盖贵州5县市 常年种植面积超60万亩 [2] - 带动全国10余省份推广种植超3000万亩 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 [2] - 惠及农户850万人次 累计助农增收超100亿元 [2] 种植体系与生态价值 - 赤水河流域坡地轮作制形成"种高粱即守家园"生态智慧 深根系作物固土保水 浅根系作物固氮养地 [1] - 红缨子高粱特性包括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高、耐蒸煮 适宜多轮次发酵 支撑茅台酒独特工艺 [3] - 酒糟循环利用形成"从红粮到酒香 从酒糟到粮田"生态闭环 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3][4] 订单农业与农户扶持 - 实行"三免一保"政策:免费供种、有机肥、生物制剂 定价收购兜底 订单保底价从2002年每公斤2元涨至11.2元 [4] - 高粱收购价较2002年增长460% 年均带动20万农户增收 [4] - 粮农代表王满合作社承包610亩土地 年用工超3600人次 发放工资72万元 [4] 文化传承与行业认可 - 红缨子高粱承载历史、民俗、生态与景观价值 被建议申报中国及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4] - 农业农村部专家认为企业订单农业是种粮收益保障最优解 茅台模式为可复制样本 [4] - 活动通过归仓古礼、非遗表演等形式展示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共生 [1][5]
如何让“蓝色粮仓”丰富国民餐桌
科技日报· 2025-06-12 01:00
海洋养殖潜力与挑战 - 海洋食物供给潜力是陆地的1000倍,但深远海养殖面临装备、育种、加工等关键环节挑战 [1][3] - 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导致广东阳江深海网箱严重损毁,反映深远海养殖需突破"看天吃饭"困境 [3] - 全球60%台风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深远海自然环境风险显著高于近海 [3] 海洋牧场装备发展 - 截至2023年底,国内建成重力式网箱2万余口、桁架类网箱40个、养殖工船4艘,形成梯度化装备体系 [5][6] - 重力式网箱成本低技术成熟,养殖工船集约化但成本高,专家建议以重力式为基础有序发展其他类型 [5] - 深海装备需优化抗风浪设计,加强智能预警系统建设,并减少柴油发电导致的油污排放 [4][7] 水产育种技术突破 - 我国海水鱼类仅9种拥有新品种,深远海适养高价值品种稀缺,鲑鳟、南美白对虾等仍依赖进口 [9][10] - 分子育种技术应用范围有限,需降低基因编辑成本并培育抗病高产新品种 [10] - 国内种业以科研院所为主,企业规模小创新弱,需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市场集中度 [10][11] 水产品加工升级 - 2024年中国水产总产量达7410万吨全球第一,但加工比例和精深加工程度显著低于发达国家 [13] - 需开发高值化功能性食品,推动生物加工技术产业化,并构建冷链物流减少15%-20%流通损耗 [13][14] - 干细胞培养鱼肉技术处于研发阶段,目标建立工业化生产示范线 [14] 产业融合创新 - 广东汕尾"伏羲一号"实现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协同,山东烟台"耕海1号"融合养殖与文旅 [15] -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可循环利用废弃物,新能源装备应用可降低碳足迹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