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推动多领域扩大开放 鼓励外资布局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07:11
制造业对外开放政策 - 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1] - 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合作 [1] - 强化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构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产业跨境合作、园区跨境共建 [1] 产业转型升级 - 中国正支持地方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1] - 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鼓励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异地孵化、转化 [1] 区域合作与外资布局 - 广西深化与东盟产业合作,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鼓励外资参与创新链、产业链投资 [1] - 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为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内陆地区提供重要合作平台 [1] 活动签约成果 - 活动促成签约项目296个,签约金额2173亿元人民币 [2] - 涉及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特色轻工产业等 [2]
2025年安徽省安庆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深化“一十百千”产业培育工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1 01:15
新质生产力行业概述 -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3] - 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2] 安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156亿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增速7.3%领跑,第三产业占比超50% [4] - 2025年一季度GDP实现788.9亿元,同比增长6.3%,第三产业增速提升至6.9% [5] - 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增长17%,化工新材料及医药增长17.4% [7] 现代化产业体系 - 构建"双核引领、多元支撑"的"2+N"产业体系,聚焦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16] - 2025年1-4月高技术制造业同比飙升33%,电气机械增长24%,医药制造增长21.1% [7] - 汽车产业营收突破1180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6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形成558亿元产值 [23] 科技创新进展 - 2024年科技贷款余额增长31%,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激增37%,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 [9] -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扩容至6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500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 [9] - 安庆经开区、安庆高新区入选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 [9] 产业空间布局 - 规划"两走廊、一轴带、多组团"布局,形成"一主一副两带"产业格局 [20] - 依托经开区、高新区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智能化升级 [20] - 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打造中国(安庆)航天产业城 [20] 重点产业发展趋势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速5G+工业互联网应用,计划完成亿元技改项目100个以上 [26][27] - 生命健康产业聚焦生物医药、现代中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28] - 商业航天产业吸引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等企业入驻 [28] 政策支持 - 出台《安庆市创新驱动发展规划(2022-2025年)》,重点招引哪吒、瞪羚、独角兽等新业态企业 [13] - 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150万元奖励 [13]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先进风电、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开幕 李乐成陈刚致辞 韦韬主持
广西日报· 2025-07-21 01:13
活动概况 -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开幕 主题为"AI赋能谋新篇 产业协作创未来" [1][3]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与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致辞 自治区主席韦韬主持开幕式 [3] - 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举办 14个省区市工信部门及多家企业代表参与 [7][8]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国家层面强调优化生产力布局 推动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梯度转移 [4] - 广西定位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 重点承接产业转移并构建中国-东盟产业链 [5] - 广西提出发挥沿边临港优势 链接中国14亿与东盟7亿人口市场 [6] 产业合作成果 - 活动促成296个签约项目 总金额达2173亿元 其中开幕式现场签约30个项目(495亿元) [7] - 合作领域覆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44个项目198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特色轻工等 [7] - 粤桂产业协作、AI+制造、重点园区建设等专题达成合作 [7] 技术创新方向 - 浪潮集团等企业参与交流 重点探讨AI与制造业融合 [7] - 广西计划打造中国-东盟AI国际合作高地 推动关键金属产业升级 [7] - 提出以AI革命开拓产业新蓝海 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 [6][7] 区域发展优势 - 广西具备独特区位(毗邻东盟)、丰富资源、生态及园区基础设施优势 [4][5] - 已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和园区提速计划 深化与东盟务实合作 [4] - 前两届活动成果显著 形成"产业林"效应 [5]
牡丹江:以营商“沃土”育经济“繁花”
搜狐财经· 2025-07-20 14:57
牡丹江市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 - 牡丹江一颗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碳化硅陶瓷制品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生产碳化硅锂电辊棒、碳化硅光伏部件等产品 [1] - 牡丹江市围绕"4428"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大招商大项目加速推动产业集群集聚,1至5月新签约省外亿元以上项目50个 [3] - 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1至5月新签招商引资项目63个,组织参加亚布力年会等平台活动推动合作 [4] 产业布局与项目进展 - 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谋划大项目,1至5月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5% [8] - 恒丰纸业4万吨绿色低定量涂布纸项目投产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10] - 奥丰石墨高性能碳基材料项目一期投产,建设天然石墨绿色无氟提纯数字化生产线 [10] - 北一半导体建设全省首家晶圆工厂项目主体完工,年产30万台AI智能家电项目完成洁净车间装修 [10] 营商环境与服务机制 - 建立"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服务机制,完善1677个项目领导包保信息 [4] - 开展66期政商沙龙活动,收集意见建议全部解决,企业结汇成本降至不到1% [5] - 全国首创信用信息"无感修复"新模式,实现信用修复"零跑动、无感办" [5] - 上半年举办879场招聘活动,为1.32万家次企业发布5.6万个岗位 [6] 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 - 拥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和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对俄非油贸易额多年居黑龙江省首位 [9] - 石墨储量5000万吨以上,油页岩、大理岩储量居全省首位 [9] - 林木林纸、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9]
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开幕
齐鲁晚报· 2025-07-19 05:26
上合博览会概况 - 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青岛开幕,采用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与上合大厦双馆联动模式 [1][5] - 主题为"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 [3] - 吸引来自上合组织及相关国家的360家参展商和2905家采购商 [3] 展会规模与模式 - 总展览面积达4.4万平方米,采用"1+5+2+N"创新模式 [5] - 包含1个综合展(上合组织国家形象展示)、5个专业展(国际消费品、山东优品、上合马业、装备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及N场特色活动 [5] - 首次采用双馆联动模式,通过智慧化设施实现资源互通 [5] 参展企业与展示内容 - 中车青岛四方、华熙生物、海克斯康等行业龙头企业参展 [7] - 集中展示新能源、高端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 [7] 经贸合作与平台效应 - 聚焦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绿色转型与数字创新 [3] - 深化国际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产业投资,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3] - 推动经贸、投资、矿产资源、新能源、交通物流、装备制造、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领域精准对接 [7] 上合示范区发展 - 2019年以来持续加强上合组织国家地方交流合作,建设五大中心(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经贸学院) [5] - 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5]
出口超预期更需理性看
经济日报· 2025-07-18 21:56
出口市场表现 - 上半年出口增速达7.2%,规模首次突破1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1][2] -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口表现屡超预期,彰显外贸内生动力和韧性 [1][2]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500亿元的伙伴达61个,同比增加5个 [3] 支撑出口增长的核心因素 - 制造业产业升级与供给优势: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达9.2%,连续9个月增长,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超20%,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32.4% [2] - 新能源汽车出口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出口106万辆,增速达75.2%,占汽车出口总量308.3万辆的34.4% [2] - 政策红利与市场策略叠加:扩内需政策"组合拳"落地,企业通过贸易转移对冲风险,转向东盟、欧盟、非洲等替代市场 [2] - 外部短期利好:美国耐用品库销比下降带动补库周期,6月美国临时下调对华关税115个百分点推高出口预期 [3] 新兴市场表现 - 对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3] - 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贸易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更多增量 [3] 未来挑战与应对 - 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大 [3] - 中美关税缓和期进入尾声,"抢出口""转出口"效应可能减弱 [3] - 需通过技术突围和市场开拓构建新平衡,提升"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 [4] - 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连续两个月回升,但机构预测未来几个月订单可能下滑 [4] 行业竞争力 - 完备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是出口增长的核心动力 [1] - 技术创新迭代是"中国制造"向国际市场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护城河" [4]
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局部纳入天开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8 21:53
空间布局与政策优势 - 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局部(一期)被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使天开园"多点"扩容至6个 [3] - 该区域是天开园现有成员中距离北京最近的"一点",北京来源项目可叠加享受天开园所有政策 [3] - 从宝坻站乘坐高铁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仅需18分钟,智能网联道路直达园区仅需18分钟 [4] 地理位置与基础设施 - 宝坻京津中关村(一期)占地面积3.22平方公里,东至纵三路及开元路,西至朝霞路,南至横三路,北至京哈高速防护绿带南边界 [4] - 园区内智能网联道路全长11公里,双向六车道,配套智能网联公交车 [4] - 南开中学项目预计2026年9月竣工,143套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 [10] 产业发展与企业入驻 - 园区聚焦"3+1"产业定位: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 [7] - 累计引入1886个市场主体,80%来自北京,实体项目191个,包括三一重能、莱伯泰科等行业领军企业 [7] - 协同发展中心、医疗器械园、星网智谷产业园、首信、捷通等多个产业载体已建成 [6] 科创资源与平台建设 - 引入重大装备结构可靠性科学与工程试验室、航空器结构可靠性分析与评估联合创新实验室、北大科技园、清华紫荆创新研究院、石墨烯单膜中试基地等重要平台 [8] - 博宇半导体、新松机器人分别获得国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认证 [8] -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产业,促进与北京中关村资源共享 [8] 企业服务与生态建设 - 打造"类中关村"生态,建设企业服务、产业招商、金融超市、科技成果转化等"十大服务平台",植入北京中关村203项集成服务包 [9] - "陪跑工作室"累计为39个重点项目提供陪跑服务,完成审批事项385件,企业仅需承担20%审批工作量 [9] - 光环新网云计算大数据公司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至6个月(原需8-12个月) [9] 低碳产业与智慧交通 - 新能源智能网联车等低碳产业项目结合园区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场景,探索智慧交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模式 [10] - 2022年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创新创业孵化类创新基地",科创服务持续释放活力 [7]
广东外贸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新三样”产品出口增28.8%
第一财经· 2025-07-18 11:38
广东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总值4.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1] - 出口2.89万亿元,增长1.1%,进口1.66万亿元,增长9.5% [1] - 广东外贸占全国比重20.9%,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28% [1] - 广东外贸已连续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 [1] 外贸企业结构 - 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13万家,增加7.6% [1][2] - 民营企业数量11万家,增加8.6%,进出口总值2.92万亿元,增长4.3%,占全省外贸总值64.2%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2万亿元,增长5.5% [2] 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 机电产品出口1.96万亿元,增长7.2%,占出口总值67.8% [2] - 电子元件出口2954亿元,增长17.3%,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2154.1亿元,增长15.9% [2] - 高技术产品出口5054.3亿元,增长13.3%,机床出口增长18.7%,无人机出口增长29.2% [2] - "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8.8%,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11.2% [2] 东莞玩具产业表现 - 东莞上半年玩具出口99.7亿元人民币,覆盖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 [3] - 东莞有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和150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 [3] - 全球25%动漫衍生品、中国85%潮玩在东莞生产 [3] - 潮玩企业从代加工升级为参与品牌IP研发制造,从"卖商品"转向"卖创意"和"文化展示" [3][4] 进口产品结构变化 - 进口机电产品1.16万亿元,大幅增长19.3%,占进口总值70.1% [5] - 中央处理部件进口增长322.5%,航空器零部件增长27.5%,集成电路增长14.3% [5] - 天然及合成橡胶进口量增加24.6%,铝矿砂及其精矿增加12.1%,未锻轧铜及铜材增加8.2% [5] - 航空航天装备进口增长63.8%,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31.5% [5] - 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增长47%,机床增长14.6%,轻工机械增长12.7% [5]
历城区近三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38.23亿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7-18 06:47
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 近三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8家 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6.5% [1][3] - 滚动实施工业项目255个 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38.23亿元 年平均增长26.7% [1][3] - 累计新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10个 完成技改投资81.6亿元 技改投资年平均增长46% [4] 政策与规划 - 制定《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包含5项重点任务和16项具体措施 [3] - 推动超算科技城入选省级示范型数字经济园区 临港开发区获评市级工业互联网园区 [3] - 强化链式招商 以齐鲁制药 邦德激光 中晶芯源等重点企业为链主 加速形成新支柱型产业集群 [6] 项目建设与产业升级 - 推进邦德激光全球总部基地 力诺制药注射剂智能升级改造 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 [4] - 在谈和谋划工业项目80余个 围绕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进行储备 [4] - 推动济南重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 力诺瑞特新能源数智工厂改造等4个项目申报国家超长期国债 [4] 企业培育与创新 - 专精特新"小巨人" 专精特新及创新型中小企业达670家 "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达187家 [5] - 成功申报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0个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 [5] - 221个项目入选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5] 数字化转型与未来规划 - 搭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5G 大数据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6] - 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数字化车间 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6] - 依托济南超算科技城 济南生物医药港 齐鲁光谷等载体加强集成电路 现代医药等产业招商 [6]
鹏华高端装备一年持有期混合A,鹏华高端装备一年持有期混合C: 鹏华高端装备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01:36
基金产品概况 - 基金简称鹏华高端装备一年持有期混合,主代码018611,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开放式,合同生效日为2023年7月11日 [1] -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90,172,149.47份,其中A类份额69,905,063.03份,C类份额20,267,086.44份 [1][7] - 投资目标聚焦高端装备主题上市公司股票,通过主动策略力争超越业绩比较基准(中证高端装备制造指数×70%+恒生指数×10%+中债综合财富指数×20%) [1][6] 投资策略与行业配置 - 资产配置策略结合宏观经济变量(GDP、CPI、M2等)和政策分析,动态调整股债比例 [2] - 高端装备主题涵盖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工程、新材料等三大方向,包括上游原材料(钛合金、特钢等)及智能化升级领域(汽车制造、机械设备等) [3] - 行业遴选标准包括增长前景(生命周期、经济周期关联度)、利润前景(竞争结构)及成功要素分析 [3] - 个股选择采用竞争力(可持续优势)与管理层(治理结构)双维度评估,辅以估值(PE/PB/PS)、成长性(收入/盈利复合增速)和盈利能力(ROE/现金流)量化指标 [4][5] 组合表现与持仓 - 2025年二季度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91%,跑输基准6.71个百分点;C类份额增长率为-6.06%,跑输基准6.86个百分点 [8] - 股票仓位达92.61%,港股通持仓占比29.55%,主要配置信息技术(46.45%)、制造业(18.27%)及医疗保健(4.18%) [15][17][19] - 前三大持仓主线为AI推理ASIC算力产业链、AIagent应用软件(C/B端SAAS)及端侧芯片(CIS/模拟芯片) [12][13] 市场分析与操作 - 二季度A股结构性分化显著,小微盘股表现优于大盘,军工、美容护理领涨,食品饮料、钢铁落后 [11] - 组合加仓AI推理ASIC算力及端侧芯片,减持银行IT与存储芯片,维持高仓位集中配置 [12][13] - 基金经理杨飞具备17年证券从业经验,管理该基金以来聚焦高端装备与科技创新赛道 [10] 份额变动 - 报告期内A类份额净赎回4,246,748.75份,C类净赎回1,736,910.35份,总申购份额合计1,530,620.08份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