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戏剧“有戏” 赛事“出圈” 生态“焕新” 解码坪山文旅消费新密码
深圳商报· 2025-07-14 23:58
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 从围屋里的戏剧狂欢,到街道足球的全民沸腾,再到古村落的野奢秘境……当下,坪山区正以文化为 魂、体育为脉、生态为基,构建"全天候、全年龄段"的文旅消费矩阵。 "戏剧+"赋能,文旅消费好"有戏" "看似荒诞的主题,实则是对内心的一次探索,我还想'二刷''三刷'!"看完话剧《小小世界的不速之 客》,从北京专程赶来的戏迷刘女士难掩兴奋。上周末,她近距离感受了坪山"围屋古韵"的独特魅力。 这部被称为"乌镇遗珠"的话剧在坪山长守戏剧谷连演两场,场场座无虚席。演出前,长守村周边小店人 头攒动,提前掀起一波"戏迷"消费热潮。 "这种融合历史、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创新体验,把戏剧谷打造成一个丰富多元的文化场景。"深圳坪山龙 马社董事长姚怡介绍,这里汇聚了剧场、咖啡馆、书店、展览空间、餐厅等多种业态。"观众不只是来 看一场戏,更是来体验一种独特而有趣的生活方式。" 坪山原创话剧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我爱桃花》《断金》《肖申克的救赎(中文版)》等新创排话剧屡 登社交媒体热搜,吸引长春、天津、西安等地观众"打飞的"追剧。对此,姚怡表示:"坪山深厚的山水 人文底蕴是戏剧创作的天然沃土。我们将深度挖掘大湾区文化资源,通过持 ...
数字化成文旅“破圈”新引擎
经济日报· 2025-07-14 22:07
京津冀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京津冀地区通过老字号联展和非遗美食文化盛宴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吸引大量游客参与[1] - 三地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建设,推动多元文化产业形态和产品创新[1] 数字技术应用与突破 - 加强数字文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文化企业研发Web3.0、AI、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1] - 在虚拟现实博物馆、沉浸式剧场、元宇宙乐园等新型文化业态方面取得较大突破[1] 数字服务能力提升 - 京津冀依托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天津算力交易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升数字服务能力[2] - 2024年三地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达10.7%,带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2] 数字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京津冀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约1.6万亿元,在文化企业整体营收中占比较高[2] - 通过"惠民文化消费季"等活动激发区域数字文化消费活力,促进企业成长[2] 产业发展挑战 - 三地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程度不均衡,数字基建水平差异较大[2] - 产业集聚集中于大城市核心区域,偏远城区或乡村发展有限[2] 未来发展方向 - 规划组建国家级数字文化技术高精尖创研中心,与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专家库[3] - 培育沉浸式空间、超高清视听、智慧文博等主流数字文化新业态[3] - 依托中关村科学城、首钢园等科技园区打造示范产业新场景[3] - 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创新协同效率[4]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丨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07.07-07.13)
南方农村报· 2025-07-14 15:31
核心观点 - 广东省多地市聚焦城乡发展与特色产业建设 通过风貌整治、产业升级和农文旅融合等方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7][8][9][10][11][12][13] 交通基建与风貌提升 - 佛山推进广湛高铁沿线建筑外立面优化、绿化美化和堆场规范工作 打造展现城市形象的精品路段 [7][15][16][17][18][19] - 潮州持续推进清脏治乱与"三线"整治 全域优化风貌景观 [13][65][66][67] 海洋经济产业升级 - 湛江推动海洋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转型 聚焦水产种业、海洋生物科技、海工装备和智慧海洋技术研究 [10][36][37][38][39][40][41] - 茂名打造临港制造、渔港经济、海洋新能源和滨海文旅四大引擎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1][44][45][46][47] 现代农业与三产融合 - 肇庆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做强县域首位产业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11][49][50][51][52] - 清远提升现代农业产业能级 以"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抓手推动全链条升级 [12][59][60][61] 农文旅融合发展 - 阳江统筹漠阳江山水格局 一体推进沿线交通、产业及农文旅项目建设 [9][32][33][34][35] - 清远探索农文康旅融合路径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 [12][59][62][63] - 潮州发展水上运动项目和临江民宿 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64][67][68] 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 - 韶关科学编制城乡规划 深化全域人居环境整治 坚决杜绝占用耕地等违建乱象 [8][20][21][22][23][24] - 汕尾通过示范带动优化布局 推动"全域镇村典型示范"取得成效 [8][26][27][28][29][30]
因地制宜破解文旅同质化
经济日报· 2025-07-13 22:12
文旅产业同质化问题 - 当前文旅市场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渗透到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和服务体验各个环节,成为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1] - 部分地方过度依赖成功模式,快速复制网红项目如玻璃栈道、仿古街区、灯光秀等,导致"有形无神"的困境 [1] 差异化发展策略 - 各地应摒弃简单模仿,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设计和科技手段打造独特文旅IP,如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和大唐不夜城等成功案例 [1] - 相邻地区应加强区域协同合作,避免资源重复和恶性竞争,长三角地区已推动旅游与科技、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2] - 行业需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明确差异化定位,构建互补性发展格局,同时积极开发创新型产品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体验需求 [2] 产业创新方向 - 游客需求从传统观光转向深度体验,文旅产业需与其他行业融合开发新业态,如沉浸式体验项目等 [2]
迈向“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成都寻找下一个“哪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2 05:40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成都市委全会重点部署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期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1] - 成都提出"文化为魂、商业筑基、旅游引流、体育聚势"的融合路径 构建圈链融合闭环以发挥业态协同乘数效应 [4] - 通过"文旅+百业"模式推动提质增效 如文博文创商业借势潮玩经济崛起 成都博物馆文创收入从2022年939万元猛增至2023年5147万元 [4] 文旅IP与品牌建设 - 大熊猫和哪吒是成都核心文旅IP 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超300万人次 居中西部航空口岸首位 [3] - 提出"公园城市,幸福成都"品牌矩阵化战略 包括活化哪吒、王者荣耀、花花等IP 打造无人机足球赛等科创新亮点 [5] - 推出"跟着演展赛剧来旅行"活动 今年已举办55场大型演唱会 跨城观演比例超60% 凭演唱会门票可享景点优惠 [4] 市场主体培育 - 成都汇聚规上文化企业1149家、旅游企业906家、音乐企业4000余家 2023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876亿元 占GDP比重首破11% [7] - 构建头部引领、腰部支撑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重点发展文化传承、数字文创等方向 实施"立园满园"行动推动产业园区发展 [7] - 企业探索跨产业合作模式 如音乐园区提出结合电竞演艺与度假产品 体育企业尝试"白天赛事+夜间音乐节"融合产品 [9] 产业发展目标 - 目标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万亿元 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规模分别达2000亿、4700亿、1800亿元 [8] - 需补强演艺经纪、在线旅游等企业 与先发城市相比文创企业数量仍有增长空间 [7]
地质赋能打造“硒”望黄槐:兴宁市黄槐镇获得梅州首个省级天然富硒土地认证
南方农村报· 2025-07-12 05:07
核心观点 - 兴宁市黄槐镇获得梅州首个省级天然富硒土地认证,3701亩富硒土地为其农文旅融合转型提供新路径 [1][3][4] - 该认证由广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和广东省科协天然富硒联合体共同完成,获得广东省地质局全方位帮扶支持 [6][7] - 黄槐镇从"煤炭小镇"转型为"绿色军旅特色镇",富硒认证为其注入"健康"内核,推动"富硒+农业+文旅+民生"发展模式 [22][23][24][27] 认证背景与过程 - 广东省地质局自去年起在兴宁无偿开展土壤质量与农作物富硒专项调查,共取样300余份 [17][18] - 黄槐镇南部区域土壤硒含量表现突出,土壤样品富硒率达85% [18][19] - 2025年5月,黄槐镇3701亩土地通过广东省地质学会评审,成为梅州乃至粤东首块获省级认定的天然富硒地块 [19][20][21] 产业发展规划 - 黄槐镇将依托天然富硒土地资源优势,结合军旅、文旅项目及中央彩票公益金等项目发展 [26][27] - 计划打造"富硒+农业+文旅+民生"发展模式,创建区域品牌,促进游客体验和产品消费 [27][28] - 该转型响应"以产业振兴壮大县域经济"战略,为广东富硒产业区域示范提供样本 [25] 活动与调研 - 7月10日举行广东省天然富硒土地认证揭牌仪式,相关单位负责人、专家出席见证 [2][7][8] - 活动中专家围绕天然富硒产业规划、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9][10][11] - 嘉宾实地调研黄槐镇禾村丝苗米种植基地,进行丝苗米取样考察富硒土地应用潜力 [13][14]
陆挺博士亲历“苏超”现场:“苏超”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为提振内需提供新思路
野村集团· 2025-07-11 11:22
苏超联赛的火爆现象 - 比赛现场组织有序 球员全程保持高度专注 即使比分悬殊也未有松懈 [1][7] - 海门球场因需求火爆临时加座1万个 仍出现0.1秒抢光2.1万张票的盛况 [4] - 南通单场比赛带动73万人次游客接待量 开启"第二现场"观赛模式结合餐饮消费 [4][6][11] 苏超成功的经济逻辑 - 江苏13个地级市经济均衡发展 各具特色产业和文化传承 形成"十三太保"竞争格局 [8] - 赛事通过"没有假球 只有世仇"等造梗营销 成功营造松弛感与地域归属感 [8][15] - 以供给创造需求 体育赛事成为新消费场景 符合人均GDP超1.2万美元阶段的娱乐需求 [1][9] 产业带动与模式创新 - 南通"免费青训+职业输出"足球模式具备可复制性 推动全省足球水平提升 [12] - 赛事带动体育基础设施升级 南通作为"建筑之乡"有望快速补齐场馆短板 [12] - 文旅产业深度整合 政府主导与民间创新结合形成示范效应 [15][16] 区域发展经验启示 - 省级政府统筹下放管理权 地市层面获得充分创新空间 [15][16] - 赛事验证改革经验:中央与地方分权 区域间效仿竞争形成发展动力 [16] - 其他地区需结合本地特色 不局限于足球形式 避免简单复制 [17] 长期发展展望 - 赛事可持续性强 有望持续刺激消费与投资 [2] - 推动体育成为新质生产力组成部分 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 [15] - 半决赛/决赛阶段预计将引发新一轮观赛与文旅消费热潮 [18]
城记|长三角“超级地铁”将至,景观经济“大生意”怎么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1 06:57
长三角水乡旅游线项目概况 - 长三角首条"超级地铁"水乡旅游线江苏段正式开工,线路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站出发,经江苏吴江、浙江湖州、嘉兴桐乡乌镇、海宁盐官古镇至杭州萧山机场 [1] - 作为沪苏嘉城际铁路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将加速示范区跨区域联通 [1] - 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采用地铁化运营模式,支持刷卡扫码进站且无需提前购票 [2] 线路运营与交通衔接 - 苏州市吴江区内设苏州南站、汾湖站和八坼站三座车站 [2] - 上海段运营时间6:00-22:00,初期高峰时段3对列车/小时,嘉善至西塘线上海段运营时间6:00-23:00,高峰时段6对列车/小时 [2] - 青浦新城站建成后将实现与上海三条线路同站换乘,从嘉善到上海虹桥商务区全程仅需47分钟,吴江区至上海虹桥商务区耗时约45分钟 [2] 行业发展趋势 - 城际铁路"超级地铁化"是长三角互联互通、都市圈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未来将构建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轨道交通衔接联动的立体智慧交通体系 [3] - 2024年5月广东已开通横跨五城的"超级地铁"网络,包含广佛南环、佛莞城际等四线贯通 [3] 文旅产业机遇与挑战 - 线路串联乌镇、南浔等20余处4A级以上景区,覆盖江南水乡多个古镇 [4] - 51.3%游客认为古镇存在相似性,38.5%感觉相似度极高,同质化问题显著 [4] - 需从工业化"流水线思维"转向信息化"辨识度思维",打造差异化文旅IP [4] 国际经验借鉴与创新模式 - 德国莱茵河古镇线通过多元项目(城堡、葡萄酒等)和居民参与叙事提升体验,为水乡旅游线提供参考 [5] - 欧洲创新三角地通过"交通+旅游"功能叠加发展景观经济,从闭塞山区转型为富裕创新区 [5][6] - 水系经济功能经历三次跃迁: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景观经济,水乡旅游线将推动创新"大生意"发展 [6]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 旅游业高附加值在于成为展示地区宜居宜业的"金名片",吸引资本、科研等资源集聚 [6] - 长三角示范区与欧洲创新三角地禀赋相似,具备"好风景+好生活+好生产"的价值乘数效应 [6]
上半年我省文旅继续呈火热态势
辽宁日报· 2025-07-11 01:07
文旅行业表现 - 1月至6月辽宁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7.81%,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48% [1] - 暑期辽宁景区在线旅游预订人次同比增长832.68% [3] - 冰雪季通过差异化优势提升冬季旅游市场热度,打造"嬉冰雪、泡温泉、来辽宁、过大年"文旅IP [1] 文体旅融合发展 - 召开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集展示、合作、招商于一体 [1] - 推出沉浸式数字艺术体验空间"醉·辽宁艺云数字艺术中心"和《老酒馆》等沉浸式演艺产品 [2] - 试点"空中瞰长城"和"东港—海洋岛"航线,创新"空中旅游+地面消费"模式 [2] - 通过演艺、赛事、展览、影视实现文化艺术与城市旅游的"双向奔赴" [2] 招商引资成果 - 长三角招商推介会重点推介110个项目,现场签约10个,意向签约额78.6亿元 [2] - 专题招商活动签约15个项目,意向签约金额73.18亿元,聚焦温泉、酒店、冰雪产业 [2] 消费促进措施 - 制定《辽宁省2025年春节期间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3] - 举办各类文体旅消费活动千余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 [3] - 《哪吒2》在辽宁省科技馆IMAX银幕上映,上座率居全国第一 [3] - 丹东市安东老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3] 基础设施升级 - 联合同程、携程集团提质升级酒店,建设高等级民宿 [3] - 辽宁凭借避暑优势成为暑期热门旅游目的地 [3]
文商旅体融合 成都撬动高质量发展新支点
人民日报· 2025-07-10 22:27
文旅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 端午假期成都市接待游客733.2万人次同比增长6.6%实现旅游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0.8% [1] - 前5月成都接待游客1.38亿人次增长5.2%入境游客81.6万人次增长53.7%旅游总收入1807亿元增长6.1% [1] - 成都院子剧场抖音销售额超1400万元蜀宴赋餐厅接待游客超29万人次 [2] 文化体验与智慧旅游创新 - 宝墩遗址举办研学活动600余场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3] - 青城山景区引入外骨骼爬山助力器提升游客体验 [3] - 成都数字文创核心产业总规模达3819亿元聚集链主企业11家上市企业7家 [3] 商旅联动与消费便利化 - 春熙路百盛购物中心离境退税开单数同比增长708%消费金额同比增长474% [4] - 成都完善入境支付体系提供外卡取现、外币兑换和简易开户服务 [4] - 年内计划新落地首店800家举办高能级首秀首展100场 [5] 票根经济与商业载体创新 - 演唱会票根惠及游客超7万人可免费游览18个景区 [5] - 此地CyPARK引入西南首店、旗舰店打造骑行主题商业公园 [5] - 推出暑期消费季系列活动计划打造10余个特色新场景 [7] 体育赛事带动消费增长 - 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售出门票10.17万张带动周边消费3.8亿元 [6] - 成都大运会期间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2.7倍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2022年增长近10倍 [6] - 中超联赛成都主场场均观赛4万人门票收入7800万元上座率稳居中超第一 [6]