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交易所
icon
搜索文档
互联互通再扩容!港交所最新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14:04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宣布在"北向互换通"下新增以一年期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同时将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进一步丰富境外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4][7] 产品创新与优化 - 新增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LPR在我国贷款定价领域应用广泛 [4][5] - 将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CNY NDIRS)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使境外投资者能更好地管理长期利率风险 [2][7] 市场参与情况 - 业务推出首日有31家境内外机构参与 累计交易53笔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 [4] - 自2023年5月15日上线以来 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参与 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 合计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币 [7] 战略意义 - 满足境外投资者多元化需求和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补齐中国国债风险管理工具不够丰富的短板 [4] - 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渠道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4][5][7] - 三方基础设施将继续丰富产品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共同发展 [7]
“桦加沙”考验“打风不停市”新规 港交所称其正密切关注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6:38
香港交易所应对台风措施 - 香港交易所正密切关注超强台风"桦加沙"并保持与监管机构及市场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1] - 员工 市场参与者和投资公众的安全是港交所首要考量 将适时通报最新情况 [1] - 港交所自2023年9月起实施"打风不停市"新规 确保8号或以上台风 黑色暴雨及极端情况下证券与衍生产品市场维持交易 [1] 交易安排具体内容 - 沪深港通 衍生产品假期交易和收市后交易时段在恶劣天气下如常运作 [1] - 上市仪式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将延期举行 [1] - 银行分行在台风或黑雨期间关闭 所有服务通过电子方式处理 [1] 台风潜在影响评估 - 超强台风"桦加沙"具有移速快 强度强特点 巅峰强度接近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 [1] - 预计登陆华南强度达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 南海北部和华南地区致灾风险极高 [1] - 广东省多地已宣布或预告采取"五停"措施 珠三角地区因人口 产业和建筑密集需高度警惕 [1]
高盛:升香港交易所(00388)目标价至544港元 市场低估南向交易活动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9:05
核心观点 - 高盛上调香港交易所目标价至544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现金ADT增长和盈利预测上调[1] - 南向交易贡献ADT增长30%-40% 成为短期股价走势关键驱动因素[1] - 结构性优势支撑南向交易长期流量提升 包括多元化标的和估值折扣[1] 财务预测调整 - 现金ADT及2025-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上调3%-4%[1] - 12个月目标价从524港元上调至544港元 对应2026年40倍市盈率[1] - 2025年第四季度ADT预测值约2600亿港元[1] 投资收益分析 - 第三季度投资收入预计为上半年水平的一半[1] - 主要受HIBOR下降、外部投资组合缩减和保证金利率协议修订影响[1] 南向交易影响 - 占总体ADT同比增长30%-40%[1] - 提供多元化标的、独特股票和估值折扣优势[1] - 较高收益率特性形成结构性吸引力[1]
恒指公司:港股通年内净流入突破1万亿港元 今年有望创年度净流入总额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7:24
港股通资金流入表现 - 港股通年初至今录得10729亿港元资金净流入 较去年全年高33% 有望创年度净流入总额新高 [1][3] - 过去10年港股通资金流入由2014年131亿港元上升逾6倍至2024年8079亿港元 [3] - 今年有6个月份跻身单月净流入前十 8月单月净流入1122亿港元居有纪录以来第9高 [3] 南向交易市场参与度 - 今年首8个月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608亿港元 相当于市场整体24.5% 较2015年不足3%显著提升 [3] - 交易所买卖基金纳入互联互通带动南向交易ETF成交额创新高 [1] - 目前17只港股通合资格ETF中 追踪恒生指数系列的ETF达13只 [1] 资金流入持续性 - 香港股票市场已录得连续26个月资金净流入 [3] - 今年有7个交易日位处单日净流入前十之列 其中8月15日359亿港元为有纪录以来最高水平 [3] - 内地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已成为港股市场新势力 [3]
大行评级|高盛:上调香港交易所目标价至544港元 指市场低估南向交易活动
格隆汇· 2025-09-19 03:48
核心观点 - 高盛预测香港交易所第三季度投资收入约为上半年水平的一半 主要受HIBOR下降 外部投资组合缩减及保证金资金利率分享协议修订影响 [1] - 南向交易贡献总体日均成交额按年增长的30%至40% 将成为短期股价走势关键决定因素 [1] - 维持"买入"评级并将12个月目标价上调4%至544港元 相当于2026财年40倍市盈率 [1] 财务预测 - 预测10月至12月日均成交额约2600亿港元 每股盈利接近市场共识水平 [1] - 第三季度投资收入预计较上半年减少50% 反映5月至8月HIBOR下降的环境 [1] 南向交易分析 - 南向交易是本轮上升周期独特因素 对总体日均成交额贡献度显著提升 [1] - 市场可能存在对南向交易资金流向的短期不确定性 [1] - 长期看好南向交易因提供多元化投资标的 独特股票选择及估值折扣优势 [1] - 预计南向交易流量和参与度将在结构性基础上持续上升 [1]
市场严重低估了南向资金,高盛:港交所被低估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01:09
核心观点 - 高盛认为市场严重低估南向资金对港股成交量的结构性提振作用 港交所股价相对交易活动水平被明显低估 维持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524港元上调4%至544港元 [1][2][4] 南向资金影响 - 南向资金推动港股日均成交额创新高:9月达3180亿港元 远超8月2790亿港元和年初至今2540亿港元 [3] - 南向资金贡献港股总成交额同比增长30%-40% 其成交额占比攀升至约25% [3] - 南向资金推动港股市值实现约50%同比增长 且与整体市场换手率均达历史峰值 [3] - 南向资金流入被视为结构性长期趋势 源于内地资产多元化需求、港股稀缺标的和估值折价(更高股息收益率) [3]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年每股盈利预测从12.63港元上调至12.97港元(上调3%) [5] - 2026年每股盈利预测从13.05港元上调至13.61港元(上调4%) [5] - 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从13.96港元上调至14.45港元(上调4%) [5] 估值分析 - 采用三阶段股息贴现模型(DDM) 维持2026年预测市盈率40倍 得出12个月目标价544港元 [4] - 当前远期市盈率略低于历史周期中位数 但盈利增长前景强劲 [7] - 成交量-股价回归模型显示 当前成交活跃度下理论股价应为590港元 存在巨大修复空间 [7]
新交所CEO罗文才: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00:41
新交所战略定位与愿景 - 新交所作为连接亚洲和世界、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关键桥梁[1] - 致力于支持中国概念相关产品的双向资本流动并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4] - 愿景是成为领先的国际交易所和全球投资者进入亚洲市场的最佳多元资产交易所[9] 中国企业上市支持措施 - 将二次上市框架适用范围扩大到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企业[5] - IPO流程从提交申请到完成上市仅需6周至8周[5] - 上市前提供Pre-IPO基金支持 上市后提供研究报告和做市商计划[5] - 上市公司中约20%来自大中华地区 涵盖工业和消费等行业[6] 中新资本市场合作成果 - 沪新ETF互通机制下已上市10只跨境ETF产品[7] - 上交所与新交所联合推动5只ETF互通产品在两地上市[7] - 联合编制中证新交所亚洲新兴市场科技指数 聚焦互联网和半导体等领域[7] - 正联合开发聚焦亚洲核心主题及重点行业的相关指数[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财年实现上市以来最高收入与净利润[8] - 经调整后净利润6.095亿新元 同比增长15.9%[8] - 扣除交易费用后净收入12.982亿新元 同比增长11.7%[8] - 增长得益于股票、货币和大宗商品业务的全面增长[8] 技术创新应用 - 将AI技术应用于市场监管环节识别市场异常情况[10] - 在运营环节利用AI提升效率并增进客户互动[10] - AI正应用于外汇业务 这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之一[10] - 交易所未来将成为汇聚洞察、智能与创新的平台[10] 市场生态建设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50亿新元证券市场发展计划[6] - 新加坡市场拥有广泛而多元化的国际投资者群体[6] - 新交所提供长期系统性的上市后价值增长支持[6] - 致力于构建更强大的合作生态系统提升国际化水平[4]
下跌,放量!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10:3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1.35%至26544.85点,成交额达4133.14亿港元,创4月8日以来新高 [2]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99%至6271.22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1.46%至9456.52点 [2] - 南向资金净买入62.88亿港元 [2] 重点指数及板块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逆势上涨0.54%至17442.48点,年初至今涨幅达102.32% [3] - 周期股全线下挫,大金融板块普遍下跌,香港交易所跌幅超3% [3] - 半导体与机器人产业链走强,华虹半导体涨幅超8%创阶段新高 [3] 个股成交表现 - 阿里巴巴-W成交额337.04亿港元居首,股价下跌1.98% [4][6] - 腾讯控股成交额194.33亿港元,股价下跌2.95%,公司于9月17日回购83.9万股 [4] - 中芯国际成交额172.35亿港元,股价上涨2.66% [4] 云计算与AI发展 - 阿里云最近两个季度营收增速分别达18%和26%,较2023财年4%和2024财年3%的增速显著提升 [7] -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产品负责人展望AI给云计算带来的发展空间 [12] 半导体行业动态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商合计营收417.18亿美元,环比增长14.6% [11] - 2025年上半年中芯国际营收同比增长23.14%,毛利率提升8个百分点至21.91% [13] - 华虹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9.09%,晶合集成营收同比增长18.21% [13] 异动个股分析 - 泡泡玛特逆市上涨4.62%至267.2港元,成交额60.74亿港元 [8] - 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认为供应增加将扩大客户基数并推动需求 [10] - 佳兆业资本暴涨174.19%至0.51港元,成交额1146.88万港元,公司拟转型资产代币化 [13]
李家超第四份施政报告:香港机遇大于挑战
36氪· 2025-09-18 01:56
9月17日,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 当中以不少篇幅提及北部都会区,李家超表示,北都发展对于香港而言有战略地位,占香港三分一的土 地,他对于发展北都是心急如焚。而基本规划已出台,现时是加快发展北都、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 佳衔接期。 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三上午11时到立法会宣读新一份《施政报告》,新一份《施政报告》封面沿用绿色, 象征活力和延续性,亦代表特区政府的政策和香港的繁荣活力会延续。今年的主题是"深化改革、心系 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主轴环绕经济和民生,并会提出短、中、长政策。 其后,李家超于下午3时半会在政府总部举行《施政报告》记者会响应媒体提问。 "惠民生"是施政重点 他于早上宣读时提到,"惠民生"是施政重点。本届政府上任以来,一直致力拼经济、谋发展,提升经济 长远竞争力,增添发展动能,目的就是要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实基础,增加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民生 专章报告中篇幅最长的一章,涵盖九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范畴。 其中,他指,保障市民基本的住屋需求是施政的首要任务。他上任后加速兴建公营房屋、推出创新"简 约公屋"、打击滥用公屋等,优化了基层住屋保障。现时,公营房屋在供应持续增 ...
李家超:试验跨境交易结算路径,共建大湾区碳市场生态圈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07:54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李家超表示,港交所2022年推 出国际碳交易平台CoreClimate,是全球唯一以港元及人民币结算自愿碳信用的交易平台。未来会加强 与大湾区碳市场的试点合作,试验跨境交易结算路径,共建区内碳市场生态圈。香港亦会联同内地相关 监管部门和机构,研究国家参与国际碳市场的相关事宜,包括设定自愿碳信用标准和方法,以及碳减排 量的登记、交易、结算等。(人民财讯) (来源同花顺,以上信息为南都·湾财社AI大数据自动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