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成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0 14:17
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 - 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标准宣贯活动月启动 旨在落实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标准化体系建设 [1] - 会议由标委会主办 八家单位共同承办 包括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中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等 90余家企业及协会代表参会 [1] 标准制定重点领域 - 优先在自动驾驶 具身智能 数字消费 产业互联网 智能体等关键领域制定引领性示范性北京标准 [3] - 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标准验证和试点示范 促进团体标准制定和企业标准转化 实现标准促进产业发展 [3] 标准化工作推进策略 - 搭建覆盖政府 科研机构 企业及行业协会的标准化协作网络 推动地方标准转化为行业和国家标准 [4] - 鼓励企业将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融入标准体系 支持科研机构开展标准化理论与技术研究 [5] - 以实际应用场景为驱动构建动态适配标准体系 总结固化优秀技术实践 打造规范产业发展典型示范 [5] 国际合作与生态建设 - 建立国际标准动态跟踪机制 积极推动企业和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助力构建开放公平的国际数字经济秩序 [5] - 东升科技园将与标委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园区企业标准化能力提升 [5] 工作组架构与成果 - 设立五个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自动驾驶及数字化设施(国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 具身智能机器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智能体(北京智谱华章科技) 产业互联网(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 数字消费(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 [5] - 发布两项重要成果:《智能驾驶智算数据平台发展研究报告》和《数字消费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管理平台》 [7] 标准宣贯活动月计划 - 开展五项重点工作:提升企业标准化能力 普及前沿技术趋势与应用场景 宣传新技术新场景标准体系 促进技术与应用深度对接 强化政策支持与生态营造 [7]
数说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质量发展动能十足
证券时报· 2025-08-18 18:29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将超大规模市场的体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 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引擎 [1] - 改革通过系统性突破地域壁垒和激活市场潜能 推动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 市场潜力与经营主体 - 截至2024年末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9亿户 同比增长3.1% [3] - 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1085.7万户增至2025年1月底5670.7万户 为2012年的5.2倍 [3]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从62.4%提升至92%以上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民营占比超80% [3] 市场准入与中小企业发展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从2018年151项缩减至2025年106项 压缩比例约30% [4] -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在2025年Q1升至89.5 创2020年以来新高 [4] - 清单将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电子烟等新业态纳入管理 同时完善社会民生领域措施 [4] 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6] - 2025年上半年社零总额24.5万亿元 同比增长5.0% 海南以11.2%增速领跑 [6] - 社零总额从2020年39.1万亿元增至2024年48.3万亿元 年均增长5.5% 2025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 [6] 数字消费与互联网 - 2024年网上零售额达15.5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1% 连续12年全球第一 [6]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约13万亿元 网民规模11.08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78.6% [6] - 网络购物用户9.74亿人 汽车和家电细分领域销量全球第一 [6] 物流体系与成本优化 - 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7]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从2012年18%降至2025年上半年14% 相当于每100元GDP物流费用从18元降至14元 [7][8] - 2025年上半年节约物流费用超1300亿元 目标2027年比率降至13.5%左右 [8] 能源与电力市场 - 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从2016年1.1万亿千瓦时增至2024年6.2万亿千瓦时 占比从17%提升至63% [9] - 2024年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1.4万亿千瓦时 较2016年增长10余倍 [9] - 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发布 完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构建 [9] 数据要素市场 - 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超1600亿元 同比增长逾30% [10] 公平竞争与市场监管 - 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发现问题同比下降2.78个百分点 经营者集中案件平均受理时间减少5.7天 [11] - 2025年上半年查处医药等领域垄断案件11件 罚没款合计6.32亿元 [11] - 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3923.9万件 挽回经济损失51.6亿元 [12]
将提振消费与惠民生结合起来
搜狐财经· 2025-08-08 22:45
提振消费与惠民生结合 -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60%,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引擎[1] - 消费可持续增长依赖于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需提高收入、完善社保、优化公共服务[1] - 政策组合拳(以旧换新、消费券发放、服务消费提质)推动消费结构升级[1] 促消费政策实施效果 - 消费场景创新激活市场活力,冰雪经济、银发消费等新增长点蓬勃发展[1] - 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在部分地区落实不到位,消费者不了解申请流程[2] - 商品服务供给结构与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脱节,影响市场活跃度[2] 政策实施挑战 - 部门间政策衔接不畅,补贴资金未能及时足额到位[2] - 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抑制消费潜力释放[2] 战略举措方向 - 增收减负: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增收、提高养老金及医保补助标准[3] - 高质量供给:扩大"两新"政策品类,发展智慧商圈、无人零售等新业态[3] - 消费环境优化:降低物流成本,健全信用体系,严打乱罚款行为[3] - 普惠金融:为农村地区、新市民提供定制化信贷支持,降低利率门槛[3] 新兴消费领域 - 重点培育银发经济、冰雪产业、数字消费[3] - 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产业链协同发展[3]
从商品到服务 消费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
北京商报· 2025-08-07 12:27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 - 消费市场正经历从商品消费为主导向服务消费转型的结构性变革 这一转变带来新增长机遇和挑战[1] - 2024年全国居民家庭消费中服务消费比重达47% 传统社零额统计难以全面反映消费增长全貌[1] - 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在2019年前已稳定超过50% 但近年受疫情影响出现较大波动[7] 消费市场新趋势 - 消费增速趋稳 增量向新 新动能加速涌现 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持续进行[3] - 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增长迅猛 2024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 占社零额比重27.6%[8] - 北京服务消费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超50% 领先全国3个百分点 2024年服务性消费额增长6.1%[5] 社零额变化分析 - 社零额增速放缓是GDP增速放缓和服务消费占比提升的双重结果[6] - 2024年1-5月全国社零额增速在政策支持下有所回升[1] - 北京2024年市场消费总额增长2.1% 但社零额下降2.7% 显示结构性分化[5] 新兴消费领域表现 - 绿色消费理念普及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突破1000万辆 同比增长40.7% 占汽车销售总量40.9%[8] - 国潮消费崛起 2024年全国新增2100多万种新产品 主要集中在化妆品服装家居领域[8] - 数字消费蓬勃发展 北京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占社零额比重达40% 远超全国25%的平均水平[4] 政策与市场机制 - 近三年是消费政策出台最密集时期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实现政策协同[10] - 市场机制在供求匹配方面存在不足 服务消费领域面临制度性壁垒和政策限制[11] - 大数据赋能成为消费创新重要途径 但中小企业难以获取平台企业数据资源[11] 消费市场挑战 - 居民收入增速回落和预防性储蓄倾向增强制约消费潜力释放[13] - 供给端同质化问题突出 存在低端供给过剩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11][13] - 服务业发展面临制度性障碍 教育医疗等领域限制较多影响市场活力[11][13]
持续进化数字能力,量化派为经济发展再添新动能
数字经济发展背景 - 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 围绕网络强国 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 取得显著成绩 [1]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 技术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 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1] - 数字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 量化派市场地位 - 按效果付费收入计 2023年在中国五大消费市场精准撮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二 [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 拥有逾133,100个库存单位 2,600名业务伙伴 [3] - 通过量化赋能专有应用程序实现交易值分别为人民币53亿元 36亿元 49亿元及29亿元 [3] 技术创新能力 - 持有50项软件版权 736项注册商标 9项中国专利 包括研究及推荐算法 [4] - 拥有五项待申请专利 持续提升技术平台性能与功能 [4] -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 加大研发投入 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 [4] 发展战略 - 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1] - 持续完善技术平台 增强解决方案组合 提升服务质量 [1] - 为业务伙伴提供精准高效赋能 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4]
城市24小时 | 机场“上新”,沿海大省补齐“最后拼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16:24
丽水机场首航 - 丽水机场将于7月18日迎来首航,定位为国内支线机场、旅游机场,飞行区等级4C,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00吨 [1] - 机场初期开通北京首都、上海浦东航线,8月起陆续开通深圳、贵阳、广州航线,10月计划增加重庆、成都、西安等热门城市航线 [1] - 丽水机场是浙江省"清大线"西南侧首个机场,将填补浙西南民航空白,作为丽水交通建设"一号工程"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 - 机场建成将促进丽水旅游业发展,提升仙都景区、古堰画乡等景点知名度 [2] - 浙江省2024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五,丽水机场是浙江运输机场网络体系"最后拼图" [2][4] 浙江省民航发展规划 - 到2027年浙江将建成嘉兴、丽水两个机场,形成"一核心两枢纽六节点"全省机场协同发展体系 [4] - 预计2027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50万吨 [4] 外贸数据 -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 [11] - 民营企业进出口12.48万亿元增长7.3%,占外贸比重57.3%,外资企业进出口6.32万亿元增长2.4% [11] - 上半年对欧盟进出口2.82万亿元增长3.5%,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6.11万亿元增长3.9%,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增长4.7% [11][12] 汽车保有量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4.6亿辆,其中汽车3.59亿辆,新能源汽车3689万辆 [13] - 全国10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成都、北京、重庆超600万辆,苏州、郑州、上海、西安超500万辆 [13] 地方政策 - 湖南对2024年8月至2025年6月引进的世界商展百强等展会给予主办方最高500万元补贴 [6] - 广西计划到2027年统筹75亿元财政资金,带动6000亿元贴息贷款、1000亿元融资担保业务和3000亿元债券发行 [7] - 东莞将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支持直播电商和电竞产业发展,布局低空观光、虚拟社交等前沿领域 [8]
量化派冲刺港交所上市:政策红利叠加业务发展转型,提振数字消费
公司上市计划 - 量化派科技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计划发行不超过1509 75万股普通股 由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此次上市被视为公司响应政策导向 深化数字消费服务能力的战略举措 [1] 政策驱动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 支持人工智能 智能终端等技术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 [2] -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以六大行动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 - 武汉光谷发布"数字消费十条" 对营收突破性发展的企业最高奖励1亿元 支持直播电商 智能终端等场景建设 [2] - 量化派依托技术和场景化驱动 打造"一站式生活消费服务平台" 2024年上半年累计促成交易额达53亿元 [2] 业务转型与财务表现 - 量化派构建"政策+场景"的双向赋能模式 契合国家扩大内需 促进实体消费的宏观目标 [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 82亿元 同比增长47 56% 经调整溢利达1 54亿元 同比增长75 75% [3] - 商品供应商精准撮合业务占比跃升至87 2% 标志着其转型成效显著 [3] 行业趋势 - 数字消费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 直播电商 即时配送等新模式重塑零售格局 [3] - 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突破9亿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40% [3] - 在政策持续利好下 数字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 [3] 公司竞争优势 - 量化派通过技术+场景创新整合地方政府资源与商户网络 形成差异化优势 [3] - 分析人士指出 公司若能在合规性与用户体验上突破瓶颈 或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消费复苏浪潮中的先发优势 [3]
数字化消费新生态:我店科技以绿色积分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23 09:28
公司商业模式 - 公司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类消费平台 通过自主研发的绿色消费积分模型连接消费者与商家[1] - 平台由大数据技术驱动 实时追踪每笔交易关键指标 自动完成积分生成与奖励 并提供智能补货建议和精准营销方案[5] - 商业模式连接5家自营比那多超市 1200家合作超市 28万家异业商户 构建多维度消费场景[3] 平台运营机制 - 平台通过消费积分算法建立绿色积分跨业消费系统 涵盖自营线上商城和线下超市 以及异业联盟商家[3] - 系统甄别计算每笔真实消费订单 精准记账并赋予积分 奖励抵用券记录在双方账户供后续消费抵用[3] - 积分成为平台内可流通的"消费激励" 改变传统商业关系 实现消费者与商家双向价值闭环[3][5] 行业价值体现 - 模式降低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 通过跨业态资源共享解决获客难题[5] - 消费者通过积分沉淀获得消费激励 形成消费成本降低的正向循环[5] - 在稳增长保就业政策背景下 将企业数字化成长与消费积分动态绑定 构建长效发展机制[5] 生态发展前景 - 平台接入商户数量持续突破 形成由绿色消费积分驱动的数字消费新生态[7] - 每个消费行为转化为可计算数值 每笔交易成为推动商业循环的齿轮[7] - 模式展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路径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价值流转 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动力[7]
2025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即将启幕 落成北京坊数字综合体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16:05
活动概况 - 2025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将于6月27日至7月5日在西城区北京坊举办,作为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前置活动 [1] - 活动以"数字友好京彩秀·消费体验新潮流"为主题,聚焦"数字消费+数字友好"主线,覆盖数字技术、民生消费、数字生活等领域 [3] 核心展示内容 - 北京坊数字综合体将落成,集数字展示、互动体验、文化交流于一体,提供国内一流沉浸式体验项目和顶级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 [3] - 数字"潮"市-AI火花市集将展示全球最新AI消费产品与服务,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数字文创品、AI潮玩、在线教育平台等 [3] 产业生态突破 - 技术突破:3D数字资产平台等全国产化解决方案首次规模化应用,展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4] - 模式突破:构建"创新-体验-消费"闭环,实现技术展示、场景体验到消费转化的生态循环 [4] - 文化突破:数字艺术街区正式亮相,推动数字艺术研究、创作与推广,输出中国数字文化标准 [4]
全方位扩大有效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我省出台提振消费“62条”
新华日报· 2025-06-06 23:25
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 - 江苏省将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2025年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5万人次以上 [1] - 督导省内上市公司制定估值提升计划、中长期分红规划,强化投资者回报,引导商业银行扩大柜台债券投资产品供给 [1] - 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2023年发放贷款40亿元以上,全面摸排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1] 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 - 落实辅助生殖等医保支付政策,推进生育津贴"免申即享" [1] - 2025年新建改扩建80所义务教育学校 [1] -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增幅不低于8%),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省定基础标准提高至人均730元 [1] 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 2025年改造提升300个社区助餐点,新增80家社区普惠托育点 [2] - 推动发布2025江苏省米其林指南,开展"江苏味道"餐饮促消费活动 [2] - 深化"百业+文旅"融合,推进扬州市、无锡市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 [2] 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 -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二手商品流通试点 [2] - 实施城中村改造5.6万户,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 [2] - 支持扬州申报全国汽车房车露营消费试点,推动二手车经销模式发展 [2] 消费品质提升行动 - 计划到2027年培育"江苏精品"1500个,支持老字号发展 [2] - 打造50个数字消费典型示范场景,推进"互联网+医疗"等服务发展 [2] - 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江苏站等活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2] 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 - 2025年省、市、县联动开展"苏新消费"四季主题系列活动超2000场次 [3] - 计划到2027年培育1000家放心消费商店、网店、直播间、餐饮店、工厂等基础单元 [3] - 2025年改造乡镇商贸中心20个以上,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60个以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