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动服饰
icon
搜索文档
运动女性,买不到大码运动鞋
虎嗅· 2025-06-17 00:35
女性运动鞋市场供需失衡 - 大码女性消费者面临"无鞋可穿"困境 女款运动鞋最大码普遍止步于40码且长期缺货 迫使消费者选择男款替代 [2][9] - 电商平台显示 从跑鞋到越野鞋等专业运动鞋品类 女款供货严重不足 部分品牌甚至直接缺失女性款式 [4][10][12] - 国产品牌如安踏劲风2竞速跑鞋、乔丹飞影PB4 0等热门鞋款仅标注"男鞋" 女码缺货现象普遍 [10][12] 女性运动装备设计差异与需求 - 女性生理结构差异显著 包括更易足内翻、Q角较大等特征 需针对性设计以增强稳定性和安全性 [19][20][22] - 专业测评显示 ASICS和Nike等品牌在女鞋设计上存在明显差异 如鞋面坡度、气垫气压等参数调整 [23] - 女性跑步者在衣帽鞋服上的支出远超男性 社媒话题女性运动装备浏览量达4000万 反映强烈需求 [31][34] 行业生产与供应链挑战 - 大码女鞋市场规模较小 鞋楦制作成本高企 品牌为控制成本倾向于减少非标尺码生产 [25] - 零售商采购策略性削减大码女鞋库存 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 [26] - 运动品牌虽加码女性市场营销 但产品开发未同步跟进 导致外观创新与功能需求脱节 [35] 女性运动装备市场发展潜力 - 女性已成为运动消费主力军 但户外装备如羊毛袜、冲锋衣等仍面临XL及以上尺码短缺问题 [38] - 运动内衣尺码拓展的成功案例表明 细分市场需求可通过行业与消费者协同推动解决 [37] - 市场需从尺码包容性向品类多元化升级 真正满足女性运动场景的全方位需求 [39][40]
被安踏收购后,这家国产品牌想做「瑜伽第一」丨36氪专访
36氪· 2025-06-16 08:48
收购与整合 - 安踏体育于2023年10月收购MAIA ACTIVE 75.13%的股份,加码女性细分赛道[1][3] - MAIA创始人在2023年12月卸任实际工作,2024年5月由安踏集团零售副总裁赵光勋接任品牌总裁[2] - 收购后MAIA被纳入安踏集团"所有其他品牌"类目,融合过程较为自然[2][4] 品牌战略调整 - 新任总裁赵光勋推进三大调整:聚焦中高端市场定位、砍掉10%-15%非核心SKU(如户外夹克)、门店升级为体验馆式大店(原100平米增至多种概念店型)[13] - 推出"Yoga 360"策略,围绕瑜伽场景开发全品类产品,瑜伽裤和Bra合计占销售额50%(SKU占比30%)[19][20] - 2023年门店数从36家增至45家,2024年计划扩展至55家,深耕一二线城市[13][14][18]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专注亚洲女性需求:研发五维贴合版型Leggings,针对"不凸点"需求开发"戚风杯"Bra(透气性达国标6倍)[29][30][31] - 面料技术创新:如"云感裤"采用双面磨毛面料实现两倍拉伸度,"腰精裤"使用超细纱线提升亲肤度[29] - 与Lululemon创始人保持交流,强调产品力优先于规模[28] 市场定位与竞争 - 明确对标Lululemon,目标成为亚洲市场瑜伽服饰第一品牌[26][44] - 不参与低价竞争,核心品类价格保持稳定,通过产品力获取溢价空间[24][25] - 2023年会员数翻倍,线下销售额占比从0%提升至60%(2023年线上线下比5:5,当前4:6),计划未来达到3:7[35][38] 营销与社群运营 - 2024年5月官宣虞书欣为代言人,塑造"三高女孩"(高能量、高情绪价值、高配得感)品牌形象[8][33] - 2023年举办300场社群活动,签约120名专业教练,与PURE Yoga合作开发联名产品线[34] - 打造四种概念店型:Yoga Studio旗舰店、Yoga Gallery文化店、Leggings LAB体验中心、Her Closet社交打卡店[15][16][17] 安踏集团赋能 - 整合线下零售经验,优化供应链和物流系统,提升管理效率[41] - 核心团队留任率较高,保持无PPT会议文化等原有工作氛围[42] - 创始人仍以股东身份提供建议,认可门店升级变化[7]
可选消费W24周度趋势解析:宠物和黄金珠宝板块表现最优,各板块表现分化加剧-20250615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15 14: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耐克、美的集团、京东集团等多家公司评级为优于大市,露露柠檬评级为中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宠物和黄金珠宝板块表现最优,各板块表现分化加剧 [1][4][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覆盖板块表现回顾 - 周涨跌幅宠物>奢侈品>零食>运动服饰>美国酒店>化妆品>博彩>信用卡,宠物和奢侈品板块优于MSCI China,其他板块负增长 [4][10] - 月涨跌幅奢侈品>宠物>博彩>信用卡>零食>美国酒店>化妆品>运动服饰,奢侈品、宠物和博彩板块优于MSCI China,其他板块负增长 [4][10] - 年初至今涨跌幅奢侈品>宠物>零食>化妆品>信用卡>美国酒店>运动服饰>博彩,奢侈品、宠物、零食和化妆品板块优于MSCI China,美国酒店、运动服饰和博彩板块负增长 [4][10] 各板块涨跌幅原因剖析 - 宠物板块本周涨4.2%,受益线上销售高景气,5月乖宝和中宠旗下部分品牌全平台同比增长,618活动抖音平台相关品牌增长显著 [5][13][20] - 奢侈品板块中黄金珠宝延续优异表现,因地缘政治风险骤升、美国通胀降温强化降息预期美元走弱,金价上行利好黄金珠宝赛道 [5][13][20] - 零食板块上周大涨后回调,各公司上行逻辑有韧性,盐津魔芋环比增速提升、产能释放,卫龙魔芋品类高增,有友部分单品有铺货预期 [5][13][20] - 运动服饰表现分化,本土品牌回调,终端折扣因短期库存加大略有增加,海外品牌Lululemon下调业绩指引后股价走弱 [5][13][20] - 化妆品板块连续四周下行,重组胶原蛋白争论及618第一阶段平台支持国际品牌影响国内品牌增速 [5][13][20] - 美国酒店和信用卡板块因避险情绪主导资金流向跟随美股下行 [5][13][20] - 部分新消费公司解禁,毛戈平6月10号解禁5.4%,老铺6月28号解禁40%等 [5][13][20] 可选消费子板块估值分析 - 截至6月13日,各板块2025年预期PE均低于历史五年平均,美国酒店<博彩<零食<宠物<信用卡<奢侈品<运动服饰<化妆品,仅化妆品板块2025年EV/EBITDA高于历史五年平均 [6][8][15]
泡泡玛特珠宝店首店开张;永辉“胖东来模式”调改完成100店;星巴克中国降价 | 品牌周报
36氪· 2025-06-15 09:14
泡泡玛特IP珠宝店首店开张 - 泡泡玛特旗下独立珠宝品牌popop全球首店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业,产品价格区间319-2699元,覆盖HIRONO、SKULLPANDA等热门IP [1] - 公司瞄准全球500亿美元时尚珠宝市场,计划凭借70-75%女性用户基础和IP品牌力拓展欧美市场 [1] - 泡泡玛特股价近期因热门IP推动市值达3600亿港元,创始人王宁提出2025年总营收目标200亿元(较2024年增长50%),海外收入目标100亿元 [1] Zara母公司Inditex业绩不及预期 - 2025年Q1营收82.7亿欧元(低于预期的83.6亿欧元),净收入仅增长0.8%至13亿欧元 [2] - 夏季销售开局疲软,5月1日至6月9日销售额同比增速降至6%(去年同期12%) [2] - 公司全球门店达5562家,Q1新增26个市场门店,但财报反映全球服装零售增长放缓趋势 [2] - 竞争对手H&M同期表现低迷,3月销售额仅增1%(去年同期4%),2024年12月-2025年2月营收增长2%低于预期 [3] 永辉超市胖东来模式调改 - 全国已完成100店调改,聚焦"人货场"升级:员工转型为"零售工匠"、商品转向"质价比"、门店升级为"品质生活中心" [4] - 计划7月底前完成150店调改,2026年春节前达300店目标 [5] - 胖东来2025年预估净利润15亿元,员工税后月均收入9000元,管理层人均分配70万元 [17] 欧莱雅收购护肤品牌Medik8 - 欧莱雅拟收购英国功效护肤品牌Medik8多数股权,强化奢侈品部门产品组合,补充视黄醇、维C等活性成分专业线 [5] - Medik8的Crystal Retinal抗老精华为英国畅销单品,此次收购体现奢华护肤功效化战略趋势 [5][6] - 此前欧莱雅奢侈品部门已收购Aesop(25亿美元),旗下还拥有赫莲娜、兰蔻等品牌 [6] 星巴克中国业务动态 - 公司考虑出售中国业务部分股权以支持扩张,目标门店数从8000家增至20000家,高盛牵头潜在交易 [7] - 近期下调非咖啡饮品价格平均5元,应对茶饮市场竞争(部分竞品售价低于7元) [21] 饮料行业新品与营销 - 农夫山泉推出0糖碳酸茶饮料"冰茶",茶多酚含量≥200mg/瓶,线上首发价5元/瓶 [10] - 让茶×京东推出联名款橙C乌龙茶,含90mg维生素C/瓶,延续无糖健康定位 [7] - 果子熟了无糖茶年销量从2亿瓶增至4亿瓶,通过"中国茶+中国花"配方及扁方瓶设计创新口感 [12] 零售与餐饮行业动向 - 海底捞部分门店推出22元工作日自助午餐,含3热菜+3凉菜+主食饮料,探索细分市场增长 [18] - 萨莉亚将在广东设中国总公司,加速布局中国大陆市场(现有约500店,广州222店) [15] - 日清食品计划向四川等内陆地区转移销售力量,开发工业城镇新市场 [19] 其他品牌与投资事件 - 热雪奇迹第十座雪场正定项目开业,面积3万㎡含385米雪道,为深国际·真悦天地主力业态 [11] - 百菲乳业IPO获受理,2024年营收14.23亿元、净利润3亿元,主打水牛乳制品 [16] - Dr Martens 2025财年收入降10%至7.9亿英镑,净利润锐减至450万英镑,亚太区下滑3.8%相对稳健 [14]
2300多亿没了,“瑜伽裤中的爱马仕”怎么了?
虎嗅· 2025-06-15 05:25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4财年公司全球净营收达1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1.55亿元),成为继耐克、阿迪达斯后第三家跻身"百亿俱乐部"的运动品牌[1]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营收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43亿元),同比增长7%,但营业利润率从上年同期19.6%降至18.5%[5] - 公司市值从2023年底6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55.49亿元)暴跌超50%至3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77.45亿元)[3] - 2025年全年营收预期下调至111.5-1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1.06-811.84亿元),营业利润率展望从同比下降100基点下调至160基点[5] 战略转型与品牌困境 - 从高端瑜伽专业品牌向全运动品类扩张导致品牌定位模糊,被戏称为从"瑜伽裤中的爱马仕"变成"运动界的ZARA"[3] - 男装业务占比从2019年23.5%仅提升至2024年25%,且60%男性用户购买源于伴侣推荐[23] - 产品线扩张至运动鞋服、羽绒服、背包等品类,但新品开发被指缺乏创新,每年推出约6000个SKU导致库存价值达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75亿元)[15] - 中国市场签约贾玲作为品牌大使引发核心用户不满,被认为与品牌原有"精英生活方式"定位不符[14]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2024年营收13.61亿美元(约合111.47亿元),同比增长41%,远高于美洲区4%的增幅[9] - 2025年Q1中国大陆营收同比增长21%(固定汇率下22%),公司预计全年增长25%-30%[11][12] - 截至2025Q1中国大陆直营门店154家,占全球770家门店20%,2025年计划新增40-45家门店中大部分将位于中国[10][13] - 中国市场门店布局悄然下沉,22%门店位于二线城市,3%位于三线城市[14] 竞争环境与挑战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超六成东南亚代工产品受影响[7][8] - 竞争对手Alo Yoga聚焦高端瑜伽服饰市场,2022年收入超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85亿元),三年增长5倍[16][17] - Alo Yoga全球90余家门店中90%位于lululemon门店0.5英里范围内,计划2025年进入中国市场[18][19] - 与耐克5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92.78亿元)、阿迪达斯236.8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39.66亿元)的年营收相比,公司在运动品类实力仍显薄弱[6] 管理层决策与历史沿革 - 创始人奇普·威尔逊主张"专精尖"路线,认为"当所有人都是顾客时就没了顾客",但2015年因与董事会战略分歧离职[21] - 现任CEO卡尔文·麦克唐纳2018年上任后推行"大众化"战略,推动男装占比提升和品类扩张[22] - 公司曾通过大众化策略实现市值高峰,2023年底达6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34.52亿元),但2023年后股价持续下跌[23][24]
运动内衣能成为lululemon的新“瑜伽裤”吗?| New Look专访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14 12:28
核心观点 - lululemon正通过运动内衣品类创新(如Go Further Bra)突破传统高支撑与舒适性不可兼得的局限,以科技驱动重塑产品体验[4][5][11] - 公司采用"与运动员共创"模式开发产品,通过极限场景测试(如6天4635公里超级马拉松)验证技术方案并反哺大众市场[5][13][18] - 运动内衣成为继瑜伽裤后新的战略品类,其研发凝聚公司20年技术积累与10年胸部生物力学研究[20][21][22] 产品创新 - **技术突破**:动态支撑系统Support Code技术实现精准力学管理,Ultralu超轻面料+Nulux™摩擦优化技术解决重力/汗水/摩擦问题[11][5] - **设计理念**:取消钩扣采用一体化穿脱设计,内衬配置记忆泡棉提升舒适度,36项创新中包括新型降温方案[9][11][13] - **场景验证**:2024年FURTHER项目从原计划1件产品扩展至36件完整系统,覆盖六日超马全场景需求[27][25] 市场表现与战略 - 2025年Q1营收23.7亿美元(+7.3%),女士服装贡献15.4亿美元(+7%),高客单价Daydrift系列与Go Further系列成新增长点[6] - 运动内衣品类率先应用Asia Fit亚洲尺码,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精准剪裁方案[7][30] - 当前拥有超10款女士运动内衣,Go Further Bra定价高于同类跑步产品[6][7] 研发方法论 - **跨学科融合**:神经力学构成"Science of Feel"核心理念,生物力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解决方案[9][21] - **用户洞察**:通过全球精英运动员大使网络收集需求,产品开发全程采用"原型测试-反馈迭代"闭环[14][17] - **创新机制**:以极限场景压力测试驱动日常产品升级,例如超级马拉松中暴露的细节问题推动材料改进[16][18] 行业竞争 - 耐克等对手加速布局运动科技(如Nike Fly Suit),行业呈现"极限运动场景研发-大众市场转化"的竞争范式[5] - 瑜伽裤渗透率趋稳背景下,公司需通过技术差异化打造新爆款(如运动内衣)维持增长动能[7][32]
Breaking4“破四计划”:菲斯·基普耶贡竞速装备设计揭秘
新浪证券· 2025-06-13 09:52
耐克为菲斯定制竞速装备 - 耐克为运动员菲斯·基普耶贡量身定制竞速装备,助力其挑战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的"破四计划" [1][3] - 定制装备包括竞速服、3D打印运动内衣和超轻竞速钉鞋,旨在通过运动科技创新提升运动表现 [5] Nike Fly Suit竞速服 - Fly Suit是耐克最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服装解决方案之一,采用计算机模拟和风洞测试精心设计 [7] - 采用新型光滑弹性材料制成,搭载3D打印Aeronodes技术优化气流,减少空气阻力 [7] - Aeronodes技术精准布局制造湍流区域,在身体后方形成较小气流漩涡以提升速度 [7] Nike Victory Elite FK竞速钉鞋 - 专为菲斯重新设计,采用更高前掌Air Zoom气垫单元和更轻碳纤维外底板 [8][9] - 配备6个鞋钉,鞋面由超轻纱线制成,结合升级款泡绵与精密碳板提升性能 [9] - 碳板上刻有"FK"和"Fastest Known"字样,激光雕刻胜利女神图案象征冠军成就 [9] Nike FlyWeb运动内衣 - 采用革命性3D打印TPU材料,突破传统纺织物限制,具有轻盈柔软和良好透气性 [12] - 结合计算设计和定制化3D打印技术,增强透气性和温度管理 [12] - 菲斯是首位穿着该内衣的运动员,实现与竞速装备系统的无缝融合 [12]
不只有lululemon,要向中国运动市场求增长
36氪· 2025-06-12 00:31
国际运动品牌全球市场表现 - lululemon一季度全球净营收增长7% 但美国市场下滑2%引发增长预期质疑[1] - HOKA第四季度增速10% 低于全年23%的增长态势 引发资本市场忧虑[1] 中国市场增长态势 - lululemon大陆市场最新财季营收净增长20% 门店数量超150家 全年营收超百亿美金[2][3] - 亚玛芬体育大中华区同比增长43% 旗下始祖鸟和萨洛蒙表现强势 山地户外装备增速超40%[2][3] - 阿迪达斯中国市场增长超10% 通过本土化产品创新实现复苏[9] - 耐克计划2025年在中国市场密集开展品牌活动 试图重回增长轨道[8] 品牌扩张与竞争格局 - HOKA在上海新天地开设旗舰店 昂跑进驻上海iapm商圈 国际品牌加速布局中国核心商业地产[2][4][15] - alo yoga、Vuori、Skims等新锐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分食女性运动服饰领域[4] - 特步加持的索康尼与老牌跑鞋Brooks密集下注中国跑步市场[5] - 安德玛重回创始人管理模式 将中国市场作为核心增长阵地[12] 消费趋势与品类替代 - 中国中产消费从奢侈品转向高端运动品牌 lululemon瑜伽服+昂跑运动鞋成为新身份标签[13][15] - 户外品牌冲击传统商务男装市场 始祖鸟、迪桑特分流七匹狼、雅戈尔核心客群[17] - 运动休闲风潮反映消费者从职业晋升转向身心健康关注的心态变迁[17][18] 中国市场战略地位 - 耐克大中华区营收占比不足15% 阿迪达斯占比超20% 显示区域市场对全球品牌的关键作用[22] - lululemon大陆营收占比超20% 中国市场成为其突破百亿美金营收瓶颈的核心驱动力[22] - HOKA、昂跑等新锐品牌将中国市场视为跨越营收里程碑的关键战场[22]
lululemon涨价,是中国给的底气?
36氪· 2025-06-11 23:27
核心观点 - lululemon面临成长乏力问题 北美市场可比销售额下降2% 中国市场增速放缓至7% 公司下调全年业绩指引导致股价单日暴跌19.8% [4][5][6][9] - 产品创新不足导致消费者复购率下降 经典款产品如Align瑜伽裤和MVT短袖面临质量下滑问题 新品类拓展如男装和运动鞋业务表现未达预期 [1][3][14][16][18] - 行业竞争加剧 新兴品牌如alo yoga和传统运动品牌如耐克从不同维度蚕食市场份额 产品差异化优势减弱 [11][16][18] 财务表现 - 北美地区收入占比71% 可比销售额下降2% 净利润同比下滑2.13%至3.15亿美元 主要受关税影响 [5][6] - 中国市场收入3.68亿美元 同比增长21% 但可比销售额增速从20%+降至7% 为折扣率最低区域 [8][9] - 其他市场收入3.28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9] 市场策略 - 计划通过产品涨价优化利润率 但分析师对涨价策略在中美消费疲软环境下的有效性持谨慎态度 [12] - 2022年推出运动鞋业务 定价500-1000元区间 面临萨洛蒙、昂跑等专业品牌的激烈竞争 [16] - 男装业务占比从2019年23.5%微增至24.2% 五年仅增长0.7个百分点 未能成为新增长点 [16] 产品问题 - 核心产品质量下滑 MVT短袖压胶脱落问题影响品牌形象 消费者认为与低价产品差异缩小 [3][19] - 新品开发乏力 缺乏类似Align瑜伽裤的爆款产品 发夹等配件类产品被指缺乏竞争力 [13][18] - 产品定位模糊 从专业运动向休闲时尚转型过程中失去技术优势 被创始人批评"变成GAP" [18] 行业竞争 - 北美市场中产消费降级 高端运动休闲需求减弱 新兴品牌alo yoga等吸引年轻消费者 [6][11] - 中国市场面临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和本土低价替代品的双重竞争压力 [11][16] - 奢侈品涨价策略参考价值有限 2024年香奈儿销售额下滑5.3% 净利润暴跌近30% [12][13]
四年来首次一季度净利下滑,Lululemon也要涨价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10:42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全球净营收同比增长7%至24亿美元,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13%至3.15亿美元,为2021年以来首次一季度净利润下滑 [1][6] - 公司库存较2024年同期增加23%至17亿美元 [6] - 美元升值导致净收入增长减少2130万美元 [8] 区域市场表现 - 国际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9%,中国大陆市场增速达21%(固定美元口径22%),新增27家自营门店,可比销售额增长7% [3][4] - 中国大陆直营门店数量达154家,占全球自营门店20% [4] - 美洲地区营收仅同比增长3%,可比销售额下降2%(固定美元口径下降1%),客流量受高通胀和消费信心下降影响 [5][6] 成本与供应链压力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成本上升,已计入对中国商品30%额外关税及其他国家10%关税 [9] - 40%产品在越南制造,17%在柬埔寨,11%在斯里兰卡和印尼,供应链高度依赖亚太地区 [9][10] - 计划通过优化采购、供应商谈判和选择性提价缓解成本压力 [9] 竞争与消费环境 - 国产品牌平替产品通过直播电商以不足百元价格冲击市场 [12]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可选消费品类(服装、化妆品等)销售额同比下降12.8% [12] - 耐克、始祖鸟母公司等同行也宣布涨价计划应对关税压力 [13] 战略调整 - 加快男装品类创新和门店下沉至二三线市场 [18] - 天猫旗舰店618促销推出叠加优惠券,部分产品进入奥特莱斯折扣渠道 [16] - 下调全年业绩指引,盘后股价暴跌近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