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植业
icon
搜索文档
武维华率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黑龙江省开展大豆单产提升专题调研
新浪财经· 2025-08-24 06:44
大豆产业政策导向 - 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和中科院专家组赴黑龙江省专题调研大豆单产提升工作 [1] - 调研组实地考察中国农大北大荒大豆单产提升基地、北大荒友谊农场大豆田及佳木斯田友种业的新品种研发与种植情况 [1] - 强调需提高政治站位 巩固大豆扩种成果 提升大豆产能和自给率的重要性 [1] 区域农业发展战略 - 黑龙江省被定位为中国重要大豆产区 需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1] - 要求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 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 [1] - 政策支持重点包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及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建设 [1] 产业技术升级方向 - 重点关注大豆单产提升科研种植与新品种研发体系 [1] - 要求遵循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方向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1] - 目标是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促进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一喷多促”“营养套餐”……“科技+”助力智慧田管 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央视网· 2025-08-24 03:52
秋粮生产目标与政策支持 - 2025年全国秋粮产量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三 [1] -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1.46亿元支持秋粮作物"一喷多促"技术实施 [1] 区域秋粮生产与技术应用 - 江西南昌190多万亩晚稻通过植保无人机开展"一喷多促"技术应用 [3] - 山东6000多万亩秋粮通过统防统治力争单产提升5%到10% [6] - 新疆墨玉30多万亩玉米通过土壤改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升耕作质量 [8] - 黑龙江青冈县10万亩鲜食玉米采用新型国产茎穗兼收机提升采收效率 [12] 病虫害防控挑战与措施 - 秋粮重大病虫害发生重于上年 受降雨偏多等不利因素影响 [14] - 需加快病虫害防控和"一喷多促"资金落实 确保窗口期内完成喷施作业 [17]
黑龙江黑河:“一喷多促”助力秋粮稳产丰收
人民网· 2025-08-24 03:03
农业政策实施 - 黑龙江黑河地区推行"一喷多促"农业技术措施 [1][2][3] 粮食生产目标 - 该措施旨在促进秋粮作物稳产丰收 [1][2][3]
轮作休耕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
经济日报· 2025-08-23 22:27
文章核心观点 -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4][5] - 通过因地制宜的休耕模式(生态恢复型、污染修复型、地力提升型、节水保水型)有效缓解土壤退化、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问题 [7][8][9][10][11] - 需通过长期空间规划、政策机制创新和国际经验借鉴进一步健全轮作休耕制度 [19][20][21][13]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发展历程 - 中国轮作休耕传统可追溯至原始社会的"迁徙式"休耕和商周时期的"轮歇式"休耕 [2] - 现代制度化探索始于2016年试点,实施面积从616万亩扩大至6900万亩以上,覆盖省份从9个增至24个 [4][6] - 2023年《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为轮作休耕提供法治保障 [5] 休耕模式与实施成效 - 生态恢复型休耕:云南砚山县休耕3年土壤有机质上升,每公顷减少农业投入品870公斤;贵州石漠化面积下降37% [8] - 污染修复型休耕:湖南长株潭地区稻米镉含量达标率超90%,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下降20%以上 [9] - 地力提升型休耕:江苏实行小麦休耕后每亩减施化肥50%;甘肃会宁县土壤有机质显著提升 [10] - 节水保水型休耕:新疆塔里木流域三年减少地下水开采1.5亿立方米;河北亩均节水180立方米 [11] 资源环境挑战与耕地现状 - 中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40%,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欧美发达国家60% [16] - 东北黑土区有机质含量下降约50%,北方盐碱化耕地增加30% [16] - 北方耕地占比64%,农业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 [17] 国际经验与机制借鉴 - 美国通过环境效益指数精准规划休耕,提供50%生态恢复成本补助 [13][15] - 日本休耕面积占比达64.6%,对未休耕农户征收10万-20万日元/公顷代偿费用 [14] - 英国提供终身养老金或125英镑/公顷/年补贴,加拿大一次性补贴最高6.4万加元 [15] 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 制定长期休耕空间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和分类施策原则 [19] - 推动休耕与碳汇交易、绿色认证机制衔接,分区域设定短期污染治理与长期生态保护目标 [20] - 创新市场调节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休耕地文旅开发和碳汇项目 [21] - 健全"过渡性补贴+绩效奖励"补偿机制,保障农户利益 [21]
多视角解码节令之美 是守护,也是敬畏、更是传承……
央视网· 2025-08-23 09:25
农业科技与现代化 - 四川泸州泸县采用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模式 农机选用39厘米折叠履带保护稻桩 [8] - 合江县合作社使用无人机运输稻谷 每趟载重40至60公斤 泸州2024年水稻种植面积超200万亩 [10] - 现代水稻亩产单季达1200公斤以上 农学家通过育种和栽培技术创新支撑粮食安全 [25] 水稻历史与文化遗产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2000多年前金黄色稻谷 国内汉墓保存最完好的稻谷遗存 [13][15] - 浙江良渚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炭化稻谷(距今5300-4300年)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发现6500年前水稻 [19][21] -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发现7400年前炭化稻粒 道县玉蟾岩出土12000年前人工栽培稻标本 [21] 农业生产与经济效益 - 分宜县千亩菱角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预计2025年产菱角200万斤 [39] - 菱角基地带动1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 [39] - 历代水稻亩产数据: 汉代125公斤 唐代172公斤 宋代190.5公斤 元代190.5公斤 明代184公斤 清代187公斤 [21] 地方特色农业 - 云南西盟县发展稻田养鸭模式 处暑时节制作全鸭宴(黄焖鸭/凉拌鸭/烤鸭等)滋补身体 [28][31][33] - 江西新余分宜县发展千亩菱角种植 采菱人水下采收形成特色农业景观 [35][37]
日本今夏持续高温引发“酷暑通胀”,多种蔬菜价格明显上涨
搜狐财经· 2025-08-23 08:54
核心观点 - 日本持续高温天气引发"酷暑通胀" 导致食品价格显著上涨并加重家庭支出负担 [1][5][7] 高温天气状况 - 7月日本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高出2.89摄氏度 创1898年有记录以来最高 [3] - 8月群马县观测到41.8摄氏度 创日本历史最高气温纪录 [3] - 9月和10月各地气温预计仍将高于往年平均水平 [7] 食品价格上涨情况 - 西红柿零售均价达每公斤40元人民币 较往年同期上涨近两成 [5] - 胡萝卜零售均价达每公斤28元人民币 较往年同期上涨近两成 [5] - 叶类蔬菜整体价格上涨两成到三成 [5] - 猪肉批发价7月创历史最高达每公斤46元人民币 [5] - 鸡蛋平均售价同比上涨约四成 [5] 通胀及经济影响 - 7月日本核心CPI同比上涨3.1% 连续8个月涨幅超3% [7] - 酷暑使日本家庭每月支出最多增加25000日元(约1200元人民币) [7] - 高温持续可能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 进一步推高物价 [7]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崇左阳光下的“绿色银行”:板上“生电” 板下“生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06:23
项目概况 - 广西崇左市江州镇板崇村3722亩农光互补五指毛桃基地通过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种植中药材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将荒坡石砾地转化为综合产值项目[1][2][3] - 项目采用"一地两用"模式 光伏板发电提供稳定收入 板下阴凉环境适宜五指毛桃生长 形成"板上生电 板下生金"的协同效应[3] 经济效益 - 五指毛桃按市价每吨6000元计算 亩产值达1.5万元 全面投产后3722亩基地总产值预计达5500万元[3] - 基地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展至5000亩 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3] - 深加工产品开发使五指毛桃价值提升 毛桃茶和养生汤包等产品推动身价翻番[8] 就业带动 - 基地提供常年固定岗位10余个 繁忙期用工需求超60人 主要雇佣当地村民[6] - 2023年上半年累计用工超1200人次 发放工钱18万元 显著提升村民收入水平[6] - 村民可实现家门口就业 日均工资150元含加班费及午餐福利 较外出务工更具吸引力[6] 技术支撑 - 农技人员定期开展土壤肥力监测、种苗培育和虫害防治指导 保障五指毛桃种植质量[7] - 试验田培育出根长达1.2米的优质五指毛桃 高药用价值提升产品溢价能力[6] - 光伏板创造温润小气候 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6]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总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 强化产业链协同[8] - 广西农发国林投资公司参与深加工产品开发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8] - 计划引进五指毛桃加工厂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进一步扩大就业岗位和集体经济收入[7]
镜头丨暑云散 秋意浓
农业收获活动 - 江西省宁都县田头镇席草进入收获季 村民抢收 [6] -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辣椒喜获丰收 人们抢抓晴好天气翻晒 [8] - 海南省澄迈县渔船载收获靠岸 为海域添鲜活烟火气 [14] 渔业生产活动 - 厦门琼头社区码头百舸齐发庆开渔 期盼好运和丰收 [11] - 处暑时节是沿海渔民重要收获期 [14] 旅游休闲活动 -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缆车穿梭竹海间 竹叶沙沙带秋日温柔 [3]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大容山森林公园草木葱茏山风凉爽 晚霞倒映天湖碧水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13]
八月香 丰秋收
解放日报· 2025-08-23 02:28
品种特性 - 生长期仅102天属于早熟类型 [2] - 抗旱性强减少水资源依赖 [2] - 株型适中和分蘖力中等但成穗率高 [2] - 半直立穗搭配较高结实率且粒型中等 [2] - 成熟期转色效果出色 [2] 种植效益 - 成熟早可支持后续再种一季其他作物 [2] - 种植户收入增加明显 [2] 行业影响 - 作为上海地区首个开镰收割节水抗旱稻品种拉开秋季丰收序幕 [2] - 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 [2]
远山的回响丨一粒米的密码:谢坪村梯田的“硒谷”奇迹
央广网· 2025-08-23 01:18
编者按:央广网《远山的回响》系列报道推出第五季《山水人间二十年》,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 出二十载的时代回响。二十载山河巨变,千万个"余村"涌现。他们是"两山"滋养的新生代,用AI技术嫁接生态农 业,以创客思维激活田园梦想,让陈旧老屋变身"共益社区"……青春与青山双向奔赴,山水间的幸福画卷,如今 正在变成现实。 谢坪村坐落在江西宜春明月山的最深处(央广网记者 郇康新摄) 谢坪村位于江西宜春明月山景区的大山深处。虽然地处景区,但是游客鲜少踏足这里的土地。"景观、特色,要 啥没啥,我们村只能干眼馋。"何良汉说这话时,脸上满是无奈。 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同老人脸上沧桑的褶皱,静默地匍匐在江西明月山的怀抱之中。 江西宜春明月山深处的谢坪村梯田,曾因土壤板结、效益低下而濒临撂荒。 2022年开始,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温汤镇谢坪村党支部书记郑春模决心带领大家一同打造"富硒"稻米梯田,一 场破釜沉舟的"攻坚战"就此展开,经历挫折与科技攻坚,这片沉睡的土地终被唤醒。 如今,金黄的稻浪翻滚云端,富硒米香飘出山坳,谢坪村梯田以农耕文明融合文旅发展,书写了一粒米撬动乡村 振兴的"硒谷"奇迹。 清明:细雨中的梯田 202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