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

搜索文档
2025年尼泊尔投资贸易促进交流会在蓉举行 聚焦文旅经贸等领域共话合作机遇
四川日报· 2025-07-13 01:07
中尼投资贸易合作 - 尼泊尔驻成都总领事馆主办2025年尼泊尔投资贸易促进交流会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药品、茶叶等领域合作 [1] - 尼泊尔驻成都领事克玛尔·巴拉尔发表《尼泊尔投资与贸易现状及展望》演讲 详细分析尼泊尔贸易概况及对华贸易新机遇 [1] - 四川省商务厅提出扩大与尼泊尔贸易规模 重点支持农牧产品(如青贮饲料)、文创产品、消费品进口及跨境电商海外仓合作 [1] 旅游业合作进展 - 四川航空开通成都至博克拉商业包机航线 尼泊尔驻成都总领事苏雷什·劳特称旅游业为双方潜力领域 [2] - 交流会旨在搭建跨境业务平台 促进投资者、贸易商及企业探讨互利共赢路径 [2] 政策与物流支持 - 四川省倡导企业利用尼泊尔现有海外仓资源 优化供应链管理效率 [1] - 计划新开加密成都至加德满都航线 强化物流通道 [1]
专家田间地头“传经送宝” 人才赋能农牧业绿色发展
内蒙古日报· 2025-07-01 11:46
专家服务基层项目 - 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主办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专家服务团活动 8位来自中国科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顶尖专家深入鄂尔多斯开展技术指导 [3] - 活动聚焦绿色肥料研发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土壤修复 病死畜禽处理等领域 通过技术指导 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等形式解决基层技术难题 [5] - 服务团采用"服务专家—企业需求—智力输出—成果转化"模式 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 农牧民合作 加速产学研融合 [9] 技术突破与成果 - 在两宜生物生产车间 专家通过降低曝气时间 调整pH值 加入尿素辅助发酵等措施 实现羊粪堆肥工艺突破 使羊粪一次堆肥即可达标 [7] - 专家团在5天内深入鄂尔多斯盐碱地科技创新基地及多个村镇 通过田间示范 产业对接解决种养技术瓶颈 推广绿色循环模式 [9] 项目规模与影响 - 该服务团为2025年人社部批复的全国63个专家服务团之一 内蒙古自2011年启动专家服务基层行动以来已开展330余期活动 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 [9] - 活动惠及数十万基层农牧民 为农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9] 企业反馈 - 两宜生物科技集团表示专家前沿技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解决长期技术难题 [1] - 牧乐源种养殖合作社称活动不仅解决生产难题 还成功对接科研院所等产业链资源 [9]
从红色基因到诗画乡村!察右前旗北疆文化的时代绽放
内蒙古日报· 2025-06-25 15:18
察右前旗文化发展概况 - 察右前旗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是北疆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展现出独特人文魅力与时代活力 [1] - 近年来该旗持续探索北疆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路径,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1] 红色文化传承 - 作为绥东抗日游击区之一,纪松龄等革命先烈在此开展抗日活动,形成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资源 [1] - 通过编撰《察右前旗政协志》等21部文史专辑系统整理红色史料,并创作东路二人台《赤土青松》剧本推动红色文艺发展 [4] - 红色文化已成为当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支撑 [4] 诗词文化创新 - 2016年成立40余人规模的诗词学会,带动农民诗人群体涌现,会员活跃于乡村社区创作乡土题材诗词 [6] - 2024年在南村建设百米诗词文化墙,获评"中华诗词采风创作基地",结合书画院等设施形成艺术交流平台 [6] - 诗词文化带动农旅融合发展,文化墙与长廊等设施促进书画、摄影、文学等多艺术形式协同发展 [6] 文旅产业实践 - 内蒙古京西农牧业打造"京西牛村部落"文旅项目,整合15万亩草原资源开发民宿、露营、音乐节等多元业态 [8] - 2024年创新推出融合草原音乐节与都市潮流文化的夏日狂欢项目,日均接待游客达6000人次,全年旅游收入超500万元 [8] - 规划7大主题区块包括草原市集、音乐舞台等,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模式 [9]
香格里拉:夏牧场上的短暂团聚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09:54
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 - 云南香格里拉尼汝村因位于普达措国家公园核心区,自然风光与藏式风情吸引游客增多 [1] - 许多家庭从传统农牧转向旅游服务业,包括开民宿、当导游等 [1] - 年轻人外出到昆明、成都、广州、上海打工的现象普遍 [1] 传统农牧业现状 - 尼汝村少数家庭仍坚持传统耕作和放牧,如七林央宗需看护150多只绵羊和80多头牦牛 [3] - 丹增培楚从事青稞耕种、牵马揽客和开车运输等多工种 [3] - 扎西定主从昆明返乡创业,反映部分年轻人回流趋势 [3] 旅游基础设施与活动 - 丹增培楚计划修葺老木屋改建为夏牧场首间民宿 [10] - 扎拉初姆通过季节性采松茸为家庭增收3-4万元/年 [10] - 夏牧场举办多民族参与的聚餐仪式,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特色 [10] 交通与地理条件 - 从香格里拉市区到尼汝村需乘车3-4小时,再到星沾牧场需骑马或步行7-8小时 [3] - 牧场海拔超过4000米,气候多变,如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 [5] - 小水电和LED照明改善牧区生活条件 [5] 农牧结合创新 - 丹增培楚搭建塑料大棚种植圆白菜、大苦菜及药用大黄 [8] - 剪羊毛等传统牧业活动仍持续进行 [7][8] - 家庭马帮运输方式保留传统特色 [4]
从“寸草不生”到牧草丰盈 戈壁小镇以草为媒振兴高原乡村
央视网· 2025-06-22 05:38
公司发展历程 - 2019年一家西宁农牧业龙头企业落户尕海镇,专注盐碱地草业发展,将戈壁滩改造成草场[5] - 初期种植失败,出苗率仅10%,因忽略高温无雨和盐碱化影响[8] - 通过土壤改良试验,找到耐盐饲草品种,2022年实现优质牧草规模化种植[12] - 2022年投资5000万元引入北斗导航农机、4万亩节水灌溉系统,年产值达7000万元[12] 技术创新与农业实践 - 采用耐盐饲草燕麦、苜蓿作为生物改良作物,结合科学水肥调控[12] - 部署无人机巡田、田间气象站等信息化手段提升生产效率[12] - 免费向村民传授整套成熟种植技术,实现技术本地化[14][18] 社会经济效益 - 牧草种植面积达12.7万亩,亩产约500公斤,解决冬季饲草短缺[14] - 每吨牧草低于市场价200元优先供应牧民,保障抗灾保饲[14] - 为当地村民提供大型农机操作等就业岗位,带动脱贫户增收[16][18] - 牧民养羊规模从100只增至1000只,显著改善养殖效益[3]
青海以工笔功夫绘就大美高原
经济日报· 2025-06-19 22:14
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 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责任和潜力都在生态 [1] - 青海推进"七个新高地"建设,包括生态安全屏障、国家公园示范省等,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 [1] - 三江源国家公园整合优化后形成3类83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7.2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39.08%,其中国家公园占比75.88% [3] 国家公园建设与成效 - 三江源国家公园通过统一标准规范、严格空间管控和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将12.31万平方公里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3] - 设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共聘用17211人,户均年收入21600元,形成基础管护体系并调动牧民积极性 [3] - 三江源国家公园水资源总量稳定输送600亿至900亿立方米优质水,藏羚羊数量从不足2万只恢复至7万多只,雪豹种群增至1200多只 [4] 盐湖产业与清洁能源发展 - 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盐资源总储量600亿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探索出"创新驱动、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 [6] - 德令哈市打造"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首台高原风电机组下线,实现清洁能源装备"青海有、青海造、青海用" [7] - 青海持续做好"生态+文化+旅游"文章,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225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 [7] 生态旅游与农畜产品输出 - 茶卡盐湖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270万人次,同比增长14.74%,形成6大主题景观游览区 [8] - 2024年青海新增有机草原监测面积1.5亿亩,累计突破3亿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达1220个,牛羊出栏937万头(只) [8] - 青海牦牛肉获供港准入,冰鲜藏羊进入澳门市场,"青海三文鱼"公共品牌发布后出口增长12倍 [8] 生态治理与水土保持 - 海南州同德县安排52.4亿元推进山水林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 [9] - 青海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双下降"趋势 [10] - 青海草原植被盖度增至58.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多年保持96%以上,三大江河出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 [10]
16家企业!辛集以实干叩响合作之门
搜狐财经· 2025-06-16 13:55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于6月16日至20日举办 主题为"共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 共谱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 [1][2] - 展会涵盖内外贸易一体化进出口商品展 智慧物流技术与装备选品展 新能源汽车展及多业态场景消费市集 [2] - 辛集展区占地144平方米 16家企业参展 覆盖现代商贸物流 生态皮革服装 高端装备制造三大领域 [15] 参展企业与产品 - 九丁端布言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展示国潮非遗箱包 [8] - 辛集市文丽工艺品有限公司展示皮贴画 [10] - 河北名花皮业有限公司 图休服装设计工作室 辛集市帕恩服饰有限公司展示皮革产品 [10][14][17] - 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公司展示鼓风机 [18] - 河北正农牧业有限公司展示古法黑猪肉 [21] 辛集产业现状 - 辛集作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 拥有800余家皮革企业 是河北省107个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22] - 与中国工程院合作推广无铬鞣清洁工艺 建设废弃物利用平台 推动绿色转型 [22] - 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推进品牌化 拓展汽车内饰等新应用领域 发展跨境电商 [22] - 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147家 "专精特新"企业8家 行业"领跑者"企业4家 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 [22] - 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家 省部级以上知名品牌66个 [22] 产业融合发展 - "辛集皮革风尚街"展示辛集皮革产业卓越品质与创新活力 [10][12] - "辛集皮革"多业态消费场景是河北省首批重点打造的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典型场景 [20] - 以辛集国际皮革城 万达广场为核心 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提升品牌形象 [20] - 开展精品推荐 网上直播等活动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18][20]
农牧业生产的阶层问题,先喂好有钱人还是喂饱所有人?
第一财经· 2025-06-13 03:13
经济增长理论 - 经济增长是"物流概念"而非指数概念,源于人口增长导致物质资料需求增加和流通工序复杂化,而非科技进步或生产力提高 [1] - 人口负增长情况下经济正增长几乎不可能实现,当前增长模式本质是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透支性贷款 [1] 粮食生产现状 - 全球食物生产已达人均每日3000千卡,但1/3食物被浪费(约1000千卡/人/日),浪费问题远大于资源消耗问题 [4] - 农耕文明支撑的人口密度可达7万人/平方公里(菲律宾马尼拉),远超原始觅食方式的0.1人/平方公里 [4] 替代饮食方案的可行性 - 生酮饮食每100克水果仅提供70千卡能量,若全面推广需将当前水果产量提高400倍才能满足需求 [5] - 纯素食方案中人类仅能吸收蔬菜10%营养,且缺乏脂肪和蛋白质,草根蔬菜种植量需求无法估量 [5] - 捕猎模式即使消耗1800年全部野牛存量仅能养活200万人,不足当今全球人口0.0025% [5] 农业生产效率比较 - 鸡肉饲料成本仅为牛肉的1/15和猪肉的1/6,全鸡食用(如中国鸡爪消费)更具资源效率 [7] - 有机农业单位产量低于传统农业35-50%,但通过溢价实现更高盈利效率,实质是阶级化食品供应 [8] 劳动力结构矛盾 - 美国10.4%劳动力(2201万人)从事农业,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达24%,但农业盈利能力显著低于互联网等行业 [8] - 农民向城市服务业迁移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威胁长期粮食供给稳定性 [8] 产业优先级争议 - 农业对文明存续的重要性超过高科技产业(如iPhone生产),但资本配置长期向高附加值产业倾斜 [8] - 粮食问题本质是阶级问题,表现为精英饮食理念(生酮/有机/人造肉)与大众温饱需求的根本性割裂 [9]
政策护航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 助力深市民企勾勒现代农业新图景
证券日报网· 2025-06-05 13:05
政策支持与民营企业发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生效,通过公平竞争环境、融资支持、税费优惠、市场准入等举措为企业降本增效,筑牢抗风险根基 [1][3] -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包括年初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积极信号,各部门推出细化举措,为民营经济蓄势赋能 [3] - 资本市场作为资源枢纽平台,助力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治理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推动民营经济从体量扩张向质量跃升跨越 [4] 企业举措与信心体现 - 温氏股份稳步推进回购计划,释放维护公司价值与股东权益的积极信号 [1] - 牧原股份递交H股上市申请,加速国际化资本布局进程 [1] - 海大集团发布未来三年分红回报规划,传递稳健发展决心 [1] - 温氏股份计划未来五年以每年10%-15%的速度发展鲜食品业务,推进生物技术、绿色环保技术、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项目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海大集团拥有近4000人科研团队,累计研发投入超50亿元,以科技驱动行业发展 [5][6] - 牧原股份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环控、智能饲喂管理和疾病诊断等应用场景,提升养殖效率和管理智能化 [6] - 温氏股份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8项、省部级科技奖项95项,培育畜禽新品种12个,取得新兽药证书56项,拥有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7项 [6] 行业前景与战略布局 - 民营企业深度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局,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速农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2] - 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为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2] - 温氏股份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推进技改提升劳动效率,提高农户户均养殖规模和效益,重塑农户服务和保障体系 [7]
中外“农民网红”把乡村生活变成“诗”
环球时报· 2025-05-27 22:55
新农人通过社交媒体实现文化传播与农产品销售 - 山东临沂蒙阴县桃农吕玉霞通过创作诗歌在社交平台收获200多万粉丝 被多家央媒报道 其诗句灵感来源于田间生活和乡村日常 [1] - 吕玉霞利用个人账号直播间销售家乡特产桃子 将网络比喻为"新型农具" 通过网络让远方消费者品尝到当地农产品 [1] - 吕玉霞表示用诗句赋能乡村 表达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其账号成为家乡和乡土文化的宣传名片 [1] 国际农民网红通过社交媒体展示农业生活 - 英国牧民夏洛特·阿什利在坎布里亚郡经营家庭农场 个人账号拥有15万粉丝 分享农作日常和羊毛艺术创作 [1] - 英国红发牧羊女汉娜·杰克逊每日分享牧羊见解 粉丝超20万 成为农业界最年轻有影响力网红之一 并出版回忆录《叫我红发》 [1] - 澳大利亚"中央车站"博客网站由牧业公司创立 展现牧场养牛生活 脸书粉丝达7万多人 并出版相关书籍讲述牧场故事 [2] 社交媒体成为农业文化传播新渠道 - 国内外农民通过短视频、博客等形式展示农业生产和生活 形成新型网络社区 [1][2] - 农民网红内容涵盖诗歌创作、牧羊生活、牧场故事等 吸引大量粉丝关注 [1][2] - 相关账号不仅传播农业文化 还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