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03750.HK)9月4日耗资6.66亿元回购219.2万股A股
格隆汇· 2025-09-04 09:54
公司回购 - 宁德时代于9月4日耗资6.66亿元人民币回购219.2万股A股 [1]
研报掘金丨东吴证券:维持亿纬锂能“买入”评级,目标价92元
格隆汇APP· 2025-09-04 09:37
经营表现 - 25年Q2出货量27.3GWh 同比增长30% 环比增长21% [1] - 6月产能利用率达90% 预计25年出货130GWh 同比增长60%以上 [1] - 26年出货量有望达200GWh 同比增长50%以上 27年维持高速增长 [1] 盈利前景 - 电池价格已触底 储能业务持续满产满销 [1] - 合资材料工厂即将盈利 预计Q3经营大幅改善 [1] - 26年动储业务预计贡献70亿利润 单wh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 [1] 产品与市场 - 大圆柱+大铁锂产品订单饱满 26年进入布局收获期 [1] - 小鹏、零跑等爆款车型放量带动产能利用率提升 [1] - 海外市场大规模放量推动业绩增长 [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维持25年归母净利润47亿元 同比增长16% [1] - 给予26年25倍估值 对应目标价92元 [1]
中国最赚钱的三大车企加一起,利润勉强追上宁德时代
36氪· 2025-09-04 08:45
行业销量表现 - 14家主流车企上半年合计销量达1102万辆 同比增长147% [2][4] - 比亚迪和上汽销量领先 分别达2146万辆和20526万辆 同比增长33%和124% [4] - 新势力品牌中零跑成为黑马 销量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 小鹏和小米增速达279%和1342% [4] - 仅东风汽车、广汽集团和赛力斯出现销量下滑 同比分别下降147%、125%和158% [4][5] 营收状况 - 行业总营收139万亿元 同比增长121% [2][6] - 比亚迪、上汽和吉利营收位居前三 分别为37128亿元、299588亿元和150285亿元 同比增长233%、52%和265% [6] - 小米汽车营收增速最快达2323% 零跑和小鹏分别增长1743%和1325% [6] - 北京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营收出现下滑 最高降幅达126% [6][7] 盈利能力分析 - 行业总净利润25573亿元 同比下降210% [2][9] - 仅比亚迪、赛力斯和理想实现净利润增长 零跑扭亏为盈 小鹏和小米亏损收窄569%和3125% [8][10] - 最赚钱三家车企比亚迪、吉利和长城合计净利润31137亿元 仅与宁德时代3049亿元净利润基本持平 [10] - 北汽、东风等传统车企净利润大幅下滑 最高降幅达92% [10] 产业链利润分配 - 宁德时代单家净利润3049亿元 相当于日均盈利168亿元 [10][11] - 头部车企市值总和128万亿元(比亚迪9558亿、吉利1698亿、长城1496亿)仍低于宁德时代175万亿元市值 [13] - 电池供应商凭借技术壁垒和龙头地位获得强议价能力 车企则处于重资产竞争阶段 [14][16] 行业竞争格局 - 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血战期" 车企优先通过价格竞争换取市场份额 [18] - 盈利模式差异导致整车厂利润被压缩 需依靠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16][18] - 当前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 但多元化竞争格局使单车利润率难以保持稳定 [18]
德尔股份:目前正在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项目
巨潮资讯· 2025-09-04 08:11
固态电池项目进展 - 公司正在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项目 后续将根据客户需求及市场情况实施量产线建设[2] - 2024年8月与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持续进行技术对接[2] 产品技术优势 - 固态电池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试验 并获得UN38.3认证[2] - 电池耐高温性能突出 依靠自然散热即可在高温条件下连续正常工作[2] - 采用成熟涂布工艺制备 流程简单且易于批量生产[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41亿元 同比增长6.72%[2] - 归母净利润5,087.06万元 同比增长178.09%[2]
野马电池3名实控人拟减持不超782万股 预计套现2.22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07:54
股东减持计划 - 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陈一军拟减持不超过195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75% 其中集中竞价减持65万股(0.25%) 大宗交易减持130万股(0.50%)[1] - 实际控制人兼总经理余谷峰拟减持392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1.50% 其中集中竞价减持130万股(0.50%) 大宗交易减持262万股(1%)[1] - 实际控制人兼副总经理陈科军拟减持195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75% 其中集中竞价减持65万股(0.25%) 大宗交易减持130万股(0.50%)[2] 减持规模与金额 - 三位实际控制人合计拟减持782万股[2] - 按9月3日收盘价28.40元计算 拟套现金额约2.22亿元[2] 减持方式与时间安排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两种[1][2] - 减持时间为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1][2]
300Wh/kg,亿纬锂能全固态电池正式下线
鑫椤锂电· 2025-09-04 07:44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成都固态电池量产基地正式揭牌 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分两期建设 一期2025年12月建成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 二期2026年12月实现年产能100MWh [1] - "龙泉二号"10Ah全固态电池下线 能量密度3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700Wh/L 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低空飞行器及AI高端装备 [1] - 全固态软包电池工作温度范围-20℃至60℃ 20MPa压力下保持稳定 循环性能45℃@1C达2000圈以上 60℃满电存储28天容量恢复率>93% 功率性能达8C放电 通过挤压和200℃热箱测试 [1] - 采用三元正极 硅碳负极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组合 正极双层包覆技术提高离子扩散并稳定晶格氧 外层卤化物电解质防止副反应 负极使用低膨胀硅碳材料并碳包覆抑制副反应 [2] - 电解质采用双层设计 正极耐氧化 负极耐还原 通过颗粒粒径调控界面粗糙度实现机械互锁提高倍率性能 [2] - 已开发出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 百MWh中试线预计2025年投入运行 [2] - 公司计划通过"龙泉"系列电池开展多路线研发 推动技术迭代 2025年目标实现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1000Wh/L [1] 财务与产能状况 - 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82亿元 同比增长30.06% 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24.9% [2] - 动力电池出货21.48GWh 同比增长58.58% 储能电池出货28.71GWh 同比增长37.02% [2] - 全球拥有八个生产基地及两个在建基地 国内覆盖惠州 湖北 江苏 四川 云南 浙江 海外布局马来西亚和匈牙利 [2] - 马来西亚基地已实现量产 储能项目预计2026年初投产 [2] 客户与市场覆盖 - 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电动工具公司80%以上 新能源乘用车前20大供应商60%以上 [3] - 消费电池客户包括三星 博世 小米等 车企客户涵盖BMW 奔驰 小鹏等 储能客户包括ABB 南方电网等 [3] 研发与专利布局 - 累计申请超10,000项专利 承担25项国家级项目 [3] - 布局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及乘用车等应用领域 [3]
野马电池午后跌停,实控人拟减持公司不超3%股份
新浪财经· 2025-09-04 06:28
股价表现 - 野马电池午后触及跌停 报25.56元 总市值66.8亿元 [1] 实控人减持计划 - 实控人董事长陈一军拟减持不超过195万股 占总股本0.75% [1] - 实控人总经理余谷峰拟减持不超过392万股 占总股本1.5% [1] - 实控人副总经理陈科军拟减持不超过195万股 占总股本0.75% [1] - 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进行 [1]
20cm速递丨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盘中涨超4.5%,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引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6:27
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跟踪的是创新能源指数(399266),涨跌幅达20%,该指数从市 场中选取涉及清洁能源生产、存储及应用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重点关注具有技术创新 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企业,行业配置上以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及相关设备制造为主,以反映新能源 及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国泰海通指出,固态电池凭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等优势,将成为未来高性能电池重点发展方 向,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池、低空经济等领域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当前产业分化出两条技术路线:氧 化物半固态路线因与现有设备兼容度高已实现量产装车,硫化物全固态路线虽潜力更大但产业化仍需较 长时间。设备端是产业化关键因素,需配套专用设备解决电极、电解质、封装等工艺调整,其中干法电 极设备(辊压机、干法一体机)、高精度叠片机、高压化成设备等新型设备需求明确。产业进展方面, 半固态电池已进入主流价格带(如名爵MG4),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实现量产装车。政策驱动下 (如国家规划2025年电池系统达300Wh/kg),固态电池技术落地加速,设备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指数/基金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