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

搜索文档
陕西国企职工技能大赛决赛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7-12 23:56
赛事概况 - 第八届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决赛于7月12日在西安开赛,共有37家参赛单位的202名选手进入决赛 [2] - 大赛为省级一类竞赛,是陕西省影响力最广泛的国有企业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主题为"陕西制造 秦工臻品 匠心智创" [2] - 由陕西省国资委和省人社厅主办,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 [2] 赛事组织 - 比赛对标国赛标准,邀请国家级高水平团队执裁,从竞赛方式、比赛命题、评分标准等方面周密部署 [2] - 采用"1个主赛场+3个分赛场"的联动模式节俭高效办赛 [2] - 大赛启动以来,省属企业、地市国有企业和驻陕央企积极参与,掀起练兵备赛的热潮 [2] 竞赛项目 - 大赛共设5个赛项:钳工、焊工、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驾驶员和水生产处理工 [2] - 聚焦增材制造、无人机等产业前沿领域工种 [2][3] 人才建设 - 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任国表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实现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 下一步将大力实施省属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行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的制度机制 [3] - 着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
四川认定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
四川日报· 2025-07-11 20:14
智能工厂认定 - 四川省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公布 共104家工厂入选 包括成都青山利康药业血液净化制品智能工厂和通威太阳能高效太阳能电池5G智能互联工厂等 [1] - 这是四川首次对先进级智能工厂进行认定 涵盖六大优势产业 聚焦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协同建设 [1][2] - 智能工厂广泛部署智能制造装备 工业软件和系统 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和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 [2] 智能工厂分级体系 - 工信部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分为基础级 先进级 卓越级和领航级4个层级 [2] - 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中 四川有10个项目入选 [2] - 先进级智能工厂是区域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发展标杆 也是卓越级智能工厂的预备队 [2] 企业案例 - 长虹控股集团共有8个智能工厂上榜 其中长虹空调工厂每小时印制电路板产量达800件 生产效率提升67% [3] - 长虹技佳工厂采用AI视觉检测设备 每分钟最高检测100件产品 单条产线检测效率提升70%以上 漏检率降至0.5%以内 [3] - 好医生医药制造智能工厂拥有450余台设备 生产线自动化率达98% 实现生产全过程精准控制 [3] 未来发展 - 四川将分层分级系统性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发展智能产品和装备 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3] - 通过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和深化人工智能应用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3]
李乐成就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开展调研
快讯· 2025-07-11 13:2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夯实产业发展底座 强化算力 算法 数据等要素供给 [1] - 重点推动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 原材料 消费品等行业应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加快大模型赋能制造业全流程 [1] - 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服务商 促进产业生态建设 [1] 人形机器人领域 - 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 注重共性技术研发和基础数据建设 [1] - 推进人形机器人领域数据采集 清洗 标注和产品测试等标准研制 在应用中持续迭代优化 [1]
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含五方面17项内容
快讯· 2025-07-11 11:04
两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核心观点 - 以新型工业化为关键任务 以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向更广范围 更深程度 更高水平迈进 [2] - 推进数字化转型 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 培育场景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 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1][7] - 健全两化融合发展制度 强化领导机制 完善政策体系 拓展产业评估监测 [3][4] 健全两化融合发展制度 - 强化两化融合领导机制 调整成立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 体系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赋能等重点工作 [3] - 健全两化融合政策体系 编制"十五五"两化融合发展规划 推动发布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 [3] - 持续拓展产业评估监测 完善两化融合发展监测分析机制 研究提出表征两化融合程度的总体指标 印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用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4] 夯实两化融合发展基础 - 夯实融合发展基础保障 加大5G演进和6G技术创新投入 推动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 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 [5] - 深化关键融合技术攻关 组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揭榜挂帅"攻关 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 [5]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 推动数据资源化 资产化和要素化 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探索建立工业数据流通和交易机制 [6] 强化信息技术赋能应用 - 推进数字化转型 落实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编制场景化参考指引 推动工业企业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7] - 促进网络化协同 推动5G 工业光网等技术融合组网 实施标识"贯通"行动 加速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8] - 提升智能化水平 编制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8] 完善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 - 推动两化融合标准协同配套 构建数字化转型 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等标准体系间的协同配套机制 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10] - 加快成熟标准应用推广 编制发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聚焦工业互联网 数字化供应链等领域推动标准制修订 [10] - 健全融合发展服务载体 完善国家产融合作平台 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等功能 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 诊断评估等服务 [11] 其他重点措施 -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引导产业基金支持两化融合领域技术产品 推动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深化实践探索 [11] - 强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 开展两化融合领域人才需求预测研究 举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 [11] - 推动举办高端交流活动 组织两化融合培训班及赛会活动 深化企业 产品 标准等的国际交流 [12]
城市24小时 | 提升首位度,“弱首府”如何扛重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16:46
广西南宁产业发展 - 广西代主席韦韬强调南宁需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布局平陆运河建设、向海交通及产业体系[3] - 2024年南宁GDP为5995.36亿元,经济首位度20.9%,在27座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3位[4] - 新能源产业是南宁工业补短板的核心方向,目标打造涵盖整车、零部件、充电设施的新能源汽车城[4] - 广西弗迪电池(比亚迪子公司)与南宁太阳纸业2024年合计产值达207.9亿元,成为工业增长核心[4] 柳州经济转型 - 2024年柳州GDP为2950.67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及全区水平[5] - 柳州被要求加速传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汽车、钢铁、机械、人工智能及新能源产业[5] 新能源汽车产业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渗透率达44.3%[11] - 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占汽车总出口量的34.4%[1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 2025年6月全国轨交客运量26.9亿人次,深圳客流强度1.50万人次/公里日,连续3个月居首[12][15] - 长沙客流强度1.28万人次/公里日,排名第二[15] - 6月新增运营里程149.3公里,涉及宁波8号线、广州10号线等4条线路[15] 区域经济政策动向 - 北京计划至2030年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打造2-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消费地标[6] - 上海将制定"AI+制造"行动方案,聚焦电子信息、汽车等10个制造业方向[7] - 广东计划2025年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推出十大就业创业行动[8]
第十三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在蓉开幕 50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参展
四川日报· 2025-07-10 07:00
博览会概况 - 第十三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主题为"新动能、新生态、新西部",展示面积2.5万平方米,吸引500多家电子信息行业领军企业参展 [1] - 博览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微波射频、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领域 [1] - 开幕式现场19家单位及企业签约,涉及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商贸、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影视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化应用 [1] 供需对接活动 - 博览会现场发布供需清单,包含产品采购、服务购买、技术合作及应用拓展等120余项需求 [1]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 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全省产业规模超1.68万亿元 [1] - 四川已创建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和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绵阳市涪城区智慧显示模组产业集群、成都市郫都区电磁空间安全产业集群) [1] - 2023年1-5月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 [1] 未来发展计划 - 将以共建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为抓手,围绕"15+N"重点产业链推进建圈强链 [2] - 计划构建新型显示等电子信息细分领域产业优势,通过高标准建设高能级平台提升竞争力 [2] - 将联合开展核心元器件等科研攻关,建设核心技术创新策源地,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2]
上海:正加快制定“AI+制造”行动方案 围绕航空航天等10个方向 打造复合性场景、智能化产品和标杆工厂
快讯· 2025-07-10 03:32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布局 - 上海市计划开放50余个城市级示范场景,为垂类AI应用开发、落地、迭代、推广提供支持 [1] - 重点打造金融大模型应用基地,发布医学AI工作方案,推出"沪小游"智能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1] - 开发量子城市大模型深化治理应用 [1] AI赋能产业发展 - 加快制定"AI+制造"行动方案,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10个制造业方向 [1] - 体系化打造复合性场景、智能化产品和标杆工厂 [1] 供需对接平台建设 - 不间断举办"模塑申城"周周培训会,邀请行业专家指导企业AI+项目建设 [1]
现场签约金额达5600万元 第十三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成都开幕
新华财经· 2025-07-09 15:03
博览会概况 - 第十三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在四川成都开幕,主题为"新动能、新生态、新西部",吸引500多家电子信息行业领军企业参展,展示面积达2.5万平方米 [1] - 博览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微波射频、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领域 [1] - 现场签约金额达5600万元,涉及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商贸、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影视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化应用 [1]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1.68万亿元,2024年1至5月产业增加值增长15% [2] -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3.9%,占全国比重10.5% [3] - 四川省成功创建成渝地区电子信息、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绵阳智慧显示、成都电子空间安全两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供需对接与合作 - 博览会现场发布120余项供需清单,包括电子材料采购、供应链管理服务购买、新一代信息技术合作及应用拓展等需求 [1] - 成都市经信局推介成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等产业的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1] - 川渝两地将汇聚优势资源,构建安全稳定、富有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区域产业协作发展 [3] 区域发展与战略 - 博览会立足成都,融入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聚焦中国西部产业发展,并邀请浙江宁波等沿海城市参与展示 [2] - 四川省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六大优势产业之一,积极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 [2] - 川渝两地已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5个大类、21个中类的全覆盖 [3]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报名启动:汇聚中国力量!
FOFWEEKLY· 2025-07-09 09:58
全球与中国资本市场动态 - 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分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成为推动全球资本流动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 [1] - 母基金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和"放大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引导长期资本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2025年是中国企业和中国资产崛起的一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新一轮制度创新与资本效率深度变革 [1] - 中国证监会发布"1+6"政策,通过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等举措,提升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 [1] - 国资LP投资决策效率历史性提速,多地政府引导基金优化返投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引入数字化风控 [1] - 中国在六代机、造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正追近甚至反超美国 [1]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9月4-6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召开,主题为激活"长期资本+产业资本+创新资本"的乘数效应 [3][4] - 主办方为FOFWEEKLY,会议框架包括主会场·母基金年度论坛和分会场·新经济投资论坛 [4][9] - 论坛集合国内千余家国家级母基金、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金融机构、产业CVC等LP和GP机构 [11] - 活动包括LPXGP对接交流会、企业参访+产业生态圈闭门会,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 [12][13] - 论坛将发布《LP全景报告2025》和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榜单 [14][15] 中国一级市场现状与福建表现 - 2024年全国基金备案规模同比下降19.6%,延续2022年以来的收缩趋势 [16] - 福建2024年基金备案规模逆势增长32%至1488.95亿元,厦门贡献主要增量,增速达60% [16][18] - 福建现象驱动因素:政府引导基金主导(目标规模1300亿元)、产业资本深度参与(认缴金额增长300%)、区域集中度提升 [18] - 厦门创新推出全国首支上市公司CVC母基金——自贸领航上市公司CVC母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 [19] - 2024年福建投资金额微增6.5%至248.86亿元,单笔投资金额从9651万元增至1.42亿元,资本向中后期优质项目集中 [21] - 福建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早期投资占比提升至70% [21] 往届峰会回顾 - 2024母基金年度论坛于6月27-28日在厦门集美海景皇冠假日酒店举办 [24] - 2023母基金年度论坛于7月7-8日在厦门特房波特曼七星湾酒店举办 [27] - 2022中国母基金峰会于9月7-8日在厦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 [30] - 2020中国母基金峰会于9月10-11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33] - 2019中国母基金峰会于9月25-26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办 [36] - 2018中国母基金峰会于9月28日在北京举办 [37] 其他行业动态 - FOFWEEKLY启动「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 [39] - 发布《2025中国CVC影响力报告》和《LP全景报告2024》 [39]
大湾区辐射力升级:超级路网贯通临省“共赢走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03:10
城际交通网络建设 - 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总投资244.5亿元,全长127公里,将赣州至粤港澳大湾区车程压缩至4小时[1] - 粤赣两省已建成7条跨省高速通道,平均每50公里一条高速,密度全国领先[1][4] - 潮南高速与寻全高速西延段即将开工,将实现两省界县域高速100%全覆盖[1][5] 粤赣高速网络密度 - 江西与广东高速网络密度居全国首位,平均50公里一条高速公路,部分县域拥有两条高速[4] - 规划的8条跨省高速通道已建成7条,形成"七通一建"路网格局,覆盖双方交界6个县市中的5个[5] - 赣深高铁通车后,赣州至深圳行程从7小时缩短至2小时,赣南地区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6] 产业协作与要素流动 - "湾区研发+江西制造"模式活力迸发,格力、比亚迪等千亿级产业项目沿高速走廊西进布局[1] - 江西企业赵一鸣零食在东莞设立研发中心,并将部分核心部门迁至广州[1][12] - 2024年江西实际利用广东企业资金3345.16亿元,占比30.52%,位列各地区之首[11]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赣州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3亿人次,其中七成省外游客来自广东[7] - 赣州已建成126家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年供货额超700亿元,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11] - 江西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产值逼近1.2万亿元,产业规模全国第四,中部省份首位[12] 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 - 广东企业探索"研发/市场在湾区、生产在外省"发展新范式,推动产业互补优势[13] - 广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13] - 湖南发挥"低成本+高配套"优势,三一重工在深圳设立全球供应链中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