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韩国立法禁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教育数字化遇“急刹车”?
36氪· 2025-09-04 01:25
韩国智能手机禁令法案通过 - 韩国国会于8月27日以压倒性优势通过法案 自2026年3月起全国禁止中小学在上课期间使用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 出席163名议员中115票赞成 [1] 数字化背景与政策转向 - 韩国是全球数字化程度最高国家之一 互联网普及率99% 智能手机持有率98% 在27个受访国家中位居第一 [1] - 政策转向源于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严重 2024年调查显示10至19岁人群中42.7%属于严重手机依赖者 近乎每两人有一人面临困扰 [2] - 37%中学生和高中生表示社交媒体影响日常生活 22%学生承认离开社交媒体会感到焦虑 [2] 教育公平与课堂管控 - 法案将校园层面约束上升为国家法律 旨在减少因家庭资源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3] - 政策响应家长和教师长期呼声 智能手机被视为干扰课堂秩序和引发学生情绪波动的主要因素 [2] 国际监管趋势 - 全球多国已实施类似限制 法国2018年禁止小学生和初中生在校使用手机 意大利、荷兰与芬兰相继推出课堂手机禁令 [4] - 中国教育部2021年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确有需要须经家长同意和学校批准 [4] 硬件厂商影响与转型 - 禁令直接压缩学生群体在校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需求 短期内可能影响三星、LG及苹果等厂商销量与更新频率 [6] - 硬件厂商需转向开发符合课堂管理模式的定制化教育设备 如搭载专属教育界面和支持教师集中管控的平板电脑 [6] 软件与内容提供商冲击 - 纯娱乐类社交App及游戏平台将失去大量校内使用场景 青少年每日手机使用时间中社交媒体和游戏占比超过60% [6] - 教育类App需从成瘾性设计转向提升教学效率 产品逻辑从占据学生时间转变为赋能教师教学和支持课后个性化学习 [7] 行业商业模式重构 - 市场重心从直接面向学生(to C)更多转向面向学校(to B)和政府教育部门(to G) 企业需提供整套合规解决方案 [7] - 课堂内外场景分离重塑竞争格局 课堂内强调专注与管控 课堂外侧重个性化与互动性 家庭学习场景价值提升 [7] 教育科技战略调整 - 行业需重新审视价值主张 从争夺用户使用时长回归至提升教育效率与结果 与学校教育体系深度融合 [7] - 中国企业需加快转型 开发符合课堂管理需求的可控设备与平台 产品逻辑从娱乐化转向教学实效提升 [10]
教学类人工智能产品需求增长,“简单好用”是推广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08
政策推动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提出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和全过程 [1] 应用场景 - 北京平谷区七年级3000多名学生通过人工智能终端实现个性化题目推荐 作业 自主阅读和听力训练 教学各环节产生可量化数据 [3] - 部分学校引入教育垂类大模型 提高教师在课程备课和批改作业环节的工作效率 [5] 试点推广 - 教育科技公司已在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州等地部署几十所试点学校 未来将扩大大模型AI能力应用范围 [7] 区域需求 - 中西部师资和硬件薄弱地区对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快速增长 [9] - 相关需求年增长率达20%到30% 但总体体量尚未达到爆发程度 [11] 行业挑战 - 部分AI产品使用复杂度较高 对教师要求较高 需要简化产品设计以提升落地可能性 [11] - 人工智能技术需与教育场景深度结合 企业工程师需与一线教师紧密沟通以确保产品符合实际需求 [13]
教育AI为何留不住用户?
虎嗅· 2025-09-01 09:24
行业动态与市场表现 - 教育AI行业呈现加速分化态势 部分公司获得资本支持 部分公司退出市场[3] - 科大讯飞上半年营收突破100亿元 AI学习机业务继续翻番增长[1] - 网易有道推出基于"子曰"大模型的系列新品 作业帮发布新一代AI学习机P50[1] - 凯叔讲故事推出首款智能硬件产品"AI鸡飞飞" 切入AI教育硬件赛道[1] - "与爱为舞"估值接近6亿美元 成为赛道头部企业[1] - "跃然创新"完成AI玩具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获得2亿元A轮投资[1][72] - Heeyo创始人转向AI Agent赛道 Cathoven创始人加入大厂创新部门[2] - AI自习室在政策松动与线下培训回归后迅速退潮 加盟商退单率高[2][22] 技术发展与产品现状 - 大多数教育AI产品本质是"提效"而非"重构" 未触及教育底层逻辑[6] - 当前产品主要集中在拍照搜题 个性化讲题 AI学习机等效率插件[5] - 产品功能呈现同质化趋势 界面 交互 讲解路径几乎无差别[8] - AI学习机热卖更多由家长驱动 而非孩子真实黏性[17] - 学生最常用功能为拍照搜题和错题解析 而非完整学习体验[18] - 所谓"AI伴学"多数仅为虚拟人形象换皮肤或语音答疑接口[19] - AI自习室本质是换场景装工具 多数为答疑模型加平板[22] 行业挑战与核心问题 - 教育AI真正难题是缺乏"系统工程师" 能整合内容与技术形成完整学习体验[9][24] - 产品缺乏完整学习链路 未打通动机 内容 反馈 陪伴 节奏 评价六个环节[21] - 拍照搜题解决的是"答题"而非"学习" 完成的是一次性服务而非可持续学习路径[13][14] - 技术加持不等于教育效果 需要让工具嵌入整条学习链[21] - 教育AI暴露最本质问题:学习动机不解决 再好的技术也无效[29] - 行业方向基本混乱 只有"点状胜利"未能串成完整学习链条[10] 市场机会与发展方向 - 出海机会集中在东南亚和印度市场 教育基础设施弱 家长愿意买单[50] - 陪伴类AI产品有细分价值 如带人格化设定的答疑机器人或学习类玩具[54] - AI陪伴玩具可能通过与IP合作提升粘性 如跃然创新推出奥特曼系列AI玩具[55] - 下沉市场存在机会 需做功能补位和资源放大而非硬套一线城市产品[57] - 需要建立"AI助学小队"等组织机制 由高中生 老师 志愿者引导使用工具[58] - 建议创业者深耕特定环节 做到别人想抄也抄不了或抄了也比不过[48] 头部企业案例 - "与爱为舞"核心业务仍是传统名师大班直播课 通过AI提高全链条效率[46] - 估值超过5亿美元 2024年收入约5亿元 正寻求10亿美元估值新一轮融资[72] - 跃然创新的BubblePal是一款基于AIGC技术的AI交互式对话玩具[72] - 从2024年7月至今销量突破25万台 但退货率仍超20%[72] 未来发展趋势 - 教育AI未来不是单纯教师替身 而是协作智能体 连接学生 老师 社区形成系统[67] - 胜负关键不在模型强弱 而在于能否将能力有效整合成闭环[69] - 需要"教育系统工程师"既懂模型 也懂节奏 反馈 组织[68] - 真正的教育变革不会一夜爆发 需要逐步铺路 搭架 接电 点灯[71]
网龙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游戏业务逐步回稳,Mynd.ai预计明年实现EBITDA盈利
智通财经· 2025-09-01 07:07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全面部署AI技术显著降低研发费用并提升运营效率 游戏业务呈现复苏迹象 教育业务随市场预算恢复有望改善 公司坚持AI+游戏与AI+教育双轮驱动战略 推进全球化布局并强化IP运营 [1][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益23.81亿元人民币 其中游戏业务收益17.38亿元 教育科技业务Mynd.ai收益6.41亿元 [1] - 集团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下降4.6% 行政开支下降14.0% 研发开支下降22.4% [1] - 游戏业务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6.7% AI提升整体效能约15% [1][2] - Mynd.ai二季度毛利率回升至31% SaaS订阅服务上半年环比增速达8% [3] 游戏业务 - 旗舰IP《魔域》MAU同比增长11.3% 《魔域口袋版》收入环比增长6.7% [2] - 《征服》IP收入同比增长2.1% 《英魂之刃》IP收入同比增长18.0% [2] - 多项核心手游产品MAU同比增长超过30% [2] - 推进"游戏+"跨界合作 包括与哈尔滨文旅 西双版纳雨林保护基金会 潮汕英歌舞等合作 [2] - 下半年计划推出《魔域》两个新语言版本海外上线 《征服》系列东南亚版本《代号Alpha》 [2][8] - 新游《代号MY》已完成用户测试 计划明年上线 [2][8] - 《终焉誓约》通过下沉市场新版本推广实现流水增量 [3][8] - 布局小游戏市场 《魔域传说》已上线多平台 [3][8] 教育业务(Mynd.ai) - 受欧美教育市场预算削减及出售新加坡早教业务影响 收入出现下滑 [3] - 通过成本优化 债务压减和现金管理应对调整期 [3] - 近期收购AI语音助手技术 预计三季度完成整合至大屏产品 [3] - 与中科闻歌战略合作推出X-Agent零代码AI智能体工场 WiSKY多语言决策引擎和YOYA跨文化创意平台 [3][10] - 与泰国教育部合作AI职业教育平台 与喀麦隆教育部推进数字教育建设 [3] - 在联合国会议宣布教育元宇宙战略 [3] 战略规划 - 聚焦AI技术全面应用 通过AI生产中心 智能NPC系统等创新产品强化用户体验 [4][12] - 重点拓展东南亚 中东和非洲市场 [4][15] - Mynd.ai预计2026年实现EBITDA盈利 [1][4] - 未来12个月内通过派息和股份回购向股东分派不低于6亿港元 [4] - 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切入发展中国家市场 [10] 产品管线 - 游戏业务储备包括《代号MY》端游 《机战》手游及多款IP小游戏 [8] - 教育业务整合AI语音技术至大屏产品 推进AI职业教育平台全球化落地 [3][10][15] - AI技术应用于游戏内容生产与教育产品设计 [12] 运营策略 - 调整游戏内容消费结构 降低付费门槛 引导用户转向高质量内容消耗 [6][7] - 通过AI技术持续降本增效 优化人员结构 [12][14] - 深化IP长线运营 主动布局直播赛事和小游戏导量渠道 [9][13]
网龙(00777)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游戏业务逐步回稳,Mynd.ai预计明年实现EBITDA盈利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6: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23.81亿元人民币 其中游戏业务收益17.38亿元 教育科技业务Mynd.ai收益6.41亿元[1] - 集团整体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下降4.6% 行政开支下降14.0% 研发开支下降22.4%[1] - 游戏业务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6.7% 通过AI提升整体效能约15%[1][2] 游戏业务运营 - 旗舰IP《魔域》MAU同比增长11.3% 《魔域口袋版》收入环比增长6.7%[2] - 核心手游产品MAU同比增长超过30% 《征服》和《英魂之刃》IP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1%和18.0%[2] - 开展"游戏+"跨界合作 包括与哈尔滨文旅、西双版纳雨林保护基金会、潮汕英歌舞等合作[2] - 《终焉誓约》在下沉市场推广新版本带来流水增量 《魔域传说》小游戏在多平台上线[3][8] 新产品与海外拓展 - 重磅端游《代号MY》已开展用户测试 预计明年上线[8] - 《魔域》计划下半年推出两个新语言版本海外上线 《代号Alpha》将推东南亚版本[2][8] - 预计下半年额外落地1-2个区域上线计划[2][8] - 《机战》手游预计明年推广上线[8] 教育科技业务Mynd.ai - 二季度毛利率回升至31% SaaS订阅服务上半年环比增速达8%[3] - 近期收购AI语音助手技术 预计三季度完成 将整合至大屏产品[3] - 预计2026年实现EBITDA盈利 四季度接近收支平衡[1][4] - 通过成本优化、债务压减和现金管理应对市场调整[3] AI战略与技术合作 - 全面部署"AI生产中心" 采用"AI+教育"与"AI+游戏"双轮驱动战略[1][12] - 创奇思与中科闻歌战略合作 推出X-Agent零代码AI智能体工场、WiSKY多语言决策引擎和YOYA跨文化创意平台[3][11] - 中科闻歌提供AI技术 创奇思负责推广 重点覆盖香港及东南亚市场[11] - 参与国家级项目 包括与泰国教育部合作AI职业教育平台 与喀麦隆教育部推进数字教育建设[3] 市场展望与布局 - 游戏业务预计逐步回稳 教育市场随德国、美国等地区预算拨放和政策明朗化有望复苏[1][4] - 重点拓展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 推进全球化布局[4][15] - 在泰国项目基础上 计划向东南亚国家、中东和非洲地区扩展[15] - 未来12个月内通过派息和股份回购向股东分派不低于6亿港元[4] 运营优化策略 - 主动调整游戏内容结构 降低付费门槛 引导用户转向高质量内容消耗[7] - 持续降本增效措施 预计下半年效果将更加显著[14] - 拥抱用户侧增量 包括小游戏端和主机端 布局直播赛事等导量渠道[9] - 针对热门玩法主动更新产品线 提升内容竞争力[9]
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案例 实达集团加速“人工智能+教育”业务推广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11:43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公司通过智慧云平台和AI技术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形成可复制的标杆案例并加速全国推广 [1][2][3] 行业动态 - 全球智慧教育大会聚集400余位专家探讨人机协同教育新生态 [1]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标志人工智能进入国家战略实施阶段 [3] 公司业务进展 - 福州市鼓楼区投资1.2亿元打造"鼓教通"家校共育智慧云平台 构建"一网两云三中心"技术底座 [2] - 平台覆盖32所学校1600多个班级 服务3300多名教师和近6万名学生 [2] - 采用"1+2+N"架构体系:1个数字教育底座 2个区校一体化教育服务平台 N个智慧校园应用场景 [2] - 实现备教导评研全流程人机协同应用 包括智能笔摄像头数据采集和AI作文批改四维循环进阶模式 [2] 市场拓展 - 罗源县在5所试点校开展智能练测和课后服务等AI应用场景 [3] - 基于鼓楼区成功经验打造可复制数字化路径 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3] - 公司加速AI精准教学和家校协同等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 [3]
前美团字节高管创业、打造AI伴学机器人,奇点灵智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29 11:48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星连资本领投[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升级基于大模型与多模态技术的智能教学系统[1] - 资金还将用于完善教育内容框架及硬件体验[1]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 专注儿童教育赛道的AI硬件创新企业[3] - 致力于通过深度融合大模型与多模态技术构建新一代智能学习基座[3] - 创始团队由三名经验丰富的互联网高管组成[3] 产品定位 - 首款产品为AI英语伴学机器人 聚焦3-8岁儿童[3] - 通过寓教于乐方式将个性化学习与主动探索理念融入家庭教育场景[3] - 产品旨在塑造儿童英语能力成长的智能起点[3] 团队构成 - 创始人兼CEO包塔曾任美团副总裁 美团金融CTO 网易有道词典总经理[3] - 硬件负责人徐毅斐曾任字节跳动大力智能台灯平台产品负责人[3] - 市场负责人胡琛为网易有道创始团队成员[3]
网龙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AI生产中心全面落地,业务升级开启新篇章
财富在线· 2025-08-29 02: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人民币23.8亿元,同比下降27.9% [1][3] - 游戏业务收益为人民币17.4亿元(占比73%),同比下降18.1%,环比微降4.3% [2][5] - Mynd.ai业务收益为人民币6.4亿元(占比26.9%),同比大幅下降45.7% [2][9] - 整体毛利率提升2.9个百分点至69.5%,毛利为人民币16.6亿元 [3] - 经营开支同比降低15.6%至人民币13.5亿元 [1][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000万元,同比减少92.5%,主要受无形资产减值及一次性重组开支影响 [3] 业务运营策略 - 游戏业务通过"长青运营规划"稳定用户活跃度,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6.7% [1][4][6] - 全面推行"AI+游戏"战略,通过AI生产中心提升跨版本内容协同效率 [6] - 教育业务重组后聚焦国家级AI平台与职业教育,已落地泰国、喀麦隆合作项目 [7] - Mynd.ai推出新一代集成解决方案ActivPanel 10®,并计划收购AI语音助手技术 [1][9][10] 产品与市场进展 - 旗舰游戏《魔域》开展非遗文化IP联动,《征服》海外扩张取得进展 [1] - 新游《代号MY》开启测试,《代号Alpha》筹备海外发行 [6] - 香港子公司创奇思与中科闻歌联合发布三款AI应用产品,包括企业级开发平台X-Agent [1][7] - 战略投资覆盖AI眼镜、XR、机器人及文化创意IP领域 [8] 股东回报与资金状况 - 中期股息每股0.5港元,同比增长25% [1] - 未来12个月股东回报计划总额不低于6亿港元,包含派息及股份回购 [1] - Mynd.ai现金储备为人民币2.1亿元,待偿债项减少5300万元 [10] - 公司整体通过成本优化措施提升现金流效率 [1][10]
AI+双引擎战略驱动业务升级 网龙2025中报出炉 宣布超6亿港元股东回报计划
智通财经· 2025-08-28 11:3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益23.8亿元 毛利16.6亿元 毛利率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至69.5% [1] - 经营开支13.5亿元 同比降低15.6% 成本优化和效率提升措施已初步显现成效 [1] - 游戏及应用服务业务收入17.4亿元 同比下降18.1% 环比微跌4.3% [2] - 游戏业务经营性分类溢利环比回升至5.0亿元 经营开支同比下降14.7% [2] - Mynd.ai业务收益6.4亿元 管理层实施成本优化措施缓解市场低迷影响 [3] 业务运营状况 - 游戏业务按"长青运营规划"深化布局 收入短期波动后趋于稳定 环比仅略微下降 [1] - 旗舰IP魔域持续提升内容品质 开展非遗文化及社会公益IP联动 带动用户活跃度增长 [2] - 重磅新品《代号MY》8月开启小规模测试 手游《代号Alpha》将拓展海外市场 [3] - 魔域IP将高效推出多语种版本开拓海外市场 《魔域传说》登陆小游戏市场提升IP影响力 [3] - 传统自研IP如终焉誓约、机战计划通过代理授权合作发行上线 [3] 战略发展举措 - 全面拥抱AI新时代 落实"AI+游戏"和"AI+教育"战略 [2] - Mynd.ai推出下一代集成解决方案ActivPanel10和Promethean ActivSuite [3] - 签署协议收购AI语音助手技术 利用用户基础提升SaaS解决方案吸引力 [3] - 香港子公司创奇思引入中科闻歌作为战略股东 实现AI转型 [4] - 发布三款AI应用产品包括X-Agent开发平台、WiSky智能体和YoYa创作智能体 [4] - 在联合国发布AI生产中心赋能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战略 打造教育元宇宙平台 [4] 股东回报计划 - 董事会批准每股普通股0.5港元中期股息 同比增长25% [2] - 未来12个月内通过派息及股份回购提供不低于6亿港元的分派总额 [2]
视源股份20250827
2025-08-27 15:19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05.65亿元,同比增长4.39%[3] * 公司归母利润3.98亿元,同比下降19.66%[2][3] * 公司扣非利润同比下降39.72%[2][3] * 公司综合毛利率下滑但环比企稳[3] * 公司毛利额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3] * 公司研发费用增加[2][3] * 公司理财收益和政府补助减少[2][3] *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中利息收入减少[2][3] * 公司非经常性债券投资收益增加[2][3] 智能控制部件业务 * TV液晶板卡营收30.83亿元,同比下降7.29%[2][5] * 生活家电控制器营收近13亿元,同比增长66.43%[2][5] * 汽车电子业务保持稳健增长[2][5] 智能终端及应用业务 * 教育业务整体营收17.27亿元,同比增长13.79%[2][5] * 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国内教育市场出货份额提升至45.3%[2][5] * 希沃课堂正反馈系统覆盖全国19个重点应用示范区、3,000多所学校、7,000多间教室[5][7][11] * 希沃课堂正反馈系统生成36万份课堂反馈报告[5][7][11] * 希沃AI备课激活用户数量超过60万[2][5][7] * 希沃AI备课在上海徐汇区试用中综合提效超过50%[11] * 希沃课堂智能反馈有效率达75%[11] 企业服务业务 * Maxhub品牌业务营收5.67亿元,同比下降13.63%[2][5] * 企业服务整体营收下滑27.03%[2][5] * 数字标牌业务受客户需求变化影响[2][5] * LD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26%[5] 海外业务 * 海外业务整体营收19.07亿元,同比下降17.93%[2][5] * 海外ODM业务同比下降23.69%[2][5] * Maxhub海外自由品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56%[2][5] * 海外ODM业务出口目的地欧洲、美国及其他区域各占约三分之一市场份额[26] 机器人业务 * 公司发布自研工业级四足机器人Mixup X7,已在电力等场景应用[4][5][8] * 商用清扫机器人在欧洲、东南亚、日本市场推广并取得增长[4][5][8] * 商用清洁机器人已进入批量规模化出货阶段,有些月份达到盈亏平衡[12] * 四足机器人仍处于早期阶段,距离批量生产还有一定时间[13] * 商用清洁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办公楼宇、自动化厂房、机场、车站等场所[20] * 四足机器人主要用于电力巡检、安全巡逻、农牧业牧场安全巡视等领域[20] 港股IPO计划 * 公司已递交港股IPO申请,预计10月至11月取得备案[4][14] * 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强产品研发、海外业务拓展、数字化能力建设、支持主业相关投并购[4][14] 未来业务展望 * 生活家电控制器预计将继续保持高增长趋势[4][6] * 希沃的教育终端、音视频录播及软件AI部分显示出良好回升势头[4][6] * Maxhub海外业务预计保持高增长态势[4][6] * ODM业务下半年情况有望大幅缓解[6] * 国内Maxhub渠道效率变革后库存管理得到优化[6] * 公司计划到2027年实现AI软件订阅、数字基座销售、软硬件一体化课堂反馈系统总收入达到10亿元[4][31] * 数字基座软件年化收入约为1亿元[31] * AI软件订阅收入仅几百万元[31] * 硬件销售规模在1亿元左右[31] 教育AI市场 * 全国中小学教室数量为450万间,其中280万间已安装希沃设备[15][17] * 课堂智能观察反馈系统目前覆盖约7,000间教室,渗透率较低[17] * 预计未来渗透率将逐步提升至5%-10%[17] * AI备课订阅费用为每年98元,多由学校集体采购[15] * 公司教育业务2024年表现不佳,2025年上半年实现正增长[30] * 公司策略是通过引入AI和智能硬件解决方案实现更新迭代[30] * 公司在中国录播设备市场排名第一[30] * 公司在教师电脑市场占据约10%的份额,预计到2027年提升至20%[30] 新产品与毛利率 * 公司推出希沃数字基座、希沃魔方云、希沃AI备课助手等纯软件产品,毛利率非常高[29] * 课堂振动反馈等硬件更新项目带来较高毛利率[29] * 商用终端非屏类产品如音视频设备毛利率比现有屏类产品提高5到10个百分点[28] * AI驱动的课堂智能观察系统和学生终端单价与毛利率均优于传统学习终端[28] * 公司推出针对3-10岁儿童的学习机[32] * 公司推出面向小学至初中段学生的学情分析、知识图谱和错题本等功能[32] * 公司推出55寸家庭屏幕用于亲子互动、家庭辅导[32] * 公司推出AI故事机[24] 研发与战略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约7%[34] * 研发涵盖智能控制器、商用终端、算法、AI与机器人领域[34] * 公司机器人战略从核心部件开始布局,包括算力板卡、导航系统等[33] * 公司通过中央研究院投入以及对关节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小比例投资提升技术自主性[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