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

搜索文档
大东方: 大东方2025年半年度经营数据简报
证券之星· 2025-08-26 16:13
商业零售门店分布及变动情况 - 江苏地区新设2家食品专卖店:三凤桥硕放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40㎡,2025年4月9日开业)和三凤桥东北塘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15㎡,2025年4月14日开业)[1] - 湖北地区新设2家便利店:中南医院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30㎡,2025年6月3日开业)和中南医院二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41.95㎡,2025年6月3日开业)[1] - 湖北地区注销1家便利店:新发展国际中心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122㎡,2025年5月30日注销)[1] - 江苏地区关闭1家食品专卖店:三凤桥中南路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16㎡,2025年6月4日闭店)[1] - 截至报告期末,湖北7-11便利店共43家门店(直营店9家、加盟店34家),三凤桥食品专卖店共48家门店(直营店40家、加盟店8家)[1] - 自有物业门店分布:江苏百货1家(建筑面积8.2111万㎡)、超市1家(建筑面积0.0947万㎡)、餐饮2家(建筑面积0.5856万㎡)[1] - 租赁物业门店分布:江苏超市2家(建筑面积0.2602万㎡)、餐饮1家(建筑面积0.1183万㎡)、食品专卖店40家(建筑面积0.1375万㎡),湖北便利店9家(建筑面积0.0896万㎡)[1]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数据 - 百货零售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下降24.62%,毛利率40.75%,同比上升6.20个百分点[1] - 餐饮与食品销售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下降12.64%,毛利率44.98%,同比下降0.80个百分点[2] - 医疗服务营业收入14.30亿元,同比下降0.26%,毛利率9.70%,同比上升1.48个百分点[2] - 商业零售业务主要集中在江苏无锡地区,医疗服务覆盖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山东、北京、重庆、深圳、江苏、广东、云南、河北、天津、山西、安徽等18个省市[2]
大东方(600327) - 大东方2025年半年度经营数据简报
2025-08-26 08:33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6月百货零售营收236136974.21元,同比降24.62%,毛利率40.75%,升6.20个百分点[7] - 2025年1 - 6月餐饮与食品销售营收103068756.03元,同比降12.64%,毛利率44.98%,降0.80个百分点[7] - 2025年1 - 6月医疗服务营收1429783062.65元,同比降0.26%,毛利率9.70%,升1.48个百分点[7] 门店数据 - 2025年4 - 6月新增4家门店,江苏2家食品专卖店、湖北2家便利店[1] - 2025年4 - 6月减少2家门店,湖北1家便利店、江苏1家食品专卖店[3] - 报告期末江苏百货自有物业门店1家,建筑面积8.2111万平米[4] - 报告期末湖北7 - 11便利店43家,直营店9家、加盟店34家;三凤桥食品专卖店48家,直营店40家、加盟店8家[4][5] 未来展望 - 2025年7 - 9月计划新开2家“三凤桥食品专卖店”、5家“7 - 11”便利店[6] 市场扩张 - 商业零售主营业务集中在以无锡为核心的江苏省内地区[8] - 医疗服务涉及上海、浙江、湖北等多地布点[8]
红旗连锁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背后:韧性之下的结构性隐忧
新浪证券· 2025-08-22 07: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08亿元,同比下降7.3% [1] - 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5.33% [1] 战略收缩影响 - 主动关停低效门店导致营收基本盘削薄 [2] - 门店裁撤优化单店坪效与人力成本 [2] - 放弃区域渗透率护城河转向存量用户深度运营 [2] 区域市场风险 - 九成门店聚集成都及周边导致抗风险能力与区域经济深度捆绑 [2] - 缺乏异地增长极使消费疲软时期风险加速放大 [2] 业态竞争压力 - 便利店与零食折扣店持续分流日常消费场景 [2] - 社区店战略虽提升复购率但难抵零售业态碎片化冲击 [2] 线上业务发展 - 直播电商采用"直播间专供+到店核销"模式撬动客流量回升 [3] - 线上贡献远未成为第二引擎且平台思维与传统供应链存在割裂 [3] 供应链与数字化挑战 - 物流体系未支撑全渠道履约导致直播间爆款加剧库存失衡 [3] - 数字化投入聚焦营销而非底层系统致使流量增长难转化长效黏性 [3] 商品竞争力短板 - 自有品牌建设迟滞缺乏独家爆品与鲜食品类创新 [3] - 面临零食折扣店低价白牌与生鲜电商品质预制菜的双重夹击 [3] - 门店调改停留于空间装修层面未能建立商品护城河 [3]
推新型门店、代收快递 便利店的自救与升级
北京商报· 2025-08-21 14:17
新型门店模式创新 - 7-Eleven在通州区落地新型门店 设置24小时服务窗口 新增自助咖啡机、豆浆机、冰沙杯等即时加热设备 并上架自有品牌袜子、饰品等商品 二层增设休闲用餐区 [3] - 罗森在青岛新店提供快递代收、自助充电等24小时生活服务 在日本开设"未来型店铺" 采用回字形布局 配置自助结账机、自提柜、便当柜等一体化动线设计 [3] - 行业通过增设服务与自助设施强化门店功能 国内外企业均更注重服务与自助的结合 [3] 商品策略调整 - 罗森中国总裁强调需开发特定商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全民通用必买商品越来越少 [4] - 便利店行业紧跟提升产品性价比趋势 以"市场需求+差异化价值"策略打造自有品牌大单品 [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7-Eleven母公司Seven&i遭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CT撤回收购要约 失去外部资本注入的转型机会 [5] - 7-Eleven日本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下降0.7% 营业利润下滑11.0% 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 日均销售额较2019年仅增5% 落后于全家和罗森8%的增长率 [5] - 罗森中国门店数达6652家 反超7-Eleven的4639家 本土品牌美宜佳、易捷、昆仑好客占据行业TOP3 [5][6] - 外资品牌通过创新模式与本土化策略应对本土品牌强势扩张 [6] 跨界竞争与新兴机会 - 三只松鼠推出"一分利便利店" 松鼠小镇店日均销售额超15000元 库迪咖啡升级便利店业态 新增中式面点、便当等产品 [7] - 京东秒送、美团闪购和淘宝闪购在即时零售赛道的竞争为便利店行业创造新机遇 [7] - 年轻化成为核心关注点 便利店需实现渠道与客群精准匹配 商品选择、定价及供应链管理需精细运作 [7]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便利店门店数量保持增长 24小时门店及社区型门店重要性提升 [8] - 行业面临增长乏力与盈利承压困境 积极探索新门店模式寻求突破 [1]
“全球便利店之王”站在了历史拐点上
36氪· 2025-08-21 00:27
核心观点 - 7&i控股宣布未来5年经营变革计划 聚焦便利店单一业态国际化 目标在2031年2月实现销售11.3万亿日元 营业利润3.4万亿日元 较2024年度分别增长13%和26% [1][7][13] - 新任社长戴卡斯强调公司处于历史拐点 需通过美国业务上市 全球店铺扩张 商品差异化及数字化服务重塑竞争力 [1][6][7] - 公司面临商品力下降 国内口碑下滑及国际资本收购威胁等挑战 需回归创业精神并优化组织治理 [4][16][18] 战略调整背景 - 2023年出售崇光西武百货 2024年分割伊藤洋华堂 现仅保留7-11主业 2024年3月至11月纯利润同比减少65%至636亿日元 [2][4] - 应对加拿大ACT收购威胁 需巩固控制权 日本企业海外收购难度大形成天然保护 [2] - 2016年铃木敏文离职引发管理层动荡 井阪隆一被指未传承诚信与应变精神 导致战略执行不力 [3][4] 经营变革措施 - 推动美国子公司SEI于2026年下半年上市 筹集资金用于股票回购及投资 计划投入2万亿日元回购股票以确保控制权 [7][9] - 全球店铺扩张:日本国内净增1000家店 美国新增1300家高日销店铺 截至2024年底 美国店铺数达12963家 澳大利亚747家 中国内地北京362家 成都82家 天津232家 [9][10] - 强化商品差异化:投资日本5000家店铺咖啡设备 推广"7-seven咖啡" 美国1100家店铺增设餐饮服务 [12] - 扩大配送服务:日本7NOW服务目标2030年达1200亿日元业绩 美国每年覆盖200家店铺 [12] - 总计划投资3.2万亿日元 用于新店拓展 店铺改装及并购整合 [13] 市场挑战与质疑 - 日本便利店市场饱和 2018年后店铺数量变化小 新增1000家店目标被批不现实 国内日均销售75万日元目标难度高 [16][17] - 商品力受质疑:2024年便当饭团质价比问题引发舆论 竞争对手全家 罗森通过加量不加价策略抢占份额 [16][22] - 美国业务依赖加油站场景 非油品日销6621美元目标实现难度大 专业人士批评变革措施缺乏具体运营政策 [18] - 组织治理问题:董事会5人及14名执行役员均为日本人 缺乏国际背景 平衡美国SEI与日本SEJ业务关系存挑战 [18][19] 财务与绩效目标 - 目标2031年2月销售达11.3万亿日元 营业利润3.4万亿日元 较2024年度分别增长13%和26% [13] - 2024年度日本SEJ销售8794亿日元 营业利润2337亿日元 美国SEI销售8.6194万亿日元 营业利润3294亿日元 日本利润产出更高 [18] - 通过出售约克控股股份获8000亿日元资金 支持回购及投资计划 [9]
为什么冰杯爆火,为重用循环杯带来了商机?
36氪· 2025-08-20 10:12
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全国超150个气象站发布40℃以上监测,而迈入8月,新一轮的热浪还在路上。 炙热的不止空气,还有悄然升温的"冰块经济"。 7-Eleven、山姆、农夫山泉等巨头纷纷下场,把冰块摆上零售货架。年轻人从享受"随时随地"冰爽,到便利店DIY调制饮品,再到媒体平台走红,都市居民 正在为一杯冰块,买单"仪式感"。根据《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冰杯品类销量已连续两年保持300%以上增速,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达48杯。 便利店出售的各式冰杯,图丨reuters 但在实现"冰块自由"前,先被打工人们捕捉到的,是刺痛钱包的价格标签:4元一杯冰块、8元一个冰球,价格甚至超过一瓶可乐。 贵从何来?答案或许源自那被我们所忽视的一次性包装上。这杯"固态水",不仅单价扎心,更带来了一笔悄无声息的环境账单。 通向"冰块自由"的成本账 根据每日人物媒体调查,算上设备磨损、房租水电、人力开销等,制冰厂生产出1公斤冰块的成本大致在1.6~2元区间。换算下来,一杯便利店中常见的160 克冰块,原材料成本在0.3元左右。 这个成本离售价仍有相当的一段距离,紧接着后面的还有两道"门槛":运输与包装。 运输,是冰块在店铺流通 ...
日本知名连锁便利店被曝食品保质期造假
新华社· 2025-08-19 02:11
公司运营事件 - 日本迷你岛便利店23家门店存在食品保质期造假现象 涉及东京 埼玉 爱知 京都 大阪 兵库和福冈7个都府县 [1] - 造假行为包括延迟数小时粘贴保质期标签和使用假标签替换原有保质期标签 [1] - 公司自8月9日起停售店内自制饭团和盒饭 并从8月18日起停售其他多种自制食品 [1] - 公司已向消费者致歉 宣布在全国1600多家门店停售多种自制食品并展开调查 [1] 公司业务规模 - 迷你岛是日本主要连锁便利店之一 截至7月在全国共有1818家门店 [1] - 此次停售措施覆盖全国1600多家门店 [1]
拒绝24小时营业,却让7-Eleven紧张?日本My Basket靠什么制造“威胁”?
创业邦· 2025-08-16 10:08
核心观点 - My Basket作为日本小型超市通过差异化定位和高效运营模式对便利店构成威胁 其核心优势包括生鲜产品丰富度、价格竞争力、灵活用工机制和高密度选址策略 依托母公司永旺的供应链资源实现快速扩张 [2][5][6][13][34][35] 市场定位与需求洞察 - 针对日本大城市"购物难民"需求 即无法在500米范围内完成购物的消费者 2015年日本购物难民数量达825万 较2005年增长20% 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25% [10][12] - 聚焦高密度都市圈单身家庭 横滨西区单身家庭比例达57% 消费者主要为下班顺路购物的年轻客群及老年群体 [13][14] - 门店选址集中于住宅区、商业街和公寓底层 单店商圈范围限定为3分钟步行距离 在横滨西区半径300米内开设5家门店 [13][14][17] 运营模式创新 - 采用全直营模式而非特许经营 单店仅配置2-3名员工 通过标准化运营实现门店快速复制 [20][22] - 独创点工系统 员工通过APP抢单工作 最短工作时段2小时 时薪区间1170-1720日元 支持跨店调配人力 [22][23][24] - 营业时间缩短至7:00-23:00(16小时) 相比24小时便利店减少8小时运营成本 [19][20] - 2024年2月人事及管理费用占比23.6% 较2019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9] 商品策略与价格优势 - SKU数量超3800个 其中生鲜占比17% 日配产品(乳制品/烘焙/即食餐等)占比26% 生鲜+日配合计占44% [38] - 价格显著低于便利店:日清杯面204日元便宜20% 朝日啤酒185日元便宜20% 自有品牌切片面包105日元便宜40% [34] - 依托永旺集团采购规模效应 大量采用自有品牌Topvalu 部分商品价格低于EDLP型超市 [35][42] - 生鲜品类深度经营:西红柿单品类6个SKU 水果提供哈密瓜/西瓜/樱桃等599日元中高端单品 冷冻蔬菜占4柜门 [39][40] 扩张战略与竞争态势 - 当前门店数约1200家 计划2030年增至2500家 长期目标5000家 年新增门店100家 [13][33] - 差异化打击便利店软肋:7-Eleven生鲜店SIP仍处试验阶段 罗森100至2024年5月才宣布增加生鲜品类 [38] - 坚持"无个性"标准化:不开展特卖、不发广告传单、不销售节庆产品(如圣诞蛋糕) 通过总部分控采购物流实现效率最大化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